3.8 空气污染与保护
A组
1.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的是(C)
A.
臭氧空洞——氧气
B.
雾霾——氮气
C.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D.
酸雨——甲烷
2.酸雨是指雨水具有较强酸性,pH小于5.6的降水。下列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
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
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C.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
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3.如图是北京地区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D)
(第3题)
A.
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B.
植树造林
C.
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D.
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4.下列行为不会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是(A)
A.
土壤的沙漠化
B.
使用氯氟烃制冷剂
C.
大量使用发泡剂
D.
喷雾剂的使用和释放
5.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D)
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B.灰霾天出门戴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
C.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0.1~1.0微米,提倡不吸或少吸烟
D.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
6.近几年,雾霾问题日趋严重。下列做法会加重雾霾的是(D)
A.
增加绿化面积
B.
提倡绿色出行
C.
使用太阳能发电
D.
就地焚烧作物秸秆
7.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D)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B组
8.如图是广州市某年3月12日~3月25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甲)及空气评级分类标准(乙)。根据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第8题)
(1)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0~500,AQI大于300的空气质量状况为严重污染。
(2)这两周内广州市的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3)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9.近些年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为探究雾霾造成的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影响,小琳作出“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影响”的假设,并做了如下实验:
(第9题)
①在大烧杯中装入清水,向内连续吹气3分钟,再分装等体积清水至3个玻璃瓶中。
②用打孔器在菠菜叶上打出直径1厘米的圆形叶片30片,各取10片浸没在3个玻璃瓶的清水中,并密封。
③将玻璃瓶分别放入装有台灯的甲、乙、丙3个密闭玻璃罩中。
④甲装置不放卫生香,乙装置内点燃1支卫生香,丙装置内点燃2支卫生香,如图所示。
⑤打开台灯30分钟,观察到甲、乙、丙装置内圆形叶浮起的数量依次为10片、4片和2片。
(1)步骤①,小琳往清水中吹气是为了让清水富含二氧化碳(填气体名称)。
(2)步骤④,用点燃的卫生香在密闭环境中造成烟雾,是为了模拟雾霾造成的昏暗天气,设置甲装置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3)步骤⑤,圆形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填气体名称),使叶片浮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装置甲中的菠菜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4)实验结果能否支持小琳的假设?不能。为使实验更科学准确,小琳多次重复实验,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解析】 (1)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所以小琳向清水内吹气3分钟,是为了让清水富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2)小琳探究“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无影响”,利用点燃卫生香释放烟雾来模拟雾霾造成的昏暗天气,其中甲装置是为了作对照而设置的。(3)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叶片上浮,从甲中浮起来的圆形叶片数量最多来分析,甲装置中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4)从实验结果看雾霾天气对光合作用是有影响的,所以不能支持小琳的假设;为了避免单次实验可能造成的偶然性差错,可以多重复几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