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7-27 18: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二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作好了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种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这些动物很熟悉。但是部分学生在观察和分析问题上会出现问题,因此需要适时点播,随时纠正错误操作,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思考。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基本维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技能性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 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性目标: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丰富多彩,培养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在导入阶段,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利用技术解决问题。
2.在合作交流探究中,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播放,PPT课件的展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课内容。
3.在课堂总结、评价中,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课堂练习的答案,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资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并提出问题导入。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视频播放导入,引出新知识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课件展示思考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76页内容,结合课本图示,完成问题。引导归纳。
多媒体展示多种软体动物图片,让学生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阅读教材76页内容,完成探究题。观看图片,认识多种软体动物。
多媒体图片
合作交流,小组讨论
1、多媒体展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和课本步骤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蝗虫的特征。
2、运用实物投影引导学生交流展示探究结果,依据动画归纳节肢动物的特征。
3、多媒体展示多种节肢动物图片,体会多样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多媒体出示表格,比较无脊椎动物
1、根据问题和课本步骤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蝗虫的特征。
2、交流展示探究结果,互相补充完善。
3、认识多种软体动物,进一步体会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4,比较体会生物进化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
flash动画;
投影;
本课小结和随堂反馈
展示本课知识网络
学生复述并记忆
思维导图
七、教学特色
1.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教学技术。
本节教学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教学技术,通过课件、视频、图片、实验的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进行积极思考,认真观察。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利用多媒体,引领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对比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胆创新等多种方法练习,学生归纳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