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2单元第3章第1节:26-病毒-2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2单元第3章第1节:26-病毒-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7-29 14: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学习明白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通过学习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2.能力目标:
(l)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噬菌体等,使学生初步具有哲学思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正确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3分钟
这是首歌曲的演唱者是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宣传员的彭丽媛。这是她为的2012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拍摄的短片。关于艾滋病,老师课前给1-6组的同学们布置了资料作业,要求大家查找艾滋病的相关信息:如艾滋病毒的原因,艾滋病的特点,最先发现情况,现在全世界及中国的感染人群数,发病症状,传播途径等。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作业情况。(学生展示)引起艾滋病的原因是是人类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为HIV病毒。那么,病毒是怎样的一种生物?它有哪些特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病毒,了解病毒。(板书: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病毒)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关于艾滋病的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通过确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同学们有个清晰地认识。
预习展示7分钟
1、布置预习作业:预习生物课本106-109
页,完成《生物助学》
83-84
页的【自主学习】。2、检査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3、解答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困惑问题
1、完成助学上的预习作业2、分小组展示预习的内容3、提出预习时的困惑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25分钟
(一)病毒的发现关于病毒的发现,老师课前给7-12组的同学们布置了资料作业,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作业情况。(学生展示)过渡:从1892年,俄国科学家的伊万诺夫斯基第一次接触病毒的实验,到20世纪初,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的模样,如今的人们对病毒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么,病毒是什么样子的呢?(二)病毒的形态结构1、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一”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讨论)(1)病毒的大小?必须借助什么显微镜才能观察到?(2)病毒主要有哪几种形态?(3)病毒的结构是怎样的?(4)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说出图片上是哪一种形态的病毒。3、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说出病毒的结构。过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还是生物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病毒有哪些生命活动。(三)病毒的生命活动1、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二”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讨论)(1)病毒是如何获取营养物质来进行生命活动的?(2)根据病毒寄生的部位不同,病毒可分成哪几类?(3)病毒是如何繁殖后代的?2、补充讲述: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生化学家斯坦利第一次将病毒提纯出来,得到了一些结晶体。后来,许多科
学家将各种各样的病毒提纯出来,均为结晶体。这些结晶体表现不出任何的生命特征,但是将这些结晶体移入生物体内,病毒就会大量繁殖,并使生物体致病。至今美国加州大学原斯坦利实验室里保存的他当时提纯的病毒结晶仍然具有致病力。由这些资料可知,病毒是一种特殊生物,只有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离开活细胞后,病毒无法进行任何生命活动。这点也可以用在普通培养基上无法培养病毒来解释。3、动画演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4、知识拓展:朊病毒是由1
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生物化学家坦利·普鲁辛纳发现的,其本质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能引起“瘙痒症”和“疯牛病"(症状: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到瘫痪死亡),人的朊病毒已发现四种。(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辩论:病毒对人的关系(从正反两个方面)(1)有益的方面:
①利用动物病毒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②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2)有害的方面:①多数病毒是重要的致病因素;②可使农作物和其他经济植物降低质量和减少产量。2、人们通常谈“毒”色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病毒有了哪些认识。
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关于病毒的发现的资料。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教师展示的合作探究问题。(结合图形小组合作)球形、杆形,蝌蚪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结构非常简单,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的。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教师展示的合作探究问题。思考,小组讨论将自己所知道的病毒进行分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1.病毒的益处:①制成疫苗,用于预防接种;②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2.病毒的害处:①使人和动植物致病;②可使农作物减产量。
培养学生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生物。学生了解病毒的生活方式、繁殖方式。引导学生从病毒的寄生对象的角度对病毒进行分类。通过课件和动画把比较抽象的内容,我把学生用肉眼见不到的事物再现出来,表现病毒在寄主细胞里的增殖过程。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开阔眼界和思路,从而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形成客观辩证的认识。
巩固练习5分钟
一、
选择题1.下列病毒的类型中,错误的是(
)。A.
动物病毒
B.
植物病毒
C.
真菌病毒
D.
噬菌体2.
以下关于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
病毒不具有严整的结构 C.
病毒不能在一般的培养基上生存D.
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3.
艾滋病病毒类型属于(
)。 A.
植物病毒
B.
动物病毒
C.
细菌病毒
D.
噬菌体 4.
下列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是(
)。A.
烟草花叶病
B.
流行性感冒
C.
鸡瘟和猪瘟
D.
痢疾5.
噬菌体是指(
)。A.
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B.
寄生在人体细胞内的病毒 C.
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病毒
D.
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 6.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病毒能够引起人和动物、植物的多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②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③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寄主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7.
下列疾病中,主要由病毒引起的是(
)。①流行性感冒
②病毒性肝炎
③艾滋病
④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⑤结核病
A.
①②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8.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

)A、痢疾杆菌
B、结核杆菌
C、痢疾杆菌噬菌体
D、大肠杆菌9.病毒在寄主的细胞内进行生殖,对寄主的影响是
( )A、没有影响  
B、有害  C、有益  
D、有些有害有些有益10.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A、个体微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B、没有细胞结构C、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
D、可以独立生活二、
填空题1.病毒是一类________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组成。2.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________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________,病毒就无法进行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的。3.病毒的形态极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于________才能观察到它们。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通常根据它们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与人类的生活、生产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________的一面,也有________的一面。三、
简答题分析下面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回答问题。 1886年,德国的麦尔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滴到健康烟草的叶片上,结果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麦尔为此推想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在实验中证实了麦尔所看到的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证明致病因子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小生物——细菌。由于当时用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致病因子的结构。他因此推测致病的病原体是比细菌小的“滤过性病毒”。 1898年,荷兰的贝杰林克再次证明了伊万诺夫斯基的发现,他用“病毒”来命名这种致病因子。同时,德国的莱夫勒和费罗施也证明了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体也是“滤过性病毒”。 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才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开创了病毒学发展的新时代。 (1)麦尔发现的问题:烟草花叶病能够    。为此做出的推测:        。 (2)伊万诺夫斯基在实验中进一步发现:  。 由此他做出了新的推测:      。 (3)后来又有三位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伊万诺夫斯基的重大发现,并将这种致病因子命名为    。 (4)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病毒的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烟草花叶病毒是( ) (5)病毒的发现史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测试评价5分钟
完成《生物助学》84-85页的【当堂达标】。
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板书设计: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1.病毒的大小:极其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病毒的形态:球状、杆状、蝌蚪状。
3.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二、病毒的生命活动
1.生活方式(营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内。
2.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病毒的种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引发疾病
2.有益:帮助科研攻关、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