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内容
课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
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以及食物链、食物网的含义、功能地位和相互间的关系(2)掌握营养级的概念,能够根据食物链进行营养级的判断和分析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比较、处理、抽象、分析、判断、综合等各方面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把握事物间普遍联系和辩证统一的关系(2)通过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自觉思考问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关系
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营养级的概念和判断2、难点: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等概念
的明确和区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相关图片、提问学生。什么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有哪几大类 举例说明。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点 投影图片“土壤与生物”组织学生思考,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模型。第二阶段:新课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成分(创设真实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探索。)1、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完成相关的考察:“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与讨论”内容,联系课前调查到的情况,讨论其中的6个问题,展示所拍摄的图片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1)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生物?(2)它们各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缺一不可?(3)相互之间关系如何呢?3、师生共同总结(1).
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阳光、温度、空气、水份、土壤等(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自养生物制造有机物,是主要成分.(3).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和寄生菌类——异养生物
(4).分解者: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异养生物,是必要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1)、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2)、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点评:(1)创设真实情境和问题情景,重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安排学生分组课前几天在学校附近进行实地考察“池塘生态系统”,并画出抽象的概念模型,
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2)、让学生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设问: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2、投影教材图5-4“某食物链上的营养级”组织学生观察和思考。系统内各组分(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的物质联系如何?引导学生逐一了解营养级的概念,初、次级消费者的概念及其与营养级的关系(列表比较)。点评:1.
多媒体课件内容基本能够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利用形象的图片、FLASH课件直观地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很好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利于学生的理解。界面设计很美观、生动,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虚拟情境,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总结)3、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①一般的食物链有几个营养级?②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其食性如何?说明了什么?4、展示课本图片5-5,提出问题:①此图中有几条食物链?什么叫食物网?②属于三级消费者的动物有哪几个?③占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有哪些?④假设由于某种原因青蛙灭绝,试分析食物网上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变化。⑤让学生利用课本图5-5为素材用文字绘制食物网。第四阶段: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你对生态系统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系统)的理解?人类作为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人类应该怎样才能和自然界和谐共处?
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食物网
教学反思
总体上来说,这节课我觉得上的比以往,有所进步,因为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尝试,更会备课了、更有方向、更有经验了;而且这次毕竟是市内优质课评选,思想重视,准备的时间更充裕些,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以及现成的教学设计,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要表现在:1、教材处理的比较合理,如生态系统的类型等不是很重要的内容大胆放手了,而对于概念反复强调关键点,对于组成成分注重分析相互关系,对于食物链注重区分消费级和营养级,对于食物网注重分析等;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给学生阅读分析教材的时间,自主完成学案,教材和学案中有的尽量让学生背着答,争取发挥学案的最大作用。而对于有些难度、需要点拨的师生共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