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 第8课《美丽的颜色》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 第8课《美丽的颜色》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29 10: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题:8 美丽的颜色教师寄语: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预 习 案【知识链接】走近作者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小女儿,《居里夫人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作者,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二、课文背景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科学家。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三、关于玛丽·居里居里夫人(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出生于沦亡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波兰,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发奋精神。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困,为了帮姐姐圆求学梦,玛丽远离家乡做了一名家庭教师;进入索尔本大学后,她节衣缩食,刻苦钻研,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并取得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1894年,她结识了居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他们的两个女儿——伊雷娜和艾芙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分别于1897年和1904年出生。1895年,玛丽准备考博士学位,选定柏克勒尔发现的铀射线为论文题目,在研究中注意到其他几种元素也有射线,肯定了放射性是原子的性质;接着测出沥青铀矿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放射力比纯铀的放射力强,断定矿物里含有未经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放射性元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她和比埃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克服了种种困难,于1898年先后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钋和镭。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经过整整四年的辛勤劳动,终于第一次提炼出了微量的纯氯化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后又第一次获得了金属镭,为了使镭尽快服务于人民,立即公布了镭的提取方法。拒绝申请专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尽管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清贫。1903年居里夫妇与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物传记的特征:真实,生动,通俗。五、文章主旨这篇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感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辛苦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预习·导学:1、注音。简陋( ) 炽热( ) 猝至( ) 窒息( ) 吹嘘( )沸腾( ) 咽喉( ) 溶液( ) 触目( ) 踱步( ) 2、解释词义。炽热:猝:窒息:吹嘘:筋疲力尽:和颜悦色:小心翼翼:3、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4、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5、在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中,居里夫人的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觉得她的工作怎么样?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_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1、第一自然段中“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此句中的“艰苦”和“快乐”矛盾吗?为什么?2、第十二自然段中“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合作交流本文在叙事的同时,还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比如“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等等。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检 测 案阅读下文,完成1~4题。悠长的铃声毕淑敏①雨天,是城市的忌日。②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③“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④“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⑤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⑥“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⑦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⑧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⑨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⑩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选文有改动)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情节,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两处来。伏笔:3、小说对老师傅的描写十分出色。请对下面老师傅的神态描写作简要的赏析。……他又踌躇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4、你喜欢打铃的老师傅吗?为什么?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受。 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习居里夫妇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炼意志,热爱科学。学习重点: 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难点: 学习居里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练意志,热爱科学。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参考答案
预 习 案
预习·导学:
1、
lòu chì cù zhì xū
fèi yān yè chù duó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3、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4、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里发现镭的。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因为这是一个残破的小屋,棚顶是玻璃的,夏天燥热得像温室;冬天下雨的时候雨会落在地上,工作台上,下霜的时候,把人都冻僵了,同时还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另外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又极其简陋,没有排有害气体的“通风罩”等。21教育网
5、居里夫人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我认为她的工作非常辛苦。表现在:①有时候一整天用差不多同等身高的铁条搅动沸腾的东西,到了晚上,累得筋疲力尽;②在院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凌乱,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③做的是壮工的工作;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要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的材料,是极累人的工作。
合 作 探 究 案
1、不矛盾。“艰苦”是指居里夫妇工作的环境极其恶劣,夏天燥热,冬天严寒;设备极其简陋,没有排放有害气体的“通风罩”;工作极其繁重,辛苦,使人“筋疲力尽”。而“快乐”是指居里夫妇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事业的热爱,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乐此不疲,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镭”以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了。生动幽默地表现了“镭”的难以提取,“镭”的发现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com
合作交流
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灵活,跌宕生姿。
检 测 案
1、《悠长的铃声》是老人为了让我不迟到而长时间地拽着铃绳让铃声响了很长的时间,表现了老人的慈祥善良、宽容大度和善解人意。2·1·c·n·j·y
2、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④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老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4、喜欢。因为他善良,宽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受(略,言之成理即可)。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