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31 07:34:13

文档简介

1.1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方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组成
(提问)宇宙的含义和特点?
——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
(提问)什么是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提问)就你所知,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例如,著名的太空垃圾:1965年在美国首次太空行走过程中宇航员爱德华·华特遗失的一只手套,该手套正在以每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飞行。)
宇宙中天体的类型及其特征:
天体
概念
其他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己能发射可见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温度高,自己能发光,距离地球非常远。
行星
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
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
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
与恒星相比,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的特点
彗星
在扁长轨道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是76年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概念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组成
其他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太阳系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简称星系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述)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其范围大小不同,通过分析天体系统的级别可以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
地月系
月球
太阳系
银河系
八大行星及其它天体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目前,已知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见下图)
阅读此图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说出地球的左邻右舍,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3)认识九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
(4)认识哈雷彗星轨道具有扁长形的特点。
(5)认识九大行星的大小、有无光环、温度高低等基本情况。
(讲述)总结及推倒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之最:
距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冥王星。
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
九大行星中唯一逆向自转(自东向西)的是金星。
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九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周期越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冥王星,最短的是水星。
轨道倾角和偏心率均最大的是冥王星,其次是水星。
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土星,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
(补充)九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生命,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由密切的关系。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稳定的光照条件
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
地表温度适宜
(2)体积和质量适中
吸引、保存地球大气
(3)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内水汽逸出,产生降水,形成原始的海洋。
(总结)所以,我们的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1
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
(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过渡】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略
【引导】
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
【板书】
2、天体系统
【启发讨论】
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学生回答】略
【讲解】
(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讲解】
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就是最大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多媒体放映】
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必然还会进一步扩展。
【讲解】
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
【板书】
【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问题。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启发讨论】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思考太阳系周围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板书】1、九大行星
【启发讨论】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好像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许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九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板书】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出:
类别
包括行星
距日远近
体积质量
平均密度
表面温度
卫星数目
光环有无
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
近远


高低
没有很少

巨行星
木、土




远日行星
天、海冥
介于前两者间
介于前两者间
较多
有无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过渡】
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启发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最优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海洋的形成:
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提问】
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
【总结全课】
【巩固练习题】(投影片,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后探究】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讨论学习前人科学探索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板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宇宙(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宇宙(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本节课教材在第一章行星地球中是高中地理开篇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
1、能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能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利用所学,探究宇宙中除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物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三、学习重点:
1、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能够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四、学习难点:
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六、教具准备
学案、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说明
导入新课
课前请同学们先来观看一组宇宙中的自然天体的图片。欣赏完这些图片,相信同学们对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古人说:“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指的是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观看图片
运用生动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宇宙中天体的兴趣。通过设问引出本节课。
展示目标
目标1231、能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能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利用所学,探究宇宙中除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物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学生齐读
明确目标
板书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自学
1.宇宙中有哪些自然天体。 2.天体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阅读“图1.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学生回答宇宙中的天体的名称、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是多种多样的。
讲解
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最基本的天体。流星是一种发光现象,流星体才是自然天体的类型。注意:陨石不属于天体。地球的附属物均不属于天体。(天空中的白云、汽车、花草树木等都不属于天体)彗星彗尾的变化规律。周期76年。趣味小故事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航天站属于人造天体。补充光年的小知识。
学生齐答七种自然天体即时检测一
一边结合图片一边引导学生学习宇宙中自然天体的类型和特点,即时巩固练习。
承转
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学生通过阅读“图1.2
天体系统”及课本相关信息,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
老师对天体系统的要点加以总结概括
自主探究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1.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2.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
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结构图后,引导学生得出两个结论:①宇宙是有层次的,并处在有序的状态之中;②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解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组成和特点宇宙就是总星系吗?总星系是我们目前能够观测到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隶属关系;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承转
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我们经常提到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他的普通型体现在哪里?


板书
二、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自学、讨论展示结果
1.读
“图1.4
太阳系示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2.分析“表1.1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阅读分析“图1.4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小组长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
运用数据,从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和类地行星的结构特征(质量、体积等),把地球与其他行星对比,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板书
运动特征
结构特征
点评指导
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根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殊之处的结论。最后,以上述探讨的两方面结果来证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提供回答问题的思路
学生总结 1.
同向性2.共面性3.近圆性
点评侧重运用数理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承转
为何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向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
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太阳系中只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
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点的认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板书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自学整理、交流点评
1.读图表分析。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阅读、理解教材。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3.讨论交流评议。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从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分析,而不是作为普通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2.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注意运用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                   采用集体评议与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利用图表信息的能力,描述能力
板书
外部条件
自身条件
探究活动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讲述了都敏俊和千颂伊的爱情故事,剧中的男主角来自外星,怎样去寻找都教授?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最后全班交流。
1课堂围绕课本提供的思考线索讨论;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小组讨论探究。2.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根据条件许可,参加校天文馆的相关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网上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地外生命是一个热门话题,要引导学生敢于畅想、求异,但是科学幻想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乱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小结
小结:寻找一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和一颗像地球一样的行星。小结本课内容。本节地理课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课题: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课时)
课标要求:描绘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目标:
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类别
2、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
3、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4、阅读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征资料,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以科学的观点认识宇宙。
5、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培养热爱地球、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众所周知,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那么,(什么是宇宙?宇宙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新课学习
(阅读)课本第2页的第一节文字和图1.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师: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
什么是天体?
天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读图指导)读图第一步应该是什么?
生:物质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等等
师: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读图)图1.2天体系统
师:完成图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师生归纳)
师:1、总星系是否等同于宇宙?
2、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有哪些?
3、图1.3所示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还是地球?为什么?
生:略
(读图)图1.4太阳系模式图
师:目前,已知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大家来说说看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及分类。
生:略
(活动)运用图1.4和表1.1,说明行星的运动特征
(师生归纳)1、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
2、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具有共面性;
3、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总结归纳)从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征和物质特征来看,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承转)但是,地球也是特殊的,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存在和繁衍的行星。
(活动)阅读课本第6页本节第三目“存在生命的行星”,归纳总结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师生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及原因: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等地球自身的演化形成海洋(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液态存在)
师:此外,稳定的光照条件和安全的运行轨道也构成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认识到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沧海一粟,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学习中,我们读图分析了天体系统的层次性,运用资料归纳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意识到地球家园的孤独和生命的可贵。
☆板书设计: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巩固练习
《导与练》2~3页:单项选择题1~5题,综合题第6题
作业布置:
作业1
1、图示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序、分类及小行星带的位置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参考答案:
总星系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
2、由内而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轨道之间。
3、a适宜的温度;
b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有液态水。
教学反思:
新环境,新气象。期望诸位同学在成化的三年有所为有所不为。言归正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 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 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资料
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
一、宇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在逐渐地深入。
古老的宇宙观
地是一块平板,天是一个盖子,(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阔如圆盘。
公元2世纪
托勒密(地心说):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地球外于中心,在这之外还存在很多个天层,月球天处于最内层,而恒星天处于最外层。它无法解释木星和土星的回旋。
16世纪
哥白尼: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18世纪
天文学家引入星系一词,其实是指宇宙。
20世纪以来,
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利用,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
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
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
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观察图1—1中的天体:
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彗星:1997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1994年7月17日至22日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彗星撞地球》
流星:运行于星际间的尘埃颗粒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如果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称为流星现象。未燃尽落到地球上的残骸称为陨星。
狮子座流星雨:最壮观的流得雨,1966年11月17日美国西部都能看到辉煌无比的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2001.11.17夜23点~2001.11.18晨5点:最多一小时1000多颗,每分钟40颗。

(2)运动性: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具体表现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观察图1-2
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
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所属的一个庞大的恒星集团,约包括2000多亿颗恒星。这种恒星集团叫星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分布成扁平的盘状。盘的直径为8万光年。盘的中心有一球状隆起,称为核球。盘的外部由几条旋臂构成。太阳位于其中一条旋臂上,就其光度,质量和位置讲,都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普通的成员。
并非天穹上一切发光体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实际上,天穹上的大多数光点是银河系的恒星,但也有相当大量的发光体是与银河系类似的巨大恒星集团,历史上曾被误认为是星云,我们称它们为河外星系,现在已知道存在1000亿个以上的星系,著名的仙女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就是肉眼可见的河外星系。星系的普遍存在,表明它代表宇宙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从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它是比恒星更基本的层次。
总星系: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所有的星系的总和,即为总星系。它是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
以上这些天体系统是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九大行星分类:类地,巨、远日);金星离地球最近。
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与自转周期等各方面,地球没有一项是最大值或最小值,这说明地球仅仅是太阳系中一颗最普通不过的一颗行星。
2、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问题:为什么?
因为地球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唯一存在生物,特点是存在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
问题: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生命?
原因: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说: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例:A、九大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同面性、及公转轨道的近圆性。
B
太阳光照条件的稳定性。
从地球产生到地球上有生物,几十亿年期间,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较稳定,生命演化没有中断。
(2)地球自身的物质条件:
例:A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平均温度15度,适合生物的生存。(扩展:地球自转速度适中,大气层的保温效应)
B
地球质量与体积适中,使地球有了适合的大气条件。
C
原始海洋的形成
:使生命的出现成为可能。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作业
教材活动题、练习册习题
反思
恒行、星云、行星、彗星、流行、卫星、星际物质
天体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地球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太阳系九大行星
普通行星
行星运动特征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特殊行星
地球具备生命的条件---温度、大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