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苏州园林 课件(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8 苏州园林 课件(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2 16:58:23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课件PPT 18 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课件PPT1.积累词语,掌握其音、义。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
3.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课件PPT情境导入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课件PPT作者档案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写作背景 叶圣陶出生于古城苏州,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九七九年初,陈从周邀请叶圣陶为他的一本由风光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圣翁慨然允诺。于是写下了《苏州园林》一文,概括地论述了苏州园林的魅力所在。
字词清单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邱壑(hè)  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 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 庸俗(yōng) 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课件PPT
课文解析整体感知
1.阅读说明文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2.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3.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4.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课文解析整体感知
课件PPT1.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 “标本”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课文解析整体感知
课件PPT5.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1.根据以上问题请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苏州园林总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一层(第2自然段),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二层(第3—9自然段),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苏州园林要写的不止这些,引人回味。
课文解析拓展延伸
2.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总——分——总课件PPT结构图示苏州园林
叶圣陶
﹙1﹚? 标本???﹙3—7﹚局部 (大)
﹙2﹚完美的图画?? ﹙8—10﹚ ? 细部??
??? ( 10 )不止这些 (小)
总说?????????? ?? ????????分说??? ???????? 总说
概括??????????????????? 具体(逻辑顺序)课堂小结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由总到分再到总的结构、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学习。课件PPT课时训练答案1.zhǎo lín zhuó zhuó hè lòu xuān zhēn chèn lán
2.D
3.C (注意关联词语前后内容在表达上的区别。)
4.B
5.(1)指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价值的样板。(2)这里指园林设计的缺欠。(3)这里是单调、冷清的意思。(4)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课件12张PPT。课件PPT 18 苏州园林
第二课时课件PPT1.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课件PPT情境导入 上节课结束后,我让同学们找一下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不知同学们找得怎么样了?好,我们这一节课就先来解决说明方法的问题。
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1)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便于读者理解。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突现出来。作用是:通过……和……的对比,突出了……的……特点。 (3)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作用是: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4)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作用是: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
(5)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作用是:参与说明,使文章内容充实具体,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用: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1. 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 这一节说明了什么? (2) 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1)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课文解析拓展延伸
(1)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2) “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3)“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1)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画”。 (2)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3)不能替换,感彩不同。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课堂小结课件PPT结构图示举例子,作用是:具体形象的说明了……,便于读者理解。
作比较,作用是:通过……和……的对比,突出了……的……特点。 打比方,作用是: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引用,作用是:参与说明,使文章内容充实具体,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课件PPT主题概括 本文抓住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分别加以介绍说明和具体描绘,从而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的风貌,也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及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课件PPT课时训练答案1.苏州园林 整体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中心句:第一段是“苏州园林是我国……标本”。第二段是“务必使游览者……完美的图画”。
3.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4.“鉴赏”是鉴别欣赏的意思,有比较之意。
5.B
6.概括了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给人以整体印象,是全文说明的中心。“四个讲究”概括下文分说的四点内容,和下文一一照应。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