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部编版第六单元21-24课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部编版第六单元21-24课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5 17:52:30

文档简介

24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
阅读《饮酒》,完成1、2题。
1.下列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空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用诗中句子回答)
阅读《春望》,完成3—5题。
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指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4.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
5.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个名句的妙处。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6、7题。
6.
第三、四句分别从

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
的气氛。
7.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战场血迹,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课时训练答案
1.A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D
(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4.草、木、花、鸟。
5.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6.听觉
视觉
苍凉悲壮
7.C24
诗词五首
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
1.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浑欲不胜簪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我报路长嗟日暮
3.下列各项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阅读《赤壁》,完成4、5题。
4.
“前朝”在这里是指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中的“东风”指什么 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阅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完成6、7题。
6.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第一、二句所写的梦境。
7.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课时训练答案
1.(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语。
2.(1)简直
(2)销蚀
(3)坍塌
(4)回答
3.B
4.赤壁之战的时代
5.“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以小见大,
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6.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21
《孟子》二章
课时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以顺为正者
(2)贫贱不能移
(3)空乏其身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出则无敌国外患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往之女家
B.行拂乱其所为
C.曾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妾妇之道
B.必先苦其心志
C.与民由之
D.生于忧患
4.翻译下列句子。
(1)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有删改)
【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_______
(2)其母引刀裂其织 
引:________
6.【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7.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时训练答案
1.(1)准则,标准
(2)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3)财资缺乏
(4)奋起,指有所作为
(5)匹敌、相当
2.B
3.B
4.(1)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导致死亡。
5.(1)常常 (2)拿起 
6.【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7.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这个故事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23
周亚夫军细柳
课时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彀弓弩(

按辔(

介胄(

嗟乎(

曩(

2.解释下面的词。
(1)天子且至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3)使人称谢
(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D.吾欲入劳军
军细柳
阅读课文,完成5—7题。
5.文中哪句话表现了细柳军时刻有备,训练有素?
6.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
7.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课时训练答案
1.góu
pèi
zhòu
jiē
nǎng
2.(1)将要
(2)规定
(3)告知
(4)先前
3.A
4.B
5.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6.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7.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22
愚公移山
课时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惩(chéng)
山北之塞(sè)
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
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
始龀(chèn)
C.高万仞(rèn)
曾(ch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
D.河曲智叟(sòu)
一厝(cuò)朔东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赞同)
寒暑易节(容易)
B.何苦而不平(愁)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C.而山不加增(加大)
惧其不已也(停止)
D.方七百里(方圆)
其如土石何(句首语气词,表示反问)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笑而止之
B.跳往助之
C.惩山北之塞
D.操蛇之神闻之
4.下列加点字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B.甚矣,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一厝朔东
5.给下列各句找出正确的译文。
①帝感其诚(
)
A.天地感到了他的诚心
B.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A.于是率领子孙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B.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A.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边
B.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边
6.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段中,我们可以从愚公身上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课时训练答案
1.B
(A项中,“荷”应读“hè”;C项中“曾”应读“céng”;D项中“叟”应读“sǒu”)
2.A
(A项中“易”意思为“交换”)
3.C
(C项中,“之”是助词,的;其他三项都是代词,代人代事)
4.B
(例句中,“亡”通“无”,是通假字。B项中,“惠”同“慧”,其他三项没有通假字现象)
5.①B②B③A
(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关键字词的意思:“感”译为“被......感动”;“阴”,在古代,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为阴。
同时,根据语境准确翻译)
6.(1)A.指山的北面、水的南岸,与“阳”相对
B.削减
C.交换
(2)D
(D项中,“以”都是“凭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意思;A项中,第一个“且”是“将近”的意思,第二个“且”是“苟且”的意思;B项中,第一个“焉”是“哪里”的意思,第二个“焉”是语气词,可不译;C项中,第一个“然”的意思是“纷纷地”,第二个“然”的意思是“对”)
(3)(他们)凿石头,挖土块,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4)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