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版八上 第7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部编版八上 第7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2 17:57:24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课题 列夫 托尔斯泰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理解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2、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3、品味文中使用比喻、夸张的语句,体会典雅优美的语言。4、把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学习托尔斯泰伟大高尚的心灵。
重点 1、理解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2、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难点 1、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2、把握传记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位文学家出身贵族家庭,却厌弃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最终弃绝本阶级,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他就是列夫 托尔斯泰。列宁评价他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今天,我们就跟随奥地利文学家斯蒂芬 茨威格学习《列夫 托尔斯泰》,感受列夫 托尔斯泰的崇高品质。板书课题《列夫 托尔斯泰》。 了解托尔斯泰形象。 由托尔斯泰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出示学习目标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活动。1、理解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2、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3、品味文中使用比喻、夸张的语句,体会典雅优美的语言。4、把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学习托尔斯泰伟大高尚的心灵。二、展示自学成果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教师点拨下面重点知识:1、简介作者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奥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主要作品有《蒙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良知对抗暴力》《鹿特丹的伊拉斯谟》《三大师》《三文豪》《三奇才》《昨日的世界》《罗曼·罗兰》等。青年时代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鼓吹欧洲的统一。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2、了解托尔斯泰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3、文体常识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4、掌握字音zī rán yǒu quán zhì胡髭 长髯 黝黑 鬈发 滞留hàn zènɡ xī ɡān ɡà ɡù 颔首 锃亮 犀利 尴 尬 禁锢 chì mào zhū sì ɡòu炽热 广袤 侏儒 酒肆 藏污纳垢 5、理解词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广袤无垠:广阔无边。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6、质疑问难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三、感知文章内容同学们,本文是茨威格写的一篇传记,文章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有感情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点拨: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后半部分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2、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应该如何划分呢?点拨:第一部分(1~5)段,主要刻画列夫 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6~9)段,描写列夫 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3、在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列夫 托尔斯泰怎样的感情?点拨: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列夫 托尔斯泰品格高尚,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的赞美。四、感受托翁外貌同学们,列夫 托尔斯泰的外貌具有怎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的特点呢?现在请大家速读第一部分(1~5)段,结合课本的旁批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及时在课本上进行圈点批注。1、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相关语句,说说分别运用什么手法?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点拨:(1)长髯覆盖了两颊,……一根根迎风飘动,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修剪疯长的胡须。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须发的多,浓密。(2)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眉毛的混乱。(3)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鼻子塌陷的特点。(4)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耳朵的难看。(5)两片厚厚的嘴唇,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嘴唇的厚,胡须的浓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7)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凹陷的脸颊,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随处可见的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脸的平庸粗鄙。(8)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皮肤的粗糙。2、托尔斯泰的外貌总体特点是怎样的?点拨: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普通,丑陋粗鄙。3、“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这句话是描写的真正的小屋吗 点拨:不是,这句话运用比喻、对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的外貌比作小屋,将农村木匠的粗制滥造和古希腊能工巧匠得精心制作作对比,突出了托尔斯泰的脸孔粗鄙。4、第三段作者为什么提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点拨:作者是将托尔斯泰的忧郁面孔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非凡器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托尔斯泰的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5、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托尔斯泰相貌的普通平常的?为什么要写他的相貌平平?点拨:作者是从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从职业方面:“既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会议,也可能同一帮酒徒鬼混;……从不同时期:做学生的时候……当军官的时候……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作者从多种角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的一面,意在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6、“什么?就这么个侏儒!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这段话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拨:这段话运用了心理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描写、神态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形成巨大的反差,将拜访者等待时的内心期望、诚惶诚恐和见到时的疑惑和惊讶、尴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托尔斯泰的长相平平甚至粗鄙。同时,为后文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蓄势。小结: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对托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斯泰的外貌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五、探究独特的眼睛同学们,文中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只眼珠。”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眼睛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及目光的相关语句,仔细品味这些语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现了眼睛及目光的什么特点?展示交流:1、“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一块玻璃。”这几句话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写出托尔斯泰的目光敏锐、犀利,具有深刻的洞察力。2、“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这句话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写托尔斯泰的目光具有丰富的内涵。3、“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4、高尔基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点拨: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使用夸张修 ( http: / / www.21cnjy.com )辞手法的话,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5、“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双眼睛都能看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做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句话使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既能看到一些品德高尚德人的内心,也能看到一些道德败坏者的内心。6、“眼皮刚睁开,这对眼睛就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这句话使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小结:第6—8自然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六、研讨精神世界同学们,文章最后作者说:“作为一个始终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似乎不合情理,其中有和深意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资料,品析文中的关键语句。播放托尔斯泰德资料视频。出示背景资料: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托尔斯泰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了世界观的转变。列宁指出这个转变的特点:“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是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的,但是他抛弃了这个阶层的一切传统观点,转到宗法制农民的观点上来了。”列宁又说,托尔斯泰转变后的观点存在着显著的矛盾,一方面对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资本主义的剥削、政府机关的暴虐和官办教会的伪善都进行揭露和抨击,另一方面又宣扬“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不以暴力抗恶”、基督教的宽恕和博爱等一套托尔斯泰主义的说教。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1、“……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点拨: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将托尔斯泰的眼睛比作珠宝,生动形象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2、为什么说“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点拨: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3、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义?点拨:这句话把托尔斯泰晚年的面部表情的变化,比作悲凉之地解冻,形象地揭示了托尔斯泰晚年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4、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小组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福?集体讨论: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小结: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齐读学习目标。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展示时,其他学生记录。熟记文体知识。读一读字音和字义。提出课前自学时的问题,尽量合作解决。大声朗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相关语句,分析使用的手法和表现的特点。分析语句。分析描写的角度。梳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及目光的相关语句,并分析语句。学生展示的时候,其他学生及时思考并记录。欣赏资料并思考问题。小组内合作研讨,然后集体展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重点语句反复朗读,结合资料讨论。合作交流重点语句的含义。 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可以督促学生加强课前自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加强基础知识识记。重点知识需要熟记。掌握重点字音字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思路和感情。通过分析语句理解托尔斯泰的外貌特点,赏析语句的手法。体会关键语句的作用。学会理解从不同角度描写人物。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培养赏析语句的能力,通过语句理解眼睛的特点。培养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资料理解问题的能力。深入理解文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学会联系背景资料理解语句。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能力。
课堂练习 1、根据所给的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1)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2)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3)无法揣测,难以捉摸。( )点拨:鹤立鸡群 颔首低眉 神秘莫测2、给下面句子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打上“√”。(1)(托尔斯泰的)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漆黑 乌黑 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2)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保留 滞留 残留)着愚钝和压抑。(3)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他(托尔斯泰)的样子和往常出现在舞台上的乡神角色再(符合 吻合 合适)不过了。(4)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锐利 锋利 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点拨:(1)黝黑 (2)滞留 (3)吻合 (4)犀利3、第五段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时,主要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拨:对比的手法,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形成巨大的反差,将拜访者等待时的内心期望、诚惶诚恐和见到时的疑惑和惊讶、尴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托尔斯泰的长相平平甚至粗鄙。4、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半部分描写他灵魂的高贵,这是怎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拨: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学生进行抢答赛。积极回答问题。 及时巩固课堂所学,加深记忆。加深对课文的学习。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世界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巨匠托尔斯泰,感受到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文章中欲扬先抑的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语言典雅优美,文气酣畅。希望我们学习托尔斯泰德崇高品格,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认真思考,总结课堂笔记。 梳理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板书设计 列夫 托尔斯泰 ( http: / / www.21cnjy.com ) 记录在笔记本上。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课堂知识点,有利于掌握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列夫 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锃( )亮 犀利( ) 禁锢( ) 滞留( )
黝黑( ) 炽热( ) 广袤( ) 髭( )
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粗织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B.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致疑
C.暗然失色 广袤无垠 气宇轩昂 引人注目
D.平淡无奇 能工巧匠 小巧玲珑 入木三分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B.晚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C.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D.李琪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他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是一篇 ,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 (国家)的 ,列夫 托尔斯泰是 (国家)的文学巨匠,长篇小说 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困惑地叉开双手)这是怎么啦?诸位?说真的,我们大伙儿怎么这么傻呀?(《钦差大臣》)
B.麻雀、斑鸠、白鹅、鸭子、还有老公鸡和老母鸡,趁着天色昏黑,就从小道旁开小差了。(《骆驼寻宝记》) 21教育网
C.“同学们,拿出毅力来”!查老师鼓励道:“当然,我也很需要毅力”!(《选举风波》)
D.过了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天边变得暗沉沉的;静止的空气中发散出火辣辣的热气。(《树林和草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阅读理解题。
(一)列夫 托尔斯泰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扎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21cnjy.com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球。”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淡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www.21-cn-jy.com
④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这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21·世纪*教育网
1. 指出没有用比喻和夸张的一项( )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C.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形象,来源于他的大胡子。
D.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www-2-1-cnjy-com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21*cnjy*com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来源:21cnj*y.co*m】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版权所有:21教育】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21*cnjy*com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①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概括评价文中的中年妇女。
优点:
缺点:
4.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请写出三点)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字音的把握,我们结合字典写出正确字音即可。
2. D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找出错误的字形。A项中“粗织滥造”应为“粗制滥造”,B项中“无可致疑”应为“无可置疑”,C项中“暗然失色”应为“黯然失色”。
3. 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味同嚼蜡: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用在饭菜上不合适。重蹈覆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用在老师身上不恰当。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此处使用正确。罄竹难书: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用在好人好事上不合适。
4. 人物传记 奥地利 斯蒂芬 茨威格 俄国 《复活》
解析:根据自己的文学积累填写即可。
5.D
解析:本题是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A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第一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B项中,“鸭子”后面的顿号应为逗号;C项中,两个感叹号应该放到引号内;D项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阅读理解题。
(一)
1. C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C句没有用比喻和夸张,使用的是类比的方法。
2. 它用夸张的手法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2·1·c·n·j·y
解析:本题是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我们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理解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表现了什么内容,本句使用的是夸张的手法,本段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眼睛敏锐的观察力,结合全文知道它用夸张的手法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2-1-c-n-j-y
3.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本题是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我们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下文进行分析。上文说“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然后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进行总结,所以这句话要表现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文章关键事件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主要的故事情节有:中年妇女走进车厢——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且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哮喘病的老编辑,老编辑的情感态度变化:没好感——厌恶——投诉——感激。我们要用简洁的语句提炼出重要事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多种零食的味儿拟人化,形象生动得表现了各种令人不快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引人反感。
②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情形,体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常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描写方法等)+写了什么(具体内容)+体现表达(效果:感情、性格等)。①提示“从修辞的角度”,结合“扭扭捏捏”“猥猥琐琐”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多种食物的味道,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厌恶和反感之情。②提示“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句子可知主要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的细心,体现了中年妇女乐于助人。
3.优点:开朗大度、心地善良、热情体贴、乐于助人、不计前嫌等。
缺点:不拘小节、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做事马虎)、举止粗俗等。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的归纳能力,我们结合文中对中年妇女的描写看出中年妇女的缺点和优点都很鲜明,注意用词的恰当即可。
4.①不可“以貌取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文主要讲述了被我们认定不是好人的中年妇女热心救助突发哮喘病的老编辑的故事,主要教育了我们要宽容待人,乐于助人。答案合理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3张PPT)
列夫 托尔斯泰
2017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位文学家出身贵族家庭,却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最终弃绝本阶级,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他就是列夫 托尔斯泰。
导入新课
列宁评价他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今天,我们就跟随奥地利文学家斯蒂芬 茨威格学习《列夫 托尔斯泰》,感受列夫 托尔斯泰的崇高品质。
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品味文中使用比喻、夸张的语句,体会典雅优美的语言。
把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学习托尔斯泰伟大高尚的心灵。
1
2
3
4
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简介作者
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主要作品有《蒙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良知对抗暴力》《鹿特丹的伊拉斯谟》《三大师》《三文豪》《三奇才》《昨日的世界》《罗曼·罗兰》等。青年时代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鼓吹欧洲的统一。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
展示自学成果
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展示自学成果
了解托尔斯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展示自学成果
文体常识
胡髭 长髯 黝黑 鬈发 滞留
rán
yǒu

颔首 锃亮 犀利 尴尬 禁锢
zhì
hàn
zèng
quán
展示自学成果
掌握字音

gān gà

炽热 广袤 侏儒 酒肆 藏污纳垢
chì
mào
zhū

gòu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犀利:
尴尬: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愚笨;不伶俐。
人的外表;风度。
停留不动。
束缚,限制。
锋利;锐利。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展示自学成果
理解词义
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颔首低眉: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惶恐不安。
广阔无边。
展示自学成果
理解词义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同学们,本文是茨威格写的一篇传记,文章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有感情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
感知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后半部分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
1
感知文章内容
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应该如何划分呢?
第一部分(1~5)段,主要刻画列夫 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描写列夫 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
感知文章内容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列夫 托尔斯泰怎样的感情?
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列夫 托尔斯泰品格高尚,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的赞美。
3
感知文章内容
同学们,列夫 托尔斯泰的外貌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现在请大家速读第一部分(1~5)段,结合课本的旁批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及时在课本上进行圈点批注。
感受托翁外貌
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相关语句,说说分别运用什么手法?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1
感受托翁外貌
长髯覆盖了两颊,……一根根迎风飘动,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修剪疯长的胡须。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须发的多,浓密。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眉毛的混乱。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鼻子塌陷的特点。
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
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耳朵的难看。
两片厚厚的嘴唇,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嘴唇的厚,胡须的浓密。
感受托翁外貌
灰色小眼睛。
直接描写,表现眼睛的灰暗、小。
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凹陷的脸颊,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随处可见的脸。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脸的平庸粗鄙。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皮肤的粗糙。
感受托翁外貌
托尔斯泰的外貌总体特点是怎样的?
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普通,丑陋粗鄙。
2
感受托翁外貌
“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这句话是描写的真正的小屋吗
不是,这句话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的外貌比作小屋,将农村木匠的粗制滥造和古希腊能工巧匠得精心制作作对比,突出了托尔斯泰的脸孔粗鄙。
3
感受托翁外貌
第三段作者为什么提到陀斯妥耶夫斯基?
4
作者是将托尔斯泰的忧郁面孔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非凡器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托尔斯泰的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
感受托翁外貌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托尔斯泰相貌的普通平常的?为什么要写他的相貌平平?
5
感受托翁外貌
作者是从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
从职业方面:“既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会议,也可能同一帮酒徒鬼混;……
从不同时期:做学生的时候……当军官的时候……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
作者从多种角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感受托翁外貌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这段话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感受托翁外貌
6
这段话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形成巨大的反差,将拜访者等待时的内心期望、诚惶诚恐和见到时的疑惑和惊讶、尴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托尔斯泰的长相平平甚至粗鄙。同时,为后文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蓄势。
小结:
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对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感受托翁外貌
同学们,文中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眼睛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及目光的相关语句,仔细品味这些语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现了眼睛及目光的什么特点?
探究独特的眼睛
展示交流:
1、“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一块玻璃。”
这几句话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写出托尔斯泰的目光敏锐、犀利,具有深刻的洞察力。
探究独特的眼睛
2、“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
这句话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写托尔斯泰的目光具有丰富的内涵。
探究独特的眼睛
3、“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
探究独特的眼睛
4、高尔基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话,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探究独特的眼睛
5、“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双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做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这句话使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既能看到一些品德高尚德人的内心,也能看到一些道德败坏者的内心。
探究独特的眼睛
6、“眼皮刚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
这句话使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探究独特的眼睛
小结:
第6—8自然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探究独特的眼睛
同学们,文章最后作者说:“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似乎不合情理,其中有和深意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资料,品析文中的关键语句。
研讨精神世界
研讨精神世界
背景资料:
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托尔斯泰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列宁指出这个转变的特点:“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是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的,但是他抛弃了这个阶层的一切传统观点,转到宗法制农民的观点上来了。”列宁又说,托尔斯泰转变后的观点存在着显著的矛盾,一方面对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资本主义的剥削、政府机关的暴虐和官办教会的伪善都进行揭露和抨击,另一方面又宣扬“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不以暴力抗恶”、基督教的宽恕和博爱等一套托尔斯泰主义的说教。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
研讨精神世界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研讨精神世界
1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的眼睛比作珠宝,生动形象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为什么说“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研讨精神世界
2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义?
研讨精神世界
3
这句话把托尔斯泰晚年的面部表情的变化,比作悲凉之地解冻,形象地揭示了托尔斯泰晚年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小组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福?
研讨精神世界
4
集体讨论:
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研讨精神世界
小结:
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研讨精神世界
课堂练习
1、根据所给的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 )
(2)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
(3)无法揣测,难以捉摸。( )
鹤立鸡群
颔首低眉
神秘莫测
课堂练习
2、给下面句子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打上“√”。
(1)(托尔斯泰的)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漆黑 乌黑 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2)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保留 滞留 残留)着愚钝和压抑。
(3)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他(托尔斯泰)的样子和往常出现在舞台上的乡神角色再(符合 吻合 合适)不过了。
(4)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锐利 锋利 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课堂练习
3、第五段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时,主要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的手法,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形成巨大的反差,将拜访者等待时的内心期望、诚惶诚恐和见到时的疑惑和惊讶、尴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托尔斯泰的长相平平甚至粗鄙。
课堂练习
4、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半部分描写他灵魂的高贵,这是怎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布置作业
1、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熟悉的一个人。
2、阅读《三作家》中有关托尔斯泰的其他章节,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的《名人传》,感受不同作家笔下托尔斯泰的异同,丰富并加深对托尔斯泰的认识。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世界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感受到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文章中欲扬先抑的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语言典雅优美,文气酣畅。希望我们学习托尔斯泰德崇高品格,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列夫 托尔斯泰
平庸普通
眼睛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外貌
精神
批判现实
丑陋粗鄙
丰富的感情
犀利的目光
晚年思想改变
深邃伟大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