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科学家发现:狗进食后,胃便开足马力,把食物磨碎。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胰腺马上会分泌出胰液并立刻送到小肠,和磨碎的食物混合起来,进行消化活动。
那么,食物到达小肠的消息,胰腺是怎样得到的呢?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激素调节的发现沃泰默实验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胃酸刺激小肠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其分泌胰液假设不成立,胰液的分泌不是靠神经调节的实验没做好。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斯他林、贝利斯实验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不是神经调节,而是化学调节(受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一种化学物质,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提取液狗的血液中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支持假设,胰液的分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促胰液素”稀盐酸狗的血液中不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巴甫洛夫的感慨 “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的方式,这就是激素调节(hormoral regulation)。二、激素调节的概念
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
(1)外分泌腺是一类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到体表或体内某些管腔,不进入血液。如:唾液腺、皮脂腺、汗腺、肠腺、胃腺、肝脏等
(2)内分泌腺是一类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达全身。如:垂体、性腺、肾上腺、胰岛等都属于内分泌腺。导管血管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腺卵巢睾丸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肾上腺素等分泌雌性激素等分泌雄性激素等分泌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胸腺激素等其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三)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胰腺外分泌部内分泌部分泌胰液分泌胰岛素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胰岛小知识: 消化液部分激素的化学成分:氨基酸衍生物多肽和蛋白质固醇类三、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问题探究1:
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仍然稳定在0.9g/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人体中血糖的来源
(正常情况下) 问题探究2:
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
血糖
0.8~1.2g/L人体中血糖的去向
(正常情况下)血糖平衡的调节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1.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
2.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3.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
4.促进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
胰岛素还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1.促进糖原分解,2.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血糖升高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下丘脑某一区域血 糖 升 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 B细胞胰岛素 分泌增多胰岛 A细胞血 糖 降 低++++++拮抗作用协同作用下丘脑某一区域血 糖 升 高胰岛 B细胞胰岛素 分泌增多血 糖 降 低+++下丘脑某一区域血 糖 升 高胰岛 B细胞胰岛素 分泌增多血 糖 降 低+++胰岛素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总 结血糖平衡的调节①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参与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
②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二者为协同作用;使血糖下降的激素只有胰岛素。 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如此。
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正反馈:促进原来生命活动(分娩作用、血液凝固过程等)。
负反馈:抑制原来生命活动(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等)。练习1、下列有关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
B.血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则引起血糖降低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
2、切除胰脏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会吸引许多蚂蚁,这是因为( )
A.尿里含有氨基酸 B.肌糖原分解,使尿糖升高
C.狗尿中含有糖原 D.胰岛素缺乏,使狗出现糖尿DD3、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
A.胰岛A细胞分泌加强 B.胰岛B细胞分泌加强
C.胰岛素分泌增加 D.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4、给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恢复常态,可适量注射(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液DA5.分析说明题:右图分别是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 为正常人的;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
(2)假如在糖尿病患者摄取葡萄糖1小时后,给他注射胰岛素,请在图中绘出他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示出大致趋势即可)
21课件22张PPT。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情景: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你身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动员起来,共同抵御寒冷。起动员作用的是谁啊?激素 甲状腺激素:促进生物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热增加。?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神经冲动寒冷等刺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促进促进抑制抑制新陈代谢,抵御寒冷促进负反馈过多时神经冲动一.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 下丘脑 垂 体 甲状腺一,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寒冷等刺激促× ×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大脑皮层垂体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拓展总结: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一般过程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一)甲状腺氨基酸衍生物1、促进生长发育;
2、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
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
成年分泌过多:甲亢
成年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课外延伸二促进一提高呆小症?分泌过盛时--
新陈代谢率增高,血压高、心搏快、情绪激动、有颤 抖等症状,表现为甲亢。另眼球凸出,
称凸眼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变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二)垂 体蛋白质促进动物的生长,
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课外延伸侏儒症患者一女,16岁,身高只有58厘米,袖珍女孩,智力正常巨人症肢端肥大症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分解、失活,因此体内需不断的产生激素。四、激素调节的特点
1、能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腺是 ( )
A、甲状腺 B、胸腺
C、垂体 D、肾上腺
2、分泌胰岛素的内分泌腺在下列哪种结构中( )
A、甲状腺 B、胰岛
C、胰腺 D、肝脏
3、有些地区的土壤和食物中缺碘,解放前,生活
在这些地方的人易患 ( )
A、地方性甲状腺肿 B、甲状腺功能不足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侏儒症CBA练习:4、下列四组腺体中,哪一组的分泌物都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的[ ]
A.甲状腺、胰岛、卵巢 B. 唾液腺、肠腺、垂体
C.皮脂腺、甲状腺、肾上腺 D.胰腺、皮脂腺、垂体
5、下列腺体不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A.垂体和甲状腺 B.性腺和肾上腺
C.胃腺和唾液腺 D.胰岛和甲状腺
6、垂体在内分泌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垂体
[ ]
A.由腺细胞构成 B.能分泌多种促激素
C.能分泌生长素 D.与大脑有联系
A CB7.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由体内专门的腺体细胞分泌
B.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
C.都是含量微少但有高效的调节功能
D.都在其含量过高时进行反馈调节
8、下列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三种内分泌腺
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CD9.在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10.人体的激素和酶二者相比,相同点有( )
①都是蛋白质 ②活细胞都产生 ③需要量很少
④由内分泌腺分泌 ⑤缺少时都会引起疾病
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 ⑦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⑦ B.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③④⑥BB12.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垂体的内分泌活动还受
A、下丘脑的直接控制 B、大脑皮层的直接控制
C、延髓的直接控制 C、中脑的直接控制A11.结扎小狗的胰管,正常进食,小狗出现的症状是( )
A.生长发育立即停止
B.血糖浓度明显偏高,出现糖尿病
C.消化不良
D.尿量减少,体温偏高C13.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14.给成年大鼠连续3周喂甲状腺激素后,与对照组比较,会出现
A、体重增加
B、嗜睡
C、耗氧量下降
D、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下降 DD糖蛋白 垂体细胞反馈调节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细胞;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肌糖原的合成 。
胰岛素不能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或受体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