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 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 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4 21:3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人教版 必修五第1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识记文中的重要字词。
2.学习作品中幽默讽刺、夸张的手法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3.把握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1.连线作者
?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多个剧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哀伤》《苦恼》《万卡》《小公务员之死》等,剧本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他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朴实、简练,具有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2.探寻背景
19世纪末,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也出现在知识界。这篇小说写于1898年,作者写作本文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沙皇政府鹰犬的丑恶本质。1.识字注音
(1)单音字3.词语释义
①六神不安:形容人心绪慌乱,或心神不安宁。
②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③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④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⑤战战兢兢: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⑥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⑦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⑧心慌意乱:内心惊慌,思绪纷乱。4.词义辨析
(1)辖制 挟制
同:两者都有“管制”的意思。
异:“辖制”指管束,控制。“挟制”指倚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使服从,常用于不好的方面。
应用 ①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②历史悠久的国家,虽然受传统文化的辖制较为严重,但其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比较丰富。(2)平心静气 心平气和
同:两者都有“平和”“安静”的意思。
异: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平心静气”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心平气和”指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前者侧重“冷静”,后者侧重“温和”。
应用 ①走适合自己的路,无论成败,对得起自己。高考固然重要,可高考并非独木桥,对待高考,我们需要平心静气!
②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那无疑是智者的姿态。抱怨无法改变现状,拼搏才能带来希望。(3)安然无恙 相安无事
同:两者都表示平安。
异:两者使用的对象不同。“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恙,疾病、伤害之类的忧伤的事。“相安无事”,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中。
应用 ①公交车女司机盛利驾车行驶至中山亭附近时,突然感到胸口疼痛,情急之下,她踩下刹车,把车停稳,车内近30名乘客安然无恙。
②多年来,尽管这些国家间相安无事,可每个国家内的民族矛盾、地区纷争并不见停歇,且某种程度上还呈更加复杂化的趋势。(4)怂恿 纵容
同: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均带贬义,都有“让人干坏事”的意思。
异:“怂恿”是“鼓动别人干坏事”的意思,表示怂恿者对被怂恿者的行为主动积极地支持,有“火上浇油”的意思。“纵容”是“对别人干坏事姑息、放任”的意思,表示纵容者对被纵容者的行为不加干涉,默许被纵容者肆无忌惮地横行。
应用 ①兼职当家教,是不少在校大学生“打工”的第一选择。但是,部分家教中介为了多收钱,怂恿大学生冒充在职老师。
②处罚过轻,是对套牌车的纵容!套牌车的泛滥,无疑和套牌车所受的处罚与可能获得的“利益”不对等有关。1.文中写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具体内容是什么?
提示:2.文章中第6~37段主要写了哪三件事?在这些事件中,别里科夫在神态、语言、心理方面有什么表现?
提示:1.“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剖析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别里科夫著名的口头禅,响彻他的一生,成了他的生活态度: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套子决定了别里科夫可笑、可厌的命运,一直到死他也没能解脱。2.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剖析 别里科夫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恶人,他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更多的是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他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以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1.别里科夫不过是中学里的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为什么能辖制全城十年到十五年呢?
提示: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形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革命力量还很弱小,大多数人还感到迷惘,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2.从文中可以看出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提示: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力量。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挞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尽管别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动腐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了新思想的力量。3.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提示: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这笑声中结束了一切。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
4.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提示: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腐朽反动的统治。5.怎样理解别里科夫这一典型艺术形象?
提示:(1)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在民主自由的新潮流面前,专制主义显得更加反动,别里科夫为专制主义所辖制,又辖制他人,遏制着民主自由潮流的发展。
(2)别里科夫这一类人又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他们实际上充当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鹰犬。
(3)别里科夫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作者用别里科夫的形象昭示天下: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端腐朽,你怕它,它就辖制你;你不怕它,它就一触即溃。1.幽默讽刺的手法
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三个特色。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了人物的迂腐可笑。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了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感悟,有所得。2.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夸张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夸张人物形象的特征,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做。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对人们的压制,也是种种专制压迫的结果。 3.成功的细节描写
作者能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来展示人物性格,因此,文中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如用“穿上雨鞋,带着雨伞……”等来描写别里科夫的肖像,显出其与世隔绝的外貌特征;用“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等口头禅描写别里科夫套子式的论调,表现了他依附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思想性格;用别里科夫从楼上跌下来时“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他虚伪、自欺欺人的特点。
导练目标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采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300字左右。
创意激活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的表现手法。
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运用夸张要显明通达,不能又像夸张,又像写实;夸张往往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运用时要注意各种修辞手法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矛盾。范例展示
爸爸的脸又圆又大,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脸上的肉堆得像“油团”,整个看起来像一个慈眉善目的“弥勒佛”。脸上的肉长满了,就往脖子下“溜”,脖子变得又粗又短。那脖子上的肉一层盖一层,就像重叠的浪,随便低一下头,就能看见自己重重叠叠的下巴。背上的肉也是厚厚的,拍起来还会发出“啪啪”的响声。最胖的要算肚子了,不用鼓气,也像皮球一样圆。我常常将头靠在爸爸那又圆又鼓的胖肚子上,把它当作“肉枕头”,舒服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爸爸弯腰系鞋带,于是我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他说:“看看咱这身材,能弯吗?一弯就憋得难受!”我猜测,他就算是低头,也绝对看不到自己的脚尖。我和他走在限重4吨的大桥上,总有种提心吊胆的感觉……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里用讽刺手法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这个形象从外表、言论到生活习惯、思想方法,无一不是“套子”式的。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白色恐怖的时代特征在他身上有着鲜明而深刻的具体体现:他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更为可恨的是,他不仅自己自觉地生活在“套子”里,而且还要把周围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这则素材可用于“守旧与新潮”“强大与弱小”“顽固与创新”等话题。面对着别里科夫以及他的套中生活,我感觉到了一种窒息。井底之蛙的我们,常常对着井口大的天空抒发惆怅而空泛的感慨,却看不到外面世界的红花绿草、高山流水。虽然我们不会像别里科夫那样顽固不化、思想僵硬,但我们还是经常被自己的意识所禁锢所制约,走不出自己为自己或者别人为自己设计的思维怪圈。思维怪圈就仿佛是一件羽绒服,创造性思维就是那羽绒服上的拉链,应用创造性思维使我们走出思维怪圈的“套子”,也就使我们不会再像别里科夫那样战战兢兢。那时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