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学习目标:
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分析我国实行西气东输的原因鹤岗鸡西霍林河东胜阜新开滦峰峰徐州阳泉西山大同平顶山淮北神府六盘水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
煤炭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北多南少我国煤碳资源分布有何特点?大庆辽河华北胜利中原玉门克拉玛依塔中我国石油分布石油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北多南少我国石油资源分布有何特点?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
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川渝(四川盆地)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我国天然气分布有何特点?我国天然气分布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 ,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 。
(2)自然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有 。2.经济原因:区域间发展水平 ,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 。很不均匀资源贫乏区流动性不平衡不匹配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甲烷,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具有燃烧率高、使用方便、比较价格低等优点。
天然气主要可用于发电;也可用作化工原料; 用于民用及商业燃气,是一种环保型能源。
天然气的开采技术要求高,储运难度大,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天然气201511月30日,鹤山市管道天然气通气点火仪式在鹤山工业城举行。一居民说”以前用煤气一个月至少一罐,最贵的时候是120元一瓶;现在天然气通了,我用了四五天,才用了两方天然气,一方天然气价格是3.5元,平均每天半方气,一个月估计用15方左右,也就五六十元,比瓶装气便宜差不多一半呢。开采管道铺设跨越河流存储西气东输工程2000--2004年2008--2012年2012--2014年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接中亚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读图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天然气仅占2.7%)
思考:为什么要进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⑴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⑵开发利用现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20世纪80年代 【课堂探究】--展示、点评1.分析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和川气东送工程建设中分别存在哪些困难?--G1展示,G4、G7点评
2.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该合作项目的优势条件有哪些?-----G2展示,G5、G8点评
3.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
----G3展示,G6、G9点评
材料 :数据显示,全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再次超过50%警戒线。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今后20年,俄罗斯将通过该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3亿吨石油,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供给水平。 1.分析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和川气东送工程建设中分别存在哪些困难?--G1展示,G4、G7点评中俄原油管道:永冻土广布;林区线路长;冬季漫长。
川气东送:穿越崇山峻岭,隧道工程量巨大。材料 :数据显示,全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再次超过50%警戒线。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今后20年,俄罗斯将通过该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3亿吨石油,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供给水平。 2.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该合作项目的优势条件有哪些?-----G2展示,G5、G8点评俄罗斯石油储量大;中俄是陆上邻国,适于管道运输,且不经过第三国,能源安全有保障;与海上运输相比,可以不间断运输;政治基础较好材料 :数据显示,全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再次超过50%警戒线。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今后20年,俄罗斯将通过该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3亿吨石油,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供给水平。 3.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
----G3展示,G6、G9点评拓展石油供应渠道;保障石油运输安全;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规律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1、原因——供需两方面
(1)明确该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富集区。
(2)明确该资源贫乏区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
①为何分布较少;②为何需求量大;③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如利用率低、浪费等)
2、解决资源短缺途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1)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
(2)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
【规律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3、线路选择
1.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
2.考虑线路的造价;
3.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
4.考虑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
5.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第2课时: 西气东输的影响 学习目标: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会分析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案例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相关工业发展.3、增加就业机会.4、缓解因破坏植被而带来的环境压力。材料二 有关数据显示,上海市每年酸雨发生率为 11%,江苏省为 21%,杭州等浙江主要城市高达 50%。过量使用煤炭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广泛使用天然气将有效改变这种情况. ?材料一 西气东输工程这条横贯全国的能源大动脉正式投运后,将有力地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省区市钢铁、水泥和机械电子等企业的潜在能量,为国民经济发展描绘一条壮观的风景线。 “西气东输” 对东部地区发展有哪些主要意义?1 缓解东部能源紧缺
2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3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相关工业发展
4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思考: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从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南水北调【课堂探究】--口头表达(1)分析该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G1、2
(2)有报道说,北方百姓希望中线工程早日动工完成,因为他们不喜欢东线方案调用的水。请分析其原因。-----G3、4
(3)读图12,简述京杭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 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G5、6
(4)结合该线工程分析南水北调对调入区的影响? -----G7、8、9
(1)分析该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G1、2
图12京杭运河沿线河底地势剖面示意图自然原因降水少,蒸发强,径流量小人为原因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农业发达,
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使用过程中污染严重防止和治理水污染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修建水库(时间)跨流域调水(空间)华北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严重地区之一!
试分析原因及解决措施(2)有报道说,北方百姓希望中线工程早日动工完成,因为他们不喜欢东线方案调用的水。请分析其原因。-----G3、4图12京杭运河沿线河底地势剖面示意图东线工程沿岸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大量污水排放导致水质比中线的差。 (3)读图12,简述京杭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 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G5、6图12京杭运河沿线河底地势剖面示意图(3)北京至海河段、黄河至长江段北高南低;海河至黄河段北低南高。北高南低段河水不能向北自流,需要建设提水工程。北低南高段,河水具备自流条件。 (4)结合该线工程分析南水北调对调入区的影响? -----G7、8、9图12京杭运河沿线河底地势剖面示意图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 安徽淮南市已探明煤炭可开采量153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的19%,2013年煤炭年开采量达1亿多吨。煤炭产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的38.4%。特高压输电和一般输电线路相比,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电量损耗低等优点。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淮南,是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淮南的煤转换为电能经皖南、浙北山区,然后到达沪西的重大工程,全长656千米,总投资1500亿元。(1)分析国家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匮乏,但需求量很大;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离长三角地区(上海)较近;我国已经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输出,对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较小。安徽淮南市已探明煤炭可开采量153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的19%,2013年煤炭年开采量达1亿多吨。煤炭产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的38.4%。特高压输电和一般输电线路相比,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电量损耗低等优点。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淮南,是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淮南的煤转换为电能经皖南、浙北山区,然后到达沪西的重大工程,全长656千米,总投资1500亿元。(2)简述“皖电东送”工程对淮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煤电工业迅速升级换代,煤炭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煤炭工业产业链;与煤和煤电等相关联的机械行业得到发展。安徽淮南市已探明煤炭可开采量153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的19%,2013年煤炭年开采量达1亿多吨。煤炭产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的38.4%。特高压输电和一般输电线路相比,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电量损耗低等优点。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淮南,是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淮南的煤转换为电能经皖南、浙北山区,然后到达沪西的重大工程,全长656千米,总投资1500亿元。(3)分析特高压输电线路选择人口稀疏地区和离城镇较远的原因。空气污染,可听噪声等环境问题;特高压输电对人类会带来强电场的生理——心理影响;无线电干扰及电视干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