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海洋水体(素材学案教案课件)(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第三章海洋水体(素材学案教案课件)(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9-27 15:39:35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三章
海洋水体
第一节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理解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理解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入与支出状况。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此外,洋流、海陆分布等因素也影响海水的温度。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水的调节作用: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小得多,使得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较和缓,从而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图表导读教材图3.1 海洋表层年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变化
本图表示海洋表层水温随纬度的变化曲线,读图时注意:横坐标为纬度,0°为赤道,向左为南纬,向右为北纬;纵坐标为温度。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反映出: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且60°N附近和60°S附近水温不同。原因有二:(1)地球公转过程中,北半球夏半年时间长于冬半年时间,因此一年中60°N附近日照时间长于60°S,故水温高;(2)60°N附近有暖流经过,而60°S附近受西风漂流影响,西风漂流为寒流性质,所以60°N附近洋面水温比60°S附近洋面水温高。


教材图3.2 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
本图能说明两个问题:一、表层水温高低不同,反映出纬度的高低差异。(1)地纬度最低,水温大于25
℃;(2)地纬度较高,水温为20
℃;(3)地水温最低,约16~17
℃,纬度最高。二、水温垂直变化规律:在1
000米以上,海水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处于低温状态。


二、海水的盐度
1.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
2.盐度的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红海,盐度超过4%;盐度最低的海区在
波罗的海,盐度低于1%。


3.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图表导读教材图3.6 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盐度分布规律由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和低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盐度最高的是副热带海区,因为这里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南北纬60°附近盐度不相同。北纬60°附近盐度较低,因为北纬60°附近陆地面积广阔,海洋面积小,海陆对比较显著,锋面雨较多,并且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暖流对西风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西风受陆地阻挡抬升,形成降水,其年降水量大于南纬60°附近海域的年降水量,从而使北纬60°附近海水得到较大的稀释。其次,南纬60°附近海域面积远大于北纬60°附近海域面积,且没有陆地淡水的注入;而北纬60°附近海域较小,并有大量的陆地水(河流水)注入,从而使得北纬60°附近海域得到更大的稀释。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海水的温度
1.海水热量的收支与平衡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下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第(1)题,主要考虑纬度位置和沿岸寒流对水温的影响。第(2)题,主要考查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的知识。
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或由南向北、由近岸向外海递增)
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越来越多;近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比同纬度其他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更低。
(2)若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若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特别提醒海水温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可联想为“单峰驼式”
记忆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时,掌握“四高四低”。
“四高”是低纬高,夏季高;暖流高,表层高。
“四低”是高纬低,冬季低;寒流低,深层低。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2.影响因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最低的海区及其原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2】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
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的分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    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    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 。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    %,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    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 。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    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第(1)题,据图可知盐度变化曲线与蒸发量变化曲线较接近,盐度的最高值北半球出现在北纬20°~30°,南半球出现在南纬20°附近,都为副热带海区。第(2)题,赤道附近海域水温高,空气对流运动强,降水丰富。第(3)题,根据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南纬60°的交点,可读出盐度的数值,其盐度高于北纬60°,原因为北纬60°的陆地范围大,河川径流量大,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第(4)题,前三个题分别反映出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答案:(1)蒸发量 回归线
(2)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
(3)3.4 南纬60° 北纬60°海区有很多河流注入,南纬60°基本上是海洋
(4)蒸发量 降水量 入海径流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特别提醒海水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可想象为“双峰驼式”(驼峰在副热带海区)。
海水盐度分布规律:(1)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2)赤道低盐度区位于赤道以北附近,南半球海域的盐度比北半球同纬度海域高;(3)40°S至南极圈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的海域高。
1-3
4
5-7
8
下图为世界海洋的四个不同海域,据图并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完成第1~3题。
1-3
4
5-7
8
1对以上四个海域的盐度高低基本上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  )
A.蒸发量
B.降水量
C.陆地径流
D.洋流
2同一季节,造成①②海域水温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径流
D.降水
3关于图中四个海域的盐度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海域盐度较③海域低
B.②海域盐度较④海域高
C.②海域盐度南低北高
D.③海域盐度南北相同
解析:第1题,四个海域都比较封闭,没有洋流。第2题,①②两海域纬度有明显差异,纬度差异是①②海域水温差异的基本因素。第3题,根据四海域的纬度和海域的轮廓判断,①海域盐度最高,④海域盐度最低。
答案:1.D 2.A 3.B
1-3
4
5-7
8
4与暖流经过的海区相比较,寒流经过的海区(  )
A.水温低,盐度高
B.水温高,盐度低
C.水温高,盐度高
D.无法比较
解析:只有在同一纬度附近,才能对比寒、暖流对海区的影响。
答案:D
1-3
4
5-7
8
读“国家海洋局2014年7月12~18日海温预报图”,完成第5~7题。
1-3
4
5-7
8
5海水温度取决于(  )
A.陆上径流量的大小
B.附近洋流性质
C.热量收支状况
D.海陆轮廓形状
6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向东递减
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7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解析: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通过海水蒸发;因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所以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渤海深入大陆内部,周围几乎被陆地包围,水温受大陆的影响最大。
答案:5.C 6.A 7.A
1-3
4
5-7
8
8读“世界海洋与陆地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点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为什么
(2)B海区和C海区比较,海水温度较高的是    。为什么
(3)E海区和F海区比较,海水盐度较低的是    ,温度较低的是    。为什么
1-3
4
5-7
8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根据纬度和洋流的影响判断,A、B、C、D中,C盐度最高,A盐度最低。B地比C地纬度低,水温较高。根据纬度的影响,E地比F地盐度高,温度高。
答案:(1)C A C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且有暖流经过,盐度最高;A海区位于亚马孙河河口附近,有大量淡水注入,盐度最低。
(2)B B海区纬度低,水温较高。
(3)F F F海区纬度较高,温度低,蒸发弱,盐度低。第三章
海洋水体
3.2
海水的运动
相关素材
海水运动形式
 ①波浪:
  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这就形成了海上的波浪。波浪是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起伏运动。
  当波浪涌上岸边时,由于海水深度愈来愈浅,下层水的上下运动受到了阻碍,受物体惯性的作用,海水的波浪一浪叠一浪,越涌越多,一浪高过一浪。与此同时,随着水深的变浅,下层水的运动,所受阻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到最后,它的运动速度慢于上层的运动速度,受惯性作用,波浪最高处向前倾倒,摔到海滩上,成为飞溅的浪花.
  ②潮汐: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的总称。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其中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月球引起的称太阴潮。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太阴潮比太阳潮显著。地潮、海潮和气潮的原动力都是日、月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而引起的,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大洋底部地壳的弹性—塑性潮汐形变,会引起相应的海潮,即对海潮来说,存在着地潮效应的影响;而海潮引起的海水质量的迁移,改变着地壳所承受的负载,使地壳发生可复的变曲。气潮在海潮之上,它作用于海面上引起其附加的振动,使海潮的变化更趋复杂。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
  ③洋流:
  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引起海流运动的因素可以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前者表现为作用于海面的风应力,后者表现为海水中的水平压强梯度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动,又有铅直流动。由于海岸和海底的阻挡和摩擦作用,海流在近海岸和接近海底处的表现,和在开阔海洋上有很大的差别。
  大洋中深度小于二三百米的表层为风漂流层,行星风系作用在海面的风应力和水平湍流应力的合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后,便生成风漂流。行星风系风力的大小和方向,都随纬度变化,导致海面海水的辐合和辐散。一方面,它使海水密度重新分布而出现水平压强梯度力,当它和地转偏向力平衡时,在相当厚的水平层中形成水平方向的地转流;另一方面,在赤道地区的风漂流层底部,海水从次表层水中向上流动,或下降而流入次表层水中,形成了赤道地区的升降流。
  大洋上的结冰、融冰、降水和蒸发等热盐效应,造成海水密度在大范围海面分布不均匀,可使极地和高纬度某些海域表层生成高密度的海水,而下沉到深层和底层。在水平压强梯度力的作用下,作水平方向的流动,并可通过中层水底部向上再流到表层,这就是大洋的热盐环流。
  大洋表层生成的风漂流,构成大洋表层的风生环流。其中,位于低纬度和中纬度处的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在大洋的西边界处受海岸的阻挡,其主流便分别转而向北和向南流动,由于科里奥利参量随纬度的变化(β-效应)和水平湍流摩擦力的作用,形成流辐变窄、流速加大的大洋西向强化流。每年由赤道地区传输到地球的高纬地带的热量中,有一半是大洋西边界西向强化流传输的。进入大洋上层的热盐环流,在北半球由于和大洋西向强化流的方向相同,使流速增大;但在南半球则因方向相反,流速减缓,故大洋环流西向强化现象不太显著。
  大洋表层风生环流在南半球的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带,由于没有大陆海岸阻挡,形成了一支环绕南极大陆连续流动的南极绕极流。
  在大洋的东部和近岸海域,当风力长期地、几乎沿海岸平行地均匀吹刮时,一方面生成风漂流,发生海水的水平辐合和辐散,而出现上升流和下降流;另一方面因海水在近岸处积聚和流失而造成海面倾斜,发生水平压强梯度力而产生沿岸流,就形成沿岸的升降流。
  大洋西向强化流在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流动,而后折向东流,至某特定地区时,流动开始不稳定,流轴在其平均位置附近便发生波状的弯曲,出现海流弯曲(或蛇行)现象,最后形成环状流而脱离母体,生成了中央分别为来自大陆架的冷水的冷流环和来自海洋内部的暖水的暖流环。这是一类具有中等尺度的中尺度涡。此外,在大洋的其他部分,由于海流的不稳定,也能形成其他种类的中尺度涡。这些中尺度涡集中了海洋中很大一部分能量,形成了叠加在大洋气候式平均环流场之上的各种天气式涡旋,使大洋环流更加复杂。
  在海洋的大陆架范围或浅海处,由于海岸和海底摩擦显著,加上潮流特别强等因素,便形成颇为复杂的大陆架环流、浅内海环流、海峡海流等浅海海流。
  海流按其水温低于或高于所流经的海域的水温,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前者来自水温低处,后者来自水温高处。表层海流的水平流速从几厘米/秒到300厘米/秒,深处的水平流速则在10厘米/秒以下。垂直流速很小,从几厘米/天到几十厘米/时。海流以流去的方向作为流向,恰和风向的定义相反。
  海流对海洋中多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地质过程,以及海洋上空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及变化,都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故了解和掌握海流的规律、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和长时期的气候变化,对渔业、航运、排污和军事等都有重要意义.第三章
海洋水体
第一节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严寒的春节你可以选择去红海度假,躺在沙滩上尽情享受日光浴;你还可以毫不费力地躺在大海里尽情享受海水的滋润……当你走进红海游泳的时候,你会感觉不容易下沉,为什么?你知道吗?
1.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和分布。2.学会运用有关图示说明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规律。3.结合案例分析,能根据有关图表分析海水盐度、温度的分布与特点。4.正确认识人类与海岸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海水的温度
1.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入与支出状况
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此外,洋流、海陆分布等因素也影响海水温度。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相同纬度海区
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偏低
垂直分布
总趋势
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时空变化
主要存在于海水表层,水层越深,变化越小
3.海水的调节作用
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小得多,使得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较和缓,从而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思考讨论
1.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海域在赤道附近吗?为什么?
提示:不在。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在吸收的热量相同的情况下,陆地的温度要高得多,陆地上方的大气吸收的热量也要高得多,这些热量通过大气环流传递给同纬度的海域,导致世界上水温最高的海域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北纬10°左右海域。
二、海水的盐度
1.海水中盐类物质组成
海水的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人们通常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是3.5%。
2.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1)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红海,盐度超过4%;盐度最低的海区在波罗的海,盐度低于1%。
3.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
因素
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如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海水盐度低
洋流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思考讨论
2.“低纬度海区盐度最低的地方在赤道”,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该说法错误,低纬度海区盐度最低的地方在赤道以北(10°N左右)。因为全球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而在赤道略偏北的地方,此区是地球上受热最多,对流最旺盛的地方,此海区的降水量也大于其蒸发量,故盐度也低。(共26张PPT)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
1.了解波浪的要素,理解波浪的成因及对海岸地貌、航海、海洋工程建设的影响。
2.理解潮汐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理解洋流的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波浪
1.特点:是海洋表层水体最常见、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类型及成因:

3.影响:
(1)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2)提供能源。
(3)给人类的海上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图表导读教材图3.9 波浪要素示意
此图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波峰、波谷、波高、波长这几个描述波浪形态的基本要素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波长:指相邻两个波峰之间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长度。
波峰:波浪的最高点。
波谷:波浪的最低点。
波高:指波峰到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二、潮汐
1.定义: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2.主要动力:月球引潮力,它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3.大潮、小潮的成因及出现的时间
(1)小潮:在天体运动过程中,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形成小潮。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初七、初八以及二十二、二十三。
(2)大潮:在天体运动过程中,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大致处在
一条直线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形成大潮。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初一及十五。



4.河口潮汐
(1)影响因素:河口形状、河床摩擦效应以及上游下泄径流。
(2)按潮差大小的分类:强潮河口、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弱潮河口。
5.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在海边的生活和生产。



图表导读教材图3.13 大潮与小潮示意
在判读此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图中深绿色正圆表示地球,其上红色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外圈红色箭头表示月球公转方向。
(3)两个浅绿色椭圆表示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二者横向叠加出现大潮,垂直叠加出现小潮。
(4)日、地、月三者关系图应与左下角潮差变化图对应分析大、小潮与月相变化的关系。



三、洋流
1.定义: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稳定地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又叫海流。
2.影响因素: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此外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会迫使洋流的流向发生改变。



3.成因分类
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以及航海等都有重要影响。



图表导读教材图3.15 墨西哥湾暖流卫星图像
该图及文字说明了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宏大。读图时注意图中颜色表示水温高低变化,红色表示高温区,绿色表示低温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海水的三种基本运动形式的区别
海水运动与人类密切相关,需要认真分析、研究,掌握它们的基本规律。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潮起潮落反映了日、月、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完成下列各题。
(1)随着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变化,依次出现的潮汐现象是(  )
A.大潮、小潮、大潮、小潮B.大潮、大潮、小潮、小潮
C.小潮、大潮、小潮、大潮D.小潮、大潮、大潮、小潮
(2)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稻田灌溉 ②候潮进港 ③潮汐发电 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题,潮汐现象是由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造成的。日、地、月三者一线时,引力最大,易形成大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引力最小,形成小潮。第(2)题,可利用潮差进行发电;航道水浅的港口,大型船舶需候潮进出港口;潮汐可为滩涂养殖提供海水。
答案:(1)A (2)B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世界主要洋流按成因分为哪些
1.主要风海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主要密度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主要补偿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2】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洋流E的流向及按成因的分类分别是(  )
A.向北,风海流
B.向北,补偿流
C.向南,风海流
D.向南,密度流
(2)有大渔场分布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第(1)题,由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可知,乙位置为寒暖流交汇处,G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故E为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补充由于风力作用而从乙地流出的海水,属于补偿流,故B项正确。第(2)题,图示海域乙位置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大渔场分布。
答案:(1)B (2)B
方法技巧在世界洋流的分布图中,东西流向的洋流多为风海流(赤道逆流除外),南北流向的多为补偿流。
1
2
3
4-5
6
7
1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啸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B.海啸是由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造成的
C.洋流表层的平均流速较大,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D.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各一次
解析: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它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而海啸不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也不是由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引起的,而主要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或滑坡引起的。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各两次。
答案:C
1
2
3
4-5
6
7
2关于波浪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波峰是指波浪的最低部分
B.波谷是指波浪的最高部分
C.波高是指波峰到波谷的水平距离
D.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波长
解析:本题是对波浪基本要素概念的考查。根据教材中波浪要素示意图,可判断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答案:D
1
2
3
4-5
6
7
3当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时(  )

A.珠江口的潮高较平时低
B.孟加拉湾风平浪静
C.杭州湾潮差较平时大
D.长江口海水盐度有所下降
解析:此图表示太阳、月球、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杭州湾潮差较平时大。因受大潮的影响,长江口海水盐度有所上升。
答案:C
1
2
3
4-5
6
7
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只要数据为28°他就坚信自己航向正确。读“哥伦布航海线路图”和“所使用的象限仪图”,完成第4~5题。
4按哥伦布的最初计划,他将一直沿(  )
A.4°34'N航行
B.28°N航行
C.41°34'N航行
D.62°N航行
5为加快航速,下列洋流中哥伦布航海时可利用的是
(  )
A.加那利寒流B.拉布拉多寒流
C.本格拉寒流D.东格陵兰寒流
1
2
3
4-5
6
7
解析:第4题,根据象限仪数值判断,应该是沿28°N航行。第5题,根据哥伦布航行海域判断,为加快航速,可利用加那利寒流。
答案:4.B 5.A
1
2
3
4-5
6
7
6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海底原油向外泄漏。借助大风和洋流,浮油“魔爪”不断伸展,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上图(洋流模式示意图)中表示墨西哥湾暖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墨西哥湾暖流由南向北流,选B项。
答案:B
1
2
3
4-5
6
7
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2
3
4-5
6
7
(1)图中a、b、c三洋流,其中属于风海流的是    (填字母),属于补偿流的是    (填字母),    (填字母)洋流对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
(2)图中点状海域表示    分布情况,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
(3)1941年12月,日本突袭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其舰队航行没有选用自然条件较好的南航线,而是选用自然条件恶劣的北航线,用你学过的知识进行论述。
1
2
3
4-5
6
7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成因、分布及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暖流上空水汽多易成雾,不利于航行,但军事保密性强。
答案:(1)c a、b a
(2)渔场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3)北航线是沿北太平洋暖流经过的海区航行的航线,冬季暖流上空大雾弥漫,航行困难,但军事保密性强,且该海区盛行西风,顺风顺流,航速较快。第三章 海洋水体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2、
理解不同类型洋流及其成因。
3、
掌握不同性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气压带风带模式图,说明世界洋流流向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分析问题作风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启发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广阔无垠的海洋,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的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对于表层海水而言,其基本运动形式有哪些呢?(学生回答)
(一)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波浪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阅读回答,讲解风浪、涌浪)
除了我们常见的波浪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波浪,那就是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波浪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回答)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海洋能资源;对海上作战、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阅读:世界著名风浪区——好望角
(承转)还有一种海水运动形式,也是我们每天都能够遇到的,那就是潮汐。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阅读P31钱塘潮: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我们都知道潮汐每天涨落两次,每天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而且潮汐还有大潮小潮之分,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教师讲解大潮、小潮、潮汐的时间变化)

学生思考:农历一个月中,大潮和小潮各出现几次?分别出现在年哪一天?
(活动)讨论各种活动与潮汐的关系。(P31)
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关于洋流的这部分内容,咱们将在下节课中重点学习。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洋流的概念,那么洋流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按照形成原因,洋流又可以分为三类:)
(二)洋流
(1)洋流分类


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低。
(小结)寒暖流对流经海区沿岸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以及航海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承转)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世界洋流的分布。
(2)洋流的分布
(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重要的洋流:
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



(活动)P33,结合图3.17活动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
思维激活
潮汐能指在涨潮和落潮过程中产生的势能。潮汐能的强度和潮头数量和落差有关。通常潮头落差大于3米的潮汐就具有产能利用价值。潮汐能是一种新型的能源,也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潮汐电站发电示意图
你对潮汐能发电有何看法?
提示:人们设法在潮汐涨落比较大的海边,建几道闸门,装上水轮机就可以利用潮水来发电了。潮水上涨以后,闸门外的海面升高了,打开闸门,海水向内流动,水流冲动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流进闸门的海水,积聚起来,闸门内的水面也升高了。潮水开始下落时,关掉先前的闸门,打开另外的闸门,水便向外流动,又可以推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继续发电。潮汐发电的优点是成本低,每度电的成本只相当于火电站的1/8。
自主整理
一、波浪
1.波浪的形成
最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也会引起海水的波动。
2.波浪的作用
波浪作用于____________,成为塑造____________地貌的主要动力。波浪也是一种重要的____________资源。波浪造成的颠簸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二、潮汐
1.潮汐
是指海水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用下发生的____________现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____________,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____________,合称为潮汐。
2.潮汐的形成
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____________引起的。地球上的海水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是月球对地球的____________,二是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____________。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____________。
3.根据涨落程度的不同可将潮汐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天体运动过程中,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形成____________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____________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就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
(2)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大致处在____________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____________在一起,形成____________。
(3)河口潮汐的形成:河口地区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影响,会形成独特的河口潮汐。河口潮汐按潮差大小分为三类:强潮河口,如____________;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如____________;弱潮河口,如____________。
三、洋流
1.概念
海洋____________的海水,常年____________地沿着____________的流动,叫做洋流,又叫____________。
2.洋流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会使洋流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洋流的成因类型
(1)____________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____________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____________风海流。
(2)由于各个海域的海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导致____________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做____________。
(3)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流出海区的海水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的海水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____________。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种。
4.洋流的影响
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____________、海洋生物分布和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高手笔记
1.波浪的形成
波浪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水的质点发生周期性振动,并向一定方向传播,称为波浪。波浪按成因可分为:(1)由风的作用而产生的“风浪”,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风速越大,波浪规模越大,能量越大;(2)因地震或风暴而产生的“海啸”,它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它能毁坏沿海建筑,夷平村镇,破坏力极大;(3)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波”;(4)由气压突变引起的“气压波”;(5)因船行作用而产生的“船行波”;等等。
2.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在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
在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也有大洋环流,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南极大陆的外围,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环极的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为季风洋流。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成西南季风,因此海水自西向东流,故为顺时针方向;冬季时,北印度洋盛行东北信风,海水自东向西流,故为逆时针方向。
3.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大规模流动而形成的。
在北半球,西风漂流在太平洋叫北太平洋暖流,是日本暖流的延续;在大西洋叫北大西洋暖流,是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由于这两支洋流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因此属于暖流。
在南半球,由于海陆轮廓的影响,各大洋的西风漂流连在一起,形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范围最大的洋流,其性质为寒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必然影响其周围海水的温度;②从南极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浮冰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海水温度降低;③南极大陆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加剧了周围海水的降温。
名师解惑
1.潮汐的形成
剖析: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我们可观察到海水的涨落现象,一般有两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海面升高,海水涌上海岸,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上后退,叫落潮。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称为高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称为低潮。高潮与低潮的高差,即是潮差。潮差是以朔望月为周期变化的。潮差最大时叫大潮,潮差最小时叫小潮。
按照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吸引力的大小,一是决定于物体的质量,二是决定于距离的远近。宇宙间星球很多,但离地球太远,引力也就不大了,对地球引力较大的也就是月球和太阳,但月球离地球更近,所以最容易把地球上的海水吸着凸出来。据计算,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2.25倍,所以潮汐的成因主要是月球。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太阳、月亮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对海水的引力合在一起,形成的引力就更大了,海水面凸出更高了,即“大潮”;每逢农历初八、二十二,太阳、月亮和地球互相垂直成直角,引力被抵消了一部分,海水面凸起比较少,即“小潮”。
潮汐是有规律的,以朔望月为周期。掌握其运行规律,使它为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服务,是一本万利的事。例如,当河口涨潮时河水受海水顶托,水流增高,两岸农田就可以更方便的引水灌溉。海边盐田,在起潮时打开闸门,让海水自动流入盐田,退潮时关上闸门,把海水晒干,便剩下白花花的大片盐巴。大轮船在涨潮时进港,在潮水将退时出港,这就方便多了。此外,利用潮汐涨落所产生的潮差发电,可以获得大量廉价的电力。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剖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对全球热量输送和交换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对航海事业的影响,从而,也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其水温比流经海区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例如,西欧海洋性气候向北方扩展;如巴伦支海沿岸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因此水温较其他北冰洋沿岸偏高,俄罗斯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海港因此也成为一个终年不冻港。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其水温比流经海区低,等温线向低纬凸,使沿岸降温减湿,例如:南美、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在寒暖流的交汇处,一般是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聚集的海域。同时,当寒暖流交汇时,冷暖海水发生搅动,引起上下层海水对流,下层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吸引大量鱼类,形成渔场。
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了日本北海道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以及挪威暖流与北极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了北海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了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的形成与那里的上升流密切相关。在秘鲁寒流沿海岸北流过程中,因受到离岸风的吹拂,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海水上泛。大量磷酸盐、硅酸盐被带到海水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沿海200海里左右的范围内成为广阔的渔场。
(3)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逆洋流航行则减慢航速,多耗费时间和燃料。寒暖流相遇,多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例如,纽芬兰岛东南海区,海雾茫茫,影响海上航运。有些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如拉布拉多寒流。
(4)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洋流可以把某个海域的污染物质带到其他海域,加快净化速度;但使其他海域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讲练互动
【例题1】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B.海啸是风浪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
C.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
D.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下落称为汐
解析:正确理解海水运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波浪包括风浪、海啸。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它是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
答案:C
绿色通道:常见的思维障碍是不能区别波浪、风浪、海啸概念的种属关系,风浪、海啸都是波浪的表现形式。本题还有一个思维障碍是认为海水下落称为汐,其实,潮是一次海水涨落,汐也是一次海水涨落,只不过是早上海水涨落为潮,晚上海水涨落为汐。
变式训练
1.引起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A.日、月等天体的引力
B.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
C.大气的运动
D.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差异
解析:海洋水体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成因与大气运动有关,在风力的作用下能形成波浪;盛行风吹拂海面,形成了风海流,可见引起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的运动。
答案:C
【例题2】我国浙江杭州湾的钱塘潮举世闻名。尤其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涨潮时汹涌的潮水顺着钱塘江逆流而上,如万马奔腾,格外壮观,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往观看。有关钱塘潮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旅游资源
B.有时会造成灾害
C.利用它一天可发4次电
D.日、地、月呈直角时潮势最猛
解析:本题以著名的钱塘潮景观为背景切入,考查对潮汐的正确理解。潮汐既是一种能源、旅游资源,但有时也是一种自然灾害。地球自转一天海水涨落各两次,涨潮和落潮都可发电。新月、满月时,日、地、月三球呈直线,为大潮;上弦月、下弦月时,三球呈直角,为小潮。
答案:D
绿色通道:本题易错选B项,钱塘潮虽壮观,但由于潮势与能源巨大,极易给沿岸地区造成危害,为了防御潮水入侵,淹没农田房屋,杭州湾沿岸筑有坚固的海堤。
变式训练
2.钱塘潮为什么能够“举世闻名” 而中秋节前后又“格外壮观”
解析:本题需要运用地形、天文、气候等知识分析钱塘潮的成因。地形上: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肚小。天文上:农历十五为大潮。气候上: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加剧了潮势。
答案:农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候,这时太阳、地球、月亮几乎都在一条线上。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可达10米。夏季风盛行,又加剧了潮势。
问题探究
【问题】2004年4月6日晨,南非的德边维彻海滨,8岁的夏蒂随父母在散步。突然,夏蒂发现海边躺着一只晶莹的宝葫芦——一只漂流瓶。小夏蒂捡起漂流瓶,打开瓶盖,发现里面有一封中英文邀请信、一枚金光闪闪的“金钥匙”和一个用彩纸精制的小五角星,她高兴得跳了起来。这只漂流瓶来历不凡,它来自于2004年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的一项重大活动——“我托大海捎封信”。上海市少年儿童将漂流瓶分别投进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大海为什么会传送信件呢?
导思:由于洋流的作用,漂流瓶在茫茫大海里漂流,成了海洋上的一位“信使”,传递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引出了种种趣闻。
探究:这归功于洋流。因为洋流运动可以把海域中的某种物质携带到别的海域中去。上海市少年儿童抛向大海的漂流瓶沿着洋流可以漂流到洋流可以到达的世界各地。所以夏蒂可以得到这封信。
教材链接
“思考”点拨(教材第31页)
农历一个月中,大潮和小潮各出现两次。望、朔日,太阳、月球和地球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上弦、下弦日,月球、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就小,形成小潮。第三章
海洋水体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海水在太阳和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周期性地涨落,产生潮汐,而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即潮汐能。潮汐能是一种清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因此近年来人们对潮汐能的研究开发在不断地深入。海水运动的形式还有哪些呢?
1.说明波浪、潮汐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2.理解洋流的成因。3.熟练掌握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名称。4.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用综合分析的观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一、波浪
1.波浪的形成
最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也能引起海水的波动。
2.波浪的作用
(1)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2)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提供能源。
(3)对海上作战、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二、潮汐
1.潮汐
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为潮汐。
2.潮汐的形成
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地球上的海水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二是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月球引潮力。
3.根据涨落程度的不同可将潮汐分成小潮、大潮
(1)在天体运动过程中,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就小,形成小潮。
(2)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
(3)河口潮汐:河口地区受河口形状、河床摩擦效应及上游下泄径流的影响,会形成独特的河口潮汐。河口潮汐按潮差大小分为三类:强潮河口,如钱塘江口;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如长江口;弱潮河口,如珠江口。
思考讨论
1.民间谚语“初一、十五涨大潮,二十二、二十三,到处见海滩。”此民间谚语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初一、十五月球、太阳的引潮力相叠加,形成了大潮;而二十二、二十三(初七、初八)月球、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形成的是小潮。
三、洋流
1.概念
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又叫海流。
2.洋流形成的原因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会使洋流的流向发生改变。
3.洋流的成因类型
种类
成因
方向
主要分布区
风海流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带动下层海水的流动
与风向相同
西风带和信风带
密度流
各个海域的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
表层海水由密度低的海区流向密度高的海区
温度和盐度差异大的狭窄水道
补偿流
洋流使流出海区的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
水平、垂直(上升流、下降流)
较广泛
4.洋流的影响
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以及航海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思考讨论
2.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却是寒流?
提示:广义的西风漂流是指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大规模流动所形成的洋流。
(1)在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暖流的延续,分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由于这两股暖流的海水是从大洋西部的低纬度流来的,故属暖流性质。
(2)在南半球,各大洋的西风漂流汇集在一起,形成了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但其性质却是寒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二是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了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了海水的降温。3.
2
海水运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洋流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及它们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用综合分析的观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和各洋流名称。潮汐及洋流的成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版图、多媒体教室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海水运动形式
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一)波浪
风浪:风力作用形成;是波浪中最常见的一种。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二)潮汐
1、定义: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运动规律:
一天中
通常海水两次涨落
一月中
大潮:初一(朔)和十五(望)
小潮:上弦月和下弦月
(教材72页图3.7)
提问: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谁大?
答: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大。因此一天中海水两次涨落也是由月球与观测者的相对位置确定的(月中天、月落、下中天、月出)
民间谚语“初一、十五涨大潮,二十二、二十三,到处见海滩。”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初一、十五月球、太阳的引力相叠加,形成了大潮;而二十二、二十三(初七、初八)月球、太阳的引力相抵消,形成的是小潮。
意义:潮水能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发生迁移。因此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等需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
事例分析
——
钱塘潮(教材72页图3.8)
地形上: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
气候上: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杭州湾沿岸筑有坚固的海堤(当地人称“海塘”),防止潮水淹没田地房屋。
(三)洋流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海流)。
教材73页图3.9可看出洋流规模巨大,但由表层越往深处流速减小。
二、洋流的形成
1、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
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
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其主要动力为大气运动和近地面的风带;
例如右边世界洋流模式图中图中南、北赤
道暖流(信风为动力)、西风漂流(西风为动力)
提问:为什么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与
风向不完全一致?除此外洋流的流向还受什么
因素影响?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还受如陆地形状的影响。
2、密度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
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密度流。
表层海水
例如教材(图3.10):
大西洋
地中海
深层海水
提问: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因为地中海蒸发旺盛,四周无大河注入,因而水面比大西洋低,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盐度高,密度大,深层海水在压力作用下,由直布罗陀海峡低层流入大西洋。
3、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水平补偿流:世界洋流模式图中的沿岸流多是水平补偿流
补偿流
垂直补偿流:
上升流:如秘鲁渔场附近的海域
下降流:
提问(看书后回答):为什么存在上升流的海域,往往海洋生物资源比较集中?
答:海水上泛能将海底营养盐类物质带到海面,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形成了食物链的基础,而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等生物的饵料。如秘鲁渔场的形成。
三、表层洋流的分布
北半球:逆时针方向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顺时针方向
北半球:顺时针方向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逆时针方向
西风带
西风漂流
沿东岸折向高纬度
极地环流
以上要求老师对照“世界洋流模式图”讲述
课堂活动:
老师画出世界轮廓简图,学生对照教材(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老师每画一个箭头代表一个洋流的名称,请学生一起回答指出起名称。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促使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整全球的热量分布。
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渔业生产、航海等的影响。
A
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形成、高纬度的港口而不冻。
寒流:降温、减湿;如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
B
渔业生产:
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这些海区往往成为世界著名渔场。如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
提问:这两大渔场分别位于哪些洋流的交汇处?
答:分别是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
C
海洋污染:
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一方面加快了净化速度,另一方面可能使污染范围扩大。
D
航海:
顺流节省时间、燃料;逆流费时间、燃料。
建议以奴隶贸易(又称三角贸易)为例,是怎样利用洋流的?(答略)
学生阅读教材75页“神奇的厄尔尼诺”回答:
为什么厄尔尼诺年份,秘鲁沿海降水会增多,而澳大利亚和印尼发生干旱?
答:因为厄尔尼诺年份,温暖的海水由赤道向南流,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这样使秘鲁沿海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因而降水也就会增多。而由赤道附近经东澳大利亚暖流带往太平洋西岸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地的热量减少,因而湿度、降水比正常年份偏少,易引起干旱。
课后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布下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护,真可谓固若金汤。哪知道德国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地区一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领忽略了。回答:
(1)英军忽略了什么自然现象?简述这种现象的成因。
(2)在下图中标出海峡两侧海洋的名称,并画出德
军潜艇往返的行进路线(用实线箭头表示进入地
中海的方向,虚线箭头表示返回时的方向)
二、读上面“世界洋流模式图”回答:
(1)若用箭头表示洋流方向,其中CBDE形成以
____ __
为中心,呈___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其中HIJ形成以
______
为中心,呈
____
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经过J的洋流名称是
________

(2)若以寒、暖流区分,图中AB为
_____
;FH为
_____
;BC为
____
;HI为
____
。若以成因区分,DE、BC为
_______;图中唯一的箭头所代表的洋流属于
______

(3)若该图表示太平洋,以下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是:
CE
_________
AC
__________
BD
___________
CE、AC交汇处是
_______
渔场,FH附近是
_____
渔场。
(4)若该图表示大西洋,以下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是:
BC
___________,
CE
__________,CE、AC交汇处为_______渔场。
参考答案:
一、(1)忽略了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存在密度流。成因是:地中海蒸发旺盛,四周无大河注入,因而水面比大西洋低,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盐度高,密度大,深层海水在压力作用下,由直布罗陀海峡低层流入大西洋。(2)略
二、(1)副热带

副极地

南极环流
(2)
暖流
寒流
暖流
寒流
风海流
补偿流
(3)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北海道
秘鲁
(4)
北大西洋暖流
墨西哥暖流
纽芬兰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赤道逆流
西风漂流
世界洋流模式图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地转偏向力
沿大洋西岸向高纬度(暖流)
西风带
西风漂流
沿大洋东岸向低纬度(寒流)
A
B
C
D
E
F
G
H
I
J
第2题图
800
1200
400
0
深度(m)
100W
40W
直布罗陀岩床
300km
第1题图第三章 海洋水体
第一节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
2、
掌握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全面严谨的科学分析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谈话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问:海水的温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一)海水温度
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承转)根据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我们来了解一下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转承)海水温度的变化对对大气温度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阅读24页内容,思考并问答。
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
(完成P25思考题)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水的温度,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海水的另一个重要性质——海水的盐度。
先来了解一下海水盐度的概念:(学生回答)
(二)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质量。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承转)那么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1.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规律方法总结:
2.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
①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达4.1%
最低海区:波罗的海。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纬度较高,蒸发小、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不超过1%

3.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如下图)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第三章
海洋水体
3.1
海水温度和盐度
相关素材
海水盐度
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气候与大陆的影响。
  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量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它是研究海水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有关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盐度=34.6+0.0175(E-P)。海水运动使不同区域中海水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别减小到最低程度,因而其含量具有相对稳定性。
  化学法定义(Kundsen,
1902):1kg海水中碳酸盐全部转化成氧化物,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S%=0.030+1.8050
Cl‰
  盐度重新定义(COX,
1967):S%=f(R15),R15为1个标准大气压下15°C水样与盐度为35.000‰
的标准海水的电导率比值。
  实用盐度标度(JPOTS,1978):用海水相对于氯化钾(KCl)溶液的电导率来确定海水的盐度
  任意温度t下的盐度:S=(Rt)+g(t)
  CTD观测和计算盐度:S=f(R,t,p)第三章
海洋水体
第一节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思维激活
在180°经线附近的太平洋上,赤道海区盐度为3.4%,北纬25°海区盐度为3.6%,南纬25°附近海区盐度为3.59%,南纬50°海区盐度为3.35%。
为什么高纬度海区盐度高于赤道地区呢?
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
提示: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雨水稀释了赤道地区的海水,因此盐度低于平均值。
自主整理
一、海水的温度
1.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水热量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状况。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____________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____________所消耗的热量。
2.海洋表层水温的高低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变化。
(1)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____________些,冬季____________些;
(2)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____________些,高纬度____________些。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也影响海水的温度。例如,____________流经的海区,水温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经的海区,水温偏____________。
3.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由于____________首先到达海水表面,因而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____________。但1
000米以下的____________海水,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____________,经常保持着____________状态。
4.海水的调节作用:由于海水的比热容____________陆地,因此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____________得多,使得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较____________,从而对大气温度起着____________作用。
二、海水的盐度
1.海水中盐类物质组成:海水的盐类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人们通常用____________来表示海水中溶解的____________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是____________。
2.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1)从南、北半球的____________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____________递减。
(2)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____________,盐度超过____________;盐度最低的海区在____________,盐度低于____________。
3.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对比。降水量比蒸发量____________的海区,盐度____________,反之盐度____________。此外,在有____________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____________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影响。
高手笔记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热量平衡即收入与支出。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除此之外还受气象、沿岸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相同纬度海区
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总趋势
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1
000米以下垂直温差减小
时空变化
主要存在于海水表层,水层越深,变化越小
3.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因素
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低;蒸发量>降水量,盐度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如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海水盐度低
洋流
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降水和蒸发、河川径流、洋流等。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海区,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关系。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较高,如红海蒸发强烈,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水盐度较低。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如波罗的海因有陆地河流注入,蒸发量又小,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影响着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在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经过时海水盐度升高,寒流经过时海水盐度降低。
4.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总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并形成马鞍形曲线,赤道附近盐度较低,南北纬20°附近的盐度最高。南半球盐度分布的地带性较北半球明显。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盐度较大洋东岸大。南北大西洋最高盐度中心的盐度均达3.72%;南北太平洋最高盐度中心的盐度分别大于3.65%和3.55%;印度洋最高盐度中心区的盐度大于3.6%。
名师解惑
1.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剖析:海洋对气温有很大的调节功能,当太阳辐射强的时候,海洋能吸收大部分辐射热。并通过海水内部的热量交换,将大量热量储存起来。当太阳辐射减弱的时候,海洋又能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所以,海洋与陆地相比,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陆地则是冬冷夏热。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约大一倍,海洋面积则比南半球小,所以,北半球夏季比南半球热,冬季比南半球冷。北半球夏季平均温度22.4
℃,南半球只有17.1
℃;北半球冬季平均温度8.1
℃,南半球却有9.7
℃。
2.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时空变化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剖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随空间发生变化,特别是按纬度变化的方向比较明显,主要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随纬度的变化导致大洋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和高纬递减。
时间变化特别是季节变化对海水盐度的影响也较明显,如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中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对海水盐度的影响。例如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从季节上看,其冬半年的盐度最低,一方面因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绝大部分海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并未减少,导致此季节地表径流并未减少,因此冬季波罗的海盐度最低。
讲练互动
【例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
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及等盐度线的分布规律。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的关系、洋流、径流等,但具体到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也就是长江口附近的盐度比同纬度的其他海区盐度低,其主要原因是有长江水的汇入,起到了稀释作用。
由于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当长江进入汛期时,盐度变小,等盐度线进一步向外海凸出(弯曲程度增大);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盐度变大,和同纬度其他海区的盐度差别变小,等盐度线相对平直,所以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应该是在长江的枯水期,即在2月份左右。
答案:(1)D
(2)A
绿色通道: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的读图能力,在解答这类题时,注重对图中所含内容的分析是关键,全面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
变式训练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同一纬度大洋东岸的海水比大洋西岸的海水(
)
A.温度低、盐度高
B.温度高、盐度高
C.温度低、盐度低
D.温度高、盐度低
解析: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
答案:B
问题探究
【问题】滔滔江水归大海,就在这江河与大海交汇之处,一方是淡水,另一方是咸水,两种水体之间含盐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含盐量的差异可以加以利用吗?
导思:科学家周密的计算结果表明,如果在温度为17
℃时,有1摩尔盐类从浓溶液中扩散到稀溶液中去,就能释放出5
500焦的能量。
探究:把两种含盐量不同的海水倒在同一容器中,由于存在化学电位的差异,含盐量大的海水中的盐类离子就会自动向含盐量小的海水中扩散,直到两者浓度相同为止。海洋盐差能发电,就是利用两种含盐量不同的海水化学电位差,经过某种转换方式把它变为电能的。
作为海洋新能源的盐差能发电,目前还只是处于试验阶段,但它诱人的巨大能量,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
教材链接
一、“思考”点拨(教材第25页)
1.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降温也慢。海洋这种特性对其气温的变化有滞后效应,海洋对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响应要比陆地晚一个月左右。所以,北太平洋表层水温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8月。
2.因为海洋面积广大,物理性质单一,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所以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3.北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比较弯曲、稠密,主要是受海陆相间分布的影响造成的。南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比较平直、稀疏,主要是因为南太平洋面积广大,陆地少,物理性质更为单一。
4.在中低纬海区,东部沿岸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主要是因为附近有寒流流过,受其影响海水温度降低;西部沿岸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主要是因为附近有暖流流过,受其影响海水温度升高。
二、“思考”点拨(教材第26页)
1.从低纬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赤道地区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较低;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盐度较高。
2.60°N附近陆地面积广大,纬度较高,蒸发量小,且有大量的陆地淡水(河流水)注入海洋;60°S附近为海洋,无陆地淡水注入。
3.红海处在副热带地区,降水少,炎热干燥,蒸发旺盛,且两岸皆是干燥的热带沙漠地区,几乎无陆上淡水输入,海区比较封闭,所以红海盐度高达4.1%,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波罗的海处在温带西风带地区,温和湿润,因所处纬度较高,蒸发较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附近有淡水河流注入,对海水起了稀释作用,所以,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