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教案学案素材课件)(打包17套)新人教版选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教案学案素材课件)(打包17套)新人教版选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9-27 15:42:20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
什么是海洋权益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的高之国所长说,一个国家的海洋权益就是这个国家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
  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的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一些权利。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00多个。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12海里范围的海域为该国领海,领海的主权地位与领土同等并且“此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专属经济区是主权地位稍低于领海的国家管辖海域,它指的是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200海里但不包括领海的海域。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其中领海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
  海洋法专家贾宇强调,国际法的原则是以陆定海,所以一个岛屿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200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一个很小的岛礁,从法理上讲,可以主张43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日本曾拨300亿日元去挽救一个距离日本本土1700多公里的小岛“冲之鸟岛”,并设有气象观测装置与直升机起降地,其目的就是获得这个小岛周围的广阔海域。日本还花巨资加紧在与邻国有主权争议的大陆架进行勘探,日本一名高官道出了其原因:“如果这些海域65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全部归属日本,日本成为资源大国将不是一个梦。”
  国家海洋利益是综合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有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三个方面。从合法性上讲,只有合法使用本国的海洋权利,才能获得合法的国家海洋利益,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首先,国际海洋法本身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1994年11月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主权国家可以沿着本国领海基线划出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不超过350海里的大陆架,边界有岛屿的从岛屿基线划起。那么,像我国南海诸岛中的不少岛屿、岛礁和我们的海上邻国相距甚至不足100海里,彼此的海上划界问题怎么解决,公约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引起了国家间的海洋权益争端。
其次,由于国和国之间的海上力量、海上开发能力、海洋开发战略之间的差异,一些国家还没有开发的海洋利益却被另一些国家强行掠夺了。一些海上强国还以“合资开采”的名义,在争议海域进行勘探开采,严重地损害了其他国家的海洋权益
首先,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或者说,国家在海洋上获得的属于领土主权性质的权利,以及由此延伸或衍生的部分权利。国家在领海区域享有完全排他性的主权权利,这和陆地领土主权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在毗连区享有的权利,也属于排他性的,主要有安全、海关、财政、卫生等管辖权。这个权利是由领海主权延伸或衍生过来的权利。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享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这是属于专属权利,也可以理解为仅次于主权的“准主权”。另外,还拥有对海洋污染、海洋科学研究、海上人工设施建设的管理权。这可以说是上述“准主权”的再延伸,因为沿海国家是首先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拥有专属权利之后,才会拥有这些管辖权。
其次,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利益,或者可以通俗地说是“好处”。当然,利益或“好处”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一般地说,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三是海上安全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国家安全的国防屏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发生海上军事冲突。四是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科学实验的基地,以获得对海洋自然规律的认识等。此外,还有海洋文化利益,如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等。
国界
分隔相邻两国领土的界线。又称疆界、边界。国界须经相邻国家一致认同,或以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地形为界,或以双方同意划定的界线为界。后者多考虑政治、经济、民族、语言、宗教等因素而定,也有以经纬度人为地划定国界的。如果以河流、山脉等构成自然国界,而邻国又无特别协定,则可依下列原则确定国界:①界河。通航河流按主航道原则确定国界,不通航河流以两岸等距离的中间线为国界,主航道原意为“下行航道”,即河水最少季节对下行船舶最方便的水道。按此原则,通航河流以下行航道的中间线为界。如遇河流航道有一个以上时,则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如因河道发生变化,致使航道中心线变动,国界也随之自然变动。但由于洪水或地震引起河流发生巨大变化时,则维持变动前的国界。界河上的桥梁,如无特别协议,则国界线在桥梁中间。特别协议如《凡尔赛条约》第66条规定在阿尔萨斯、洛林境内的莱茵河上的桥梁均属法国。②界山。一般以分水岭为界。也有经协议以一侧之山麓为界的。两个以上国家以湖泊为界时,一般以协定确定湖泊上的国界。如无特别协议,则以与沿岸国家等距离的中间线作为国界。海上边界为领海的外部界限,领海范围则依照公约和习惯确定。两国之间的海洋,如其宽度不超过沿岸国各自领海宽度的一倍,在没有特别协议的情况下,应以与两国国土等距离的中间线为国界。也有主张以海峡航道中间线为国界的,但在国际惯例中尚未确定。
国界的划分一般包括定界、划界、勘界和标界等过程。即在条约、划界议定书、换文、地图等文件上用文字、线条描述、描绘国界的位置,以及实地勘察并以实物标明边界的位置。国界标志可以是水流、山脉、森林、沙漠等自然物,也可以是界桩、界石、界墙、沟渠、运河、浮标等人造物。国界表明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国界不可侵犯(共23张PPT)
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1.掌握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海洋污染严重的海域及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掌握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及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3.理解引起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及其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4.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


一、海洋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
1.海洋环境污染
(1)成因:人类向海洋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
(2)污染物主要来源: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包括


(3)集中分布: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
(4)危害:危害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


2.海洋生态破坏
(1)成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2)表现:①海岸工程建设和海岸带的开发→破坏海岸湿地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②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受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④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境不断恶化,赤潮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3.海平面上升
(1)成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是温室效应增强的表现。
(2)影响强烈地区:海岸带,特别是沿海低地国家和一些海岛国家。
(3)危害:①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区,尤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资源等。
②加剧风暴潮、洪涝等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
③影响海岸带地区的渔业资源,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生境。


图表导读教材图6.11 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该图用图示的方法展示了主要的海洋环境污染来源。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冷却水,城市垃圾和一些生活污水;农业生产过程污染过的田间水、地下水;核电站排出的核废料和冷却水,海上石油开采与运输过程造成的石油泄漏。


二、海洋环境保护
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采者的行为。
2.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
3.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4.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图表导读教材图6.19 中国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本图显示了我国主要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些海洋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沿岸和南部沿海一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来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1年8月13日壳牌石油公司英国分公司一处位于北海海域的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如下图)。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陆地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海洋上的    和    。目前最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是    。
(2)该海域泄漏的石油向东北方向扩散,原因是  。
(3)该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北海渔场,其形成原因是       。石油泄漏可能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哪些影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陆地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海洋上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目前最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是石油污染。该海域为北海,随着北大西洋暖流,加上西风带的影响,石油将向东北方向扩散。石油进入海洋后会迅速形成一层油膜,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另外石油所含有毒化合物也可能导致生物中毒或死亡。北海渔场是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此外,北海水域浅、光照充足;位于温带海域河口处,饵料丰富。
答案:(1)生产活动 生活垃圾 石油污染
(2)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风带的影响
(3)寒暖流交汇;水域浅、光照充足、饵料丰富;位于温带海域;河口处 覆盖海面,隔绝空气,鱼类窒息死亡;鱼类、贝类中毒死亡;鸟类死亡。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
例如,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的总则,监督管理,防治污染物,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相应法规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2.加强污染源控制,防治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对向海洋直接排污的企业实行强化管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达标之后排放入海,入海排污口应伸入大洋底部;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的工业废料;禁止含磷洗衣用品的销售与使用;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使用可降解塑料,不把海洋作为排放地和垃圾填埋场等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数量和种群的不断减少,甚至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态的诸多措施之一。
4.海洋开发要合理规划布局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工程项目,都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合理布局,不应破坏海洋生态。例如,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应当进行科学论证,推广多种生态渔业生产方式,改善海洋生态状况。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2】
(2014·江苏高考)帕劳是美丽的西太平洋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接处,由一个大堡礁和许多小岛礁构成。下图是帕劳的地理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帕劳群岛地处太平洋岛弧链,东临深海沟,形成这种岛弧-海沟地形的原因是    ,此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形式是    。
(2)帕劳的海岸类型主要是    。除热带雨林外,岛上还有少量红树林,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      。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帕劳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和      。
(4)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帕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本题考查海底地形成因和岛屿的可持续发展。第(1)题,考查岛弧-海沟的形成原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岛弧-海沟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其中岛弧-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板块边界附近,地壳运动相对活跃,多火山、地震。第(2)题,考查海岸类型。从图上看,帕劳地处热带,结合材料中的介绍可推断帕劳的海岸类型主要是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红树林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岸,一方面可以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另一方面又为许多生物提供栖息地,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第(3)题,考查岛屿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帕劳是岛国,适合发展旅游业和渔业。第(4)题,考查海洋环境保护。应结合帕劳的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的措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答案:(1)板块碰撞挤压 多火山、地震
(2)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 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旅游业 渔业
(4)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
1
2-4
5-6
7
11970年,联合国为海洋污染下了一个定义:“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有害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造成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环境优美程度等有害影响。”目前,日益成为海洋污染的突出问题的是(  )
A.沿海城市排放出的大量生活污水
B.工业生产中排放出的废弃物
C.石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染
D.施入农田的杀虫剂最终进入海洋造成的污染
解析:石油污染日益成为海洋污染的突出问题,石油在自然环境下分解十分缓慢,危害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备受关注。
答案:C
5-6
7
1
2-4
21世纪是向海洋进军的时代,近年来我国海洋污染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据此完成第2~4题。
2我国海洋的主要污染来自(  )
A.海洋运输
B.石油开采
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
3我国四大海域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南海
B.东海
C.黄海
D.渤海
4治理我国海洋污染的根本途径是(  )
①发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③配备除污船,随时清除海上油污和垃圾 ④开展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⑤无害化处理,实行达标排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6
7
1
2-4
解析:第2题,我国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尤为严重。第3题,我国四大海域中,渤海相对封闭,海水流动性差,渤海湾周边工农业发达,污染源多。第4题,开发新能源和治理海洋污染没有必然的联系,配备除污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海洋污染。
答案:2.C 3.D 4.D
5-6
7
1
2-4
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5~6题。
5下列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
B.避其锋芒,主动后撤
C.加固和提高海岸堤坝
D.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
6海平面上升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B.海岸线后退
C.海岸侵蚀降低
D.沿海地区耕地增加
解析:第5题,主动后撤是消极的措施。第6题,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后退。
答案:5.B 6.B
5-6
7
1
2-4
7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2013年7月29日报道 杭州湾水质遭受污染,我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近海渔业资源将枯竭。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为促进舟山群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请说明防治海洋污染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应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保护海洋环境,防治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二是要合理捕捞、捕养结合,由单纯的天然采捕向海洋农牧化转变。第(2)题,防治海洋污染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海洋管理和海洋保护。
答案:(1)适度捕捞,实行休渔制度;发展海水养殖,捕养结合;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减少海水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2)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深入开展对海洋环境的科学研究;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
认识和了解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
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4、
了解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调查泉州沿海海洋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保护海洋的环保观、生态观。
教学重点难点:


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当前,大规模的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海洋开发的永续利用,我们必须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环境破坏。
(一)海洋环境污染:
(1)海洋污染的
绝大部分海洋污染物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①城市和工业生产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②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也会影响海洋生物。
③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和化肥随雨水流进江河,或随土壤颗粒在河口淤积,最终流入海洋。
④石油污染:沿海工业生产和海洋航运中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多集中于沿海水域或海上航线沿线。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污染物集中,污染迹象明显,危害严重,因而也备受公众关注。
(学生阅读P74-75,思考: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有哪些?说明海洋污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海洋污染物是通过什么途径危害人类自身的?)
(二)海洋生态破坏
1.产生原因:
①人类生产活动
排放污染物一—造成海洋污染;过度捕捞一—造成生物数量减少;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
②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2.赤潮:
(阅读P77,赤潮)
(1)综合分析赤潮产生的原因:
①地理、生物、化学:
赤潮生物的种类主要是藻类植物中的甲藻、硅藻等浮游生物,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细菌等;海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大量存在,是赤潮形成和发发展的基础。
②地理(人类活动的影响):
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③地理(气候、洋流、地形等自然条件):
春夏温暖李节,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总之,赤潮发生是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形成的自然现象。
(2)我国沿海易发生赤潮的区域及发生时间:
在江、河口海区和沿岸、内湾海区及养殖水体比较容易发生赤潮,如渤海、东海的长江口海域、舟山群岛、杭州湾、南海的海口湾等。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3)赤潮的危害:
①危害水产养殖和捕捞业。赤潮生物分泌粘液附着在鱼类的鳃上,使其窒息死亡;赤潮生物产生的毒素使鱼类中毒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鱼类缺氧窒息死亡。
②损害海洋环境。pH值升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其它生物减少,水体缺氧等。
③危害人体健康。水产品富积赤潮毒素,人们不慎食用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④影响海洋旅游业。破坏旅游区的秀丽风光,因赤潮有毒,应避免在赤潮发生水域游泳或做水上活动。
(活动)思考P77活动。
(三)海平面上升
(思考:为什么小岛国对大力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尤其积极和迫切?海平面上升的机理是如何的?)
1.海平面上升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
2.带来的危害:(如右图)
3.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
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②植树造林
③工程措施:海岸防护堤坝
(四)海洋环境保护
(问: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有哪些?)
海洋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提高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利用率,合理使用各种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实行清洁生产,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思维激活
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海洋环境执法检查队对沿海20座城市进行了执法检查,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有四个问题亟须关注。一是有近半数城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到50%,湛江、防城港甚至连一座集中处理污水的设施都没有,有的城市已经建成防污设施,但不能正常运转或者根本不运转,而使得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海。二是企业偷偷排污和暗自排污现象很严重,如辽宁营口造纸厂、浙江台州海正药业公司等直接将污水排放入海。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滩涂,造船、固体废弃物拆解、医药化工、酒类等行业的污染问题严重,给附近海域造成严重污染。三是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不足,沿海各港口的应急能力不足以应对较大规模的污染事故。从1999年到2003年,全国海上倾废量连年增加,2003年与1999年相比,增加了1.5倍,这些都加剧了海洋的污染。此外,由于部分地区存在养殖布局不合理、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水域环境缺乏有效监控等问题,海洋及陆源污染日益加剧,赤潮发生次数增加,养殖病害有增加趋势。
赤潮
知道了上面的这些情况,你知道日后该怎么做了吗?
提示:学习《海洋环境保护法》,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依法保护海洋环境。
自主整理
一、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____________,造成海洋____________。二是在各种____________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____________遭到破坏。
1.海洋环境污染
(1)海洋环境污染与人类活动:随着沿海地区____________的不断增长,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不断发展,以及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使得大量的____________排放入海,造成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2)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河口附近。特别是____________过程中排出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危害海洋生物,也能通过____________富集作用损害人类自身。
(3)____________日益成为海洋污染的突出问题。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水域和____________沿线。沿海____________、海上运输和____________是造成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污染破坏____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
2.海洋生态破坏
(1)海洋环境污染与人类活动: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以及____________的变化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2)表现:____________建设和____________的开发,破坏了海岸湿地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受损,使海洋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不断减少;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导致海洋生境不断恶化,____________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3.海平面上升
(1)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也是____________温室效应增强的表现。海平面上升被认为是____________因素与____________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对海岸带的影响:海岸带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强烈的地区,也是____________变化最敏感的地区。特别是沿海____________国家和一些____________国家,受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更甚,如____________、孟加拉国及____________大洋上的一些小岛国。
(3)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海平面上升会直接淹没一些地势____________的沿海地区,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洼地带和____________等;加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内侵、水质恶化、___________上升,影响海岸带地区的____________,破坏珊瑚礁、____________、海岸沼泽和____________等生境。
二、海洋环境保护
1.海洋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____________是全球共同的责任。
2.海洋环境保护途径
(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约束和规范____________的行为。
(2)加强____________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____________。
(3)加快沿海城市____________建设,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行综合处理,____________。
(4)建立____________,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5)加强环境保护____________、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高手笔记
1.海洋污染及其特点
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当这些废物和污水的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海洋便受到了污染,如海洋石油污染、海洋重金属污染、海洋热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等。受到污染的海域,会造成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人类的海洋生产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造成优美环境的破坏等。海洋污染突出的特点:一是污染源广;二是持续性强;三是扩散范围广;四是防治难,危害大。
2.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集中分布在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污染海洋的物质众多,按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危害方式,可以把污染物分成以下几类:一是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如工业排出的纤维素、糖醛、油脂等,生活污水中的粪便、洗涤剂和食物残渣等;二是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大多是由陆地废弃物携带进入海洋的;三是重金属和酸碱类物质;四是有毒化学制品,主要是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
3.海上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目前治污的重点放在治理因意外事故而造成的石油泄漏。
4.海洋环境保护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对策主要有:减少入海污染物和实行无害排放;贯彻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原则;加强海洋环保研究和科技投入;健全海洋法规,加强监测监视,严格依法办事;开展海洋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等。
名师解惑
1.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剖析:(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如:工程建设,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渔业生产,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导致海洋生境不断恶化,赤潮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2)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2.海平面上升
剖析:(1)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近年来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水受热膨胀、高山冰川融化、南极冰盖解体,使得海平面上升,并且由人为因素导致的陆地地面沉降,又造成了海平面的相对上升。尽管不同研究人员的结果可能不同,近百年来海平面上升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自19世纪末,海平面上升约10厘米或稍多。据预测,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比现在上升50厘米甚至更多。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惊人的严重影响。
(2)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主要表现为沿海陆地面积缩小、加剧海岸侵蚀、引起洪水灾害、淹没城镇、咸水入侵等。由于世界人口、工业、经济等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据推测,今后海平面上升1米,全世界受灾人口将达10亿,其中3亿—4亿人将无家可归;一些国家,尤其是一些岛国,将从地球上消失,全世界受灾土地总面积可达500万平方千米,世界上1/3可耕地将受影响。据预测,我国海平面上升100厘米,长江三角洲海拔2米以下的1
500平方千米低洼地将受到严重影响或淹没。
海平面上升将使滨海湿地和沼泽受严重影响,据研究认为湿地能承受20厘米/百年的海平面上升,如果上升过快,将使湿地面积大大减少。而湿地是许多鱼类、鸟类和稀有动物的主要生活环境。海平面上升还可使珊瑚面临危险,珊瑚礁岛屿面积会大大减小甚至消失。海平面上升还将通过盐水侵入地下水资源,进一步使土地盐渍化,沿海地区淡水匮乏。
讲练互动
【例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
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
C.海风从产油区将油污吹来
D.洋流从产油区将油污带来
(2)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海水的污染。西亚石油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后,有东行(过马六甲海峡至日本)和西行(过好望角或苏伊士运河)两条路线。印度洋沿岸的油污严重主要是石油运输等原因造成的。目前,人类对油污的处理方法中,以吸收与围栏两种方式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
答案:(1)A
(2)D
绿色通道: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因而备受公众的关注,也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如下表。
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但这种化学物质不宜在近岸或渔场周围使用
沉降: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但这会危害海底生物
吸收:利用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集中处理,只能在静水环境中进行
围栏: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收,这需要静水环境
放任:大洋中的原油泄漏通常让其自然分解
燃烧:油层厚达2毫米时可用燃烧法清除
为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很多国家在试验新的原油载运方法。有些国家配备了除污船,用来清除港口水面垃圾和污油。
变式训练
1.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或中毒死亡。
答案:B
【例题2】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2)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海洋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第(1)题,赤潮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人类活动排放大量含磷和氮的污水进入近海;②海水富营养化;③温度较高的封闭海域。第(2)题,虽然选项中四个海湾都有可能发生赤潮,但珠江口临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含磷洗涤剂的使用更广泛;珠江口纬度较低,海水温度高,更有利于赤潮生物甲藻、硅藻等的大量繁殖。
答案:(1)D
(2)D
绿色通道: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与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1)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
(2)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
℃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
℃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径流、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营养盐类含量急剧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条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这些硅藻类又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夜光藻赤潮。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3)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随着全国沿海养殖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在对虾养殖中,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由于养殖技术陈旧和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饵量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严重污染了养殖水质。另一方面,由于虾池每天需要排换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便的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他形式的含氮化合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这样为赤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别是在高温、闷热、无风的条件下最易发生赤潮。由此可见,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也使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
变式训练
2.据报导:1999年7月2日河北省沧州市歧口附近海域发生面积400平方千米的赤潮,以酱紫色为主;同日12时天津海域也发生25平方千米的赤潮;7月3日上午9时,河北沧州、天津赤潮面积已扩大至1
500平方千米。而去年在广东、香港海域及渤海湾均出现更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的现象,常使海水变红色、褐色。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赤潮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从生物学原理上分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会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2)从生物、化学、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
(3)如何防治赤潮?
答案:(1)赤潮对海洋生物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施放毒素,在水中鱼、虾、贝类等生物吞食这些有毒素的赤潮生物后,引起中毒死亡,即使没有死亡,当这些沉积毒素的海产品被误食也会引起人体或其他生物体中毒,产生危害;②有些赤潮生物能向体外分泌粘液,妨碍海洋生物的滤食和呼吸,重者会窒息死亡;③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④大面积的赤潮挡住阳光,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坏食物链。
(2)赤潮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生物因素。赤潮生物甲藻、硅藻等的大量繁殖。②化学因素。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有机物等存在,影响着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生物形成和发展的基础。③环境因素。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业生产施用化肥与灌溉、冲刷出来的废水中含有氮和磷;通常工业废水中都含有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废水中也常含有大量有机物、营养盐和磷。这些废水未经处理源源不断地流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使得大海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起来,所以环境污染造成的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产生的根本原因。
(3)赤潮的预防措施是:①建立完善的赤潮监管体系,及时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②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富营养化。赤潮的治理措施是:①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②机械方法:可通过机械设计把赤潮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③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围隔起来,避免扩散、污染其他海域。
问题探究
【问题】材料一:世界重大石油污染事件
1967年3月18日,12.3万吨的利比亚籍油轮“托雷·坎尼荣号”满载着11.7万吨的原油从波斯湾的科威特出发,向英国威尔士的米尔福德港驶去。途经英国的锡利群岛和地角之间的公海时,在七石礁处触礁沉没,船上9.19万吨原油溢出,污染了180千米长的海区。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湾克斯托克1号探测油井发生井涌,约1.4亿加仑原油泄漏入海。
1989年3月24日,“埃克逊—瓦尔德兹”号在威廉王子岛海岸搁浅,原油泄漏量达1
100万加仑。
1992年12月3日,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海岸搁浅,2
000多万加仑原油泄漏。
1993年6月5日,“布里尔”号搁浅在苏格兰东北的设特兰群岛海域,泄漏了2
600万加仑石油。
1996年2月15日,“海洋女王”号在威尔士海岸搁浅,1
800万加仑原油泄漏。
1999年12月,满载2万吨石油的“埃里卡号”油船在布列斯特港以南70千米处海域沉没,造成大量石油泄漏,严重污染了附近海域及沿岸一带。加上飓风肆虐,致使污染向临近陆地大面积泛滥,严重破坏了鸟类的生存环境。这次事故恰恰发生在海鸥、鸬鹚等海鸟向这片海域迁徙以躲避寒冬的季节,因此受污染海鸟之众,令人瞠目。有人估计,因污染而死亡的海鸟数目最终会超过30万只。这次事件对鸟类的损害是欧洲史上最为严重的。
2001年3月,在马绍尔群岛注册的“波罗的海”号油轮在丹麦东南部海域与一艘货轮相撞,泄漏原油约2
700吨。这起事故发生在丹麦的一个海鸟自然保护区。
2001年10月,在巴拿马注册的“纳土纳海”号油轮在新加坡海峡的印尼海域搁浅,部分油舱受损,造成7
000吨原油泄漏。
材料二: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件是发生于1991年海湾战争时的石油倾泄事件。因油港油库破坏而流入海湾的原油多达100多万吨。海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浮油,海水几乎掀不起浪来,只能像泥浆般涌动着,发出汩汩声。波斯湾的海鸟身上沾满了石油,无法飞行,只能在海滩和岩石上待以毙命。其他海洋生物也未能逃过这场灾难,鲸、海豚、海龟、虾蟹以及各种鱼类都被毒死或窒息而死,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海湾是较封闭的生态环境,水域浅,海水流动缓慢,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石油污染事件,将会导致海湾生态平衡失调若干年。专家们认为,波斯湾如果要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从上述系列石油污染事件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导思:1升石油倾倒在海洋中,到完全淡化大约需要消耗海水中40万升的溶解氧。石油在海面会形成一层油膜,隔绝大气与海水的气流交换,并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量。这种耗氧和隔绝会导致海水严重缺氧,并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
探究:海洋石油污染会导致鱼、贝、藻类死亡,海滨生态系统破坏,海鸟饲饵消失。而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海洋生物体内致癌物浓缩蓄积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损害则是无法估算的。近几十年来,除了石油泄漏外,全球每年向海洋倾倒废物200亿吨,其中包括许多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这些无休止的倾倒污染了海洋,造成局部海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海水富营养化,赤潮频频发生,生物迅速减少或消失,致使部分海域成为“荒漠”。海水污染已使10种鲸、6种海豹、30种沿海鸟类、海牛等海洋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海洋具有自净能力,它以宽大的胸怀接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废水、废气、废物。然而,这种自净能力并不是无限度的,必须采用新的原油载运方法,配备除污船,清除石油污染。
教材链接
一、“思考”点拨(教材第75页)
1.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如工业废弃物(重金属、CO2、SO2、NOX等)、冷却水等;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城市垃圾、冷却水等;施入农田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核电站排出的核废料和冷却水等。随着沿海地区人口的不断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使得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入海,造成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2.污染物被排入海洋,主要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损害人类自身的。
二、“思考”点拨(教材第79页)
1.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一些低地岛国将在几十年后成为一片汪洋,除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外,图瓦卢以及南太平洋中一些地势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还将遭受更加频繁的飓风和洪水的袭击。
所以小岛国联盟提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国家应该大幅度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共23张PPT)
第三节 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
1.能够区分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及其范围。
2.了解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理解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一、海洋权益
1.一个国家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2.几个基本概念
(1)a领海基线:是测算沿海国家领海宽度的起算线,也是该国领海与内水的分界线。



(2)b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3)c领海:为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况下则为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一般从领海基线起,宽度不超过12海里。
(4)d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
(5)e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6)f大陆架,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其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
(7)公海: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图表导读教材图6.20 有关海洋权益的几个概念
本图对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作了图文说明,这些概念是有区别和联系的,其中的关键概念是领海基线、内水、领海,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充分结合图示的方法来学习,另外可以把教材图6.20进一步转化成我国沿海地区的平面图,促进学生对实际地区的了解,完成剖面到平面的空间转化。



二、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海洋国情概况
(2)海洋环境状况。
①海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河口、海湾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局部海域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较突出。
②生态破坏:赤潮频发,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存在海洋划界问题:我国一贯主张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
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2.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
(1)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
(2)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
(3)维护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图表导读教材图6.22 我国海域污染分布示意(2002年)
该图展示了我国海域污染的分布态势:第一,多数海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第二,在河口、海湾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




三、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
1.人们对海洋的战略地位和价值的重新认识



2.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的建立
(1)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知识点内水与领海的异同点,我国海洋国情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义
1.内水与领海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主权国家海洋权益,是海洋国土不容侵犯的区域。不同点:内水为海岸基线靠陆一侧,可以是内海、河口、大陆与该国岛屿之间的水域。领海为海岸基线向外海延伸12海里的水域,是主权国家向海洋延伸的国土。主权国家享有其上空和底土的权益。
2.图示我国海洋国情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义
【例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海岸基线是根据    法而确定的,这种海岸基线法适用于 
的国家。
(2)海岸基线西侧的海域为该国的  ,东侧为该国的  。
(3)在图上用平行斜线画出该国“毗连区”的范围。
(4)评价该国海岸特点对于海洋利用的主要优势。
解析:该题以模拟海域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了与海洋权益有关的几个概念。第(1)题,领海基线的划定方式有正常基线法、直线基线法和混合基线法三种。正常基线法是以沿岸低潮线作为领海基线,直线基线法是连接岛岸基点的直线,混合基线法兼容上述两种方法。如题图海岸线比较曲折的国家,确定海岸基线常用的是直线基线法。第(2)题,领海基线是内水和领海的界线。第(3)题,毗连区是领海以外12海里以内的海域。第(4)题,从图上看,该海域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答案:(1)直线基线 海岸线比较曲折或沿岸有一系列岛屿
(2)内水 领海
(3)画图略。〔方法提示:先在A、B、C、D四点外侧画出四个点A'、B'、C'、D',使AA'、BB'、CC'、DD'的方向大体与原海岸基线垂直,并使AA'、BB'、CC'、DD'的距离等于12海里(以图下比例尺为准),然后将A'、B'、C'、D'四点用直线连接起来作为领海外围界线。再按同样的方法在A'B'C'D'连线的外侧画出毗连区的外部边界A″B″C″D″,然后将新画的两条界线之间的区域(宽度为12海里)用平行斜线表示出来即可。〕
(4)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有利于建深水港口。
方法技巧比较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大陆架与海洋法意义上的大陆架
1
2-3
4
5-6
7
1关于领海基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领海基线是领海与内水的分界线
B.领海基线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
C.领海基线划定方法有三种
D.我国部分领海基线的划定采用了直线基线法
解析:领海基线是测算沿海国家领海宽度的起算线,也是该国领海与内水的分界线。
答案:B
4
5-6
7
1
2-3
2014年7月11日,第十届中国“航海日”主体活动在山东省日照市隆重举行。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据此完成第2~3题。
2我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内水
B.领海
C.专属经济区
D.毗连区
3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具有    的国情(  )
①人均海域相对较小 ②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③海洋划界问题已经解决 ④部分岛屿归属存在争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该组题主要考查与海洋权益有关的概念。第2题,专属经济区的范围最大。第3题,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国海域也存在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
答案:2.C 3.C
4
5-6
7
1
2-3
4关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
B.有利于增加资源保有量
C.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
D.有利于加强与海洋邻国的交流与合作
解析:维护海洋权益带来的显著问题就是相邻两国海洋控制权的争夺,特别是控制区域发生重叠的部分容易引起争端甚至战争。
答案:D
4
5-6
7
1
2-3
“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据此完成第5~6题。
4
5-6
7
1
2-3
5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右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6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 
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5-6
7
1
2-3
解析:第5题,此题属于识记知识和热点问题,难度不大。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甲岛。第6题,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但我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
答案:5.A 6.B
4
5-6
7
1
2-3
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省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群岛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5个台湾岛面积。
4
5-6
7
1
2-3
(1)钓鱼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分析在其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
(2)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对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阐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大意义。
解析:第(1)题,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会导致渔业资源的枯竭和海洋污染,为此应建立合理的捕捞制度,保护海洋环境,防治海洋污染。第(2)题,从海洋资源、国防安全、思想观念等方面说明。
答案:(1)问题: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对策:合理捕捞、建立休渔制度;防治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思维激活
由于海洋中积聚着无比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一旦以某种突发的方式释放,则可能对人类构成非常大的危害。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海上各类生产活动蓬勃发展,但频受海洋灾害袭击,往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风暴潮
你知道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吗?主要的预防工作又有什么吗?
提示:引发海洋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大气的强烈扰动,如热带气旋;海洋水体的扰动或状态骤变,如风暴潮;海底地壳变动引起的地震、火山爆发及其伴生的海底滑坡、地裂缝、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威胁着海洋上和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人类对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只能通过科学预测、自动化仪器观察(如卫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
(1)加强预警。在全球范围建立海洋灾害监视监测网,实现对海洋灾害发生、发展、运行和消失的监视监测。
(2)建立完备、科学的防御体系。从机构设置到运行机制、从科学观测到防范救灾都要体现有一个快速高效的防御体系。
(3)提高防灾工程的工程质量和防灾标准。
(4)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宣传,提高沿海地区人们的防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自主整理
一、海洋自然灾害
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有些是由____________因素引发的,如____________、风暴潮等;有些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塌陷等岩石圈活动引发的,如海啸等;有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如____________、海雾等。
1.风暴潮
(1)定义:风暴潮是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____________的现象。
(2)影响因素:
连续向岸吹的____________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特别是大风与____________相遇时,____________引起的增水与____________的高潮相叠加,可使水位异常抬升,风暴潮来势倍增。
(3)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及特点:
由台风或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多见于____________季节。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速度快、强度大、____________。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多发生于____________季节,____________也时有发生。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过程相对平缓,常出现在____________沿海地区。
(4)风暴潮的危害:
风暴潮引起的水位____________以及相伴的____________可使海上____________、沿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此外,风暴潮还会造成严重的____________现象,使地下水遭到污染,耕地____________。风暴潮灾害的轻重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底地形和____________情况等。
2.海啸
(1)定义:海啸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____现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激起的____________,称为海啸。
(2)形成:
海啸大多是由____________引起的。海底地壳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地震释放的巨大____________作用于海水,形成____________,并以极快的速度在____________传播,而____________却衰减很少。当海啸波到达近岸时,速度____________,并积聚成高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巨浪,冲向海岸。
(3)特点:海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危害:
海啸的危害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引起的,当海啸接近____________或冲上____________时,可以产生极强的____________,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____________。海啸能横越____________,使遥远的大洋彼岸也遭受海啸灾害。____________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3.海冰和冰山
(1)海冰:
是极地和____________海域特有的水文现象。狭义的海冰指____________形成的咸水冰。广义的海冰包括____________以及流入海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淡水冰。
(2)形成条件:
一般来说,在____________、浪小、____________、海水含盐偏低的_________会最先出现海冰。每年冬季,我国____________及黄海北部的部分海域都会形成海冰。
(3)海冰的危害:
海冰的____________以及运动时产生的推力和撞击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岸冰常常封锁____________,使港口处于瘫痪状态;浮冰能够摧毁港口建筑物,甚至能撞倒坚固的海上____________。
(4)冰山:冰山是____________的一种,它是指____________滑入海中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巨大冰块。有时冰山撞击能够使____________沉没入海。
二、海洋自然灾害防范
(1)要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__。
(2)要加强____________建设。防波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可以减小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等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3)提高人们的____________意识与____________,也是防范海洋自然灾害的重要内容。
高手笔记
1.风暴潮
风暴潮的形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风暴潮的类型:(1)台风风暴潮: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这类风暴潮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
(2)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有发生,一般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中纬度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2.海啸
(1)海啸的形成: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
全球地震活动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环绕着太平洋周边地区,这里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
(2)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是与地震带一致,其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多些。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危害最重的国家。
名师解惑
1.风暴潮灾害
剖析:风暴潮引起的水位暴涨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可使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常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此外,还会造成严重的海水入侵,使地下水遭到污染、耕地盐渍化。
灾害的轻重,除受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制约外,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社会及经济情况,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正处于海上大风的正面袭击、海岸形状呈喇叭口、海底地形较平缓、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所受的风暴潮灾要严重些。
易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地区:
(1)孟加拉国。孟加拉湾海岸呈喇叭口状,面向印度洋,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1970年11月13日,一次震惊全球的特大风暴潮灾害发生,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是亚洲地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海洋灾害。时隔10年后的1981年又发生一次严重风暴潮,由于预报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防范,死亡人数和灾害程度大大降低。但是隔了10年,1991年4月又发生的一次特大风暴潮再次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
(2)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这里地理位置和海底地形条件很适合风暴潮的成长,在1959年9月26日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达3.45米,强台风引起的激浪,汹涌地扑向堤岸,使60万户民房被毁,损失船舶近3
000艘,人员伤亡7万多,经济损失近10亿美元。
(3)美国地处中纬,也是一个频受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其东海岸以及墨西哥湾沿岸,濒临大西洋,在夏秋季节多发生飓风风暴潮,濒临大西洋的东北部沿岸则以冬季的温带风暴潮为主。特大飓风风暴潮每隔四五年发生一次,每次损失均高达数亿美元,1969年登陆美国的一次飓风,在密西西比的一个观测站曾记录了7.5米的潮高值,创造了美国最高风暴潮位记录。
(4)荷兰是一个低洼泽国,极易受风暴潮灾的影响。1953年1月底一次最大的温带气旋袭击荷兰,海水内侵60多千米,死亡2
000多人,60多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2.5亿美元。这次强风暴潮过程还侵袭了英国,使300多人丧生,北海沿岸的一些西欧国家也不同程度地遭受了灾害。
2.海啸成灾的原因
剖析:地震产生的水体波动与通常海面上的海浪是不一样的,海浪通常只在一定深度以上的水层引起波动,且这种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在大洋中海震源附近水面最初的升高幅度只有1—2米,这种波动运行在深水大洋时,波长可达几十至几百千米不等,周期在2—200分钟范围内变动,最常见的是2—40分钟,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1万千米,比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航速还快。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造成灾害,以至于航行的船只也难于察觉出这种波动。然而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骤然增大,当进入狭窄浅水海域,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海湾和岸边,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的波高,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过来,特别是传播到漏斗形湾顶处更为突出。如海啸波在海口和海湾内反复发生反射时,还会诱发海湾内海水的固有振动引发假潮,可使波高增幅更大,造成更大的危害。
3.我国会发生地震海啸吗?
剖析:据历史记载,2
000年以来,我国只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平均20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这是因为我国海区处于宽广大陆架上,水深较浅,大都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我国近海海域虽不具备地震海啸的海洋条件,但地震引起1—2米波高的潮水涌上岸的情况还是发生过的。若发生7.5级以上强震,渤海和北黄海不会有地震海啸影响,但台湾及其附近有可能造成一定灾害。
讲练互动
【例题】下列反映日、月、地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中,可能形成海洋大潮的是(
)
解析:新月、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处在一条直线上,日、月引潮力叠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出现天文大潮。
答案:CD
绿色通道: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两次。当形成海洋大潮时,日、月、地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
变式训练
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
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
B.连续吹离岸的强风
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D.海底火山的喷发
解析: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答案:A
问题探究
【问题】据英国《太阳报》和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去年(2004年)12月26日海啸袭击泰国普吉岛海岸当天,来自英国萨里郡奥克斯肖特市的10岁小女孩蒂莉·史密斯也正和自己的母亲在泰国海滩上游玩。圣诞节前两周,蒂莉正好在学校中上过一堂地理课,课上老师讲的也正好是有关海啸的知识,因此当第一波很小的海啸波浪抵达泰国海岸的时候,蒂莉立即意识到更大的海啸波浪将在后面,会将海滩和低地上的建筑彻底淹没。于是她立即跑到母亲跟前,告诉母亲她们即将面临的危险。母亲听了后,立即向海滩上的100多名游客发出了警告,那些游客听了蒂莉母女的警告后,都纷纷离开海滩,撤退到了高地上。
当他们刚刚抵达高地时,只见惊天海啸奔涌而来,一瞬间就淹没了他们刚才呆过的地方,将那些逃生的游客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纷纷向蒂莉表示了自己的感谢,认为是她救了他们所有人的性命。面对别人的感谢,小蒂莉谦虚地说道:“我并不是英雄,我只是正好活用了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救了自己和大家而已。”(摘自《上海译报》2005年1月6日第13版)
那么,海啸来临前可能会有哪些前兆?
导思:本活动的目的是要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正常情况下,涨退潮之间会相隔6小时12分钟,但海啸发生时这一规律会突然改变。
探究:海水突然退去和里面产生气泡就是海啸的前兆,其后的5—10分钟非常关键,人们应该立即远离岸边,尽量向高处逃跑。
教材链接
“思考”点拨(教材第73页)
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其防范措施主要有:①加强风暴潮的预报与监测;②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③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也是防范海洋风暴潮自然灾害的重要内容。第三节海洋权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了解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跟邻国海洋权益争议的概况,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重点难点:
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海洋国土”,它不仅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它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EEZ)
、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1.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海洋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经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该“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享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千米。
(结合图6.20,板书讲解领海、内水、专属经济区、毗邻区、大陆架等概念。)
思考:内水与领海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0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中国的领海面积37万平方公里,可主张管辖的海域面为300万平方公里。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存在海洋划界等问题:
①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有1/3是周边国家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
②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
③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万平方公里之多。
④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阅读P84,钓鱼岛和南沙群岛)
3.关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①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②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讲课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课堂练习:)
[经典例题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领海范围为
a
+
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a
+
b=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
a
=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b=200海里
【解析】沿海国家拥有
12海里领海权,其管辖海域范围可外延至
200
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为
B、C。
【答案】B、C
[经典例题5]读“海洋空间的划分留”回答下列问题: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全球144个沿海国家对A处拥有
权;对B处享有


、保护、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C处为
,是
财产。
(2)我国
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

(3)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拥有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请用数学公式列出该答案的计算方法:
。)
【解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
1994年
11月16日正式生效。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
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的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个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沿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即占有面积为126000平方海里,也就是43万平方千米。【答案】(l)领海
勘探
开发
利用
国际共同海域
人类共同继承
(2)管辖二分之一
(3)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6.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相关素材
典型海洋灾害
风暴潮
  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风暴潮会使受到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正常潮位。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影响海区天文潮位高潮相重叠,就会使水位暴涨,海水涌进内陆,造成巨大破坏。如1953年2月发生在荷兰沿岸的强大风暴潮,使水位高出正常潮位3米多。洪水冲毁了防护堤,淹没土地80万英亩,导致2000余人死亡。又如1970年11月12-13日发生在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一次风暴潮,曾导致30余万人死亡和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风暴潮按其诱发的不同天气系统可分为三种类型:由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为叙述方便,以下统称台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台风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暴潮;由寒潮或强冷空气大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潮,以上三种类型统称为风暴潮。
  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
  海啸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km;里氏震级要大于6.50。而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尽管海啸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频次有限,尤其在人们可以对它进行预测以来,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为降低。
  灾害性海浪
  “灾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风产生的具有灾害性破坏的波浪,其作用力可达30-40吨每平方米。
  海冰
  海冰指海洋上一切的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
  赤潮
  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成为赤潮,它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海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营养化现象,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也随之逐年增加。香港海域去年就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赤潮。由于赤潮的频繁出现,使海区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中,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气,鱼、贝因窒息而死。另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使细菌大量繁殖,有些细菌能产生有毒物质,一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病变或死亡。
  ENSO事件
  以赤道东太平洋水域表层水温异常增高和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厄尔尼诺及反厄尔尼诺事件,所造成的全球性天气气候异常,正引起国内外海洋气象专家的极大重视人们不仅发现了热带海洋中的厄尔尼诺现象与发生在大气中的南方涛动密切相关,统称为ENSO事件:并进一步发现ENSO事件也并非大气和海洋独有的异常现象,而是地球四大圈共同存在的大致同步的异常现象。这些研究,对进一步揭示厄尔尼诺及反尼尔尼诺现象有积极意义。
  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关系十分复杂,任何一种海洋和大气现象的出现,对全球各个不同地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厄尔尼诺现象也是如此。既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又在不同狂度上影响着不同地区的大气和海洋。它的出现,往往使南美洲西海岸形成暴雨和洪水泛滥,给东南亚、澳大秘亚和非洲带来的却是干旱少雨。厄尔尼诺年西太平洋台风位置偏求偏南,生成及登陆我国数量减少,夏季东北气温偏低,已为我国不少专家所证实。但是年度和夏季降水多少及早涝分布,不同地区和不同学者结论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这与资料年限不等和分析着眼点不无关系。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三节
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2013年11月,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规定外国人、外国渔船进入海南管辖水域进行渔业生产或渔业资源调查活动,应当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该办法于2014年1月1日生效实施。维护海洋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2.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3.举例说明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一、海洋权益
1.范围: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2.几个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特点
a领海基线
测算沿海国家领海宽度的起算线,也是该国领海与内水的分界线
b内水
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c领海
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况下则为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一般从领海基线起,宽度不超过12海里
d毗连区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
e专属经济区
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f大陆架
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其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
公海
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思考讨论
为什么说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水?
提示:内水是指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我国的内海海域包括直线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直线划入的领湾、领峡、港口、河口湾等,包括琼州海峡、渤海以及沿海分布的几百个港口在内的全部海域。
二、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海洋国情概况
(2)海洋环境状况: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海洋污染
范围不断扩大,河口、海湾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局部海域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较突出
生态破坏
赤潮频发,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存在海洋划界问题:我国一贯主张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2.
三、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
1.人们对海洋的战略地位和价值的重新认识
2.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的建立
(1)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
(3)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近年来,海洋环境的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关鱼类和鸟类缠绕、吞咽和窒息的案例报道不断出现,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的垃圾带日益增长。据报道,海洋中80%的垃圾为塑料垃圾。海洋环境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它们会带来哪些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1.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类型,理解其产生的原因。2.分析说明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3.掌握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及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4.掌握海平面变化对海岸自然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5.理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一、海洋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两方面。
1.海洋环境污染
(1)成因:人类向海洋倾泻的废弃物,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
(3)集中分布: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
(4)危害:危害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
(5)突出问题:石油污染。
集中区域
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主要原因
沿海石油工业、海上运输和海上采油
危害
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
思考讨论
1.海洋石油污染为什么会导致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
提示: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石油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导致鱼类中毒死亡。石油在氧化分解的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中缺氧,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2.海洋生态破坏
(1)成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2)表现:①海岸工程建设和海岸带的开发→破坏海岸湿地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②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受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④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境不断恶化,赤潮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思考讨论
2.珠江口是我国发生赤潮次数最多的海域,为什么?
提示: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向海域中排放大量含氮、磷的废水,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珠江口纬度较低,全年温度较高,适合藻类的生长繁殖;珠江口海域较为封闭,海水流动性差,海水的净化速度慢,海水富营养化更为严重,易引发赤潮。
3.海平面上升
成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也是温室效应增强的表现
影响强烈地区
海岸带,特别是沿海低地国家和一些海岛国家
危害
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尤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资源等
加剧风暴潮、洪涝等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
影响海岸带地区的渔业资源,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生境
二、海洋环境保护
1.海洋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保护海洋是全球共同的责任。
2.海洋环境保护途径。
(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采者的行为。
(2)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
(3)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4)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第三节
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
思维激活
近年来中国船员海外被拘的报道屡见不鲜,而其中值得引起国人忧虑的是这些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中国海洋资源严重匮乏的困境。打开中国地图,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虽然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却没有一处大洋型海洋资源区。中国的海疆被局限在那些散落在太平洋中的岛链之内。这种先天局限使得中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内的资源量远远小于一些海洋渔业大国。举例来说,日本拥有的鳕鱼资源量数以千万吨计,而中国四大经济鱼种之一——带鱼,历史上达到的最大年产量是50万吨,相差了两个数量级。这种绝对量的差距如果再加上中国巨大的人口因素,那么平均到每个中国人身上,可以说中国在海洋资源拥有量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我国的海洋资源是匮乏的,其他的资源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也是非常紧缺的,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是否有意识地节约资源呢?
提示:联系日常生活,想想自己是否有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为。
自主整理
一、海洋权益
1.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____________和利益。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____________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2.公海:是指在国家的____________、领海、____________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二、我国的海洋国情
1.海洋国情概况
(1)我国是一个____________,大陆____________长、岛屿多,____________面积大,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大,其中部分海域与其他国家的主张重叠。
(2)我国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域不足,排在世界第____________位,____________的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的1/40,人均海洋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1/30。
(3)我国海洋____________不容乐观,海洋____________的总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局部海域____________和重金属污染仍较突出,____________等环境污染事件频发,____________加剧。
(4)存在____________等问题。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____________地解决海洋争端。
2.海洋权益的意义
海洋权益是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海洋权益不仅可以为____________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而且能够____________,打击海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____________秩序。此外,还可以维护我国对外贸易____________、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三、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
1.人们对海洋战略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已经从15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____________”,发展到了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____________”。而要真正落实海洋的战略地位,必须在全球框架下,制定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新原则,建立世界____________的新机制。
2.1994年11月16日,《____________》正式生效,建立了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
高手笔记
1.海洋权益
一个国家的海洋权益就是这个国家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的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一些权利。主要包括:
领海:领海为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即领海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12海里的线。领海是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领海内沿海国享有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及底土。外国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的权利。
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家有勘查、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以及建造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及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
2.我国的海洋国情
海洋空间数量:我国的海岸线长度居世界第94位。
开放性:我国的管辖海区向东、向南,被日本列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等一系列岛弧所环绕,大陆与外洋的联系主要靠海峡,只有台湾岛是直面太平洋的唯一通道;在地理形势上具有相对的封闭性。且我国管辖海区内的一些岛礁被外国非法侵占,影响了我国管辖海区的开放度。
海洋环境:多台风等海洋灾害,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
海洋资源: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等。我国海洋资源,从绝对数量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人均拥有量少。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总的说来还是比较粗放,传统产业居主导地位,开发的总体水平偏低。
名师解惑
1.海洋的战略地位
剖析:(1)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海洋空间包括海域水体、海底、上空和周延的海岸带,是一个立体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陆地生态恶化,资源紧缺,引发海洋资源的大发现,驱动着人类向海洋空间拓展。
(2)海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海洋有丰富的生物、矿产等资源,是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估计等于全球农产品产量的1
000倍,海水淡化是可持续开发淡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海洋能总的可用量在30亿千瓦以上。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预测储量有1.4万亿吨。占地球表面积49%的国际海底区域,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富钴铁锰结壳、热液硫化物等陆地战略性替代矿产。在水深大于300米的大陆边缘海底与永久冻土带沉积物中,有天然气水合物,估计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的两倍多。联合国预测,深海商业性采矿活动,可能在2020年以后开始。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将使海洋经济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3)海洋是人们生活的重要依托。世界经济、社会、文化最发达的区域,集中在离海岸线60千米以内的沿海,其人口占全球一半以上。世界贸易总值70%以上来自海运。全世界旅游收入1/3依赖海洋。目前,全世界每天有3
600人移向沿海地区。联合国《21世纪议程》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沿海地区的人口将达到人口总数的75%。
(4)海洋是战略争夺的“内太空”。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的突现,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赋予了海洋安全、海洋战略地位以新的内容。传统的控制海洋通道就能控制世界的战略思想虽未过时,但争夺的重点逐渐转向立体海洋,特别是尚未认识的“内太空”——水深500米以上的深海区。
(5)海洋是人类科学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舞台。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生命起源、人类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海洋科学研究的进展。目前已形成“海洋大科学”的研究,其潜在的巨大科学、经济利益和可利用性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未来文明的出路在于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势必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追求进步和跨越的主要方向。
2.海洋争端
剖析: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有1/3是周边国家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8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150万平方千米之多。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礁争议的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讲练互动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80年代曾发生一件令人瞩目的事件:在日本琉球群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有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冲之鸟岛,由于海水的长期侵蚀,露出海面的岩礁石逐年缩小,涨潮时只有两块礁石露出海面不足半米,不要太久将被海水彻底淹没。日本政府不惜投资巨款300亿美元,从1987年起用3年时间加固该岛。
请简要说明日本政府为什么这样做。
解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人类无法居住并且无法维持独自经济生活的岩石,并不享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政府和国外许多专家都认为冲之鸟岛符合《海洋法公约》第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例如,1988年1月21日,夏威夷大学马诺亚分校教授乔恩·范戴克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指出:“冲之鸟岛——至多有一张特大号床大小,由两块遭侵蚀的突起构成——无疑符合无法维持独自经济生活的岩石的记述,因此,没有资格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冲之鸟岛周围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鲣鱼、金枪鱼和墨鱼等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海底还有很丰富的锰结核资源。日本政府决定在2009年前重新勘测大陆架,将大陆架扩大到350海里,从而扩大本国专属经济区范围,而冲之鸟岛就包括在内,日本政府希望以冲之鸟岛为基点,扩大自己的海洋领土范围。
答案:保护该小岛作为日本领土的法律地位;形成以小岛为中心向四周延伸12海里的领海权,及向四周延伸200海里,面积达126
000平方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开发相应海域的丰富的海洋资源等。
黑色陷阱:回答“斥巨资以显示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想在小岛上建一座海上城市”“作为海运中转站”等均属认识不到位。
变式训练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
A.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解析: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200海里。
答案:BC
问题探究
【问题1】为什么说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导思:学会搜集相关史料,用事实说话。通过本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情操。
探究:(1)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岛位于台湾东北120海里处,西东分别距中国大陆和日本冲绳各约200海里,附近水深100—150米,与冲绳群岛之间隔有一条2
000多米深的海沟。(2)自古以来,中国台湾、福建等省渔民一直到岛上从事捕鱼、采药等生产活动。自明朝初年起,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这比日本声称的琉球人古贺辰四郎1884年发现钓鱼岛要早400多年。明朝以后中国许多历史文献对这些岛屿都有记载。(3)在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以后在日本才有了“尖阁群岛”(即钓鱼岛列岛)之说,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地图一直是用中国的名称标定钓鱼岛列岛。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被美国占领。1951年,美、日背着战胜国中国,非法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和约》第二条虽然载明日本放弃其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但第三条错误地把日本所窃取的钓鱼岛等岛屿归在美国托管的琉球管辖区内。周恩来当时严正声明,中国政府坚决不承认《旧金山和约》。中国政府1958年在发表的关于领海声明中宣布,日本归还所窃取的中国领土的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领土,包括台湾及其周围岛屿”。
综上所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
【问题2】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世界性的开发海洋热潮。海洋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成为当代新技术革命的重要领域之一。为适应国际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的新形势,国际社会经过20多年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有何现实意义?还存在哪些局限?如何解决相关争端?
导思: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使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例如,长期争执不休的领海宽度问题得到了解决;国际海底及其资源确立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探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为建立国际法律新秩序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兼顾各个国家的利益和要求,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不明确之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在封闭和半封闭的海域,周边国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就有可能存在着重叠,还有一些岛屿主权争议和渔业资源分配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相邻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国际冲突的新的因素。因此,相邻国家间管辖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应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给以公平合理的解决。
【问题3】海洋国土就是国家的领土吗?
导思:不同区域的“海洋国土”并不完全都是国家的领土。
探究:国家在内水、领海的水体、上空、海床和底土享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因而,“海洋国土”中的内水和领海可称之为国家的领土。
国家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只享有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和对某些事项的管辖权。
教材链接
一、“思考”点拨(教材第82页)
1.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领海为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宽度最宽不超过计划12海里。
2.渤海和琼州海峡都是深入我国大陆内部的海,通过狭窄的天然水道与海洋相通,所以都是我国的内海。
二、“思考”点拨(教材第85页)
海洋是一个全球连通的巨大水体,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要彻底解决海洋争端和海洋污染等问题,只靠一个或几个国家是不行的,必须在全球框架下,制定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新原则,建立世界海洋管理的新机制。海洋环境与陆地水资源
考试说明要求
1.海水的盐度和温度。
2.海水的运动(洋流)。
3.河流的补给和径流变化。
4.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6.水资源的分布。
7.水污染和危机问题。
高考命题走向
海洋环境是地球上四大环境之一,陆地的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而且又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不可代替的重要资源,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联系密切。因此以水(海洋水和陆地水)为主线,进行“文科综合”命题是高考的重要趋向。纵观历届高考试题,本专题有两个命题重点:一个是海水的盐度与温度分布规律及海水的运动,另一个是水资源的分布。水污染和危机问题,海洋资源的开发及海洋环境保护和权益是高考的热点。
水源污染和危机问题是当前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念,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21世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如淮河流域、太湖、滇池、近海的赤潮等污染及治理,对这些热点问题要予以充分关注。
另外,本专题与历史相关的知识点还有:大河流域与文明古国、新航路的开辟与洋流等。在复习上述各知识点时,要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进行系统复习。
重点、难点
1.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
5.河流补给的特点。
6.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与联系。
7.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华北水资源问题。
学法指导
关于海水的盐度与温度的分布规律,复习时运用图表比较法,结合气候带、综合分析影响盐度和温度分布的因素。掌握全球分布大势,分析不同海域在不同地点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运用洋流模式图,列表比较其成因和规律。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和读图分析法去全面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③对环境的污染和净化;④对航行的影响)。运用列表比较法,分析比较河流补给的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径流变化等,结合流量过程曲线图,寻求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潜水与承压水同样可以用列表比较法分析比较两者的埋藏条件、分布、特点,这样便于理解。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一个热点,复习时可搜集一些新闻背景材料,结合具体实际去分析。
经典解析
[例1](全国高考题)读“年降水量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按纬度分布”图,回答问题。

(1)结合气压带、风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综合分析海洋表面平均盐度D纬度带比C纬度带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A纬度带年降水量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A纬度带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比E纬度带低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要综合分析,说明地理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D位于副热带,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温度较高→海水蒸发量较大,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一降水少,因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C处位于赤道附近,虽然蒸发量较大,但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因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水盐度较低;位于60°N附近海区,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该纬度带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大陆东岸又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多;A位于北半球的副极地海域,E位于南半球副极地海域,因而A处陆地面积广大,人海河流多,而E处大部分为海洋,缺少河水注入。
命题意图:题主要考查考生从给出的资料中获取信息并做出相应的推理判断的能力。本题把教材中的盐度随纬度变化图及年降水量随纬度变化叠加在一起。分析不同纬度盐度高低应与各纬度降水量的多少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各纬度所处的气压带、风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
解题思路:(1)D纬度带纬度较低,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高。C纬度带虽然蒸发量大,但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的影响,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较低
(2)A纬度带受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影响;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大陆东部受季风影响
(3)A纬度带位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四周众多河流注入,因此海洋表面平均盐度较低;而E纬度带位于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缺少河水注入
[例2]
(全国高考题)读我国某河流水文站的气候直方图
(图
(a))及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图
(b))回答。

(1)7、8两月该地降水量约为____________mm。
(2)7、8两月降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人题后的括号内)(
)
A.33%
B.43%
C.53%
D.63%
(3)4月份的峰值流量为____________m3/s。造成此峰值流量的主要补给是
____________,它对农业生产的益处是
____________。
[分析](1)在气候图中读出7,8月的降水量并相加即可,约为400mm(380—420mm之间均可);(2)常规方法同(1)。简便方法可用圆规选量出7,8月的柱长后一起读出数值,同理得出全年的降水量。最后计算出结果为C。(3)第①小问做法同上。得出答案为130(120—140之间均可)。第②小问根据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以及一年有两次汛期,可判读该水文站位于北方
(华北或东北)地区。4月份这里降水少,其主要补给方式为积雪融水,但此时正值春季农业用水季节,故它对农业生产的益处是缓解了春旱。
[解答](1)(1)400(380—420mm之间均可)
(2)C
(3)130
(120—140之间均可)
冰雪(积雪)融水
缓解春旱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计算能力。它是以辽河流域气候直方图及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为材料,要求考生进行数据获取,由“数”说“理”。

[例3]下列活动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组是(
)

①陆地上的农耕业
②偶发性的油轮泄漏

③铺设海底电缆
④核电站冷却水排放

⑤港1332程建设
⑥舟山渔场春季休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分析]海上污染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源于陆上生产活动,如倾倒废弃物,港口建设时排放污染物,核电站排放的冷却水;陆地农耕业中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随径流人海。二是偶发性的海上石油泄漏。舟山渔场休渔是为了让鱼类更好地繁殖生长。
[解答]C本题主要考查海上污染物的来源,学习时要注意归纳总结,并对有些现象加以区分。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三节 海洋权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
了解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跟邻国海洋权益争议的概况,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重点难点:
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海洋国土”,它不仅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它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EEZ)
、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1.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海洋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经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该“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享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千米。

(结合图6.20,板书讲解领海、内水、专属经济区、毗邻区、大陆架等概念。)
思考:内水与领海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0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中国的领海面积37万平方公里,可主张管辖的海域面为300万平方公里。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存在海洋划界等问题:
①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有1/3是周边国家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
②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
③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万平方公里之多。
④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阅读P84,钓鱼岛和南沙群岛)
3.关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①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②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知识 ⒓际鹾妥式鹈芗?偷母咝录际醪?担??⒑Q笞试唇部未??痛俳?夜?喙夭?岛图际醯姆⒄埂 /p>
(课堂练习:)
[经典例题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领海范围为
a
+
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a
+
b=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
a
=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b=200海里
【解析】沿海国家拥有
12海里领海权,其管辖海域范围可外延至
200
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为
B、C。
【答案】B、C
[经典例题5]读“海洋空间的划分留”回答下列问题: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全球144个沿海国家对A处拥有


权;对B处享有








、保护、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C处为


,是





财产。

(2)我国



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





(3)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拥有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请用数学公式列出该答案的计算方法:








。)
【解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
1994年
11月16日正式生效。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
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的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个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沿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即占有面积为126000平方海里,也就是43万平方千米。


【答案】(l)领海
勘探
开发
利用
国际共同海域
人类共同继承
(2)管辖二分之一
(3)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课程标准】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学习目标】
1、阅读材料,能概括风暴潮的成因和危害及预防措施;
2、观看视频材料,能概括海啸的成因,举例说出海啸的预防措施;
3、阅读课本,能表述影响海冰形成的因素。
【学习过程】
活动一:阅读课本P68-69图文资料,完成填空。
一、海洋自然灾害
海洋自然灾害成因分类:
1、由气象因素引发,如:


2、由岩石圈活动导致海底地震、火山、塌陷等引发,如

3、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如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
(一)风暴潮
1、概念:风暴潮是在

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
地区
的现象。
2、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水位异常抬升,风暴潮来势倍增的原因:

3、风暴潮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
成因
时间
分布
特点
台风或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
多见于
季节
凡受
影响的国家的
地区均有可能发生




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
多发于
,夏季也时有发生
地区(以欧洲北岸沿海、美国东海岸、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4、风暴潮的危害:
(1)表现:狂风巨浪+水位暴涨
(2)危害:可使海上船只
、沿岸堤防
、农田
、房屋
、常常造成严重的

损失;此外风暴潮还会造成严重的
现象,使
遭到污染,耕地
化。
活动二:1、阅读课本P69阅读资料“孟加拉湾风暴潮”,加深对风暴潮危害的认识。
2、P69活动: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读图并回答问题。
(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因。
(2)请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3)分析河流对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的影响。
(3)风暴潮造成危害轻重的原因分析的一般模式: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风力大小、天文潮位、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地形和河流条件等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人口等
活动三:阅读课本P70图文资料并观看视频,完成填空。
(二)海啸
1、定义:由


等所激起的巨浪,它是一种特殊的海水波动现象。
2、成因:


等;
3、特点:起始
、来势猛、
性强;
4、危害:巨大



5、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是与地震带一致,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

,其中发生在
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多些。
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危害最重的国家。
思考:1、为什么日本成为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
2.海啸常伴地震而发生,出现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地处太平洋西侧,海岸线绵长曲折,但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因为(

①我国海区多是宽广的浅水大陆架
②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
③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
④我国海区没有海沟构造
活动四:阅读课本P71-72图文资料,完成填空。
(三)海冰和冰山
1、海冰:
(1)概念:狭义:

广义:

(2)形成条件:





最先出现海冰
②它是

海域特有的水文现象。
③每年冬季,我国

的部分海域都会形成海冰。
(3)危害
①海冰的膨胀力以及运动时产生的
力和
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②岸冰常常
航道,使港口处于
状态;
③浮冰能够摧毁
,甚至能撞倒坚固的

2、冰山
(1)概念:是
冰的一种,它是指
冰川滑入海中
而形成是
冰块。通常冰山露出海面的高度要达到
米以上。
(2)危害:冰山撞击能够使巨型轮船

(四)海雾
(1)概念:
(2)形成条件:
(3)危害:
二、海洋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1.要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_______
______。
2.要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防波堤、
___________和堤坝可以减小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等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3.提高人们的__________意识与____________,也是防范海洋自然灾害的重要内容。【课时评价】
一、基础过关
2010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震级8.7级。由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人员失踪和死亡超过20万,这次海啸波及7个国家,这是此区域40年以来最大的海啸。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地震所发生的海域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3、除了海底地震能引起海啸外,还可能引起海啸的有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海底火山爆发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
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③狂风
④大雨或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每年台风发生次数占全球台风总数百分率的区域分布图。其中,虚线表示海面水温为26.5℃的等温线,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台风影响的次数。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信息可知
①热带、亚热带海区是台风产生的主要区域
②当台风位于上海东部海域时,上海的风向为西南风
③大西洋海域没有台风发生
④菲律宾附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关于台风灾害和减灾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和降温引起
②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③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当到达近海时还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
④到目前为止人力无法改变台风的大小和方向,所以也无法减轻台风带来的损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台风、热带气旋、飓风可能引起的海洋灾害有
A.海啸、浮冰
B.风暴潮、巨浪
C.巨浪、地震
D.暴雨、洪涝
8.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
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
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
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
9.对闽、浙发展滩涂养殖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火山
B.洪涝和泥石流
C.干旱、低温
D.台风和强热带风暴
10.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
B.连续吹离岸的强风
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D.海底火山的喷发
二、能力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11-12题。
材料一
山东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出现近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海冰灾害,海冰灾害发生早。而且增长迅速,短时间内就覆盖了大片区域。根据2010年2月16日卫星遥感实况图分析,辽东湾浮冰范围98海里;渤海湾浮冰范围15海里;莱州湾浮冰范围8海里;黄海北部浮冰范围20海里。辽东湾浮冰范围超过警报标准,有关部门发布了海冰警报。
材料二
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海冰预报示意图。
1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渤海海冰的分布特点是
A.从南向北海冰面积递增
B.由东向西海冰厚度递增
C.海冰的厚度随海水深度而增加
D.海湾处海冰的分布面积大于其他地区
12.下列区域,不易形成海冰的是
A.淡水注入的河口
B.风浪较大的岬角
C.风平浪静的海湾
D.深度不大的浅海
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学习目标】:
1、阅读材料,能概括海洋主要污染源及产生的危害;
2、观看视频材料,能概况影响赤潮产生的因素;
3、合作学习,能表述海洋保护的基本策略。
【学习过程】:
活动一:阅读课本P74-75图文资料,完成填空。
1.海洋环境污染
(1)污染物来源:主要来源于____
____上的_____
_____过程,特别是
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物质。
(2)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附近
(3)危害:危害_____
___、通过
作用损害人类健康
(4)石油污染---海洋污染的突出问题
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集中区域:沿海________和____
____沿线
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哪些?说明海洋污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污染物是通过什么途径危害人类自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阅读课本P76图文资料,完成关联图。
2.海洋生态破坏
(1)原因:
活动四:赤潮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海洋生态破坏现象,下面让我们通过P77相关内容认识赤潮并完成以下内容。
(1)概念:是一种__________的生态异常现象。是海洋中某些浮游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聚集,从而引起海水______________的现象。
(2)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也是赤潮发生的重要条件。
(3)分布:在世界各大陆的___________海域
(4)容易发生赤潮水体――___________纬度封闭的____________海域
(5)想一想怎样才能预防赤潮的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以下框图表示的是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联系已学知识,分析下列各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他们的代号填入下面的空格内。
A
过度捕捞;
B农耕;
C油轮泄露;
D
工业废水;
E海岸工程;
F
围海造田;
G
危害人体健康;
H
海洋生态破坏;
I
核电站冷却水;
活动六:阅读课本P78-P79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三、海平面上升
(1)原因:是由_____________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___________等原因引起的,也是_________效应增强的表现。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人为原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___________燃料;破坏___________),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直接淹没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害
加剧________、洪涝灾害的威胁,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海岸带地区的渔业资源,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境
(3)危害集中区:沿海低地国家和海岛国家
四、海洋环境保护
1.制定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行为
2.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物
3.加快沿海城市________建设,对污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4.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海洋划界保护意识
5.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反馈练习】
一、基础过关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相对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2.我国下列各水域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长江口
B.黄河口
C.辽河口
D.珠江口
3.洋流对赤潮的影响主要是(

A.稀释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
B.使赤潮发生海域形成大渔场
C.加强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
D.使赤潮污染范围缩小
4.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渔业过度捕捞
D.海上定期休渔
5.读“某海域示意图”,某年一油轮在阿拉斯加州沿海触礁,导致大面积的油膜污染。在洋流的作用下,油膜首先扩散的海域是(

A.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
B.北冰洋海域
C.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
D.白令海峡
读“某海域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
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
C.海风从产油区吹来
D.洋流从产油区带来
7.若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死亡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位于南太平洋的图瓦卢是由九个环状珊瑚礁岛组成的岛国,国土总面积26平方千米,海拔最高点是4.5米,人口约11000人。2002年图瓦卢已举国移民新西兰据此,回答第8题
8.导致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的根本原因是


A.该国位于台风盛行的海域
B.发达国家在该国海域附近不断进行核试验
C.该国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震活动频繁
D.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地球“温室效应”加剧,海平面上升
9.下列措施能减缓该影响所导致后果的是


A.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
B.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矿物燃料
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
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能力挑战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
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
材料二
下图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其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________,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
(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_______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

(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
、_______________
(洋流)漂向欧洲沿海。
第三节
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
【课程标准】:1、区别内海、领海、毗邻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1、读图,填写出海洋权益相关概念示意图。
2、阅读课本,能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并能举例产生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
一、海洋权益:
活动一:阅读课本P81海洋权益示意图,完成下表。
活动二:结合上图,在下图中填出领海基线、内海、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
活动三:在下图中画出领海基线(直线基线)
活动四:思考以下问题:
(1)内水(内海)与领海有什么关系?
内水(内海)是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的水域。
领海是从______________开始最宽不超过_________的水域。
(2)为什么说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阅读P82阅读,完成临海国在海洋权益范围内所享有的权益。
权益
内水
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享有
及其
和底土
领海
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享有
及其
和底土
毗连区
享有防止和惩处在其范围内
的管制权
大陆架
享有勘探和开发
,以及
生物的主权
专属经济区
享有
的主权和管辖权
公海
供所有国家
使用
二、我国的海洋国情
活动六:阅读P82-P83,完成下列填空。
1.现状
2.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海洋

日益严重
3.海洋权益
(1)海洋划界:存在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
(2)海洋争端:我国主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解决
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环境
(3)维护海洋权益
巩固海防,打击犯罪
维护我国外贸航运通道的安全
三、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
活动七:阅读课本P84-85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
人类对海洋战略地位和价值的认识
①早先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是地球环境的_______,对全球环境变化有重大影响
海洋是生命的___________,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本源
②现在的认识
海洋经济是__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是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的财富来源
海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舞台
2.
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
基础及依据:1994年11月16日,《
》正式生效。提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_______分享海洋利益;_______开发和_______海洋;_______利用海洋,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共生与_______发展。
3.我国作出的努力
基于本国的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之上,积极参与____________,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作出应有贡献。
【反馈练习】
一、基础过关
1.领海基线是(

A.内水和领海的分界线
B.领海和毗连区的分界线
C.内水和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
D.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
2.关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理解,错误的是(

A.确立的国际海底区域制度,是对公海制度的新发展
B.规定了国际海底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
C.仅体现发达国家与沿海国的利益
D.生效后也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往往造成新的争端
3.关于公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公海只对沿海国家开放
B.对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走私毒品等罪行,各国都可依法行使管辖权
C.公海只能用于和平目的
D.公海是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9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
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
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D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二、能力挑战
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全球144个沿海国家对A处拥有________权;对B处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C处为________,是________的财产。
(2)我国________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________。
(3)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拥有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请用数学公式列出该答案的计算方法):
。1(海里=1.852千米)
海岸带开发
破坏海岸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破坏
珊瑚礁开采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海洋污染
海洋环境问题
危及海洋生物
海洋环境污染
领海基线
领海线
大陆架
200海里~
海里
200海里
海里
12海里
海洋
陆地
大陆架




大陆海岸线______________
领海面积________________
可管辖海域面积__________




人口众多
领海基线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2013年8月19日16时发布海浪、风暴潮消息 受今年第12号热带风暴“潭美”影响,预计明天夜间起,我省海域将有一次大浪过程,我省近岸将出现4米以上的巨浪,外部海域将有6米以上的狂浪。与此同时,时逢天文大潮期,预计明天夜间起,我省中南部沿海将出现一次风暴潮过程,部分验潮站将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海洋灾害有哪些?
1.了解主要的海洋自然灾害及其成因。2.分析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预防措施。3.掌握科学防灾措施,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一、海洋自然灾害
2.风暴潮
(1)定义: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2)影响因素: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特别是大风与大潮相遇时,大风引起的增水与大潮的高潮相叠加,可使水位异常抬升,风暴潮来势倍增。
(3)按成因分类:
类型
多发季节
特点
影响地区
危害
台风或热带气旋引发
夏秋季节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耕地盐渍化
温带气旋引发
春秋季节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中高纬度沿海地区
思考讨论
1.风暴潮能否成灾取决于哪些因素?
提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另外也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灾体)情况。
3.海啸
(1)定义: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激起的巨浪。
(2)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的形成过程:
(3)特点: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等。
(4)危害:海啸的危害主要是由巨浪引起的,破坏力极强,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啸甚至能横越大洋,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思考讨论
2.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提示: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4.海冰和冰山
(2)冰山
二、海洋自然灾害防范
1.要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与监测。
2.要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防波堤、拦河坝和堤坝。
3.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947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2000年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20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6亿元。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突发性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04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7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3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12起。2000年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20余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4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起。日益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这一问题引起了有关国际组织及各国的政府的极大关注。为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它们对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沿海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针对本国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国际社会也针对世界海洋污染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但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还是非常严重。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空气污染、躁音污染、淡水污染等。本文只就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对策作一探讨。
一、造成污染的原因
1、船舶造成的污染
何谓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纵、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征:(1)经由船舶将各类污染物质引入海洋。(2)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说污染行为在主观上表现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如:洗舱污水、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伐门将燃油排入海洋。(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舱由于事故破裂造成的渗漏对海洋造成的污染。(3)船舶倾倒污染源;这种污染源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经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入海洋。所以说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2、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我国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目前多数开发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开发。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飞速发展,有的钻井船和采油平台,人为的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开发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我国近海海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3)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石油进入海水中,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石油进入海水后,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盖于水面,使海水与大气隔离,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对幼鱼和鱼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来的幼鱼鱼体扭曲并且无生命力,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使其死亡。油污使经济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产生油臭味,成年鱼类、贝类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体内蓄积了某些有害物质,当进入市场被人食用后危害人类健康。
3、工厂对海洋的污染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沿海居民对滩涂养殖利用面积正逐年扩大。从养鱼、养虾、养蟹、到养殖比前述更有经济价值、更珍奇的水生动植物。这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水产市场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提高了饮食水平。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给一部分人创造就业机会。可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沿海时常发生海水赤潮等海水变质现象。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气侯因素外,再就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除前面所述的两种原因以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现在,(1)与海相通的河流两岸的造纸厂、化工厂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2)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倾倒河岸或河道,随河水或涨落潮流入海洋。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乐亭县19家养殖户状告河北省迁安市书画纸业有限公司等五单位滩涂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就是典型的陆地工厂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乐亭县王滩镇小河子(滦河)入海口两岸对虾和滩涂贝类养殖区从事日本对虾和青蛤养殖。滦河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内,从承德流经唐山地区的迁西、迁安、滦县、滦南、乐亭,于乐亭县姜各庄入海。滦河在滦县响螳分流,进入乐亭中部的支流最终流入小河子,在王滩镇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有上万亩虾池及滩涂贝类养殖区。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滦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部分渔业水域污染而引起养殖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事故。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两岸受污染水域的养殖面积共计7056.15亩,其中对虾养殖水面面积6561.15亩,滩涂贝类养殖面积495亩。5月30日调查人员对小河子闸养殖区的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对虾的平均死亡率为5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滦河沿岸工矿企业向滦河排放未经达标处理的污水所致。
环保组织成员抗议石油污染

7月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几名环保组织成员在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总部前举行抗议活动。当日,这些环保组织成员穿戴黑色塑料袋,手提被污染的水,抗议石油生产商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共26张PPT)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1.了解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理解风暴潮、海啸、海冰、冰山的成因和危害。
3.理解人类防御海洋灾害的主要措施。


一、海洋自然灾害
2.风暴潮
(1)定义:即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2)直接形成因素:连续向岸吹的强风。特别是大风与大潮相遇时,来势倍增。


(3)按成因分类。


3.海啸
(1)成因: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激起的巨浪。
(2)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的形成过程:海底地壳断裂错动→地震→海啸波→大洋中传播→近岸→速度减慢,积聚→海啸。
(3)特点: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等。
(4)危害:主要由巨浪引起,破坏力极强,甚至能横越大洋,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海冰和冰山


图表导读教材图6.5 海啸的传播
读本图可明确两点:(1)海啸在传播过程中波浪并不大,但传播速度很快;(2)在接近陆地时波浪突然升高。


二、海洋自然灾害防范
1.加强预报与监测。
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防波堤、拦河坝和堤坝等。
3.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图表导读教材图6.10 防范风暴潮灾害
本图主要说明怎样防范风暴潮。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要随时注意收听、收看天气和气象预报,做好防范工作。
(2)加固防护大堤,抵御风浪袭击。
(3)海上船只要及时进港,躲避风浪。
(4)提高房屋的防风防浪能力,及时加固危房,阻止屋塌伤人。
(5)风暴潮来临时,尽量不要外出。
(6)阳台、晒台上的花盆等物品最好搬进室内。
知识点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智利当地时间1日20时46分),智利西北部沿海发生里氏8.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为伊基克西北方向99千米处海域。地震引发了2米多的海啸。截至3日下午,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造成6人死亡,3人重伤。
材料二:2014年9月16日,受台风“海鸥”的影响,广东部分地区遭遇30年一遇的风暴潮危害,粤西部分等级较低的海堤出现破损,一些低洼地区出现海水倒灌。
(1)为何智利经常遭受海啸的袭击
(2)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较小的原因。
(3)为何珠江口沿岸经常遭受风暴潮的侵袭
(4)推测一般在农历的什么时候发生的风暴潮危害最严重
解析: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塌陷、滑坡所引发的,其波长可达几百千米的海洋巨波。它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天文大潮与风暴潮叠加,风暴潮的危害会更严重。
答案:(1)智利位于板块的交接处,地壳活跃,多地震,海底地震易引发海啸。
(2)①我国海区以浅海大陆架为主,海底平坦宽阔,海水一般较浅,海底摩擦力大;②我国海区外围由一串岛屿与暗礁包围,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③我国海区没有活跃的海沟及板块俯冲带,近代垂直运动的表现影响不明显。东海、南海及台湾东岸有海啸产生的条件,但总体影响不大。
(3)一方面,珠江口位于低纬度的沿海,经常遭受台风或热带气旋的袭击,大风携带海水涌入;另一方面,珠江口呈喇叭口形,潮势在珠江口岸累积。
(4)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
拓展延伸世界上易遭风暴潮袭击地区及成灾原因
(1)孟加拉国临近印度洋,位于孟加拉湾的海岸呈喇叭口状,面向印度洋,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1970年11月13日,一次震惊全球的特大风暴潮灾害发生,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是亚洲地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海洋灾害。时隔10年后的1981年又发生一次严重风暴潮,由于预报及时,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死亡人数和灾害程度大大降低。但是1991年4月又发生的一次特大风暴潮却再次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
(2)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由于地理位置和海底地形条件很适合风暴潮的成长,在1959年9月26日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达3.45米,强台风引起的巨浪,汹涌地扑向堤岸,使60万户民房被毁,损失船舶近3千艘,人员伤亡7万多,经济损失近10亿美元。
(3)美国也是一个频受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其东海岸及墨西哥湾沿岸,濒临大西洋,在夏秋季节多发生飓风风暴潮,濒临大西洋的东北部沿岸则以冬季的温带风暴潮为主。特大飓风风暴潮每隔四五年发生一次,每次损失均高达数亿美元。1969年登陆美国的一次飓风,在密西西比的一个观测站曾记录了7.5米的潮高值,创造了美国最高风暴潮位纪录。
(4)荷兰是一个低洼国,极易受风暴潮灾害的影响。1953年1月底一次最大的温带气旋风暴潮袭击荷兰。海水内侵60多千米,死亡2
000多人,60多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约2.5亿美元。这次强风暴潮还侵袭了英国,使300多人丧生。
1
2-3
4
5
6
7
1与风暴潮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反气旋
解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答案:C
1
2-3
4
5
6
7
地球感冒了,打了一个喷嚏,它是朝着东南方向打的,那猛烈的气流卷起高楼一样的万米巨浪,那强烈的震荡让海底裂开一道缝隙。于是东南亚各国美丽的海滨顿成一片汪洋,多少美丽的建筑,顷刻消失。
也许是地球累了,打了一个哈欠。幸亏它没有伸一下懒腰。它在努力忍着呢,只这轻轻的一小股气息,就让人类的许多苦心经营化作乌有。据此完成第2~3题。
2材料中描述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
①风暴潮 ②台风 ③海啸 ④海底地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材料中第二段描述的灾害不具有   的特点(  )
A.增水过程平缓
B.起始快
C.来势猛
D.突发性强
1
2-3
4
5
6
7
解析:材料中的两段文字,第一段描述的是由狂风引发的风暴潮,第二段描述的是地震引发的海啸,海啸具有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的特点。
答案:2.C 3.A
1
2-3
4
5
6
7
4关于海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冰仅出现在北冰洋海域
B.冬季,我国的边缘海中仅有南海不会形成海冰
C.海水含盐偏高的海区往往最先形成海冰
D.海冰的危害主要由膨胀力及其运动时的推撞力引起
解析: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特有的水文现象,四大洋均有海冰出现;冬季,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会形成海冰;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
答案:D
1
2-3
4
5
6
7
5下列不属于海洋自然灾害的是(  )
A.风暴潮
B.干旱
C.海底火山喷发
D.海面风灾
解析:风暴潮、海底火山喷发和海面风灾都属于海洋自然灾害,而干旱是一种气象灾害。
答案:B
1
2-3
4
5
6
7
6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 ③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④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1
2-3
4
5
6
7
7图甲为“加勒比海位置示意图”,图乙为“北海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2-3
4
5
6
7
(1)与北海相比,加勒比海海水物理性质特点是    ,成因有 

两海域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有   、   、   等。
(2)开发两海域资源均需应对的海洋灾害是 
;
引发该灾害的天气系统分别是:北海 
;
加勒比海      。
1
2-3
4
5
6
7
解析:加勒比海位于热带海区,热量充足,蒸发旺盛,盐度高。北海位于副极地附近,降水充足,光照不足,气温低,盐度低。风暴潮是由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的作用而导致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通常把风暴潮分为分别由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引起的两大类型。热带风暴潮多发生在中低纬度地区,温带风暴潮常见于中高纬度地区。
答案:(1)温度和盐度较高 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空间资源 海底油气资源 旅游资源
(2)风暴潮 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主要的海洋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2、
分析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预防措施。
3、
了解科学防灾措施,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调查泉州主要的海洋灾害风暴潮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了解海洋自然灾害的重要性,树立海洋自然灾害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沿海地区城市和人口不断聚集,海洋自然灾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也逐渐增大。因此,重视并加强对海洋自然灾害的研究、监测、预报和预防,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首先我们来了解以下主要的海洋自然灾害类型:
(一)海洋自然灾害:
1.定义:
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雾等。
2.风暴潮:



按照成因的不同,风暴潮又可以分为哪两类?(温带风暴潮和热带风暴潮。)
(阅读P69材料,思考活动题。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海啸
(1)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引起的巨浪称为海啸。
(2)成因: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如图所示:

l
1.海底地震震源要浅,震级要高
(小于20~50千米)(里氏6.5级以上)
l
2.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
l
3.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
(1000米以上)
(3)海啸危害特点:其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等特点。



(思考)为什么日本成为世界上发生海啸地震最频繁的国家?
4.海冰和冰山
(1)海冰:狭义的海冰是指海水冻结形成的咸水冰。
广义的海冰包括咸水冰以及流入海洋的河冰、湖冰等淡水冰。
(2)形成:在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
(3)危害:海冰的膨胀力以及运动时发生的推力和撞击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4)冰山:是淡水冰的一种,是指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而形成的巨大冰块。
(承转)海洋自然灾害危害巨大,我们如何应对呢?
(阅读P72,回答)
(二)海洋自然灾害防治
1.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与监测。
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3.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作业:1、练习册相应内容
2、调查泉州主要的海洋灾害风暴潮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