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综合检测卷
(检测内容: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4页,有3个大题24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请将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将试题卷Ⅰ的答案在答题卷Ⅰ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Ⅱ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三边的是( )
A. 2cm,3cm,5cm B. 5cm,6cm,10cm
C. 1cm,1cm,3cm D. 3cm,4cm,9cm
2、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有( )
(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三角形任意一边的两个端点到这边上的中线的距离相等.(4)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一定相等.
A.1 B.2 C.3 D.4
3、如图,已知AB=CD,∠1=∠2,AO=3,则AC=( )
A.3 B.6 C.9 D.12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4、如图,已知△ABC,求作一点P,使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A=PB.下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
A.P为∠A、∠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
B.P为AC、AB两边上的高的交点
C.P为∠A的角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P为AC、AB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5、如图,已知AB=AD,BC=D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组数是( )
A.3 B.2 C.1 D.0
6、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且AB=AC+CD.若∠BAC=60°则∠ABC=( )
A.20° B.30° C.40° D.50°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1,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将△ADE沿线段DE向下折叠,得到图2.下列关于图2的四个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点A落在BC边的中点 B.∠B+∠1+∠C=180°
C.△DBA是等腰三角形 D.DE∥BC
8、如图,射线AD,BE,CF构成∠1,∠2,∠3,则∠1+∠2+∠3=( )
A、180° B、360° C、540° D、无法确定
9、如图,DE经过点A,∠1=∠2=∠3,AC=CE,则下列依据①SAS,②ASA,③AAS,④AAA中,能判定△ABC≌△EDC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④ C. ②和③ D. ①和③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如果BC=10,△DBC的周长为22,那么AB=( )
A.10 B.12 C.14 D.16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命题“两个直角相等”的条件是 , 结论是 。
12、如图,已知AE是∠BAC的平分线,∠B=40°,∠C=70°,则∠AEC= °
第12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3、根据以下条件:能用尺规作出唯一的三角形有 (填序号)。
①已知三边;②已知两边及其夹角;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④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利用尺规作图,。
14、如图,以△ABC的顶点A为圆心,以BC长为半径作弧;再以顶点C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连结AD、CD.若∠B=65°,则∠ADC= °
15、如图, ∠A=60°, ∠B=30°, ∠C=35°,则∠D+∠E= °
16、如图,已知点C是∠AOB平分线上一点,点E,F分别在边OA,OB上,如果要得到OE=OF,需要添加以下条件中的某一个即可,请你写出所有可能结果的序号为
①∠OCE=∠OCF;②∠OEC=∠OFC;③EC=FC;④EF⊥OC.
三、解答题(共66分)
17、(6分)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和7,而第三边长为奇数,求此三角形的周长.
18、(8分)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分别过点B、C作AD延长线及AD的垂线BE、CF,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BE=CF.
19、(6分)如图,点E、F在BC上,BE=FC,AB=DC,∠B=∠C.求证:∠A=∠D.
20、(8分)已知:BE⊥CD,BE=DE,EC=EA
证明:(1)△BEC≌△DAE; (2)DF⊥BC
21、(8分)已知如图,AC交BD于点O,AB=DC,∠A=∠D.
(1)请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五个结论(并且不再添加辅助线,对顶角除外);
(2)从你写出的5个结论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
22、(10分)如图,已知:在AB,AC上各取一点D,E,使AD=AE,连结BE,CD相交于O,∠1=∠2.试证明:△AOB≌△AOC.
23、(10分)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请在下图中沿有虚线处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
24、(12分)CD是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且∠BEC=∠CFA=∠α。
(1)若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①如图1,若∠BCA=90°,∠α=90°,则BE_____CF; EF_____ |BE-AF|(填“>”,“<”或“=”);
②如图2,若0°<∠BCA<180°,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关系的条件_____,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两个结论成立;
(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α=∠BCA,请提出EF,BE,AF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
2017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综合检测卷
(检测内容: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B
B
C
A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B
1、【B】解析:A、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B、5+6>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
C、1+1<3,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D、3+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ABE≌△ADE,△CDE≌△CBE.∴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故选A.
6、【C】解析:在AB上取点E,使AE=AC,又∵∠CAD=∠EAD,AE=AE,
∴△ACD≌△AED,∴CD=ED,∠C=∠AED,
∵AB=AC+CD,∴AB-AE=AC+CD-AE=CD, 即BE=DE,
∴∠EDB=∠B,∴∠DEA=∠B+∠EDB=2∠B,∴∠C=2∠B,
又∵∠BAC+∠B+∠C=180°,∠BAC=60°,
∴3∠B=120°,∴∠B=40°故选C。
7、【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DE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线,所以DE∥BC;∠B+∠1+∠C=180°;∵BD=AD,∴△DBA是等腰三角形.故只有A错,BA≠CA.故选A.
8、【B】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BAC+∠ACB,∠2=∠ABC+∠BAC,
∠3=∠ABC+∠ACB,
∴∠1+∠2+∠3=∠BAC+∠ACB+∠ABC+∠BAC+∠ABC+∠ACB=2(∠ABC+∠ACB+∠BAC),
∵∠ABC+∠ACB+∠BAC=180°,∴∠1+∠2+∠3=2×180°=360°.故选B.
9、【C】解析:∵∠DAC=∠3+∠BAC=∠2+∠E,∠2=∠3,∴∠BAC=∠E,
∵∠1=∠2,∴∠1+∠ACD=∠2+∠ACD,即∠ACB=∠ECD,
在△ABC和△EDC中, ∠BAC=∠E AC=CE ∠ACB=∠DCE,
∴△ABC≌△EDC(ASA);∵∠BAC=∠E,∠ACB=∠ECD,∴∠B=∠D,
在△ABC和△EDC中,∠B=∠D ∠BAC=∠E AC=CE,
∴△ABC≌△EDC(AAS),故选C.
试题分析:根据作法可得,,然后利用“边边边”证明△和△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解答.
试题解析:∵以点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弧;以顶点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
在△和△中,
∴,∴∠ADC=∠B=65°.故答案为:65°.
15、沿CD作直线CM,交AB于点M,BE与CD交点为O,∠D+∠E=∠BOD,∠A+∠C=∠BMC,
又∵∠A=60°,∠C=35°,∠B=30°,
∴∠D+∠E=∠BOD=180°-∠BMC-∠B
=180°-(∠A+∠C)-∠B=180°-(60°+35°)-30°=55°
16、解:①若①∠OCE=∠OCF,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OC=∠COF,故居ASA定理可求出△OEC≌△OFC,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知OE=OF.正确;
②若∠OEC=∠OFC,同①可得△OEC≌△OFC,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知OE=OF.正确;
③若EC=FC条件不够不能得出.错误;
④若EF⊥OC,根据SSS定理可求出△OEC≌△OFC,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知OE=OF.正确.
故填①②④.
三、解答题(共66分)
17、(6分)解:设第三边为X,7-2<X<7+2,5<X<9
5和9之间的奇数只有7,∴第三边长为7
L=2+7+7=16 此三角形的周长为16
18、(8分)证明:∵D是BC边上的中点,∴BD=CD,
又∵分别过点B、C作AD延长线及AD的垂线BE、CF,
∴CF∥BE,∴∠E=∠CFD,∠DBE=∠FCD
∴△BDE≌△CDF,∴CF=BE.
19、(6分)证明:∵BE=FC,∴BE+EF=CF+EF,即BF=CE;
又∵AB=DC,∠B=∠C,∴△ABF≌△DCE;(SAS)∴∠A=∠D.
20、(8分)(1)∵BE⊥CD,BE=DE,EC=EA? ∴△BEC≌△DAE (SAS)
(2) ∵△BEC≌△DAE, ∴∠B等于∠D, ∵∠B+∠C等于90°,所以∠D+∠C=90°
∴∠DFC=90°, ∴DF⊥BC
21、(8分) (1)答:符合上述条件的五个结论为:△AOB≌△DOC,OA=OD,OB=OC,∠ABO=∠DCO,∠OBC=∠OCB.
(2)证明如下:
∵AB=DC,∠A=∠D,又有∠AOB=∠DOC∴△AOB≌△DOC
∴OA=OD,OB=OC,∠ABO=∠DCO
∵OB=OC∴∠OBC=∠OCB.
22、(10分) 证明:在△AOD和△AOE 中,AD=AE ∠1=∠2 AO=AO
∴ △AOD≌△AOE (SAS) ∴ ∠DOA=∠EOA
又∵∠DOB=∠EOC ∴ ∠AOB=∠AOC
在△AOB和△AOC 中
∠1=∠2 AO=AO ∠AOB= ∠AOC? ∴ △AOB≌△AOC (ASA)?
23、(10分)如图:
2017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综合检测卷
(检测内容: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答题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
12、
13、
14、 、
15、
16、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小题,第17、19各6分,18、20、21各8分,22、23各10分,24题12分,共66分)
17、解:
18、证明:
19、证明:
20、证明:(1)
(2)
21、解:(1)
(2)
22、证明:
23、
24、(1)① ;
②
证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