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0-09 09:3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
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补充)
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1)资源短缺
说明: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短缺问题。
(2)环境污染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说明:
环境恶化而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个方面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
阅读
通过该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的阅读,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了解“八大公害事件”的事实,知道它们不仅是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更是20世纪中期环境向人类因环境问题激化而鸣响的警钟。每个公害事件都是一个生动、深刻而悲惨的故事从而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的,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抗灾、防灾能力将继续增强。
(二)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全球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例如,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石油资源等的争夺,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内部冲突和一些国际争端乃至武装冲突的根源。
思考
1.从速幅漫画中你想到了什么
点拨:人口压力太重,对资源的需求量太大,导致地球“母亲”所承受的压力很大,我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
2.用人口增长、资源需求、影响环境、经济发展等主题词写一篇短文。
点拨: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参考,或者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进行写作,尽量避免空洞说明,最好应加入一些数据。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近代历史的经验证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少地区在迅速致富愿望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建设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造成环境污染。
探究:为什么在近代经济发展,人们总是只顾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环境效益呢 (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原因1)。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促使环境污染全球化。
如:发达国家(或经济较发达地区)通过高烟囱等形式将污染转移到周边地区(或贫困地区);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如:不节约用水,在个人是件小事,但是积少成多,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在今年很多城市对于用电的要求非常严格,大厅内一般不允许使用空调,空调的调温也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内,但是一些人却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损坏了大众利益

课下探究:人们为什么对自己不断增长的需求不加以限制 为什么不顾长远环境效益,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只顾自身利益忽视大众、整体的利益呢
(提示:向自然作无休止索取的传统的征服论环境观在作祟。)
思考
1.整理上述意见,说说他们主要有哪几方面的考虑。
点拨:投资商主要考虑开矿给自己和当地人带来了经济效益;环保局领导主要考虑开矿带来了环境问题;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你认为这件事情矛盾的焦点在哪里
点拨:焦点在于如何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兼顾。
3.对这场争论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通过研讨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与社会成员内部原因,并为学习本章后续内容(当代环境的特点与新的环境观、发展观)准备好条件。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如:⑴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⑵氟利昂(氯氟碳)具有许多优秀的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无数喷雾器小罐中,几十年后却发现它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⑶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大量排放后引起全球性增温,这个结果也是跟踪观测了几十年才得出的结论。⑷原来深埋于地下的矿物被采掘出来,进人大气、水、土壤,甚至生物体中,散布在世界各地,现已查明其中多种重金属有毒性和致癌、致畸变作用。⑸人工合成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如DDT、多氯联苯、氟利昂等,它们广泛扩散于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产生了有害影响。
2.过程的不可逆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
如:⑴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⑵热带海洋的珊瑚礁被破坏后,投放一些人工鱼礁也难以重建其生物多样性;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谷地的地下水被过度抽取,地面下沉了9米,至今难以复原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面(图1.8,已经灭绝的物种不能重新出现;⑸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圈CO2度的持续增加,等等,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巨大影响。
3.规模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案例②
通过材料的阅读能够了解到:
1.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就连北极地区也遭到化学污染(一些污染物会通过大气、水体的搬运与输送,飘洋过海,甚至到达几乎无人类工业活动的北极地区),而要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人类社会已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解决好当代环境问题,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走上协调发展的轨道。
2.正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所以要深入研究环境问题,分析它产生的原因,进而确立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思想。
板书设计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2.表现
(1)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4)全球环境变化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二)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人口的数量
大幅度增长
个人对资源
的需求大幅
度提高
对资源的需
求无限增长
地球资源
总量有限
资源短缺
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
环境污染,如“八大公害事件”
给人群带来疾病和死亡。
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多而复杂
人们生产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人口的数量
大幅度增长
个人对资源
的需求大幅
度提高
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无限增长
地球资源
总量有限,
且分布不均
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与消耗随之增多,往往导致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
环境问题——资源短缺
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