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背影》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3 10:0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就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大家说课。(板书题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这一单元课文以写人记叙文为主,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背影》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同时,它又是构思精巧、叙事中结合抒情的散文的代表篇目。所以,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中蕴涵的父子深情,理解文章选取的独特角度,为以后阅读同类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挖掘学生的人文精神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针对这篇文章,我对学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学习方法上,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散文,对于散文有一定的了解,但接触的记叙性散文并不多,领会散文的能力不足,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思想情感上,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多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父母的关爱,缺乏对父母的感恩。所以,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并且不能停留于课堂,而应走入家庭,走向社会。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为本课设置了如下几条教学目标:
⑴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⑵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⑶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说教学重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很适合朗读,要让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感情,使学生自己能够受到感动。所以我把该文教学重点定为: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激发孩子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的深情。
2、说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初二学生,他们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学难点定为:
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的内在含义;
②学习文中抓住人物的特征展示人物心灵,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五、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的教学方法。
②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③对重点内容分析的讲授法。
④教学用具:多媒体。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法上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据此,我在教学该课时主要采用朗读的方法,教师不必过多的讲解,作者的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慢慢感受出来,以达到教学目的,而不是一上来就分析文章,以至把整篇文章分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会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地去解决问题。
2、说学法:
在运用这些教法的同时,我也运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再根据本文的思想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朗读法。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的讨论法。
及时巩固的练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学案分为预习案、课堂案、巩固案三部分。
预习案
为了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设计了如下的预习案:
自读课文,利用字典等工具梳理字词,初步感知全文。
了解朱自清先生的生平
课堂案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我设置了如下的课堂案,我的课堂案分为以下环节:
(一)新课导入(3分钟)
我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父亲在自己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学生畅所欲言)
这样导入能够把学生顺利地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父亲”对“我”的爱打下基础。
(二)检查预习(6分钟)
①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学生相互补充)
②出示本课重点的字词,检测预习效果。(多媒体显示)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了解作者的同时,培养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查阅工具书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整体感知(8分钟)
新课标注重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特设计了以下两个步骤。
1.
配乐朗读此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并将自己认为优美、感人的句子勾画出来。让学生谈听后的感受。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以及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境下的背影?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思路,为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打好基础。
(四)品析片段(10分钟)
这一环节是精讲点拨望父买橘,在此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其中作者着重描写的是哪一件事?
这个问题的设计一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二是把学习重心顺利的过渡到望父买橘,对课文进行精讲点拨。
2.读第六自然段(望父买橘)找出你受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幻灯片出示这一段文字:(我看见……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一段文字是本文的重中之重,文字一经出示,便指学生朗读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段文字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父亲?
(2)、注意父亲穿的衣服的质地和颜色,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3)、买橘子的过程中对父亲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三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动作来理解人物的能力,从而为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主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3.父亲除了通过动作来表现自己的爱之外还通过哪种方式来表达
学生找出送子过程中父亲的话,并体会它所包含的意思。
此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父亲朴实的语言刻画,更深刻地理解父亲的苦心以及父亲对儿子的爱。
(五)分组探究(10分钟)
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此设计要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先让学生读课文,思考儿子是否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分小组交流,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六)拓展延伸(5分钟)
语文学科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联系生活,请同学们回想日常生活中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
(七)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对本课学习内容加以总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巩固案
根据心理学中的遗忘曲线规律,为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课后必须复习巩固。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模仿本文作者抓住细节来描写人物的方法,也写一个让你感动的生活片段(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