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0* 梦回繁华(2课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0* 梦回繁华(2课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2 15:55:34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第五单元
20 梦回繁华 第一课时 多少次梦回盛世繁华,企盼有朝一日,触摸那跨越千年历史的脉搏。《清明上河图》上下五千年的积淀,诉说着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虽说,穿越的事情太玩笑,但是能有机会感受一下北宋的繁华盛世也是不错的呀。现在,我们就去欣赏一下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新课导入梦回繁华《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绢
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配乐朗读文章以“梦回繁华” 为题有什么好处?课文以“梦回繁华” 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丰富的想象。课文可分为几个层次?课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自然段):照应题目中的“繁华”——北宋时期,点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出下文。
第二层(第2自然段):介绍张择端及《清明上河图》的特殊意义。
第三层(第3~5自然段):具体描述《清明上河图》的美丽画面和艺术特点。
研读品味假如你是一位解说师,你的同学没见过《清明上河图》,你能介绍给他们吗?开卷处(近郊的风光)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市区的街道) 《清明上河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杂。全图人物众多,各种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罢,饶有无穷回味。《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的繁华景象,从中可看出北宋的商业已非常发达,具备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但它同时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作业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2.向家人描述《清明上河图》,注意说明顺序。谢谢课件18张PPT。 第五单元
20 梦回繁华 第二课时《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图景?让我们一起来看第3~5自然段重点描写“清明上河图”的部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研读品味《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图景?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现实写照。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本文是按照“开卷处—中段—后段” 的空间顺序写的。开卷处(近郊的风光)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市区的街道)文章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打比方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把“长卷”比作“乐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明上河图》优美的画面特点。列数字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准确的《清明上河图》纵横长度,使读者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技法上有什么特点?第一,内容丰富
《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等,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第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
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从内容上看,此画属于风俗画,也具有风俗画的特点。拓展延伸作者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可谓有条不紊,既突出了画面的特点,又不蔓不枝,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我们也来借鉴一下他的写法做一个练习—给同学们介绍一幅你最喜欢的画。
要求:使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方位词语),选定立足点。作业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请你设计一种纪念品,要求有特色,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