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苏州园林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8. 苏州园林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6 12:0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18. 苏州园林目标导航·梳理文章结构,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逐步展开说明的方法。(重点)
·学习课文运用的引用、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重点、难点)
·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培养审美情趣。
助读资料1.题目解说
用“苏州”来修饰、限制“园林”,明确地告诉读者:这篇课文要介绍的是苏州的园林。题目直接点明写作对象。
2.作者名片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篇序文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然流露。
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人语文课本时,将题目改成《苏州园林》。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2.主题归纳
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3.写作特点
(1)特征鲜明,结构清晰。
课文开头就对苏州园林作了总体的概括,即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这个总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等多方面的特点;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的特征。《苏州园林》的结构有总说,自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主要特点进行具体说明。
(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特征。
①作比较。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多次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将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比较,说明它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与一般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比较,说明它表现了中国画的审美观;将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比较,说叫它极少使用彩绘的古朴、闲适风格。②打比方。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如“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举例子。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
④引用。文中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如“鱼戏莲叶间”就是引用汉乐府《江南》里的诗句。
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恰当运用,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4.问题探究
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为什么不采用空间顺序而采用逻辑顺序?
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而要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所以采用逻辑顺序。
5.读后感悟
苏州园林的完美,是设计者和匠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晶。这告诉我们:想获得任何美的事物,就必须付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去努力吧!
字词全解1. 标本:在同一类事物中里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2.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和文物等)。
3.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区的不同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4.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字词全解5. 务必:必须,一定要。
6. 轩榭(xuān xiè):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7. 败笔: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
8. 回廊:曲折环绕的走廊。字词全解9. 重峦(lu á n)叠嶂(zh à ng):重重叠叠的山峰。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10.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11. 俯仰生姿: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12. 寂寞:孤单冷清。这里是单调乏味的意思。
字词全解13. 嶙峋(lín xún):枯瘦的样子。
14.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15. 镂(lòu)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16.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奇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字词全解17. 斟酌(zhēn zhuó):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18.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