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昆明的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昆明的雨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6 12:0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16. 昆明的雨目标导航 ·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生字、生词,在有感情地朗读课义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重点)
·品析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情感,增强审美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助读资料1.题目解说
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昆明”点明具体地点,“雨”指出具体对象。题目交代了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即“昆明的雨”。
2.作者名片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作品主要有《邂逅集》《羊舍一夕》《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等。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汪曾祺是性情中人,他的趣味是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他一心志在泉林,关注草木,体现的是宁静淡远的情趣。他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在昆明生活七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情结。本文正是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他思绪的事物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2.主题归纳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昆明的雨为出发点,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3.写作特点
(1)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文章从描述给宁坤的画开始写起,既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又为后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依次写了对昆明的雨季的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昆明雨季的菌子多,昆明雨季的果子,昆明雨季的花等内容。文章结尾“我想念昆明的雨”独句成段,内容上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2段内容,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显得更加完整。
(2)细节描写,生动有情。
汪曾祺是描写细节的高手,他总是在绘人状物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写活了一个个细节,而这些细节又让他的感情抒发得更为真挚。文中有很多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例如,“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避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倒挂在昆明人家门头上的仙人掌,泛着绿意和湿气,在雨季里为它的主人祈福驱邪。再如卖杨梅的苗家女孩子,她们的着装,坐在阶石的一角的动作,让人听得发软的吆喝声,都如在目前,似在耳畔,使人对雨季的杨梅产生了无限的神往。最细腻的当数在莲花池畔的酒店吃酒的情景。酒店内就着猪头肉喝小酒的朋友,几只一只脚立在檐下的鸡,院子里淋着雨水的一架大木香花,都描写得生动有情。这些细节,都是生活在作者心头的沉淀。他对生活观察得细致,感受得深刻,才有了如此细腻的笔触,才有了如此传神的妙笔。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的呼应,才使得文中开头“我想念昆明的雨”不显得突兀,结尾的“我想念昆明的雨”更显得深沉。
4.问题探究
(1)本文标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这样写是因为所画的内容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能够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合课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的。
文章选取仙人掌,牛肝菌、青头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感情的载体,引发对“凡人小事”的回忆。它们共同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5.读后感悟
感悟1:读这篇散文,感动于作者播撒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文人情怀。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文中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让我们感受到一份闲情逸致,令我们想培养高雅情趣,做高雅之人。
感悟2: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作者在昆明的生活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难忘的回忆。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
字词全解1. 鲜腴:新鲜肥美。
2.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3.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一般写作“瞠目结舌”。4. 炽(chì):热烈、旺盛。
5. 密匝(zā)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6. 饱涨: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