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打包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打包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0-09 13:35:39

文档简介

课题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设计教师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简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说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的协调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教法
讲授法及演示归纳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第二章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引言:图片1玩过山车的图片
玩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问题探讨
1、
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2、
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一、自主学习:(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有什么关系?2、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有哪些区别?答案: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见教材31页)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局限
准确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较长(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联系所学知识,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人体热量的来源有哪些?2、人体主要的散热途径有哪些?3、体温调节中枢在哪?4、体温调节机制?讨论回答:1、来源: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肝脏和肌肉产热最多)
2、汗液的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散热
3、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4、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合作探究、解惑答疑:1、体温调节过程是什么?2、水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是什么?小组讨论,教师指导总结(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神经调节和体液的关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举例说明某些激素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发育?答案:1、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甲状腺激素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发育三、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人和高等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传述,正确的是(
)A.多余的糖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多余的氨基酸可以贮存B.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受糖类分解代谢强度的制约C.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直接控制,与血糖浓度无关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解析:多余的氨基酸在体内不可以贮存。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当糖类不足的时,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当2者还不足的时候,氨基酸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所以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受糖类分解代谢强度的制约。肾上腺素可以升高血糖浓度。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降低的时,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答案】B2、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解析:当人常时间运动后,由于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散失,所以引起血浆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人体缺乏水分而感觉口渴。【答案】C四、总结升华:
1、寒冷环境中: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汗腺分泌减少2、炎热环境中:增加散热的途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五、当堂测试:
1.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BA.温度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流量增加2.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B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D.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3.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C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4.多细胞动物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可分为直接传递和间接传递两种。下列哪类物质在细胞之间起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B
A.
维生素
B.
激素
C.
单糖
D.
脂肪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所作用的器官分别是(
C

A.性腺、甲状腺、肾上腺
B.垂体、甲状腺、肾上腺C.垂体、垂体、垂体
D.垂体、垂体、肾上腺六、推荐作业:状元之路相应习题
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阅读完成学生完成此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结合教材图片讲解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自主完成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从容说课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两部分内容”。本节一方面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揭示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
新课的导入从节题下的问题探讨开始,提出问题,按现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他们是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奥妙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就能解答这些问题。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的比较。先用输氧的实例引入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的调节作用,完善体液调节的概念。再复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着重引导学生回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机制。强调指出,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则是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的调节方式,这样也就引入了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引导学生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途径入手进行分析和讨论,尽量让学生找到比较的要点,从反应速度、作用范围和时间等方面进行考虑,并分析说明其原因。
通过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实例的分析,总结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人的体温调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论的教学策略,侧重训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用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水盐调节”的教学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结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由他们自己来分析调节机制。最后讨论教材中所提供的讨论题。在对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揭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对于维持动物和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意义。然后用本课所学来完成节题的问题探讨,对知识加以巩固,做到课程安排上的前后呼应。
最后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后的“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对学生进行与禁毒有关的宣传教育。
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教具准备
1.幻灯片:体液调节图解、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2.视频1:玩过山车的片段。
3.视频2:兔子在正常环境和高二氧化碳环境中的呼吸比较实验。
4.多媒体CAI:动态演示尿液的形成过程。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3.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4.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5.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
在本章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1:玩过山车的片段)

大家都玩过过山车吧。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课件展示:
1.人既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2.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按现在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对“过山车现象”其中的奥妙还很难理解得很透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
推进新课

书: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大家注意到了,板书上显示的是“体液调节”,关于体液调节之前我们没有接触过吧,什么是体液调节呢?其实大家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了。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激素调节。

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素调节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

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播放视频2:兔子在正常环境和高二氧化碳环境中的呼吸比较实验

实验看出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

这说明CO2也能调节生命活动,它的作用是促进呼吸运动。

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

体液。

所以,CO2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

除了CO2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

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书: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还包括通过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激素、CO2和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机体的机能,这些调节属于体液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要解释“过山车现象”,我们先要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来作个比较。

书: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先简单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
课件展示: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3.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生1
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生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的。前者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后者要稍慢一些。
生3
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由此,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
生1
它们的作用途径不同,神经调节通过的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途径是体液的运输。
生2
它们的反应速度不同,神经调节速度快,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生3
它们的作用范围不同,神经调节范围局限,体液调节范围广泛。
生4
它们的作用时间不同,神经调节延续时间短,体液调节延续时间长。
课件展示: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中·华.资
源%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然它的作用途径就是通过反射弧了。体液调节中的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都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运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产生原因是形成了局部电流,所以这种运输速度非常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虽然有突触延搁的现象存在,但相对来说延搁的时间还是非常短的。而体液体调节需要经过物质的分泌、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过程,时间经过得就长了。
神经调节中,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某一刺激引起的反射作用范围就是这条反射弧的效应器,比较准确而局限。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广泛弥散在体液中,很多调节因子(如甲状腺激素、CO2)的靶细胞是几乎包括全身所有细胞。即使它有特定的靶器官,它的功能也常常会影响到全身。如胰岛素分泌不正常会使流遍全身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产生糖尿病。
神经调节中因为神经冲动的产生是由于局部电流回路,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在兴奋后马上回到静息状态,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很快会受突触间隙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失去功能。所以每次反射产生的时间很快,完成后又马上回到原来状态。而体液调节中激素或是其他调节因子被分泌到体液中后,能存在较长的时间。

我们通过分析知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都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

书: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

书: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就能稳定地进行,大大提高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

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物体的温度高低取决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的温度。而人的体温高低和环境温度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它取决于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环境中散失的热量之间的比例。

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人体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热量,主要通过体表热辐射散失热量。

体温的恒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放能为主。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播放幻灯片:体液调节图解)

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

寒冷环境中作为产热结构的肌肉和肝脏代谢旺盛,产热多;作为散热结构的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炎热环境中,肌肉和肝脏代谢减弱,产热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多。

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

甲状腺激素。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是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体温变化的刺激被下丘脑感受到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产生相应反射,同时体液中如甲状腺激素等能调节体温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这个实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下丘脑的体温感受器,它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部分,分泌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就相当于效应器。所以,这个实例中体液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产热和散热的控制。

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衡?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的。当环境温度持续长时间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就可能导致体温失衡。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增减衣物、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物理降温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极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而在高温车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极地工作的人员要穿很多保暖衣物,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室内要通风,采取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

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
(演示多媒体CAI)

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

是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完成的水分和盐分的重吸收过程。

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第2节的练习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很好。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下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来探讨水盐平衡的维持。

书: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播放幻灯片: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大家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论,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生1
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同时也会使尿量增加。这属于体液调节。
生2
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另外也会使尿量减少。

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

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书: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反过来,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就没有作用了吗 请举例说明。

有的。比如说甲状腺激素的几个功能中有一个就涉及到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

是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书: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课堂小结

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最后让我们回到这节课一开始我们提出的“过山车现象”,现在再来重新审视那两个问题。
课件展示:
1.既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2.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生1
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生2
人由于紧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

最后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文章——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然后来谈谈大家对此的想法。
板书设计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活动与探究
根据神经调节在调节生命活动中的突出特性组织学生讨论神经的结构特点,同时比较神经与体液调节的异同。
习题详解
一、基础题(课本P33)
1.(1)解析:跳水运动虽然是以神经调节为主,但是,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尤其是比较复杂的条件反射,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这个题目中忽视了体液调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2)解析:如属于神经系统的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通过垂体释放。除了抗利尿激素外,垂体还能释放生长激素、催乳素等激素。
答案:√
2.解析: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停地产生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必须随着水分排出体外。如果人摄入的水分过少,一方面有可能使本来就很有限的水分被排出,导致机体缺水。另一方面会使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在体内积累起来,对机体有毒害。严重的还会造成内环境的紊乱。
答案: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
二、拓展题(课本P33)
1.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产生原因是形成了局部电流,所以这种运输速度非常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虽然有突触延搁的现象存在,但相对来说延搁的时间还是非常短的。而体液调节需要经过物质的分泌、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过程,时间经过得就长了。
答案:
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是比较缓慢的;而神经传导的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以电流的形式,只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所以激素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没有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
2.解析:在对这个实例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神经—体液、体液—神经两个角度全面地分析。最后总结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
答案:
在紧急情况下,紧急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一方面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它的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使肺通气量增加,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液重新分配到骨骼肌和肝脏,促进糖元和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等。在这一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很难区分,它们相互配合,有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的情况。2.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节内容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本节一方面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揭示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
2、解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实例的分析,总结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其中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实例是个教学难点。“人的体温调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论的教学策略,侧重训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用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水盐调节”的教学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结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由他们自己来分析调节机制,最后讨论教材中所提供的讨论题。最后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后的“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对学生进行与禁毒有关的宣传教育。
目标及其解析
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3)、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4)、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5)、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2、解析
(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
(2)、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的比较。先用输氧的实例引入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的调节作用,完善体液调节的概念。再复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着重引导学生回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机制。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设计从课题下问题探讨开始,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来探索二者的关系,计划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等现代教育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并且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项目,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展示图片1】玩过山车的图片
【讲述】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问题探讨:
1、
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什么是体液调节呢?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
提示: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
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
所以,CO2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
除了CO2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要更好解释“过山车现象”,我们先要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做个比较。
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
1、
神经调节的本基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3、
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由此,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填下表【板书】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就能稳定的进行,大大提高的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
体温的恒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体温变化的刺激被下丘脑感受到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产生相应反射,同时体液中如甲状腺激素等能调节体温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在这个实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下丘脑的体温感受器,它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部分,分泌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就相当于效应器。所以,这个实例中体液体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产热和散热的控制。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同时也会使尿量增加。这属于体液调节。
2: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另外也会使尿量减少。
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问题探讨:
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2、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生1: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生2:人由于紧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
目标检测:
1.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形式有两种,即(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
D.内激素调节和外激素调节
2.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B.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
C.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独立,没有联系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在闷热的房间里开会,有的人容易打“哈欠”,其调节方式是(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条件反射
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方面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激素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
B.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部分活动的基本方式
C.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产生反应不依靠神经系统来完成
D.反射弧是动物接受刺激和产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
答案:1.A 2.C 3.C 4.A
配餐作业
基础题(A组题)
1.人体血液中的水分不能来自于( )。
A.饮水     B.食物  C.自身物质代谢 D.空气
2.正常情况下,排除人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水的主要结构是( )。
A.肾脏 B.肺
C.皮肤 D.大肠
3.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皮脂腺
4.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平衡及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K+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C.人体Na+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排出途径是肾脏和皮肤
D.人在饮水不足时,通过减少排尿量就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5.在脊椎动物中,只有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能随环境改变而迅速发生色变,其中避役(变色龙),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少于5
min)完全改变体色,比蛙等变色动物快得多,它变色的调节机制是( )。
A.激素调节    B.神经调节
C.神经—激素调节 D.激素—神经调节
设计意图:以上题目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通过A组题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做,估计完成时间10分钟。
二、巩固题(B组题)
6.下列情况中,不会使尿量增加的是( )。
A.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时
B.代谢抑制物“根皮苷”使肾小管细胞对葡萄糖重吸收发生障碍时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
D.静脉注入大量甘露醇(一种肾小球能够滤出而不能重吸收的药物)
7.2002年,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出表面涂上了含有数种多糖的水凝胶层的口服胰岛素片剂,有望替代因长期注射而使糖尿病患者痛苦的胰岛素针剂。这种片剂口服后仍有效的原因是( )。
A.人体消化道内没有消化胰岛素的酶
B.人体消化道内没有消化片剂中多糖的酶
C.片剂中的胰岛素是一种特别的胰岛素
D.片剂中的多糖可作为胰岛素进入细胞的载体
8.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时维持体温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B.寒冷时,因产热增加,所以经皮肤所散失的热量多于高温环境
C.寒冷时,经皮肤所散失的热是对生命活动无意义的热量
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10.一般来说,当人们感到口渴时,其体内的( )。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
11.某人因严重呕吐,造成了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水盐丧失的相对值和抗利尿激素变化的是( )。
A.失水多于失盐,抗利尿激素增加
B.失水多于失盐,抗利尿激素减少
C.失盐多于失水,抗利尿激素增加
D.失盐多于失水,抗利尿激素减少
设计意图: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完成,估计完成时间10分钟。
三、提高题(C组题)
15.下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垂体分泌的A物质是_______激素。
(2)B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后,刺激感受器,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减少________的分泌。
(4)某人一天要喝10多千克的水,不喝不行,经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你认为此人多饮多尿的原因是什么?
(5)如果肾功能出了问题,不能从肾脏排出多余的Na+,会出现全身浮肿症状,此时的全身浮肿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有利于维持___________的平衡。
(6)从图示中可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调节,二者_________发挥作用,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
18.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T→E→N→A途径表示_______过程。
(2)B途径是指骨骼肌通过__________(途径)产生热量,维持体温的过程。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9℃,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__________C+D(选择“<”“>”“=”)。
(4)体温主要是通过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在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5)这时血糖含量下降很快,要使血糖含量升高,主要途径是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增多,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练习提高学生应用课本相关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选做,估计完成时间10分钟。
教学反思:第二章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教学过程
〖板书〗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方法引导】师:大家注意到了,板书上显示的是“体液调节”,关于体液调节之前我们没有接触过吧,什么是体液调节呢?其实大家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了。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生:激素调节。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素调节的第2个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
师: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
生:这说明CO2也能调节生命活动,它的作用是促进呼吸运动。
师: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
生:体液。
师:所以,CO2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
生:体液调节。
师:除了CO2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
生: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板书〗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师: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还包括通过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激素、CO2和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机体的机能,这些调节属于体液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要解释“过山车现象”,我们先要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做个比较。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师:先简单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生1: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生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的。前者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后者要稍慢一些。
生3: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师:由此,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
生:它们的作用途径不同,神经调节通过的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途径是体液的运输。
生:它们的反应速度不同,神经调节速度快,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生:它们的作用范围不同,神经调节范围局限,体液调节范围广泛。
生:它们的作用时间不同,神经调节延续时间短,体液调节延续时间长。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板书〗
〖教师精讲〗
师: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然它的作用途径就是反射弧了。体液调节中的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都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运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产生原因是形成了局部电流,所以这种运输速度非常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虽然有突触延搁的现象存在,但相对来说延搁的时间还是非常短的。而体液体调节需要经过物质的分泌、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过程,时间经过得就长了。
神经调节中,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某一刺激引起的反射作用范围就是这条反射弧的效应器,比较准确而局限。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广泛弥散在体液中,很多调节因子(如甲状腺激素、CO2)的靶细胞是几乎包括全身所有细胞。即使它有特定的靶器官,它的功能也常常会影响到全身。如胰岛素分泌的不正常会使流遍全身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产生糖尿病。
神经调节中因为神经冲动的产生是由于局部电流回路,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在兴奋后马上回到静息状态,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很快会受突触间隙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失去功能。所以每次反射产生的时间很快,完成后又马上回到原来状态。而体液调节中激素或是其他调节因子被分泌到体液中后,它能存在较长的时间。
师:我们通过分析知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都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
〖板书〗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师: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方法引导〗师: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生: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就能稳定的进行,大大提高的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
师: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生:物体的温度高低取决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的温度。而人的体温高低和环境温度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它取决于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环境中散失的热量之间的比例。
师: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生:人体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热量,主要通过体表热辐射散失热量。
师:体温的恒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图:体液调节图解
师: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
生:寒冷环境中作为产热结构的肌肉和肝脏代谢旺盛,产热多;作为散热结构的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炎热环境中,肌肉和肝脏代谢减弱,产热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多。
师: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
生:甲状腺激素。
师: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生: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体温变化的刺激被下丘脑感受到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产生相应反射,同时体液中如甲状腺激素等能调节体温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师: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在这个实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下丘脑的体温感受器,它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部分,分泌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就相当于效应器。所以,这个实例中体液体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产热和散热的控制。
师: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生: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的。当环境温度持续长时间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就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增减衣物、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物理降温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师: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生:极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而在高温车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极地工作的人员要穿很多保暖衣物,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室内要通风,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
〖合作探究〗师: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
师: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
生:是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完成的水分和盐分的重吸收过程。
师: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第2节练习的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
生: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师:很好。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下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来探讨水盐平衡的维持。
图: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师:大家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论,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生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同时也会使尿量增加。这属于体液调节。
生2: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另外也会使尿量减少。
师: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生:……
师: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图: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师:反过来,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就没有作用了吗 请举例说明。
生:有的。比如说甲状腺激素的几个功能中有一个就涉及到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
师:是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师: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最后让我们回到这节课一开始我们提出的“过山车现象”,现在再来重新审视那两个问题。
问题探讨:
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2、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生1: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生2:人由于紧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
〖知识拓展〗师:最后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文章——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然后来谈谈大家对此的想法。
〖作业〗练习
基础题
1.(1)×;(2)√。
2.提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
拓展题
1.提示: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是比较缓慢的;而神经传导的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以电流的形式,只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所以激素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没有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
2.提示:在紧急情况下,紧急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一方面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它的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使肺通气量增加,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液重新分配到骨骼肌和肝脏,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等。在这一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很难区分,它们相互配合,有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的情况。
〖板书设计〗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本节一方面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揭示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的比较。先用输氧的实例引入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的调节作用,完善体液调节的概念。再复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着重引导学生回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实例的分析,总结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其中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实例是个教学难点。“人的体温调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论的教学策略,侧重训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用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水盐调节”的教学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结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由他们自己来分析调节机制,最后讨论教材中所提供的讨论题。最后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后的“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对学生进行与禁毒有关的宣传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3、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4、认同毒品危害健康,远离毒品。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解决方法]
通过体温调节的实例分析,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分析。
[解决方法]
⑴设置相关问题讲解。⑵运用课件呈现图解归纳调节机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法。
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七、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机制是什么?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则是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有什么区别呢?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归纳: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除了激素以外,还有CO2和H+等,它们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调节作用。CO2是调节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当吸入CO2含量较高的混合气时,会使肺泡气的CO2含量升高,动脉血中的CO2含量也随之升高,这样就形成了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呼吸中枢的活动加强,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也增大,从而加快对CO2的清除,使肺泡气和动脉血中的CO2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资料分析]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多媒体呈现教材P32体温调节图解,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⑴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⑵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⑶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⑷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
⑸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⑹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⑺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教师归纳:
多媒体呈现教材P32水盐平衡调节图解,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人体内水的摄入和排出途径有哪些?其主要途径是什么?
2、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机体是如何调节的?当人饮水过多或丢失盐过多时,机体又是如何调节的呢?
3、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
4、无机盐的平衡又是怎样维持的呢?
5、为什么夏天尿量少,而冬天尿量多?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
6、为什么输液时要用0.9%的生理盐水?
7、水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在哪里?感受器是什么?效应器是什么?
教师归纳: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三)总结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和关系,体温和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四)作业布置
教材P33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概念
1、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CO2、H+等因子也参与体液调节
2、二者的区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的体温调节
⑴体温的概念
⑵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⑶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⑷体温的来源
⑸产热、散热结构
⑹体温调节的感受器、效应器
⑺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
⑻体温调节的过程
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⑴水的来源和去路
⑵水的平衡调节
⑶无机盐的调节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