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期中检测卷(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下列哪一观点最能体现这一思想(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三人行必有我师
右图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A.救国治国之术
B.“天理”
C.“知行合一”
D.“民贵君轻”
李明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学习了儒家思想之后,有位爱思考的学生问老师:“为什么儒家思想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命运会不同?”假如你是老师,应该告诉这位学生从哪一角度分析其原因( )
A.思想内容的变化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某校举行《儒学是进步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的辩论赛,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 )
A.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B.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的艺术技巧
右图是我国发行的一套邮票,邮票的主题与明清小说中一部重要作品有关。冯其庸先生认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说话疯疯癫癫,什么也不干,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这部作品应该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其作品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遗产。他的代表作是( )
A.《墨兰图》
B.《游春图》
C.《牡丹蕉石图》
D.《墨梅图》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右图)。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 )
A.鸦片战争前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 )
A.西学东渐
B.中学西传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
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 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里的“科学”是指( )
A.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B.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C.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D.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请观察下面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孙文的“三把利剑”
(见右图)。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儿完了。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三把利剑”虽然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够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问题
D.“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引领了中国10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三者在理论创新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坚持(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辟蹊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7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0分,共40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4分)
(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3分)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的思想领域先后出现了“新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新思想潮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这几种思潮的基本主张是什么?(4分)
(2)分别分析各思潮产生的社会根源。(5分)
(3)这些社会思潮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作用?(4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导学号37080033] 【解析】选A。扣住材料中关键词“教育公平”,A项“有教无类”打破了教育被贵族垄断的局面,使平民百姓得以受教育,体现出教育公平;B项是教学方法;C、D两项是学习方法。故正确答案选A。
【解析】选B。“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二程的主要思想是“天理”。
[导学号37080034]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是个人修养方面的。C项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与题意不符。D项是辩证法思想,不合题意。B项表现了民族气节,正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解析】选B。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这与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是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决定儒家思想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命运、特征不同的关键因素。
[导学号37080035] 【解析】选C。甲体现儒家“仁”
的思想;乙体现了“工商皆本”思想,当属黄宗羲的思想;丙体现了大一统思想,当属董仲舒的思想;丁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当属顾炎武的思想;故选C项。
【解析】选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宋明理学的封建伦理道德准则进行了批判,但他们也是儒家学者,并没有背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日益腐朽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学号37080036] 【解析】选B。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实用技术,而缺乏实验科学,同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解析】选C。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化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李白生活在盛唐,而杜甫则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了二人诗歌的不同风格。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小说的理解,题中“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的在四大名著中就只有《红楼梦》,其他三本小说都与此无关。
[导学号37080037] 【解析】选D。在题干文物中,铭文起源于春秋战国以前,楷书、隶书则源于秦朝,《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作品,故该商人最早不会早于元代。
【解析】选A。《游春图》是隋唐时期的作品;《墨梅图》是元代王冕的作品;《牡丹蕉石图》是明代徐渭的作品;清代郑板桥的作品是《墨兰图》。
【解析】选B。由漫画中“经学难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可变的是“法制”“器械”“工艺”;不可变的是“伦纪”“圣道”“心术”。说明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因而是“中体西用”的思想。
[导学号37080038] 【解析】选D。
①②③体现造反,④体现他妥协,他利用儒家的外壳,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变法思想。
【解析】选C。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解析】选D。严复和陈独秀都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人物,二人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思想解放潮流。
[导学号37080039] 【解析】选C。根据图片所提供信息可知“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土地纲领,未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解析】选B。从时间发展来看,最符合题意的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从三位伟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及其产生的背景来看,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导学号3708004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自产生后不断演变的史实。(1)问,主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2)、(3)问,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诸方面去归纳。(4)问,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儒家思想对于今天的影响,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答案】(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
(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
(3)时代特点: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剔除封建糟粕;吸取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导学号37080041] 【解析】第(1)问,“新思潮”是指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是向西方学习的开端,
“开眼看世界”;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应包括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第(2)问,思潮产生的社会根源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3)问,社会影响,要注意站在阶级立场的角度考虑。
【答案】(1)①“新思想”: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维新思想: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兴西学,改革教育制度。③民主革命思想: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平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后期传播社会主义。
(2)社会根源:①“新思想”:鸦片战争失败,促进中国知识界觉醒;经世致用的思想基础。②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剧;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理论的传播。③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前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维护封建统治;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后期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
(3)影响:①“新思想”: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②维新思想: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③民主革命思想:促进辛亥革命的发展;有利于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为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准备。
【解析】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世界潮流”,其重要思想要结合材料一中图二内容归纳概括,“作用”一问要注意限定语“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第(2)问要依据材料二总结“背景”和“情怀”,“两大理论”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根据教材作答即可;第(3)问属开放性题目,可在不脱离材料的前提下,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潮流。
思想:三民主义。
作用: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
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第七单元 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称为“最博学的人”,他提出的“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统治了西方学术界将近2000年。然而这一观点在16世纪被某个科学家的实验推翻,这位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布鲁诺
C.柏拉图
D.伽利略
某日,江苏电视台某节目中给了一个谜面:“巨匠、17世纪、力学、英国”(提示语:打一近代伟大的科学家),据此你认为谜底应该是( )
A.伽利略
B.普朗克
C.牛顿
D.爱因斯坦
右图所示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图中人物正在苹果树下思考的问题是万有引力定律。后来,这位人物把自己的思考成果写成了科学巨著(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
C.《论物体的电动力学》
D.《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话意指( )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经验
C.爱因斯坦的理论与人们日常生活无关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5.相对论提出一百多年来影响深远,其历史意义有( )
①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
③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④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是( )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古代欧洲人们一直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当成真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后,也一度被看做绝对权威的理论,相对论出现后,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难题。这说明( )
A.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会否定更多的真理
B.社会不断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也不断进步
C.人类永远无法找到真理
D.经典力学体系已经过时,为社会所抛弃
下图所反映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观点,其根源是( )
A.“神创说”的存在
B.人类认识水平的差异
C.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类是进化而来的观点
早期生物进化论思想诞生的历史背景包括( )
①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涨 ②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推动 ③科学技术进步,生物学知识的积累 ④基督教会承认上帝创世说有问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图所示的长颈鹿发展演变过程体现了早期生物学的哪种思想( )
A.生物界现存的物种没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B.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C.环境对物种变化有巨大影响
D.细胞可以复制即细胞分裂
有人在写给一位科学家的信中说,一开始读您的书,我就爱不释手。您的主导思想,就是“自然选择”的思想,一定会被看做是确定不移的科学真理,它有一切伟大真理所有的特征。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拉马克
C.达尔文
D.牛顿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引起强烈反映,宗教势力叫嚣“打倒进化论”“粉碎达尔文”。而支持者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
①实际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②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③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牛顿和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科学家。下列关于他们的成就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解决了一些人类未知的问题
B.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C.为宇宙空间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
A.研制成了发电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力织布机
D.改良了蒸汽机
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 )
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
B.摆脱了工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马克思曾经预言:“蒸汽机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是在( )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晚期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下图中的“成功,只需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这本质上反映了( )
A.在现代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容易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普及,深入群众的生活之中
国际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应警惕( )
①网络成瘾
②网络犯罪
③网络聊天
④网络受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6分,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正当物理学家在庆贺“物理学大厦”落成之际,科学实验却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这一奇迹100周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物理学大厦’落成”指的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落成的?(4分)
(2)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
(3)物理学理论的新发展在当时有什么意义?(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所产生的每一物种的个体比可能生存的多得多,遂各生物间便经常不断地发生生存斗争,所以,任何生物如果能以任何方式发生纵然微小但有利于自己的变异,它在复杂的而且时常变化的生活条件下,将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然地被选择了。
——达尔文《物种起源》
材料二 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一次辩论中说:“达尔文简直不让我们相信神的意志的干预是存在的,我们能够背叛正宗的传统宗教吗?……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每只虾、每个土豆……甚至一条低级的蚯蚓都有不朽的灵魂。如果是这么回事,我想,今天晚上我们回家以后,就谁也别打算能吃下一份烤牛肉了!”
材料三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础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宗教界强烈反对达尔文学说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反对达尔文学说的真正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分析达尔文学说产生的社会影响。(4分)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联系图一、二和图四、五,说明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4分)
(2)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二、三、五、六,简要谈谈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8分)
(3)以上六幅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解析】选D。本题考查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伽利略以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近代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导学号37080068] 【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的“英国”就可以排除A、B、D三项,因为伽利略是意大利人,普朗克和爱因斯坦都是德国人。而牛顿对于题干中的“巨匠、17世纪、力学、英国”都是符合的。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186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选B。本题命题角度新颖,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时空观,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经验。
【解析】选B。①②③④都是相对论的历史意义。
【解析】选D。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两大支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研究宏观世界,量子论研究微观世界。从材料信息“分子、原子”看,这一“发现”指的是量子论。
[导学号37080069]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从同类历史现象中归纳规律性认识的能力。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也不断进步,故B项说法正确。A、C、D都是片面的,因而是错误的。
【解析】选C。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不同观点。A、D两项是图片反映的内容,不是产生分歧的原因,所以排除。人类认识水平的差异是由于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所以B项错误。
【解析】选B。④是错误的,基督教会没有这样的承认。
【解析】选C。长颈鹿生长在非洲草原,因气候干旱,青草越来越少,长颈鹿只好用力伸长脖子,去吃树上的叶子,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子。说明环境对物种的巨大影响。
[导学号37080070]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
[导学号37080071] 【解析】选A。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从反对进化论和支持进化论分析,进化论实际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说”,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①②正确。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尔文的主要成就是生物进化论,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最重要的是力学,他们的成就都解决了一些人类未知的问题。
[导学号37080072] 【解析】选D。由“1819年”和“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判断这位伟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解决了机械的动力问题的相关人物,即瓦特。他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动力机械的普及。
[导学号37080073] 【解析】选B。蒸汽机发明以前,机器动力主要是利用自然力,如水力、风力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发展。蒸汽机发明以后,摆脱了这种限制,从而使工厂得以集中,形成工业化城市。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后。
【解析】选D。“蒸汽时代”其能源动力是蒸汽机,“电气时代”其能源动力是电力。蒸汽机和电力的广泛使用分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而无论是蒸汽机还是电力,都是解决的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导学号37080074] 【解析】选B。A表述错误,C、D反映的只是表面信息,题干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深远影响。
【解析】选C。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本题首要的是理解题干的意思,从题干“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应警惕”可以看出要求回答的是网络的负面影响,而③网络聊天是一项正常的交往方式,不能作为网络的负面影响。
【解析】选A。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变化,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导学号37080075] 【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分析经典力学建立的条件,第(2)问要求围绕由经典力学发展到相对论作答,第(3)问应回答相对论提出的意义。
【答案】(1)经典物理学。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2)新发展:由经典物理学发展到相对论。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
(3)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相对论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论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逐条作答即可。
【答案】(1)自然选择。
(2)理由:达尔文的学说亵渎了神灵和宗教;伤害了人类的尊严。原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教会的神创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3)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提供了理论武器。
[导学号37080076]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第(1)问图一、二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制造技术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由生产实践到技术发明,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图四、五说明先出现有关电的理论,然后出现了有关电的技术发明,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第(2)问由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科技进步促进了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促进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总之,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第(3)问图片体现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1)科技含量不同。瓦特改良蒸汽机更多的是经验总结;发电机的发明,主要是在科学理论(电磁感应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2)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发电机的研制,使电成为新能源,电灯、电车等的发明使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同时,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一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他阅读了《巴黎圣母院》《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亚非拉文学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D.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
A.《唐璜》
B.《解放的普罗米修斯》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他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出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这是对下列哪一位人物的高度评价( )
A.巴尔扎克
B.列夫·托尔斯泰
C.雪莱
D.雨果
荒诞派戏剧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荒诞性,而是直接用形象表现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属于现代荒诞戏剧,其主要依据是( )
A.作品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B.内容纯属虚构
C.内容多与鬼神有关
D.反映了人们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危机
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其中译本传到中国,激励了千千万万中国青年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作品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
《母亲》
C.《百年孤独》
D.《战争与和平》
“因为他在小说中能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获得以上评语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著作《百年孤独》,其作者是( )
A.马尔克斯
B.泰戈尔
C.川端康成
D.索卡因
右图的认识( )
①是直接反映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的杰作
②是人们公认的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品
A.①不正确,②正确
B.①②均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②均正确
“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杆草帽的70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在老人旁边是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下列四幅画的风格与该描述相一致的是( )
A.《马拉之死》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印象》
D.《向日葵》
在一次美术鉴赏课上,美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荷兰伟大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如右图),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得出了关于这幅作品的特点,你认为哪一点不符合史实( )
A.色彩强烈、富有个性
B.是“光”与“色”的最佳结合
C.效果生动明快
D.以写实手法为特点
19世纪中叶,根据“物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有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光学理论,有些画家认为光是“绘画的主人”,在绘画时应该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下列美术作品能充分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蒙克的《呼号》
B.莫奈的《日出·印象》
C.罗丹的《思想者》
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A.雪莱
B.毕加索
C.塞尚
D.巴尔扎克
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品主要有( )
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②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④凡·高的《向日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亡的。”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要了解一件艺术品,必须了解相关的艺术家
B.要了解一件艺术品,必须了解一群艺术家
C.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出现是由当时的时代决定的
D.什么样的艺术品决定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在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之间架起桥梁的音乐大师是( )
A.舒伯特
B.贝多芬
C.李斯特
D.比才
20世纪中期以后,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都在乐坛上找到了自己的听众,这说明当今世界音乐发展呈现出的显著特征是( )
A.古典主义音乐占据主流地位
B.浪漫主义音乐兴起
C.流行音乐独占乐坛
D.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0世纪初期,欧洲发生了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A.电影和电视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一家咖啡馆放映了人类的第一部电影,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放映者是( )
A.卢米埃尔兄弟
B.格里菲斯
C.卓别林
D.艾维斯·普雷斯利
头戴一顶大礼帽,脚登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握着一个手杖,鸭子般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当时的世界电影应属于( )
A.彩色电影
B.有声电影
C.多元化艺术电影
D.默片电影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许多人们通过电视直接观看了此次阅兵。这体现了电视的( )
A.资讯传播功能
B.大众娱乐功能
C.艺术鉴赏功能
D.政论传播功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材料二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
材料三 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产,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言》
材料四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贝克特《等待戈多》
请完成:
(1)材料一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二有何关系?(8分)
(2)材料二、三、四分属什么文学流派?(3分)
(3)材料三和材料二的风格有何不同?(4分)
阅读下列材料: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请回答:
(1)新古典主义绘画兴起于何时?其风格特点是什么?举出其代表画家和作品。(6分)
(2)举例说明现实主义绘画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任举一例)。(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音乐界诞生了一位真正的伟人,那就是近代史上的伟大音乐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早年身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理想。贝多芬一生充满了挫折,在创作盛年双耳失聪。生活上也多次失意,他决意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向命运挑战。在今天,贝多芬的名字不仅代表了登峰造极的古典音乐,而且是一种崇高理想和追求的象征。
材料二 音乐用自己的音调形象概括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过程。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可以听到酷烈的战争,威武的进军和胜利,听到革命进行曲的音调和节奏。他的第五交响曲的结尾部分就是如此。
——鲍列夫《美学》
请回答:
(1)贝多芬是哪国人?生活在哪一年代?他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哪些?(6分)
(2)贝多芬在音乐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最欣赏的是贝多芬人生中的哪些方面?(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解析】选B。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作。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作是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英国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导学号37080077]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拜伦及其作品的风格。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在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狂热、浪漫,追求自由,充满反抗精神。因而其作品充满着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可知所选作品应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故选C。A、B两项为浪漫主义作品,D为现代主义作品,排除。
[导学号37080078]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由题干中“天才的艺术家”“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可知是列夫·托尔斯泰。
【解析】选D。《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荒诞派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品充分反映了人们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危机。
[导学号37080079] 【解析】选A。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乌克兰第一代共青团员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而英勇奋斗的历程,其中译本传到中国,激励了千千万万中国青年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百年孤独》的作者是马尔克斯。
【解析】选D。法国画家大卫的新古典主义作品《马拉之死》是直接反映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的杰作。
【解析】选B。由材料中所描述的内容结合教材画作可知该作品应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导学号37080080]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印象画派特点的认识,D项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
【解析】选B。受到当时光学发展影响的画派是印象派。莫奈的《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的代表作。
【解析】选B。现代主义艺术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其创作采用夸张、变形、抽象的离奇表现手法。毕加索具有这一创作精神。故正确答案应是B项。
[导学号37080081] 【解析】选A。本题考查现代主义文学、美术的兴起。题干指的是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的背景,①②③都属于现代主义流派,①②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③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④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导学号37080082] 【解析】选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C项最符合材料的主旨。B、D说法不对,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贝多芬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顶峰,同时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发展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中各种音乐“找到了自己的听众”,这体现了当今乐坛异彩纷呈的特点。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初期”及材料对事物的描述可知,促成材料中变化的主要媒介是电影和电视。
[导学号37080083] 【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95年”和“巴黎”、“人类的第一部电影”等限定词,可以判断这是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电影。
【解析】选D。由教材内容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默片电影时代的艺术大师卓别林的银幕经典造型,故D项正确。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涉及的电视直播的大阅兵,体现了电视的资讯传播功能。
[导学号37080084] 【解析】本题考查了19世纪以来(近代)文学艺术成就出现的背景及主要流派,概括较为全面。根据对不同流派特征的理解去回答问题。
【答案】(1)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关系:浪漫主义文学是材料二所属的流派,是在材料一的这个原因背景下出现的。
(2)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
(3)批判现实主义不是主观的,它更加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创作形式以小说作品为主。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世界美术的辉煌。第(1)问应围绕新古典主义作答;第(2)问要以举出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说明反映的社会现实。
【答案】(1)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风格特点:偏重理性,追求形式完美,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代表画家及作品:大卫的《马拉之死》。
(2)库尔贝的作品强调艺术创作应以真实生活为依据,真实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表现了俄国人民对沙皇残暴统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任举一例即可)
[导学号37080085]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在解答时,要注意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的结合即可,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贝多芬所处的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答案】(1)德国人。生活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占主导地位的年代。代表作品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
(2)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是继承古典主义音乐,开启浪漫主义音乐的“乐圣”式的伟大人物。
(3)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热爱所从事事业的执着精神,热情讴歌资产阶级革命和与
时俱进的精神。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项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有人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高科技成就进行比较后说: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积极发展高科技,是为了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积极推进高科技与经济的合作。③国家战略决策的制定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的。你认为以上说法( )
A.①②正确,③错误
B.①正确,②③错误
C.①②错误,③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为庆祝建国66周年,某校筹划举办建国成就图片展。在“新时期的科技成就”这一展览区,你认为下图中的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在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大家首次看到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的模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请推测一下,这次博览会最早可能举行的时间是( )
A.1980年
B.1970年
C.1990年
D.1974年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②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③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诞生
B.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展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跃进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文艺事业惨遭摧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许多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拒
B.无数文艺界知名人士遭到迫害
C.“八亿人民八个戏”
D.“文革”十年,文化艺术工作完全停滞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文学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主要归功于( )
A.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实施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 )
①重视全面发展 ②重视德育 ③教育要面向世界 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我国已有高等院校434所,中等专业学校1265所,普通中学1.8万所,小学168.2万所,幼儿园1.9万所,全国各类学校在校人数为13138.4万人,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段记载应该出现在( )
A.20世纪60年代的中期
B.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初期
C.三大改造完成之后
D.20世纪70年代中期
“文革”期间,我国社会发展遭遇了重大挫折或损失,我国教育遭破坏的表现有( )
①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②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③全国上下样板戏“一统天下”
④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右图是“文革”期间知识青年在田间工作的状况,这是当时广大学生“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个缩影。这种教育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民族文化素质得以提高
B.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得以减小
C.封建文化糟粕得以清除
D.国家出现“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
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需要有超前性
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案例,因父亲认为小娟是个女孩,所以在小娟12岁时就不让其上学,结果小娟就把父亲告上法庭。案子最后小娟获胜。小娟的父亲的做法违背了下列哪部法律?( )
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共40分)
没有梦想就没有精彩的生活。梦想中的未来,是我们还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所以,它有无穷的可能性,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有自己对未来的信心。阅读文字与图片材料,思考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梦想一:“两弹一星”强国梦
新中国成立之初,曾频频受到来自美国挥舞核大棒的威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脱裤子当了,也要搞导弹、原子弹”,曾经的豪言壮语见证了“两弹一星”梦想背后的艰辛。
(1)中国“两弹一星”的强国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最终实现了吗?(8分)
(2)要实现梦想,就要努力奋斗。“两弹一星”梦想的实现给了我们哪些精神启示?(4分)
梦想二:“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这位世界级科学家,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梦,他是这样描述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梦见我们的超高产杂交稻,植株长得比高粱更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那么大,我好高兴!我走过去,太阳有那么晒,坐在那个稻穗下庇荫乘凉。于是我就把这个梦取了个名字,叫做‘禾下乘凉梦’。但愿梦想成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3)袁隆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出了哪些成就?(2分)
(4)袁隆平为实现梦想所取得的成就,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材料二 “文革”中,剧作家吴祖光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新凤霞曾被下放劳动改造。
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新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搞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
材料二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这段谈话的背景是怎样的?(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阐述的共同观点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一、二回答,为什么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导学号37080051] 【解析】选C。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为C。
【解析】选C。题干中“东方红”隐喻“东方红1号”卫星。
【解析】选D。从我国科技发展的情况看,80年代前后的目标是不同的,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面临着不同的国内外环境,由此可见①②③均正确。
[导学号37080052] 【解析】选C。“新时期”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这段时期,①出现于1970年,③出现于1974年,都属于“文革”时期,故排除①③。
【解析】选D。“南优2号”在1974年由袁隆平培育出,故最早可能举行的时间是1974年。
[导学号37080053] 【解析】选B。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B正确;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故A错误;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不能说其决定国家的兴衰,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选B。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析】选C。从材料中我们知道“双百”方针是党领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但不是什么思想都可以传播,例如资本主义反动思想就不能传播。
[导学号37080054] 【解析】选A。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注意时间信息以及人物信息,题眼在于“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D两项;材料中反映出我国当时克服了学术问题政治化倾向,因此C项是错误的。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由“沙家浜”、“红灯记”、“越南电影飞机大炮”可看出“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这是“文革”中的景象。
【解析】选D。“文革”十年,我国文艺事业虽遭摧残,但并非完全停滞。
【解析】选C。改革开放后,文艺领域清除了极“左”路线,“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实施,推动了文艺工作的繁荣。
【解析】选C。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哲学观点。
[导学号37080055]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此题考查党的教育方针,从材料可判断①②④正确。③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开始后提出的教育方针,在该材料中没有体现。
【解析】选A。注意从题干中了解信息:“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形成体系需要时间,因此不可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初期和三大改造完成之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教育处于混乱状态。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③是“双百”方针在“文革”期间遭破坏的表现。④是“文革”结束后教育复兴的表现。
[导学号37080056] 【解析】选D。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民族文化素质不是提高而是下降,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对封建文化的糟粕是否彻底清除与此无关。因为这一时期偏重政治和劳动教育,忽略了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导致了D项中现象的出现。
【解析】选A。“面向现代化”强调教育发展目的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面向世界”强调与世界接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强调的是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与此相关的只能是《义务教育法》。
[导学号37080057] 【解析】选D。本题题干强调的是邓小平对教育的贡献,而④是在“大跃进”时期,所以排除含④的选项。
[导学号3708005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本题以实现梦想的角度命题,以两个梦想的形式考查对建国后我国科技成就的掌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信息明确各个领域的成就。
【答案】(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但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②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③苏联、美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进行垄断;④中国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结果: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世纪60年代中近程导弹成功;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精神启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
(3)成就: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比常规水稻增产20%。
(4)影响: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解析】第(1)问需要从毛泽东的言论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找出其实质。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到文艺工作者受到迫害,是“双百”方针受到冲击。第(3)问是不同的时期对“双百”方针的作用的认识,材料三的认识相比材料一更深刻、更全面、更具体。
【答案】(1)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2)反映了文革中文艺工作者被迫接受劳动改造,“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损害。
影响: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
(3)材料三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把“双百”方针的贯彻上升到“三个代表”的高度,从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角度来认识“双百”方针的作用。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的出处可知,主要从“文革”期间对教育轻视和“文革”结束后在教育方面的拨乱反正方面归纳。第(2)问注意题目要求是共同点,要注意语言的简练。第(3)问依据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1)针对“文革”时期,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错误做法;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
(2)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国力的强弱,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人才的培养。高中同步测试卷(八)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雅典出现了以研究人和人类社会为主题的智者学派。其产生的原因有( )
①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 ④自然科学的进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古希腊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并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所提出的观点的社会根源是( )
A.人文精神的产生和发展
B.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C.古希腊教育程度的提高
D.古希腊人对知识的追求
黑格尔在评价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时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于( )
①强调了人的价值
②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③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④使得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就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了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这则寓言说明了下列哪一观点( )
A.知识即美德
B.认识你自己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人与动物之间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B.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C.认为知识必须以道德行为为基础
D.他使哲学开始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观察人性,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观点。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 )
A.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D.认识人自己
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是“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sed
Magis
Amicus
VERITAS”(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下列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该校重视传统,尤其重视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传统
B.该校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
C.保证了哈佛大学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推陈出新的良好发展
D.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哈佛大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
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 )
A.否定教会的作用
B.矛头只指封建专制
C.肯定人的作用
D.宣扬了等级观念
某中学开展了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小王准备参加这次活动,他给自己选了以下几本书进行研究。你认为他所选的哪本书存在问题( )
A.《圣经》
B.但丁的《神曲》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D.彼特拉克的《歌集》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表现一个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右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教皇权力至上
C.《圣经》权威下降
D.教会从属于国家
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加尔文此语的目的是( )
A.宣传“因行称义”原则
B.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
C.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
D.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
“起源于英国,盛行于法国,率先开花结果在美洲。”这句话描述的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论法的精神》被称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最进步的政治理论书”。对于这段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的时代”是指文艺复兴时期
B.“他”是指伏尔泰
C.这本书进步之处在于它阐述了人民主权原则
D.这本书进步之处在于它深入阐述了权力互相“制约和平衡”的原则
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
A.君主专制
B.共和制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
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
A.主权在于人民
B.权力应当“制约与平衡”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D.社会契约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条款主要是继承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
( )
A.伏尔泰
B.康德
C.卢梭
D.孟德斯鸠
法国先贤祠墓道的顶端,有两个对称独立的棺木,分别属于伏尔泰和卢梭。他们是大革命的精神导师,地位崇高,因此享受到独立安放的特殊待遇。下列关于两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人的思想影响巨大
②因属于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两人代表的根本利益不同
③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④他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后者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在( )
A.反对教会的权威
B.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C.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8分,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的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 关于神,我无法知道它们存在还是不存在。因为有许多障碍使我们得不到这种知识,一则这个问题暧昧不明,再则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哥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一种什么自然观?(2分)
(2)材料二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识事物?(2分)
(3)普罗塔哥拉的主张与材料一的区别是什么?(2分)
(4)材料二、三的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演出的是莎士比亚喜剧作品巅峰之作《仲夏夜之梦》,该剧也是莎士比亚最富幻想色彩的浪漫情调喜剧。在轻快的节奏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莎士比亚流传至今的三十七部作品中,这部喜剧独树一帜,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历经数百年久演不衰,是一部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经典爱情喜剧。
材料二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时代精神?依据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2分)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2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6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导学号37080059] 【解析】选C。由于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智者学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文艺复兴的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进展是启蒙运动的原因。
【解析】选B。题干所述是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和发展的表现。结合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背景分析可知,他们的观点适应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
【解析】选B。使得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是苏格拉底,排除含有④的选项即可。
[导学号37080060] 【解析】选A。因为没有人自愿作恶,作恶只是出于无知。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是出于好的动机,但却做了坏事,所以材料体现了知识即是美德的观点。
【解析】选C。本题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选项C偷换概念,本来是道德行为应以知识为基础,而非知识必须以道德行为为基础。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苏格拉底的研究命题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导学号37080061] 【解析】选D。解答本题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分析。材料表明哈佛大学重视传统,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保证了哈佛大学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推陈出新的良好发展。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不是哈佛大学的代表人物。
[导学号37080062] 【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理解材料的含义。中世纪,欧洲人类的“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即人们的思想和对外界的观察都处在封建神学世界观的统治之下,即,“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而改变这一现象的是文艺复兴,即从思想上解放人们,然后可推断出根本原因是A项。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十日谈》贯穿了人文主义思想,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从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
[导学号37080063]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B、C、D三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弘扬了人文精神。《圣经》压抑人性,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弘扬。
【解析】选A。材料信息表明,这段话的作者认为,人不需要皇帝和教皇的指手画脚,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行事,旨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解析】选A。在宗教改革之前,《圣经》的解释权属于教皇,教皇是最高的权威,而从材料信息看,《圣经》重于教皇,肯定基督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这也就体现了信仰即可得救,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圣经》。
【解析】选B。加尔文的先定论是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的,其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导学号37080064] 【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英国”“法国”“美洲”。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在法国达到了高潮,美国1787年宪法率先实践了启蒙思想家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想。
【解析】选D。《论法的精神》是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的著作,在书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权力应分为三部分,彼此制衡。
【解析】选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君的权力受到了限制,依此判断该体制为君主立宪制。
[导学号37080065] 【解析】选C。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并处理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
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这就是自由人”可以得出材料中强调了人生来都应该是平等的,尤其是在法律面前。
【解析】选C。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说”符合题意。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康德虽然继承了人民主权说,但是他认为的平等只是政治上的平等。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说。
【解析】选B。伏尔泰和卢梭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尽管属于不同阶层,但他们从根本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②错误,可排除;两人的思想对世界影响巨大,①正确;卢梭的思想论述了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号召推翻封建专制,最激进,③正确;两人的思想都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④正确。
[导学号37080066] 【解析】选D。文艺复兴局限在对教会神学的批判上,没有提出新的构想;启蒙运动不仅批判旧的专制制度和教会神学,更提出了关于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构想。
【解析】解答第(1)问时要注意观察图片信息,第(2)、(3)问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把握材料二、三的基本内容并提炼其观点,第(4)问将材料二、三与材料一对比分析灵活发挥。
【答案】(1)反映了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而且将神人格化。
(2)应该靠智慧(即思考)而不单靠感觉。
(3)对神提出质疑,而且将精力投入到对人的研究上。
(4)这些思想挑战了神学的权威地位,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和解放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解析】第(1)问应从《仲夏夜之梦》的内容,分析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第(2)问应围绕马丁·路德主张不要盲目听从教会说教方面作答。第(3)问应从文艺复兴推动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促进人文主义精神传播方面分析。
【答案】(1)人文主义精神。依据:材料中莎士比亚作品《仲夏夜之梦》展现了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体现了对现世生活美好追求的人文主义精神。
(2)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说教。
(3)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导学号37080067] 【解析】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第(2)问要围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人文主义作答。第(3)问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应从宣扬理性主义方面分析。第(4)问应注意归纳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答案】(1)怀疑神;肯定人。
(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
(3)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
(4)起源(或萌芽)阶段: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阶段:主张发展个性。成熟(或明确)阶段:构建理想社会。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以“儒济天下,和宁四方”为主题的2011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用一根名曰“孔子文化”的主线引来了四方宾朋。全球范围内,“孔子热”也在持续升温。下列与孔子有关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礼治
B.仁爱
C.仁政
D.兼爱
右图是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主张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是核心,是“术”和“势”的落脚点
B.“势”是核心,是“法”和“术”的出发点和归宿
C.“术”是核心,“法”和“势”为“术”服务
D.“法、术、势”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君主的权力
学完“百家争鸣”的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任课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A.甲
B.乙
C.丙
D.丁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加强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对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有人问程颐:“寡妇孤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
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
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
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
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
A.科技的进步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理学的演变
D.闭关锁国政策
某个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明末清初思想的大辩论。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存”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
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
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
面对明王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窘境,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主张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倡导“经世致用”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主要有( )
①李贽 ②黄宗羲 ③顾炎武 ④王夫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制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仰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黄宗羲
D.王阳明
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 )
A.都是进步思想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共40分)
在孔子已远逝于我们两千余年的今天,“孔子热”成了一道鲜明的文化景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周润发主演的《孔子》引发热议,讲解《论语》的学者于丹走红,海峡两岸乃至韩国等世界各地举行祭孔仪式,“世界最长”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孔子学院”越来越多,
国学专家呼吁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升温。
材料二 “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完成:
(1)“国学专家呼吁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的根据主要是什么?(4分)
(2)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是谁?人大代表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4分)
(3)对于“孔子热”的兴起,有人认为这代表了中国人向传统文化的回归,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3分)
(4)今天,我们纪念孔子,但孔子的思想是否已远离了现代生活?请举例说明。(3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下列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1)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在缓和阶级矛盾方面的思想主张。(6分)
(2)宋代理学对儒家思想有什么新发展?朱熹如何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4分)
(3)一些学者认为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治世,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中国古代统治者追求的“治世”局面和我们今天建设的和谐社会有何本质的区别?(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3分)
(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3分)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二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导学号37080000] 【解析】选C。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而不是战国时期;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论语》是孔子后世弟子所著。故只有C项正确。
【解析】选C。材料意思是统治者应对鳏、寡、独、孤四种人实行仁政,这符合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解析】选D。韩非子认为法、术、势都是君主统治的手段,即“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相成”。因此选择D项。
【解析】选B。深入理解各派学说的观点,其中墨子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比较节俭与亲民,故乙说法错误。
[导学号37080001]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潜质”,但未有“善”的体现,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现出来,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这段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民性本善,君权神授。故本题选D。
【解析】选D。西汉时“独尊儒术”,虽“罢黜百家”,但并不是消灭各家各派,④错误。其他选项均能反映出来。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儒家思想注重气节、品德,主张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导学号37080002] 【解析】选A。选项B是二程提出的认识论,选项C、D是王阳明的主张。二程认为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选D。仔细阅读材料,体会对联的内在含义。其中朱子暗指朱熹,鼻孔子暗指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的意思就是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
【解析】选A。朱熹是儒学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忠孝廉节”体现了儒学对修养、道德等方面的重视。材料中体现不出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首先排除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理学的基本主张是万物皆源于“理”。所谓“理”即指“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解析】选A。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导学号37080003]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明清之际,随着王朝统治的腐朽没落,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导学号37080004]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项的意思是“没有孔子的话,历史就像处于长夜中失去光明”。C项的意思是“孔子的学说,广大悠久,与天地共存”。A、B、C三项都强调了孔孟学说的重要性,李贽反对过分推崇孔孟等人的学说,故可排除。D项的意思是“圣人的学说就像老百姓的日常用品一样普通”,D项最可能得到李贽的赞同。
[导学号37080005]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李贽思想的特点是离经叛道,因而B、C两项错误;李贽批判的是封建儒学,D项不符合题意;李贽认为自己的思想不容于世,A项是其原因。
【解析】选B。李贽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特别强调“经世致用”的是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三人。
【解析】选C。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可知,农民没有意识到君主专制的危害,只是寄希望于一个“好皇帝”来拯救众生。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农民们的看法提出质疑。
[导学号37080006] 【解析】选A。韩非子处在战国时期,在当时主张君主专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进步的思想。黄宗羲处在明末清初,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君主专制日益腐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抨击君主专制同样是一种进步的思想,所以选A。
【解析】选B。顾炎武的这一思想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主要抨击的是当时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是统治思想和经济政策。这一思想重在激发人们对国家兴亡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选A。王阳明的言论体现了“心外无物”的思想,是唯心主义,而王夫之的说法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故A项说法符合题意。
[导学号37080007]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及其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理解“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体现,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可借鉴其积极的一面。
【答案】(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是私学的创办者;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他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文化教育下移。
(2)董仲舒。有一定的合理性。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具有永恒的意义和普遍价值。在我国今天,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吸取其精华内容,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此观点片面。
“孔子热”不是完全向传统文化的回归,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为我所用。
(4)没有。如民本思想、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博大的教育思想等具有永恒的价值,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1)从学过的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人的政治主张便可以答出。(2)理学是从唐代开始的“三教合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3)此题从两者的阶级本质和统治方式入手。
【答案】(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荀子主张“仁义”“王道”;老子主张“无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2)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还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3)古代的“治世”主要靠人治来维持,今天和谐社会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古代“治世”局面主要是为维护封建统治,今天和谐社会主要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导学号37080008]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进步思想家对专制制度的批判。第(1)问,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2)问,针对君主专制的弊端,顾炎武主张分君权,材料信息能体现这一点;第(3)问,人的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又起反作用,依据此原理回答即可。
【答案】(1)观点:抨击君主专制。
职责:应当是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
(2)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
(3)共同:抨击君主专制。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评价:积极: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为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消极:提不出新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
期末检测卷(B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权利
阳明山原名草山,据台湾府志记载:“草山以多生茅草,故名”。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 )
A.理学的集大成者
B.心学的集大成者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
D.首先提出“春秋大一统”者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马克思称中国的这种位值制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这种位值制是( )
A.二进位值制
B.五进位值制
C.八进位值制
D.十进位值制
中国古代一部长篇小说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史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这部长篇小说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余秋雨说:“汉字是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那么,下列汉字形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甲骨文 ②隶书 ③小篆 ④楷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
A.反抗侵略
B.中体西用
C.政治改良
D.全盘西化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毛泽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是( )
①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邓小平一人的独创
③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④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
D.“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宗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这一学派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
B.希腊公民社会地位的提高
C.希腊城邦的兴起
D.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繁荣
“文艺复兴”的原意是“再生”、“复活”,表面上看是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但其实质却是( )
A.知识分子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
B.古典文学家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再生与复活
C.资产阶级借古代文化之名宣扬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D.复兴古典文化使之为意大利人服务
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 )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18世纪,欧洲有一位启蒙思想家在他写的一部著作中指出:好的国家制度必须“三权分立”,即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他的这一思想后来被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这位思想家应是( )
法国启蒙思想家毕封说:“大自然之所以能全面发展,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完善和辉煌,完全是靠了我们的双手。”他的这一论点的实质意义是( )
A.否定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
B.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
C.宣扬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
D.号召人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长久以来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
A.发电机
B.纺纱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恩格斯曾经高度赞扬一部作品:“它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的作家是( )
A.巴尔扎克
B.雨果
C.海明威
D.罗曼·罗兰
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的“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
①雪莱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荀子·性恶》
材料三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韩非子·显学》
材料四 专任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阐明的主要治世之道是什么?用引文内容回答,并指出此观点的缺陷。(4分)
(2)材料二体现了荀子的什么思想?以材料为依据,加以证明。(4分)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秦始皇采用了上列哪段材料中的治世主张?并引用一句相同观点的史料以证之。(4分)
22.江泽民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6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6分)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
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塔哥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3分)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3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导学号37080094] 【解析】选C。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B只符合孟子的主张;三者都主张和谐人际关系。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导学号37080095]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归纳材料信息说明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顾炎武反对宋明理学空谈理性,不务实际。A、B、C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被马克思称为中国“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十进位值制。
【解析】选C。从材料“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都可以判断出这部长篇小说是《红楼梦》。
【解析】选B。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的,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导学号37080096] 【解析】选B。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含义,材料含义是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中国的伦理纲常,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解析】选D。1923年前后,一再失败的孙中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陷入迷茫之中。正是通过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接触,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了国共合作,促进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在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解析】选D。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验的总结,可见②不正确。
[导学号37080097] 【解析】选A。联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从中可以判断出①②③④都是对邓小平这段话的正确解释。
[导学号37080098] 【解析】选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指1956~1966年,D项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A项属于新时期;B项属于文革时期;C项属于建国初期。
【解析】选D。人的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繁荣,造就了智者学派。
【解析】选C。文艺复兴表面上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而实际上只是借助古典文化之名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因而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析】选C。16世纪前后,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受到教皇为代表的封建宗教的压制,“信仰得救”的思想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及史实再现能力。启蒙思想家中,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选A。毕封歌颂人类通过双手进行劳动改造大自然,实际上就是批判上帝创世说。
[导学号37080099] 【解析】选D。首先从材料的描述看这项发明是关于动力方面的发明,这样B、C两项即可排除;A项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D项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答案应该是D项。
【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法国社会”、“全部历史”等等,可知这部作品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这部作品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故正确答案为A项。
【解析】选C。雪莱是英国人、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故排除①和②。
21.(1)把“德”、“礼”看作是主要治世之道,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忽略了法治的作用;用礼维护奴隶制秩序。
(2)儒、法兼用的思想。主张“明礼”、“法政”和“刑罚”三者并用,治理天下。
(3)采用了材料三的主张。“知威势可以禁暴”,“以刑杀为威”。
22.(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其产生与发展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几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反映,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一要熟记课本基础知识,二要密切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归纳。
【答案】(1)智者运动或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2)宗教改革;马丁·路德;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或创立了路德教,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3)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天赋人权。
(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高中同步测试卷(二)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乙都正确
C.甲错误,乙正确
D.甲、乙都错误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
A.介绍并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B.被誉为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泣,想见其为人。”意思所指( )
A.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
B.作者为屈原遗作中爱国志向所感叹
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
D.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
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以下诗人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孟浩然
D.屈原
著名作品《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了天涯沦落人的彷徨愁苦。这种文学形式是( )
A.话本
B.诗歌
C.散曲
D.小说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神秘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平民化
明清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下图是我国明清四大名著的插图。如果从“四川、江东、桃园、结义”这几个词语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话,它最可能是下图哪一插图所代表的著作中的( )
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 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歌曲《说唱脸谱》中唱到“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你知道歌中所描述的是哪一种戏曲形式吗?( )
A.杂剧
B.昆曲
C.京剧
D.黄梅戏
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50~60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下列图片和文字揭示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有些汉字的形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B.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D.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阻碍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表明中国绘画艺术已从萌芽走向成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是长沙楚墓出土的( )
①《鹳鱼石斧图》 ②《妇女凤鸟图》 ③《御龙图》
④《洛神赋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时期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
①毛笔、纸张 ②雕版印刷的书籍 ③陶瓷花瓶 ④临摹的《女史箴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共40分)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方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三 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4分)
(2)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为例,说明当时我国是“发明和发现的国度”。(6分)
(3)鸦片战争前夕,英国的工业革命已进行了七十余年,而中国还在传统科技中徘徊。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伍的原因。(4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文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4分)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4分)
(4)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什么现象?有何意义?(4分)
(2)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4分)
(3)材料三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造纸术的西传促进了欧洲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以廉价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导学号37080009] 【解析】选B。四大发明使中国自大,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由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专制和文化专制导致中国不重视科学技术,四大发明没能产生巨大效益。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审清关键词“首开风气”一词,主要是指介绍并传播了西方农学知识,这是其他农业书籍所没有的。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土地丈量、谷仓容积……”说明注重实用。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中《七月》描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喜怒哀乐”,即可看出《诗经》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特征。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司马迁的言辞之间表达了对屈原的尊敬,A、C、D三项均与此意不符,B项较为准确。
[导学号37080010] 【解析】选B。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选项D;李白的诗歌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杜甫的诗则重在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孟浩然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
【解析】选C。本题考查散曲特点。《秋思》是马致远写的元散曲。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汉赋到唐诗到宋词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一步步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日益通俗化、大众化、市民化。
[导学号37080011] 【解析】选A。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从“桃园、结义”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联想到桃园三结义的历史小故事,即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共谋大业,这是在《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而A项赤壁大战也是出在《三国演义》,故答案是A项。
【解析】选B。本题结合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元杂剧盛行于全国,由此排除④。
[导学号37080012] 【解析】选A。乾隆末年,三庆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即后来的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了“同光十三绝”;京剧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剧种,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成为民族瑰宝。综上所述,可知选择A项。
【解析】选C。脸谱是京剧的基本特征,不同颜色的脸谱有不同的内涵。
[导学号37080013] 【解析】选D。A、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B项只表述了事物发展的内因,而未突出新事物产生与发展的具体因素。
【解析】选D。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导学号37080014] 【解析】选C。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注意题中隐性信息是说“中国的文字维系了中国的统一”。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弹”“挥”等字眼说明这是对书法艺术的描绘,描绘了书法艺术的奇妙无穷。
【解析】选B。战国时期的帛画,如长沙楚墓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表明中国绘画艺术已经从萌芽走向成熟,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而材料中的壁画分别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导学号37080015] 【解析】选C。雕版印刷是唐朝时期出现的,《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作品。故排除②④。纸张在西汉时期出现,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因此①③正确。
[导学号37080016] 【解析】第(1)问从图表中的数量就可以得出领先的科技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地学、农学。从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以小农经济为主,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农业,因此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就得到重视和发展。第(2)问从课本上诸多领域(数学、天文、农学等)的发明入手。第(3)问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1)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古代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2)重大发明: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数学:中国是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天文:中国是世界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浑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农学:《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等。
(3)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自然经济的制约;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在儒家正统思想影响下,科学技术研究被知识分子看不起。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内容。第(1)题通过材料本身的特点和作者就可以作出判断。第(2)题,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句式自由灵活,句末常带“兮”字;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第(3)题根据两人诗词特点分析。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李白生活在唐朝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充满了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南宋辛弃疾的作品表现出渴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第(4)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诗歌作为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的反映,同时它又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可以看出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辨证关系。
【答案】(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离骚》。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导学号37080017] 【解析】从图一中的文字来看,其文字大多是象形字,这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起源;从图二中的两个图片可以看出,宋代绘画多是风俗画;从材料三中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能够体现当时作者的哀愁,能够反映当时的文人地位低下。
【答案】(1)现象: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
意义:促进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2)信息: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风俗画开始出现。
社会风貌: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注重内心修养。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文化普及。
(3)情感:天涯孤旅的哀愁。时代风貌:元代社会的黑暗;文人社会地位的低下;异族的压迫。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期中检测卷(B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
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的“仁政”思想
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的纪念馆大厅内有一副对联: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
A.王阳明
B.程颢
C.朱熹
D.董仲舒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据史载,元代前期,“九儒十丐”,文人纷纷将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进了元杂剧的昌盛;元代后期,科举考试恢复,文人对杂剧投入减少,加之表演模式呆板僵化,元杂剧由巅峰状态衰落下来。由此我们获得的启示是( )
①戏曲是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衰而兴衰的 ②戏曲的兴衰与政府的政策直接相关 ③新戏曲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旧戏曲的衰落 ④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是戏曲兴盛的根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化妆方法。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红色代表忠勇正义等。其中表示“铁面无私”的主色调是( )
A.白色
B.蓝色
C.黑色
D.黄色
鸦片战争爆发后,以林、魏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思想萌发,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
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外国进行商战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文化教育
1917年,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宗旨是( )
A.推动人的全面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 )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率真”与“质朴”
③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如右图所示为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关于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一位同学在解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问题时写了下列观点,请你指出其中错误的一项( )
A.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几位同学在评价毛泽东思想时发生了争执,你认为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它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C.它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D.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时代》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自1923年创刊以来,从未间断对中国的报道。右图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1978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你认为邓小平被评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
A.他启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中国走向了世界
B.他掌握了中国的政权,美国需要了解他
C.他支持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他客观全面地评价了毛泽东
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三民主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回答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4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4分)
2015年是徽班进京225周年,京剧于2010年11月1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已有昆曲、粤剧、京剧三剧种被列入,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闾(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舍”,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4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5分)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5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导学号37080042] 【解析】选B。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春秋战国时代,法家主张厉行法治,加强君主集权,因此最受统治者推崇。由此可知B项正确。儒家主张“仁”和“仁政”,道家讲求自然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均不符合题干“专替君主打算”的要求,由此可排除A、C、D三项。
【解析】选C。汉武帝主要是利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为政治统治服务。
[导学号37080043] 【解析】选C。由对联判断,“穷理”说明该思想家是理学家,“致知”指在途经上主张格物致知,由“传二程”可以排除B、D两项。
【解析】选D。慧能的观点明显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解析】选A。《四库全书》编于清朝。李贽否认孔子的学说是“万世之至论”,挑战孔孟的权威,被视为中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
【解析】选A。④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有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导学号37080044] 【解析】选D。本题考查古代文学成就。这其中,A是《诗经》里的;B是楚辞;C是唐诗;D是宋词。
[导学号37080045]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①只是简单地把戏曲与王朝的兴衰相联系,把文化完全政治化了;②阐释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兴衰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③表述不对;④是从几百年来戏曲兴衰的过程中得出的正确认识,这符合戏曲由兴而衰的内在实际。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有关京剧脸谱的一些常识。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红色一般指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黑色一般指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黄色一般指勇猛而暴躁;蓝色一般指刚强阴险。因此正确答案为C。
[导学号37080046] 【解析】选A。“开眼看世界”主要内容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B、C两项都是资产阶级的主张,D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解析】选A。由时间“一战期间”,刊物内容反映作者“求变”,可断定这份刊物是《新青年》,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作者所主张的“求变”主要针对思想观念。
【解析】选B。蔡元培提倡的“兼容并包”方针,在当时环境下其实质是“提倡学术自由”,故正确答案为B项。
[导学号37080047]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掌握,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从“1917年”“新青年”这些字眼中可断定,①②③④表述均正确。
【解析】选B。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解析】选C。题干中强调“现实意义”,③④带有排满性质,体现了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不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排除包含③④的选项即可。
【解析】选D。D项是对邓小平理论的评述,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指导。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24面党旗”标志着“24个春秋”判断,该会议召开于1945年,故C项正确。
【解析】选D。虽然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比较大,但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项。
[导学号37080048] 【解析】选A。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从此中国走向世界。
【解析】选B。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票证也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应源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
[导学号37080049] 【解析】本题通过四则材料(一则是图片,三则是文字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与近代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历程的全面把握能力。从材料一图片中三位人物对话的内容看,这是孔子与孟子、荀子探讨“仁”的问题;到了汉代随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明代李贽猛烈批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1)分别是孟子和荀子。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解析】第(1)问关键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如“瓦中多有货药……饮食、剃剪、令曲”等,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瓦子是文化娱乐场所。第(2)问回答主要原因应该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戏曲听众来组织答案。第(3)问从材料中直接归纳总结,材料三是说戏曲的娱乐功能,材料四是说戏曲的教化功能,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以分析出来。第(4)问结合史学研究的范围分析,古代史学研究主要在上层社会,新史学理念下,研究的范围扩大。
【答案】(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导学号37080050] 【解析】本题以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为主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抓住材料一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来分析。第(2)问要抓住材料二中“稍变祖宗之法”来分析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第(3)问要围绕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不同内容来分析。
【答案】(1)阶级: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
(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局限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3)联系: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高中同步测试卷(三)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的思想主张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
A.洪仁玕
B.张之洞
C.严复
D.康有为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是对哪种思想的评价( )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早期维新派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D.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
严复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 )
A.倡导社会变革
B.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C.与外国人进行商业竞争
D.适应外国侵略中国的社会现实
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
A.宣扬经学
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
D.否定孔子的权威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性的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2002年4月28日正式开馆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原北京大学红楼为基址。这主要是考虑到( )
A.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B.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全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D.《青年杂志》创刊于北京大学
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伟人”。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率先宣传十月革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④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中国现代化方面的小论文,结果在百度搜索到以下一段文字:“这是一位让人回味的思想者:诗人、教授、社会活动家、校长、院长、驻美大使……他倡导社会改良、文学改良和白话文,他的名字纠缠着20世纪中国史,纠缠着艰难的现代化进程。”这个人应该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郭沫若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民主、科学思潮
C.社会主义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篇)
36
5
30
A.《新青年》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逐步降低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都演化为马克思主义者
D.报刊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
到2015年,《庶民的胜利》已发表了97周年,李大钊通过这些文章最早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是( )
①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 ②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导 ③促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标志着近代前期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其直接目的是( )
A.批判复古尊孔的逆流
B.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
C.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D.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读者称为青年界之“良师益友”并誉为“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的刊物是( )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包括( )
①创办各类刊物 ②翻译和撰写宣传文章 ③组建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 ④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2分)
(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6分)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吾今以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事实之发见。……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材料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引起保守势力的极端仇视与恐惧。反动军阀诬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攻击新文化运动“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仪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甚至谩骂提倡新思想“直与猩红热、梅毒等输入无异”。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怪诞之事实”发生在哪一时期?这种“怪诞之事实”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文化领域推行什么政策?(4分)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2分)
(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分析材料三中反动军阀、守旧文人为什么攻击新文化运动?(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4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解析】选A。本题以中国对西方称呼的变化设题,实际上反映了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对西方了解、认识加深,说明了中国由过去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到逐渐平等、正常地认识西方国家。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三个评论的含义大概是:这一性质的著述人们以前很少看到,它介绍了大量外国的情况,对抵制外国的侵略非常有用。而《海国图志》是魏源所写的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专著,其目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答案为A。
[导学号37080018] 【解析】选B。题干体现的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与题意不符;严复、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张之洞为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意相符,因此选B。
【解析】选B。本题以鲁迅的一段材料设题,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理解。抓住材料“‘子曰诗云’也要昌明”,“子曰诗云”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西哲本领”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解析】选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
【解析】选A。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含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理解为列强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必须起来自救自强,变革社会,才能摆脱外来压迫,否则落后就要挨打,A项符合要求。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这是维新派的主张,其中的“治之以法”体现了其变革政治制度,变法图强的思想。
[导学号37080019] 【解析】选C。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借考证“新”学之伪来动摇封建的思想正统,来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言之有物”“讲求文法”可知是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故选B。
【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是打倒中国的封建思想和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
[导学号37080020] 【解析】选B。《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故A、D两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也不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故C项错误;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故B项符合题意。
【解析】选C。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陈独秀在政治方面的贡献,李大钊率先宣传十月革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故②③错误,排除。
[导学号37080021] 【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如:“他……社会改良、文学改良和白话文……”,陈独秀主张的是文学革命;鲁迅不可能担任驻美大使;郭沫若在时间上不符,故答案选B项。
【解析】选C。《庶民的胜利》介绍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而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运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再现重要史实的能力。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的主流由民主科学思想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而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方面贡献最大。
[导学号37080022] 【解析】选B。从表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数目之多及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A项与材料反映不符,C、D两项表述绝对化。
【解析】选D。本题为最佳选择题,所给三项内容均正确,D项概括最全面。
【解析】选A。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其直接起因是当时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故其直接目的是批判这一逆流。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再现重要史实的能力。《新青年》打着“民主”与“科学”的旗号,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尤其对青年而言,更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①②③④都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
[导学号37080023] 【解析】本题以近代思想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抵抗派(魏源)、洋务派(曾国藩)、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和维新派(梁启超)四个派别的主张、影响等方面的掌握,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四个派别相关史实(主张、实践、影响等)的准确掌握。
【答案】(1)人物:林则徐;贡献:虎门销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主张: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材料四:变法图存。
(3)①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②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同:“君民共主”。
【解析】本题通过三则材料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内容及影响。第(1)问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可确定为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政策。第(2)问由作者可确定为民主和科学。第(3)问结合所学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表达出来即可。
【答案】(1)袁世凯时期(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策:尊孔复古。
(2)民主与科学。
(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中国人民的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彻底冲击了封建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同时它也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导学号37080024]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的出处和时间提示判断两段言论出自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材料本身提供的是作者的新认识,回答两位作者提出这种新认识的原因需要回顾平时所学知识。第(2)问注意从材料中提炼、概括知识。第(3)问注意两者关系要概括指明,同时说明时要有根有据——材料中作者观点。
【答案】(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
期末检测卷(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右图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下列思想主张属于图中人物的是( )
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D.引发了社会转型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
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C.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
8.《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
A.康有为
B.袁世凯
C.孙中山
D.陈独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这一思想来源于( )
A.井冈山斗争经验
B.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实践
C.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齐奥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永远留在摇篮里。”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确切是指(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C.我国自行研制歼10战斗机
D.“神五”在太空遨游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有一位同学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文章报道了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青年学生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这份报纸是下列哪个时期的(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
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
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他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这是哪一思想家的什么思想( )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的思想
B.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C.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D.普罗塔哥拉的“人的尊严与价值论”思想
在宏观世界中,看起来相同的物体总是可以区别的,但在微观世界中,同一类粒子却无法区分。例如:所有的电子
的一切性质都完全一样。下面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
A.物体运动三大定律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
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下面观点出自一部西方19世纪中期的科学著作,根据下列原著节选,Struggle
for
surviv?al?Natural
selection,Survival
of
the
fittest.判断其出处应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论法的精神》
D.《纯粹理性批判》
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世界文豪高尔基赞言道
“没有女人就没有英雄”,他的经典著作《母亲》更是传遍了全世界。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是被公认的( )
A.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B.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C.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D.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20.“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
A.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2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的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孟德斯鸠提出的著名国家学说是什么?这一学说的核心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三中两位著名思想家的相同主张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悲惨世界》的大致情节是:失业工人冉·阿让为外甥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处苦役十九年。出狱后,他发誓一定要向社会复仇,一个主教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成为马德兰市长。天真纯洁的少女芳汀,被恶浊的社会玷污后,受到了众人的嘲弄,她的女儿珂赛特也被别人当作奴隶,遭受百般折磨。最后还是被越狱的冉·阿让所救……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在欧洲兴起。这种新的音乐注重抒情、自传性和个人心里刻画,以突出个人感受。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涉及哪些文化领域?都属于何种流派?(4分)
(2)材料一、二的作者分别是谁?试举出一例材料三这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4分)
(3)简述三则材料所涉及的流派出现的社会背景。从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8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解析】选D。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分辨清楚诸子百家各家的主要主张或观点。A为墨家思想,B为儒家孟子主张,C是儒家孔子的主张,D是法家的观点。
[导学号37080086] 【解析】选A。图中人物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根据所学知识不难看出①②③都是朱熹的思想主张,而④则是陆九渊的思想。
【解析】选C。李贽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至圣论,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随便套用。
[导学号37080087]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题干中材料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指南针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远洋航行,使欧洲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解析】选B。结合屈原的遭遇以及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可知,他是借诗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解析】选D。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元朝杂剧俑和京剧脸谱反映的是戏剧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解析】选C。根据图中所示,容易看出“车”字形体由繁杂逐渐向简约发展。
8.[导学号37080088]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理解能力,考查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时间上判断,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开始传入中国,所以与题意较符合的是C。
【解析】选C。依据材料所提取有效信息“自由神”、“三民”、“推翻专制”等判断,蔡元培悼念的应该是孙中山。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
【解析】选B。题干中关于农民问题的论断属于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基本分析,是毛泽东在大革命期间总结农民运动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结论。
【解析】选D。“走出了自己的摇篮”是指中国人离开地球走向太空。D项“神五”承载宇航员在太空遨游符合题意。
[导学号37080089] 【解析】选D。“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历经曲折,主要是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13.【解析】选C。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68年后的“上山下乡”运动,发生于“文革”期间。
14.[导学号37080090]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人文主义概念的理解。人文主义关注人,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①体现了人的情感;②体现了人们追求现世的享受;③体现了人对自身修养的重视;④《圣经》的翻译、解读等原为教会所垄断,人们只能以教会为标准,用方言翻译《圣经》,说明教会对《圣经》解读的垄断被打破,也满足了不同地区国家人们的不同需要。①②③④都正确。
【解析】选C。题干材料的意思是说国家的权力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这体现的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量子理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注意题中强调的是对“微观世界”的认识,C项符合题意。
[导学号37080091] 【解析】选B。“Struggle
for
surviv?al?Natural
selection,Survival
of
the
fittest”译为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体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反映其思想的著作是《物种起源》。
【解析】选B。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它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20.[导学号37080092] 【解析】选C。从热点角度看,影视艺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最为接近,也是最容易结合热点的地方。本题从影视对青少年的影响角度入手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题干所提供的材料表明青少年模仿明星的谈吐、姿势、举止,这些都属于日常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娱乐、审美,而明星们在电影中的谈吐、举止未必都是正面的,因此不能得出“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结论,
B、D两项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明末清初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和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问结合材料关键信息“私者,人之心”“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等即可归纳;第(2)问注意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把思想主张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第(3)问注意“经济思想”的限定条件,明清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答案】(1)都肯定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教材中三人的观点来理解材料,然后加以归纳总结。
【答案】(1)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天赋人权”,人人都享有自由的权利。
(3)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导学号37080093]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他们所属的艺术流派。第(1)问,《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文学,《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美术,材料三表述的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三者同属于浪漫主义流派。任何文学艺术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第(2)问和第(3)问的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领域:文学、美术、音乐。派别:浪漫主义。
(2)作者:材料一的作者是雨果,材料二的作者是籍里柯。
作品: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其他亦可)或舒伯特《摇篮曲》。
(3)背景: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文学与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和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另外,浪漫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美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学或艺术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高中同步测试卷(四)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提出新三民主义 ③颁布《临时约法》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孙中山在1924年阐述民权主义时认为,“(我们)所主张的民权是和欧美的民权不同。我们拿欧美以往的历史来作材料,不是要学欧美,步他们的后尘。是用我们的民权主义,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全民政治’的民国,要驾乎欧美之上”。这说明孙中山( )
A.已经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家
B.决定不再实施欧美式的民主
C.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D.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也是“民族”“民权”“民生”
B.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新三民主义是改造和发展了旧三民主义而来的
D.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
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发展,中共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D.以中共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发动了南昌起义。下列毛泽东的论断与这个“教训”有密切关系的是( )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5年4月,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说:“百余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而流血斗争,积有无数丰富的经验,这些实际斗争及其经验,不可避免地要形成自己的伟大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 )
A.国民革命阶段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1978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老师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革”的错误
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指出:“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里“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思想
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分别是( )
A.《论十大关系》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 )
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新时期的和平外交战略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在《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说:“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主要是因为( )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
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③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④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不能够支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8分,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 ……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
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2分)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4分)
(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2分)
(4)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据图一及其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怎样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2分)
(2)图二所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请举出历史上的两大典型事例说明我党是怎样实事求是处理国共两党关系的?(2分)
(3)图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会议?概述这次会议的主要历史功绩。(4分)
(4)联系图一、图四说明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历史作用。(2分)
史料研习、归类整理、论证说明是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试运用这些方法完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研究课题。
(1)史料研习
麦克纳马拉(世界银行前行长)这样评价邓小平:
“邓小平知识渊博,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他拥有一种情感,我认为这种情感十分重要。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依赖于中国人民和中国自己的领导人。他说外援是好的,我们需要,但他不管是否有外援都决心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的这种依赖自身、自己国家、自己的资源、自己的人民的意愿是至关重要的,是你们成功的根本。”
你认为麦克纳马拉的评价反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什么特点?(2分)
(2)归类整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你帮助整理关于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知识,完成下列表格。(8分)
时间
事件
意义
1978年5月
①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
1987年10月
③
形成了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确立
1992年初
南巡谈话
④
(3)论证说明 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对毛泽东做了如下评价:“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煞的。”
运用史料论证自己的观点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上面两则史料你认为最能说明什么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请说明你的依据。(8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解析】选A。清帝退位后,孙中山率官员祭奠明太祖,这反映了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即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解析】选C。“吾党所宗”的核心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
【解析】选B。材料中所说孙中山“几个口号”指的是三民主义,清政府所以“被几个口号叫垮了”,关键在于三民主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趋势。
[导学号37080025] 【解析】选B。为了改变现状,孙中山开始向俄国取经,颁布《临时约法》是在1912年,不符合他“1922年”“其后的努力”,故排除③,其他说法正确。
[导学号37080026]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材料的意思,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用我们的民权主义,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全民政治’的民国”可知,“全民政治”应该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是毛泽东,排除C项;A、B两项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导学号37080027]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阐释解读的能力。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A项不准确。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
【解析】选B。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也是“民族”“民权”“民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三大政策,二者间的关系是通过三大政策实现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思想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
【解析】选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而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
[导学号37080028] 【解析】选C。材料中指出,由于农民阶级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坚定同盟军,从而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解析】选B。国民大革命时期,由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共放弃了武装(即枪杆子)而导致大革命失败,中共吸取教训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解析】选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标志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导学号37080029] 【解析】选B。“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指单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来指导实践。据此判断B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C、D两项与材料思想不符。
[导学号37080030]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故是党和民族的大觉醒。A、B、C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解析】选B。从材料中“最大的功绩”和“全新的理论”表述看,主要是指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新成果,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解析】选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
【解析】选C。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内容不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学说。
【解析】选D。材料体现了共产党关注人民利益,关心群众的思想,A、B、C三项与材料无关。
[导学号37080031]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所以排除②,故选C。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理解。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不是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③不是共同点,可排除。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理论贡献。A、B、C三项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D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故选D。
【解析】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概括目标,“至完美的国家”实际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追求的政治目标。第(2)问通过对比民族、民权的含义以及中国革命的任务,可得出答案。第(3)问主要从资产阶级自身来找原因。第(4)问主张的变化实际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纲领的变化,原因要从孙中山自身和外部两方面来考虑。
【答案】(1)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不对。因为他主张的民族主义只要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他主张的民权主义只反对封建帝制,只能是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
(3)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
(4)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原因是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共和苏联的帮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发展线索的理解,同时需要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第(1)问要掌握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新的革命思想,进行了新的革命实践。第(2)问要联系两次国共合作的史实回答。第(3)问结合长征期间遵义会议的意义作答。第(4)问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两方面回答。
【答案】(1)1927年,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1924年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37年,倡导和领导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3)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结束了中国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导学号37080032] 【解析】本题以历史探究的形式考查学生基本的历史研究能力,体现了新课标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特点。第(1)问要从整体上理解材料的含义,不能断章取义;第(2)问属于对课标要求基础知识的整理,难度不大;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能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案】(1)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努力,吸收外资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③十三大。④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3)特点: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特点。
依据:《双猫图》反映了邓小平坚持以实践效果来评价历史的特点,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对毛泽东的评价客观公正,既不回避错误又不抹煞功绩,也同样反映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