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
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
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难点: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过程:
师:现在是秋天,这几天呢老师感觉身体不舒服。怎么样的表现呢?就是心烦意乱,口干舌燥。然后呢我去看中医,一个老中医给我一把脉,说:“你这病呀,不需要吃药。你只需要吃一种水果就可以了。这种水果可以生津润燥,止渴化痰。什么水果呢?
生:梨。
师:对,梨,去买点梨吃就行了。大家都知道什么梨最好。
生:雪梨。
师:是的,雪梨。我就买雪梨。到水果市场上一看啊,那么长一长溜摊都说自己的是雪梨,我懵了。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我怎么来辨别雪梨呢?雪梨有什么特征?(生交头接耳,但没人举手。)
师:你来说一下吧?(那个男生摇头)那你吃过雪梨吗?(男生又摇头。)
师:没吃过啊!太可惜了,回头让爸妈买点儿尝尝。咱班有没有吃过的?你来说一下雪梨的特征吧?
生:皮上很多点儿。点儿比较多。
师:颜色呢?
生:发黄。
师:嗯,发黄。这是外观,那么口感有什么特点?
生:甜。
师:特别的甜是吧?好。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学生还是不吭声)个大个小有没有特征?(不吭声)
师:我呢,离雪梨产地比较远,没办法见实物,就上网搜查了一下资料:雪梨有什么特征呢?显示的是以下几个:个大、皮薄、肉厚、汁多、渣少、糖高。然后我就按照这六个特点到市场上去买去了。捡颜色黄的,皮薄的,一尝口感好的,汁多渣少特别甜的去买。可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同样一车梨中,有大有小。我按照个大的特征去挑却发现大的吃不了。咱中国人又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分梨(离),然后我就想,个小的是不是雪梨呢?大家依据自己的常识判断一下,是不是?
生:是。
师:那么这个个大个小能不能成为挑选雪梨的标准?
生:不能。
师:其实刚才我跟大家的谈话的雪梨的话题,不知不觉咱们就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说明。【板书】咱们看,说,什么意思?说话介绍。明,明白。把话说明白。有一种文章,把事物或者道理说明白说清楚,这样的文章就叫做说明文。
师:那么我们刚才的谈话中,把雪梨的特征说明白了没?如果咱们把它的特征写下来,就是一篇短小的说明文。给大家介绍一个名词:说明对象。一篇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者事理就是说明对象。刚才咱们说明的雪梨特点时候说明对象是什么?
生:雪梨。
师:那么咱们再思考一下,要说明一个事物或者一个道理,咱们要抓住事物或者事理的什么?
生:特征。
师:就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刚才咱们分析的雪梨的六个词语中有一个不能作为特征,为什么?(生七嘴八舌)
师:所以,我们要抓事物的特征,就是所有这类事物都具备的共同点。【板书】
师:今天我们走进《中国石拱桥》一文。大家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一下,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应该是什么?
生:石拱桥。
生:中国石拱桥。
师:我听到了两个答案,到底是哪个?(生齐答中国石拱桥)
师:那么我们知道了说明对象之后,我们要知道它的什么?
师:看黑板上的总结,我们应该来找说明对象的——特征。下面我们就来朗读课文1-3自然段,然后在原文中找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师:读完了吧?请大家在课文中快速的寻找词语作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生1: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并且有悠久的历史。
师:在课文哪里?
生1:第二段和第三段。
师:两个特点,有没有不同意见或者要补充的?
生2:形式优美。
师:对,同学们都找到了吗?中国石拱桥有三个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说明对象特征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点,下面我们就为自己找的答案在原文中找理由,证明你的答案的正确性。看有没有同学帮老师也把理由找出来。
生: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横跨在河流上。《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说明它有悠久的历史。
生:就像“彩虹”
师:嗯,很美。请大家读第一段。卧虹飞虹长虹卧波,是不是形式优美啊?所以,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三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板书】
师:可能还有些同学嘀咕老师说的对不对呢?我们就来看两个例子,看看中国石拱桥是不是具有这样共同特征。
下面,请同学们把书合死,先看到这幅图,这座桥有一个大拱,还有四个小拱。下面同学们根据这个图,你用自己的话,把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来表述一下,看看你们越说越明白呢,还是越说越糊涂。谁先来说?
生:这座桥有一个大拱,上面有四个小拱……
师:好了,请坐。这个同学她这样说的,这座桥有一个大拱,上面有四个小拱,那我按照这个同学的说法来画。(教师画简图1)。老师按照你的说法画的,老师画的对不对?
生: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啊,你说的这座桥有一个大拱,大拱的上面有四个小拱,我不就是在大拱的上面画了四个小拱么?这是你说的呀(教师微笑的看着学生)。
生:我的意思是:这个大拱的上面的两个小拱是在这一个大拱的两旁……
师:好,你请坐。这个同学纠正一下,说的是在大拱的两旁,而不是上面,是吧?那我再根据你说的来画一下。(教师画简图2)这是一个大拱,在它的两旁有四个小拱(边说边画)。你看,在大拱的两旁有四个小拱吧,对不对呀?还是不对,那你再说一说。
生:这一座桥……这两个小拱,一共有四个小拱……(教师纠正:这一座桥一共有四个小拱。)……不是,这四个小拱分别在这一个大拱的两旁……每一旁有两个小拱,这两个小拱在这一个大拱的上边……
师:你请坐,请坐!(教师爽朗地笑)这个同学呢,她是想表述清楚。但是呢,说了在上面,老师就按照你说的上面画了,你说了两边老师就按照你的说法画在两边了,但是你总是不满意,这就说明这位同学在表述上不太准确。请同学们打开书看到5-6段,看茅以升是怎样表述的。(学生翻书)找到的同学请举手。噢,这个同学找到了!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还有好多同学没找到,找到的就举手啊,我相信咱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找到!(教师环视全班)还有没找到的吗?还有这几个同学还没找到,找到了吗?好!这个同学还没找到,是吗?噢,找到了!找到了!我叫一个同学,你是第一个举手的,是吗?好,其他同学放下手。
生: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师:你说作者用哪个词用得特别准确?
生:肩!
师:好!刚才那个同学你注意了吗?茅以升用的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他不是像你说的在大拱的上边有四个小拱,也不是说在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1]两肩(加重语气),这个位置点得太准了!桥本来是没有肩的,这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把桥呢说成像人一样还有肩膀,这个位置关系表述得非常准确。所以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这个语言准确了,读者他就体会得清楚;如果不准确,读者就模模糊糊的,搞不清究竟在哪个地方,你看这语言的准确性重要不重要!我看咱们从这个地方可以总结出一点:他说两肩,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也就是说在说明事物的时候,为了准确的来说明,我们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语言。你们记下来。(教师板书:语言准确性
形象化)。
师:这篇课文当中,我觉得作者有些话不够准确,是不是咱们给它改一改。打开书,看一下。(教师翻书)你们看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觉得这话就有毛病,这话不准确,应该给它改一改,老师认为应该这样改:“《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就是建成于公元282年,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这样才准确。你同意老师的观点吗?同意的举手。
生:不同意,因为它不是很确切。
师:为什么呢?
生:建于什么时候,确切年代现在也没有搞清楚。
师:没有搞清楚……谁没有搞清楚?
生:作者。
师:没搞清楚就写文章,那行吗?(许多学生笑)这么大的学问家,这么大一个桥梁专家,你搞不清楚就能写文章吗?我觉得作者态度不大严谨吧。你请坐,谁来再说?
生:因为作者的这篇文章在这里是表示的一种估计。
师:估计就不准确了。你是桥梁专家为什么要估计呢?应该一是一二是二嘛!究竟建于哪一年干吗还要“大约”呢?
生:嗯,因为他说的是282年,他不知道是……建在哪个确切的时间。
师:为什么不知道呢?……好,你请坐。那位同学急于要回答,你说。
生:因为历史的书里没有记载,所以他只能进行估计,来确定是不是中国最早的石拱桥。
师:这资料全不全啊?
生:不全。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认为还是有道理的。茅以升固然是桥梁专家,是很了不起的学者,但是很早的这个桥梁的记载啊……你想啊把所有的资料都找得这么全,而且古人对于桥梁的记载呢丢三落四,这些年来没有保存下来,现在人所看到的已经是很少很少了,找来找去找不到。找不到怎么办呢?就能写一个确切的年代了吗?不能这样写。估计一下,留有余地,说话有分寸。你比如说,“石拱桥我国几乎到处都有”,如果把这个“几乎”给去掉的话,那就是“我国到处都有”,这话准确不准确呢?
生:不准确。
师:我国有的地方是有,有的地方没有。你说这个“旅人桥”吧,如果你把这个“大约”去掉,就是建成于公元282年,这话说得有点太什么了?
生:肯定。
师:太肯定了!太绝对了!那么人家就问了:你说建于282年,你把材料拿出来给我看看,哪本书上记载着282年呢?找不出来呀!那么,作者就根据自己的推测,大约是在这个时候,这话讲得留有余地,有分寸,看上去似乎是不准确,但是实际上是准确的。这就是说明文的语言呢在对这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讲话要留有余地,这反而是准确的。这就是语言准确的第三个方面:讲话要有分寸,说是留有余地也可以,不要太绝对。实际上这种说法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是非常普遍的,你比如说我们要向你打听个人(一女生站起):张三多高啊?你呢没有给他量过啊,你怎么说呢?
生:大约一米七左右吧。
师:哎,对了,大约一米七左右就行了,就可以了,你看上去这语言不准确,但我没量过啊,你非要问我怎么办呢?大约一米七左右,这反而准确了。很好啊。你们看,这语言的准确,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体会出来:第一,形象化的语言;第二,讲话要留有余地,要严谨,特别是资料不全的时候,不要太绝对,不要把话给讲绝了,留有余地,讲究分寸。
师:好了,我们说明事物用词要准确,现在我们继续来看一下课文,课文说明赵州桥的特点,一共讲了几点?
生:四点!
师:能不能把第四点移前作为第一点呢?
生:不能,第一点是讲大拱,而第四点讲的是桥栏上雕刻的花纹。
师:为什么应该先讲大拱呢?
生:因为多数读者没见过赵州桥,先说大拱,读者眼前就出现了是赵州桥大致的模样。如果先写桥栏上精致的花纹,读者连桥是什么样子也不大清楚,那就不好。
师:有道理!我们说明一座桥,应该说明它的结构特点。那么这座桥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呢?
生:这座桥有一个很大的独拱,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在当时是独创的。
师:很好,那么拱桥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生:拱!
师:是呀,没有了“拱”,那就不成为拱桥了。所以文章说明赵州桥的特点,先写大拱,第二点写小拱,第三点写拱圈,第四点写桥栏上的雕刻。这四点有条不紊,所以说明事物还要怎么样?
生:按照顺序
先主后次
师:主次顺序。我再问同学们,作者在介绍赵州桥的时候,介绍完了赵州桥之后,讲了赵州桥的主要设计者是谁啊?
生:李春。
师:李春。我觉得作者这个安排就不好了。应该把李春放到前边去,介绍赵州桥首先讲它的设计者李春,然后再讲四个特点。作者把李春放到后边来了。你们同意吗?谁来讲讲道理?谁来讲讲道理?好,那位同学,你来说。
生:本文主要是……(教师提醒声音大一点)主要是讲出桥的特点,而不是主要说桥的建造者。
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顺序?作者写作的……写作的……?你请说!
生:写作目的。
师:很好,由此得出:说明事物一要注意顺序,二要抓住特点,三要用词准确。我们再来读课文四五段,看看赵州桥是否具有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在原文中进行批注——这句话可以看出赵州桥具有形式优美的特征;这句话可以看出赵州桥具有结构坚固的特征……
师:起来后我们先读一下原句,然后再说一下它说明了赵州桥具有什么特征。
生:赵州桥修建于公元……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说明了赵州桥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拱上加拱,桥身更美观,说明形式优美。
生:全桥结构匀称,和周围景色……表现它形式优美。
师:大家往后面再读一句: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说明桥——形式优美。你看,赵州桥具有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征。那么作者在写特征的时候要用到一定的方法,就是咱们常听到的说明方法。那么这两段,作者为了说明赵州桥具有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首先用赵州桥做例子,这就是——举例子。【板书】
师:那么在举赵州桥做例子的时候还用了哪些方法呢?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呢?能不能说一下?例如我们先来看列数字。哪里用的是列数字?(生齐读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这样的数字说明有什么作用?为了说明什么?
生: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结构坚固。
师:对,为了使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呢可以使用数字。我相信同学们在以后写说明文的时候——比如你要介绍一下你使用的课桌——你就可以用数字,这个课桌长多少公分,宽多少公分,高是多少公分(教师边说边比划),这数字就出来了,出来就准确了;如果没有数字,你说大约一扎来长,这就不准确了,是吧?所以数字是准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师:还有其他说明方法吗?(生默然)
师:咱们看这段话:“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是什么?(引用)
师:到了说明文中,我们可以叫它引用说明,也可以叫做引用。数字说明也可以叫列数字。那么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呢?
生:突出它“形式优美”特征。
师:好,我们看,说明方法的使用是为了什么?(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赵州桥已经可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了,那么卢沟桥可以不写,可不可以呢?为什么呢?大家速读六七八段,然后找到理由,为什么必须写卢沟桥?
师:卢沟桥和赵州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在讲赵州桥特点的时候呢注意,里面有一个词,作者说赵州桥巧妙……什么呀?
生:绝伦。
师:恩,绝伦。谁来解释这个词?什么叫做“巧妙绝伦”?好,你来解释。
生:“巧妙绝伦”的意思就是超过同类。
师:哪个字是“类”的意思?
生:伦。
师:哎,“伦”。请同学们记下来,“巧妙绝伦”的“伦”意思是“类”。这一类当中,它是独一无二的。这是赵州桥的特点,你看,作者介绍的是多么得好!我再问同学们,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呢?有的同学举手了。这个同学你来回答。
生:卢沟桥的特点也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师:太笼统了,赵州桥有四个特点,卢沟桥你总结一下有几个特点?
生:……
师:作者没有用一二三四来标,你看能不能给它来分一分,分成几个特点呢?
生:第一个特点是,卢沟桥它的形式很优美;第二个特点是,卢沟桥很坚固……
师:(笑)请坐,这位同学请坐。大家想一想,这个卢沟桥的特点怎么总结?那个同学举手,(凑近他)好,你来说说。
生:卢沟桥有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这是第一点。二,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师:两个特点,是吧?好,请坐。作者虽然没有用数字来标,但是我们在总结的时候呢可以模仿赵州桥的那种说法:我认为呢这座桥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相比赵州桥来的,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比划),这叫做独拱桥。那么相比之下,卢沟桥是什么呀?
生:联拱桥。
师:,联拱石桥,这个特点特别突出,因此卢沟桥第一个特点是联拱。第二个特点,卢沟桥上的什么特别多?
生:狮子。
师:哎,狮子特别多,这都是全世界有名的,全国人都知道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不过来啊!实际上数得过来的,你知道有多少吗?
生:498个。
师:也有说501的,可能你看的那个资料是498,是吧?狮子特别多,而且狮子雕刻的呀作者用了一个词叫“惟妙惟肖”(一字一顿),非常的生动逼真。你看,这是卢沟桥的两个特点。好,我问问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能够抓住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来介绍?为什么把这个特点突出的那么清楚?你们说他是做了什么工作啊?
生:桥梁……
师:再想想。他做了大量的什么工作啊?好,那位同学,你声音大一点说。
生:研究。
师:哎,对了,研究!再加上两个字,什么研究?好,你说。
生:桥梁研究。
师:桥梁研究,他要实地去干什么?
生:测量。
师:测量,调查研究(一字一顿,比划)。茅以升为了研究赵州桥,多次到赵州桥去啊,他去了就被赵州桥这种优美的形式和坚固的结构给震惊了。后来,著名的一个画家叫李琦要画茅以升,因为茅以升太有名了,他想画茅以升。李琦想我怎么画他呢?我怎么表现我们国家这位最优秀的桥梁专家呢?他想来想去,茅以升对赵州桥倾注了那么多的感情,好吧,我就前面把茅以升放在主要位置上画他的头像,在茅以升后面的背景呢是彩虹一样的赵州桥。作为背景,衬托着这位桥梁专家。你看,茅以升对赵州桥多么的熟悉,他多次去进行实地调查,那37.4米是他拿着线一点一点量的。还有卢沟桥,多少个孔?多少个孔?
生:11个。
师:11个。而且每一个桥的桥孔距离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那说明他每一个桥孔都怎么样了?
生:量了。
师:都实地测量了呀!而且桥面宽多少,两边宽多少,都量得非常准确。因此,同学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你写说明文的时候,你想要突出它的特点,必须得怎么样?调查研究,深入实际,对你所介绍的对象,你非常的熟悉,这样才能够抓住特点。
师: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如果作者举例子时候只说赵州桥,那联拱石桥能不能算作中国石拱桥了?所以我们举例子时候一定要举全面。中国的石拱桥很多,它只是讲了两个桥,这是因为这两个桥具有——?
生:代表性。
师:代表性!我觉得作者完全可以把两个桥的顺序给颠倒过来,先介绍卢沟桥,再介绍赵州桥。同意我的观点的举手!(教师举起手掌)没有!不同意的举手。哎呀,大家都反对我。你来讲讲道理。
生:作者是按照从古代往现代延伸的顺序。
师:噢!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作者为什么把赵州桥放在前面介绍,把卢沟桥放在后面介绍?什么原因?你说!
生:赵州桥是最古老的。
师:卢沟桥呢?稍微的晚一些,是吗?很好,你请坐。赵州桥距离现在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而卢沟桥呢,建于什么时间?看书!
生:1189到1192年间。
师:对!对!是金代,它们相差的时间比较长,赵州桥在先,卢沟桥在后,那么确定这个先后顺序的依据是什么呢?是什么呀?你说。
生:时间。
师:是时间的先后。很好,你请坐。请同学们记下来,怎样才能确定说明文的顺序呢?我认为一般的是先说早的,后说晚的,这叫做确定说明顺序。按照时间的先后来确定。
师:下面我们来看作者在写卢沟桥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生:“每个石柱上都刻着不同形状的狮子,这些狮子有的……”这是打比方。
师:下面我读这段,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石刻狮子的样子,看能不能想出来。(范读)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经常用。外面花开了,我们要写它的颜色,香味。写一个人,要写他的眼睛头发衣服打扮。这种方式叫——描写。而在说明文中,不是主要用来细致的刻画一些事物,而是写事物的样子。这种说明方法叫做摹状貌。摹,描摹描写,状,形状,貌,外貌。把事物的形状外貌写下来,这在说明文中就叫做“摹状貌”。通过描写卢沟桥上石刻狮子的样子,我们就可以知道卢沟桥具有什么特点?(形式优美)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教给大家这些知识点,回顾一下。首先我们要写或者读一篇说明文,我们首先要知道说明对象是什么,然后要知道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接下来看的是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特征。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练习:你见过哪些笔?(生七嘴八舌圆珠笔水笔彩笔油画笔毛笔钢笔铅笔……)
生7:粉笔、钢笔、圆珠笔、铅笔、自动铅、彩笔、画笔、蜡笔……
师:还有电子笔。那么笔的作用是什么用的?有什么功能?
生8:写字画画。
师:所以,笔是写字画画的工具。我们的说明对象是“笔”,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写字画画的工具。接下来我们怎么写呢?使用哪些说明方法呢?
生9:举例子。
师:我们在写书法时候分为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所以我们在举例子时候可以着重写两种笔,钢笔和毛笔。
生10:摹状貌,写毛笔的样子。
生11:列数字,笔的长度。
师:给你一个事物,就可以写说明文了。
说明对象
抓住事物的特征
(事物都具备的共同点)
语言准确性
形象性
严谨性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主次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引用、摹状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