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1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1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2 12:4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中





征梁思成解题? 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文章结构概说

九大特征
风格、手法
可译性
自成体系
个别建筑物
平面布置
结构
 
装饰
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 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一、讲究立体构成二、讲究平面布局:对称,有中轴线,有“户外起居室”。三、以木材结构
为主要结构方法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间”字构架,是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了的优点。四、斗拱:减少受力;装饰性各种各样的斗拱五、举架 举架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在图中找出立柱、橫梁、斗拱和举架。斗拱举架立柱橫梁“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翘起如翼”的屋顶
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六、屋顶七、颜色 不但用朱红色作为大建筑物的主要颜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构架部件。八、装饰部件 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有装饰性形状或图案。九、使用有装饰特点的材料 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中国建筑的九个特征 是以什么顺序展开说明的?
由整体到局部
由主(结构)到次(装饰)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材料。
这是比喻的说法,使得说明生动,让读者易于接受。
本文用“文法”来比喻建筑的“规矩”,用“词汇”比喻建筑的材料,让人们能过熟悉的文章组成来理解建筑中的各种法式和材料的使用。 ——“拘束性”指建筑物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文法”,即惯例,但是可以在惯例下出现不同的样式。这种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的风格,又具的独特性。
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
所谓类比,即是用不同类(相同类)的两种事物的比较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 现。”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表现在哪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
“可译性”问题。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讨论作业 你一定很熟悉家乡的房屋建筑吧?说说这些建筑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在哪些方面又表现出现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