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战前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形成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
A.英德矛盾的发展促使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B.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瓜分完毕
C.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
2下列不符合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激烈
C.欧洲开始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D.英国调整与法俄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
3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所占位次
1
4
2
5
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4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09年3月16日,英国112岁高龄的一战老兵亨利·亚林汉姆怀着骄傲的心情,在驻伦敦的法国大使馆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法国荣誉勋位勋章”。亨利·亚林汉姆所参加的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
5
1897年12月6日,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发表的演说中说:“当初有过一个时候,德意志人把领土让给这个邻邦,把海洋让给那个邻邦,而自己留置于纯粹空谈的天空里,但那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认为正是在东亚,鼓励和发展我们的航运、我们的贸易、我们的工业的利益是我们最主要任务之一。……一句话说来,我们完全不愿把人家推在阴暗里,但我们自己要求在太阳下的地位。”下列关于这一演说的背景及对这一演说的理解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形成
B.充分暴露出德国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的要求
C.德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强占了我国的胶州湾
D.德法矛盾成为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6下面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英国一贯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政策是英国意欲( )
图1
图2
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
7一战前,在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德国的军队人数增加最快。其原因是( )
A.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B.其他国家实力减弱,难以维持军费开支
C.德国发动战争的要求最为迫切
D.英法等国支持德国对外扩张
8
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艘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艘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
9一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时期尖锐复杂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
10下图是一战之前反映欧洲军备竞赛的漫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中的项庄和沛公分别是( )
A.美国与英国
B.德国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俄国
11下面图片反映了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被捕的情形。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
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1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用伍德罗·威尔逊的话来说:“如同一切战争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渊源于人类的本性,渊源于人类领导者的弱点、自负、唯利是图和优柔寡断。”这句话直接反映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参加一战的国家大多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参战
D.各个参战国家都是为了各自国家人民的利益而战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材料二 下表是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所占位次
1
4
2
5
材料三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请完成: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垄断组织形成后产生的重要影响。
(2)材料三反映出英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说明其变化的结果。
(3)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形成材料三局势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局势发展的结果。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仅依英国的恩惠而取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局限在1866年前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1917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完成: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1.D 解析:注意审题,题干中强调的是“重新瓜分世界”,这里面隐含着实力变化。B、C两项体现不出这种变化,而A项是新“局势”的具体表现。只有D项是决定性因素。
2.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9世纪晚期”,A、B、C三项均属于这个时间段,而D项中“正式结成三国协约”是在1907年,不符合题目的时间要求。
3.D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四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其殖民地的数量已经不相称了,这正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故正确答案应为D项。
4.B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激化了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D项说法没有历史依据,可以排除,A、C两项均由B项决定。
5.D 解析: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
6.C 解析:要仔细体味两幅图片。从图1到图2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实现了平衡,依据此意,排除A、B、D三项。
7.C 解析:在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较快的,但还是不如美国发展迅速,排除A项;当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只是发展速度有差异,没有一个国家的实力减弱,排除B项;D项明显错误。
8.D 解析:材料中威廉二世的意思是德国的海军力量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德国的海外贸易和争霸世界,D项的意思正好与此相反。
9.D 解析:本题是一道最佳选择题,需要对所有选项进行仔细辨别。A、B、C、D四项都是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但前三项和D项比较起来,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西方大国的介入。故D项符合题意。
10.B 解析:注意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一战前夕,欧洲列强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其中德国和英国的竞争最为激烈。德国扩军速度最快,其目的就是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故“项庄”应为德国,“沛公”应为英国。
11.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南斯拉夫”,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知道答案为B项。
12.C 解析:从题干中威尔逊的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渊源于……唯利是图”,可以得出结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个参战国大多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战,但它们并不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而是为了本国的垄断资本家。因而答案为C项。
13.参考答案:(1)垄断组织的形成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计划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垄断组织的形成也促进了竞争,加剧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形成了列强各国所占殖民地与实力极不相称的状况,使列强瓜分殖民地和争夺霸权的矛盾更加尖锐化。
(2)变化:由“光荣孤立”到与其他国家结盟。原因:英国综合国力下降;德国实力壮大及其在殖民地问题上同英国的竞争。
(3)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加剧,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英德矛盾成为各国间的最主要矛盾,形成了分别以德、英为核心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解析:材料一主要说明了垄断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材料二说明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的差异,反映了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形成了各帝国主义列强的实力与所占殖民地成“倒挂”的现象。第(1)问要紧扣材料一、二的信息归纳而不能漫无边际地分析。第(2)问实则要求回答英国由“光荣孤立”政策到结盟政策的转变及原因。第(3)问考查读图能力,实际是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围绕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分析成因和结局。
14.参考答案:(1)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
(2)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因为随着德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
(3)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自己的劲敌德国,以维护其既得的殖民霸主地位。
(4)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彼此之间勾结与斗争,变幻无常;它们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是由各自的侵略利益决定的。
解析:第(1)问要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注意两则材料本质上的不同之处。第(2)问需要从材料中发现德国的真实意图,其原因要结合当时德国经济实力与英国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第(3)问要注意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同时要注意结合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第(4)问要运用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原理来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