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2 22:1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自我小测
人民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
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当时
(  )
A.号召人民为真理而斗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认识到一战的实质
D.向巴黎和会致意
2一战对西欧的影响不包括(  )
A.西欧的霸权地位完全丧失
B.使西欧各国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C.使西欧各国人民充满幻灭感和危机感
D.使西欧许多国家的工人运动高涨起来
3从下图中可以看出(  )
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
(以1913年为100)
A.战争使西欧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工业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一时难以恢复
B.大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C.战争带来了饥饿和灾荒,战火将村庄化为灰烬,作为主战场的法国损失尤为惨重
D.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
4下列关于一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大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②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③战争不断扩大,战火燃烧到欧、亚、美三大洲 ④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二战军事名人在一战时都在跑龙套(二) 戈林:德国空军的大头目,纳粹党接班人,一战时是一个王牌飞行员。巴顿:一战时是一个战车军官,后来升到上校。贝当:维希政府领导人,一战时是一个团长,后来升到元帅。希特勒:一战时是一个传令兵,曾多次负伤(包括一次毒气),曾经得过勋章,有一个小插曲:他当时的部队对面刚好是丘吉尔率领的营。墨索里尼:一战时在奥地利前线作战,是一个中士,曾经受过重伤。51917年发生了一系列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这些事件不包括(  )
①柏林工人起义 ②美国参战 ③俄国十月革命 ④苏俄坚决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6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技术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见下图),这种新式武器采用的当时最新科技成果有…(  )
①煤炭的广泛使用 ②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③炼钢技术的突破 ④石油的广泛使用 ⑤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
⑥炼铁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7一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主要历史条件有(  )
①一战期间民族工业不同程度的发展 ②受十月革命影响,各国都成立了共产党组织 ③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掠夺殖民地,激化民族矛盾 ④一战摧毁了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大量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带来的后果是(  )
①提高了武器的性能,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②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到海底和空中 ③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④战争更加残酷,充满更大的危险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急剧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10一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最大影响是(  )
A.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
B.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C.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英)霍姆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请完成:
(1)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一种什么主要趋势?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战争后期促进同盟国失败的因素。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般惊人地发展起来。——《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全球通史》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什么历史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W.E.B.杜波伊斯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战中死亡的人数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欧洲,理性之灯渐渐熄灭了,黑暗吞噬着它!
一位美国记者对梁启超说:“欧洲文化已经破产了。”“全社会人心都陷入了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去了罗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1920年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材料二 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战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年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年欧洲制造业产量下降23%。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1913~1920年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石油占世界的2/3。到1929年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到1919年,17个国家欠美国的债务达100亿美元。1913~1930年,海外投资从20亿增至150亿美元,30%投放在欧洲,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说明一战前后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欧洲“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4)综合理解上述材料,你认为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B 解析: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材料中的观点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
2.A 解析:一战后,西欧的霸权地位并没有完全丧失,这从英法两国掌握国际联盟组织可以得到印证。
3.A 解析:由图表信息可知英、德、法三国1921年的工业生产水平低于1913年。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A项。
4.A 解析:一战战场未涉及美洲,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为一战结束的标志,故应排除③④。
5.A 解析:柏林工人起义发生在1918年11月,①不符合题干要求;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是通过1918年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和题干所要求的时间不符合,所以答案为A项。
6.C 解析:一战发生在1914~1918年,此时出现的新式武器采用的最新科技成果必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①⑤⑥显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③④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7.C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的重要影响——革命和独立浪潮。①是物质基础,比较容易选出,③是战争的主要影响,也不难理解。②不符合史实,④不符合亚非拉的范围。
8.A 解析:根据一战中科技成果运用的情况来看,上述各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9.C 解析:从题干材料来看,列宁的意思是说“战争的爆发促进了俄国十月革命提前到来”,据此应选C项。
10.C 解析:一战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出现了两种意识形态的长久较量,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11.参考答案:(1)现象:一战把世界各国都卷入了世界政治(战争)的漩涡。主要趋势:人类社会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2)主要因素:美国、中国等加入协约国作战;同盟国内部出现分歧;同盟国国内政治危机严重等。
解析:该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一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说明战争的世界性及战争把各地区联系到了一起。据此第(1)问就迎刃而解,第(2)问要对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12.参考答案:(1)西欧相对衰落。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3)“结局”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时代;“开端”是说亚非拉地区从此开始走上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解析:第(1)问材料反映的主题比较明显,即西欧因战争原因,经济遭受破坏。第(2)问从材料“开端”的含义及后面描述的历史现象可以认识到,“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第(3)问中的“结束”和“开端”都是对“殖民统治”来说的。
13.参考答案:(1)一战带来巨大灾难,导致欧洲精神危机、信仰危机。
(2)战前英国是世界强国,伦敦是国际金融中心;战后英国衰落,国际金融中心转到美国纽约。
(3)两个层次:①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挑战欧洲殖民主义统治。②美国和日本崛起,挑战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
(4)欧洲相对衰落;美日趁机崛起;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所导致的精神信仰危机、欧洲衰落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层次性较强。灾难导致幻灭,幻灭伴随着现实中欧洲的衰落,并以此反衬美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