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2 22:1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同步测控
人民版选修3
我夯基
我达标
1.“二月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推翻了临时政府
C.使俄国退出了一战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消灭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结果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答案:A
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一战促使社会主义革命提前到来
B.没有一战就没有十月革命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十月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解析: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是加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进程的催化剂,而不是根本原因或必要条件。
答案:A
3.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最顺应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措施是(  )
A.坚持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统治
C.颁布呼吁停止一战的《和平法令》
D.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解析:一战使俄国各种矛盾充分激化,广大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退出战争,恢复和平,《和平法令》最符合这一点。
答案:C
4.对《布列斯特和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俄国人民痛恨战争,要求和平的迫切愿望 ②使苏俄失去了大片国土 ③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④使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⑤使德奥集团减轻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解析:《布列斯特和约》是苏俄在极为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退出世界大战、巩固革命政权而主动要求缔结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苏俄丧失了大片国土。当时德奥集团同意缔约,也有军事上的考虑,故A项正确。
答案:A
5.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而苏维埃则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C
6.战争给法国带来深重的苦难,孩子们在垃圾中寻找能吃的东西,有人只能居住在旧果皮箱里。在战争最为激烈的德法边界,村庄和城镇全部化为灰烬。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法国作为西线的主要战场长期遭受战争的打击和破坏
B.德国的速战速决战
C.德国武器先进
D.法国武器落后
解析: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是残酷的战争。
答案:A
7.一战中被摧毁的帝国中,最早控制巴尔干地区的是(  )
A.俄罗斯帝国
B.德意志帝国
C.奥匈帝国
D.奥斯曼帝国
答案:D
8.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英法两国在战争中被削弱
B.美国大发横财,经济实力更加强大
C.奥匈帝国彻底瓦解
D.日本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利用欧洲列强在欧洲厮杀的有利时机,加紧对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很快就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答案:D
9.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C.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到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来
D.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解析:殖民体系最终瓦解于二战后。
答案:D
10.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的战争
B.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C.是资本主义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D.使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战前形成的力量对比,欧洲列强遭到削弱,但美国却迅速崛起,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是资本主义由盛转衰。
答案:C
我综合
我发展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约。
材料二 11月10日,英、法、日、意等国派驻俄国大本营的军事代表团团长联合发出一份照会。威胁说:“如果俄国退出战争,它将遭到严重的后果。”
材料三 法国军事当局要求俄国的杜鹤宁将军阻止谈判的开始,并把俄国留在前线。
材料四 11月27日,德军总司令的答复来了。他表示同意并开始和平谈判。
——以上材料均摘自《列宁回忆录》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出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了什么态度?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态度?
(2)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四反映了德国的态度,德国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
答案:(1)苏维埃政府反对这场战争。因为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它对垄断资产阶级有利;给人民带来灾难,苏维埃政权维护俄国和各国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要退出这场战争。
(2)协约国帝国主义反对苏俄提出的《和平法令》,想把苏俄拖入帝国主义战争中,使苏俄和德国两败俱伤。
(3)德国因战争使国内经济困难,人民反战运动高涨,德国想通过缔结和约来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请完成: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2)指出材料二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3)依据上述两则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解析:第(1)问的第一层次可以从材料提炼出来,第二层次要注意结合材料中提示的时间进行思考。第(2)问相对比较容易,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土耳其,其民族主义的首要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第(3)问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概括,第一则材料实际上指出了狭隘民族主义的危害,材料二指出了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1)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独立、富强(或民主)。
(3)民族主义具有鼓舞人们争取民族独立的积极作用,但极端民族主义具有引起民族间的对立和战争的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