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点形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点形成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2 22:2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点形成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掌握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过程。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四国条约》及其影响;《五国条约》原因、影响;《九国公约》的名义内容和实质内容及其影响;山东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其评价。
2、理解:《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分别对美、英、日等国的影响以及背后所隐含的各自用心和说明的问题。
3、了解: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与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与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归纳: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对美、英、日三国的不同影响及《五国条约》中各国在条约规定比例背后的得与失。
2、问题探究:透过华盛顿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地位的个性表现,归纳它们的共性,揭示它们的实质与局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认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的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2、认识到《五国条约》仅仅限制了海军方面的竞争,但随着其他领域争夺的加剧,它已毫无意义。
3、中国人民的抗争对山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帝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4、通过对华盛顿会议条约的讲解,认识弱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1919年的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关系,并就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作出了一些决定,但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尚未解决。一战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前,这里曾是英、俄、法、德、美、日等国争夺的焦点;战后,德国战败,退出了这一地区的角逐;法国暂时对亚太地区无力顾及。于是,美、英、日三国成为这一地区的竞争主角,再加上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捞到便益,便想在亚太地区争得应有的地位。
那么怎样协调好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呢?
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
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
(1)一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激化了美日矛盾,这是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最主要原因;
日本借一战之机独占了中国若干年,势力扩张不少,这极大地损害了英美的利益。在战争已经结束,对战败国处置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英美必然要改变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因此,帝国主义国家战后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尖锐,成为这次会议召开的根本原因。
(2)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碰壁使它把外交注意力转到了与它息息相关的亚太地区,而阻止日本的进一步扩张,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3)缓解英、美、日三国战争结束后展开的海军军备竞赛;
大力扩建海军,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持殖民统治、争夺海上霸权的重要手段。英国历来十分重视加强自己的海军力量。它一贯坚持所谓“两强标准”,一次大战结束时,英国仍然保持了海军的优势。
(4)平息巴黎和会后形成的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华的侵略利益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21年11月;
(2)参会国: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
3、《四国条约》的签订:
问题教学:(学生阅读回答)
1、一战前参与亚太地区争夺的列强有哪些?
2、英国为了在争夺中获取优势地位采取了什么政治举措?
3、一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1)目的:拆散英日同盟
(2)签订:1921年11月,美、英、日、法四国签订《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
(3)内容:
①缔约国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②上述权利受到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联合或单独地采取应对措施;
③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应予终止。
(4)影响:
①对美国:成功地拆散英日同盟,消除了亚太地区争霸的障碍;
②对英国:保证了它的既得利益,也平衡了英国与日、美的关系,但是同盟解散后,使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将会受到日、美的双重压力。
③对日本:今后的侵略行动将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通使日本第一次处在了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它所获得的绝大多数既得利益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承认。
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签订《五国条约》
1、时间:1922年2月
2、名称:《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条约》
3、召开背景
4、内容: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以及各国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但没有对其他舰种进行限制。
5、对主要国家的影响:
(1)对美国:这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取得了同英国相等的制海权,也限制了日本的海军扩张;
(2)对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标志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结束。
(3)对日本:有得有失。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因为这使它比较强的海军扩张能力受到抑制,难以自由地发挥,甚至于还要被迫进行适当的约束。但它在海军基地建设方面基本没有受到束缚,使它在新加坡以北的太平洋水域占有优势、限制了美英向西太平洋扩张,保证一旦发生战争,日本海军能够在太平洋上取得主动。
6、整体评价:
(1)《五国条约》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具有暂时缓和主要大国之间海军军备竞赛的作用。
(2)条约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能发挥阻止战争的作用。
三、《九国公约》
1、中国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
(1)由来:
①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清政府被迫同意将胶州湾租给德国,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由于袁世凯几乎全部承认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使得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
③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引发了“五四运动”。在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2)谈判——华盛顿会议:
中国代表提出在会议上讨论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日本反对,要求中日双方在会外“直接谈判”。
(3)解决: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1922年2月)
根据条约,日本将山东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
(4)评价
①对《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修正;
②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取得的少有的重大外交成果。
2、《九国公约》的签订:
(1)时间:1922年2月
(2)名称:《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称《九国公约》。
(3)内容: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4)实质:公约宣称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虚伪的,实际上是使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这一阴险的侵华政策,以九国公约的方式得到确认。
(5)影响:
对美国:又一个外交胜利,它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还由此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
对日本:又一个外交失败,它在中国的扩张不得不受到这个公约的极大限制。
对中国:又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华盛顿体系的构成: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四国条约》、《五国条约》、《解决山东问
题悬案条约》和《九国公约》所构成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称之为华盛顿体系。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其评价:
(1)凡——华体系的构成: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华盛顿体系则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它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建了一战后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新格局。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它是建立在帝国主义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的基础上,只能暂时地缓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不能长期维持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虽然日本被迫归还了中国的山东,但并不等于日本放弃了灭亡中国的计划,相反,由于中国在这次会议上极大地利用了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获取了不少外交
成果,更激起了日本对中国的仇视和报复之心。加之,日本在这次会议上受尽了美国的气,从此怀恨在心。此后埋头扩军,到30年代,利用欧洲注意力集中在德国身上、美国集中精力医治经济危机的创伤、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的机会,一再突破华盛顿体系,直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将华盛顿体系彻底打破。
四、合作探究:
列宁曾评论道:“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日本出席会议的代表抱怨道:“这哪里是什么谈判,这简直就是对日本的审判。”
★教学小结:
华盛顿会议是以美国居主导地位、抑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学习中,要把握三个主题,即英日同盟、海军军备和中国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是最大的赢家:①拆散英日同盟;②美国海军力
量与英国并驾齐驱;③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④在中国实现了“门户开放”政策。
日本、英国和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日本:①英日同盟被拆散;②海军力量受遏制;③独占中国局面被打破;
英国:丧失了海军强国地位;
中国:虽争回了部分权利如山东主权,但是最大的受害国,《九国公约》的签订使中国回复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使帝国主义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