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后练习
1.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
A.日本全面侵华事件
B.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C.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解析:德国突袭波兰后,导致英法等大国向德国的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全面爆发。
答案:B
2.下列有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有力地遏制了法西斯德国对东线的扩张 ②为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 ③使德国在发动战争时避免了两线作战 ④是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属组合选择题,解答时可用排除法。《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中立自保的产物,它使德国解除了发动战争时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使德国得以放手发动世界大战。因此,该条约根本不能起到遏制法西斯势力的作用。将带①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D
3.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英法绥靖政策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B.都具有中立自保的性质
C.都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D.都具有对外扩张的特点
解析: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作为大国不采取措施制止,却采取中立自保的利己措施,结果是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损害了遭受侵略的弱小民族的利益。
答案:D
4.下列关于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方战线”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
B.“东方战线”是建立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的一道防御屏障
C.通过建立“东方战线”,苏联西部边界向西最远推进了400千米
D.“东方战线”成功地抵御了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答案:D
5.两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对法国进攻的相似之处是( )
A.迫使法国东西两线作战
B.法国一直被动应战
C.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
D.进攻取得巨大成功
解析:注意此题要求回答的是德国进攻的特点。B项是法国的作战特点,D项叙述不准确,一战初期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被粉碎。
答案:C
6.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解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将约34万联军官兵撤退到英国,为以后的反击保存了实力。
答案:C
7.下列事实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亡无关的是( )
A.法国政府长期执行绥靖政策
B.德军主力突破了马奇诺防线
C.英法在对德开战后坐失时机
D.法国贝当政府实行卖国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对事件相关结论的分析判断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都是法国沦亡的原因,而D项发生在法国投降之后,与法国覆亡无关。
答案:D
8.法国沦亡后,法西斯德国将矛头指向英国,当时德国制定的入侵英国的计划称为( )
A.曼斯坦因计划
B.施利芬计划
C.“发电机计划”
D.“海狮计划”
答案:D
9.希特勒发动不列颠之战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中欧帝国”
B.迷惑苏联
C.孤立法国
D.迫使英国屈服
解析: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后,拒绝了希特勒的劝降,领导英国单独同德国作战,因而希特勒下令大规模空袭英国,旨在迫使英国屈服。
答案:D
10.“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这是二战初期英国领导人的一段演说。这段话表明英国( )
A.继续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B.要坚决抗击法西斯的侵略
C.继续维持“静坐战争”局面
D.以此恐吓德国而阻止侵略
解析:丘吉尔的上台,标志着英国放弃绥靖政策,走上了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道路。
答案:B
我综合
我发展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对一个强大邻邦压境的小国,无论抱有多大的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去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要的问题。……只要战争还没有开始,总是有希望防止它爆发的。你们知道,我正在为和平而努力到最后一刻。
——1938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
材料二 如果一旦发生显然威胁到波兰独立的行动……?英王陛下政府有责任给予波兰政府全力支持……?法国政府已授权我明白表示,它在这个问题上与英王陛下政府争取相同的立场。
材料三 必须静待敌人进攻,并在由堡垒和壕堑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线前遏制敌人。——英法联军总司令的命令
材料四 要是法国军队在广阔的战线上……发动大规模进攻,那么他们几乎毫无疑问会突破边界。
—一位纳粹军官的自白
请完成:
(1)张伯伦是针对什么事情而发表广播演说的?演说反映出英国政府的态度如何?
(2)六个月后,英国政府的态度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联系材料三和材料四,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
答案:(1)针对德国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态度是出卖捷克斯洛伐克,避免对德开战,以换取和平。
(2)态度:英国在波兰问题上对德强硬。
原因:德国已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并准备吞并波兰,严重威胁了英法的利益和安全。
评价:这种变化说明英法并没有完全抛弃了绥靖政策,材料三、四说明了这一点,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对德宣战,但在西线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灭亡,希望德国在占领波兰后去进攻苏联,以求自保。这种“静坐战争”招致了波兰的灭亡,最终英法自食其果,遭到德国的进攻而失利或败亡。
1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还从未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请完成:
(1)材料表明当时英国对德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为了争取胜利,丘吉尔领导英国军民首先进行了什么重大活动?
答案:(1)由绥靖转为对德进行坚决的斗争。
(2)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已经危及英国的根本利益。
(3)顽强抵抗德国对英国的进攻,取得了不列颠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