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掌握二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解几个重要会议的内容及影响。掌握第二战场的开辟及意义。分析雅尔塔会议的背景及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体会二战的规模及影响。感受各大战役中被侵犯地区人民的反抗精神,学习英雄人物不屈不挠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战争性质的理解和二战其他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有差异。
3
重点难点
难点:雅尔塔会议对战后格局的影响。
重点:各大战场,重要战役重要会议。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1.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一,背景。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失败后虽然实力大为削弱,但是希特勒并不甘心失败,依然决定利用苏德战场上暂时保持着的优势兵力,企图对苏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次进攻的主要目标首先是在北方最终占领列宁格勒;其次是在南方突入高加索。这样,斯大林格勒便成了德国法西斯急欲攻占的首要目标。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现名伏尔加格勒,拥有60万人口,位于伏尔加河西岸,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南北交通的枢纽,也是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德军如果占领了斯大林格勒,既可切断苏联中部同南方的联系,占领高加索石油区、顿河和库班的肥沃原野,又可迂回东北,包抄莫斯科,进取西伯利亚。所以,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苏德双方整个战局的命运。
第二,经过。1942年7月,德军越过顿河下游向斯大林格勒大举进犯。德军每天出动大批飞机,投下上百万颗炸弹,把斯大林格勒炸成一片废墟。在斯大林发出的“不让敌人前进一步,用一切力量消灭敌人”的号召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斯大林格勒的全体军民殊死抵抗,使德军受到重大伤亡。1942年11月,苏军举行大规模的反攻,分割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1943年1月,苏军发动全线总进攻,至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近效的德军残部被歼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完全胜利。
第三,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一,它使苏德战争的进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开始转入苏军之手,希特勒德国已不再可能对苏军发动全面进攻,而只能转入全线防御。其二,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其三,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家之间合作和团结。其四,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二次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轴心国”集团内部出现了深刻的政治危机和军事危机。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德国的空前惨败,德军士气低落,对战争充满了悲观情绪。
活动2【讲授】2.中途岛海战
第一,背景。1942年,日本陆军的2/3以上陷于中国战场,无力在陆上发动新的进攻,只得寄希望于海军,以巩固并加强日本的海上优势,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
第二,经过。1942年6月4日晨,日本派出包括四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飞龙”、“苍龙”)的庞大舰队袭击中途岛。由于事先得到情报,美国飞机都飞上天空,以还击敌机,在中途岛区域展开了一场海空大战。在这次战斗中,日军损失惨重,美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第三,影响。中途岛海战是日本海军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惨败。从此,日军失去了太平洋上的空中优势。同时,它给了美国一个宝贵的喘息机会,使之有时间补充和增加太平洋舰队的力量。中途岛之战标志着太平洋战场发生了重大转折:日军逐渐由进攻转为防御,美军逐渐由防御转入反攻。
活动3【讲授】3.阿拉曼战役
第一,背景。1942年6月,进攻利比亚的德意军队攻入埃及,一直打到阿拉曼附近,逼近亚历山大港。德意军队一旦占领了阿拉曼,就可能直接侵占整个埃及,继而威胁苏伊士运河和中东,切断英国与印度等海外殖民地的联系。英军必须设法阻止德意军队的进攻。
第二,经过。1942年10月23日,英军在阿拉曼对德军大举进攻,由于巴尔干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切断了敌人的交通线,加之英国海军在地中海有效地击沉了德国的军火运送船只,德军得不到充分的军火增援,德意军队大败,被迫西撤,英军乘胜西进。1943年,北非的德意军队投降。
第三,意义。阿拉曼战役沉重打击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军事力量,消除了它们对近东国家的威胁,大大鼓舞了英国和非洲人民打败法西斯的信心。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它与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战一起,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
活动4【活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的胜利以及法西斯轴心集团的瓦解,表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转变。为了商讨进一步配合对日作战问题,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了会议(苏联政府由于尚未在远东参加对日作战,故未参加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如东三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允许朝鲜自由独立。开罗会议一结束,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这是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第一次举行的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便尽快打败法西斯德国。德黑兰会议使苏美英三国之间在重大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和分歧初步得到了解决,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团结和合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所谓“第二战场”,是指英美在欧洲开辟反德国法西斯的战场。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开辟一个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战场,直接对德军作战。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件之一,预示着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为期不远了。第二战场的开辟,拖住了法西斯德军大批兵力,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也消除了德军跨海征服英国的直接威胁,同时,它也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从此以后,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夹击、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不久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3.雅尔塔会议。在德国法西斯接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安排战后和平和处理德国的政策等问题便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日本法西斯还在继续进行顽抗,为要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美英希望苏联尽早参加对日作战。为此,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决定召开一次国际会议来讨论这些问题。
1945年2月4~1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但是,参加会议的三大国首脑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的安排等许多问题上,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不顾牺牲他国的权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4.德国无条件投降。雅尔塔会议后,苏美英盟军加紧向德国本土进攻。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在柏林东西两面会师,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在优势炮火的配合下,苏军猛攻柏林,为了逃避正义的审判,希特勒于4月30日自杀身亡。5月1日,苏军将胜利的旗帜插在帝国国会大厦上空。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
5.波茨坦会议。作为主要法西斯国家之一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正面临着美军直接攻入本土的严重威胁,在中国战场上也在全线败退。随着欧洲战争的结束,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心,开始向东转移,数百万美英盟军正在源源东调,苏联红军开始向亚洲东部集结。日本法西斯的最后崩溃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结束,已经指日可待了。为了分享战争的胜利果实,维护战后世界和平问题,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7月28日后为新任首相艾德礼)在德国的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波茨坦会议对维护战后欧洲和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但苏、美、英三国对战后欧洲和平的安排问题达成的妥协和存在的分歧,在战后较长时间内对欧洲政局以及美苏两国关系的格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6.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苏军围歼了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中国的八路军等抗日部队向日军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法西斯走投无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活动5【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尽管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但是,在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共同目标下,它们“求大同,存小异”,始终互相援助,共同抗击敌人,争取胜利。世界各国人民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2.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就战争的深度和广度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远非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能比拟的。
两次世界大战规模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持续时间
四年零三个月
六年多
参战国
36国
61国
参战人口
10.5亿
17亿
作战区域面积
400万平方千米
2
200万平方千米
动员武装力量
7
000万人
1.1亿人
军费开支与薪饷开支比例
1∶1
3∶1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这次战争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消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第二,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在战争中大肆屠杀无辜居民,毁灭人类文明,残暴本性暴露无遗。战争打败了法西斯,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得人心。第三,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战争彻底打垮了德、意、日帝国主义,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崩溃;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力量得到壮大,为争取民族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战争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战后,中国等亚洲和欧洲一系列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羁绊和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第五,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战后用于和平事业,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