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形势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二战后初期,英法等西欧国家沦落为美国的小跟班。英法等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
B.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D.美国是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2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 )
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 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
③战后分割了德国领土 ④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经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列各项不符合战后初期美国状况的是( )
A.确立了自己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霸主地位
B.确立了自己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C.把苏联和东欧国家看作其称霸的最大障碍
D.制定了称霸全球的战略
4使美苏两国在二战后实力超群,成为雅尔塔体制的核心国家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欧各国饱受战火蹂躏,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B.两国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经济发展较快
C.两国军事实力较为强大
D.两国的政治地位在二战中及战后逐步提高
5杜鲁门说:“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发表上述言论主要是因为( )
A.二战后美国的强大
B.西欧的衰落
C.苏联军事力量的上升
D.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6二战后初期确立的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
A.美苏两分天下
B.美苏战时同盟
C.美苏和平共处
D.美苏争夺霸权
7下图是雅尔塔会议会场,就是在这张会议桌上,二战后的世界秩序被基本确定下来。那么,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主要就哪些问题达成协议( )
①结束战争 ②处置法西斯军事集团 ③二战后世界安排 ④组建军事集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反映了( )
①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现象 ②国际关系格局中心的转移 ③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
9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确立了苏联的世界霸主地位 ②反映了东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③美苏按照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④重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雅尔塔体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成果。雅尔塔体制形成的基础是( )
A.反对法西斯主义
B.谋求和平、民主
C.美苏实力均势
D.两大阵营的对立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12月29日,在他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锻炼出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战争使苏联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扩大在战略上加强了苏联的地位,对于战后世界的安排,苏联希望在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和平,以便医治战争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
材料三 还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经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他直截了当地告诉美国总统特使说:“我是总统的忠实副手。”
材料四 在战时盟国的许多会议中从没有法国临时政府的席位。戴高乐对此感到愤愤不平,反复向盟国表示:“1500年来,法国就已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他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材料五 美国承认并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英国则竭力反对中国的大国地位……苏联当然不愿意看到蒋介石政府强大,但对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也不抱信心。
——以上均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斯摩棱斯克战役(一)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于1941年7月16日完成对斯摩棱斯克城的合围。苏军曾从城南对德军的突出部发起强大的反突击,使5个苏联师得以突围,但更多的苏军被切断退路。8月6日,斯摩棱斯克陷落,战斗在城市东部又持续两周。德军推进至亚尔策沃—叶利尼亚—杰斯纳河一线以东。请完成:
(1)二战后美、苏、英、法对外政策的基点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2)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是什么?
(3)美、英对待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不同?苏联的对华政策有何特点?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的合影
材料二 百分比协定: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飞抵莫斯科,与斯大林密商巴尔干势力范围问题。后约定苏在罗马尼亚可占90%的优势,而英美在希腊可占90%的优势;在南斯拉夫,各占50%;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苏占80%,英美占20%。
材料三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雅尔塔协定》中有关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材料四 ……杜鲁门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在他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请完成:
(1)简要说明材料一所示会议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
(2)通过材料二、三的信息,你对雅尔塔体系作何评价?
(3)材料四体现了美国在二战结束后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二战后初期的史实分析美国的意图能否实现?
13阅读下列图片:
请完成:
(1)三幅图片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结果造成了什么影响?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C 解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其国际地位,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西欧各国在经济上都要看美国的脸色,故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
2.D 解析:一战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二战后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一战后和二战后,德国领土都被分割和占领;两次世界大战都为美国经济实力增长创造了条件,美国借机输出资本,欧洲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不是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
3.B 解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制定了自己称霸全球的外交政策,但当时并没有确立自己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并把苏联和东欧国家看作是自己称霸的最大障碍。
4.B 解析:在二战中,美国受到的破坏较小,而苏联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故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5.A 解析:杜鲁门的言论体现了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美国的野心是建立在强大实力基础之上的。
6.A 解析:依据题干“二战后初期”的时间限制和基本特征分析各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初期开始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不是战时同盟、和平共处,此时也还没有达到“争霸”的程度。
7.B 解析:组建军事集团是二战后美苏两强冷战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只是为其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应排除④。
8.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分天下的政治格局,是两极格局初步建立的标志,故排除③和④。
9.B 解析: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并使欧洲失去了国际关系格局的中心地位,所以①④错误。
10.C 解析:雅尔塔体制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体制,故应建立在两国实力相对均势的基础之上。C项符合题意。
11.参考答案:(1)美国:称霸世界;苏联:巩固大国地位;英国:依附美国;法国:重返大国地位。原因:美国经济、政治力量大增;苏联军事政治力量加强;英国力量衰弱,企图依附美国以保持欧洲大国地位;法国受其传统政策影响。
(2)美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西欧被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3)美国:为抗衡苏联;英国:害怕中国的强大会鼓舞英国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苏联:摇摆不定。
解析:第(1)问中对外政策的基点要从材料中分析归纳,原因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第(2)问要对教材有关知识进行归纳。第(3)问主要考查分析能力,应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
12.参考答案:(1)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使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2)雅尔塔体系把东欧和希腊分别划为苏联、英美的势力范围,并进行比例分配;美苏以牺牲中国的主权为妥协条件来加速日本的投降。可见,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3)称霸世界,掌握对二战后世界的领导权。其意图不能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抵制,出现了美苏两极格局。
解析:第(1)问主要依据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问要求回答雅尔塔体系的消极作用,应主要以材料二、三所反映出的信息为依据进行回答。第(3)问应根据材料四的信息回答第一小问,在此基础上,结合二战后初期的国际格局回答第二小问。
13.参考答案:(l)二战后美国出口猛增,工业发达,使美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西欧出口下降,工业比战前下降很多,科技发展缓慢。
(2)二战期间美国本土并未受到战争破坏,相反在战争中大发战争横财,而西欧遭受了巨大的战争破坏。
(3)美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一。美国开始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解析:解答时一定要注意寻找图表中数据的排列和变化规律。三幅图表中的数据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美国的实力在二战后迅速膨胀,答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信息。第(1)问根据图表数据可得出正确结论。第(2)问应结合美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及二战对美国的影响分析。第(3)问应结合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注意其时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