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1945年5月9日,莫斯科灯光璀璨,人们涌上街头,共同庆祝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的代办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请思考:凯南所说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冷战。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一、杜鲁门主义
1.背景
(1)二战后,____和____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美国对苏政策处于十字路口。
(2)1946年3月,______在美国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主张遏制____、对抗____________。
(3)______、希腊发生政治危机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提供了契机。
2.提出
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发表咨文。在咨文中,杜鲁门表示要在世界各地承担义务,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________的“扩张”。
3.影响
杜鲁门主义实际上是一篇冷战宣言,它标志着美国____政策的开始。从此,美苏________关系彻底破裂,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
杜鲁门主义公开宣布美国将在世界范围内同苏联展开争夺,但它同时又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的虚伪性。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并称霸全球。
二、马歇尔计划
1.背景
(1)二战使西欧遭受沉重打击,战后西欧出现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引发________,西欧各国社会动荡,而政府对此束手无策。
(3)美国意识到只有帮助欧洲________,才能稳定西欧政局,从而才能控制西欧并遏制________。
2.提出
1947年6月,马歇尔将军在__________大学发表援欧演讲,在演讲中提出了援助欧洲的方案,这一方案后来被称为__________。
3.实施
1947年12月成立__________。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到____年,计划实施完毕。
4.影响
(1)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西欧渡过了难关,促进了西欧经济的____,推动了西欧经济的____。
(2)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____,同时扩大了________在欧洲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把美国和西欧变成了一个经济集团,为建立美欧军事政治集团打下了经济基础。
三、北约和华约
1.北约的建立
(1)背景:①随着__________的形成,欧洲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②____需要控制西欧,建立由自己主导的安全体系,以对付____。
(2)成立:1949年4月,美、加、英等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订《______________》。8月,北约正式成立。
(3)性质及影响:①北约是一个__________性质的组织,是____________在军事上的发展,是美国实现以____为中心的全球战略的关键性一步。②北约的建立使美国从____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建立起一道遏制苏联的屏障。
2.华约的成立
(1)背景:北约的成立尤其是________加入北约严重威胁了苏联及________的安全,苏联不得不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
(2)成立:1955年苏联与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______》,后来根据条约规定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总部在______。
(3)影响:①它在反对以____为首的西方扩张势力、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②它的成立使苏联加强了对________的控制。
3.北约、华约建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使世界形成了以____和____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的局面。
(2)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严重威胁了________与__________。
杜鲁门主义的出笼、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美国对苏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苏联在各个领域都采取了反击措施,其中最为强烈的反击就是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北约与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答案:一、1.(1)美国 苏联 (2)丘吉尔 苏联 共产主义运动 (3)土耳其
2.1947 共产主义
3.冷战 战时同盟
二、1.(1)经济困难 (2)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3)恢复经济 共产主义
2.哈佛 马歇尔计划
3.经济合作署 1948年对外援助法 1952
4.(1)复兴 联合 (2)控制 美国文化
三、1.(1)美苏对峙局面 美国 苏联 (2)北大西洋公约 (3)军事同盟 马歇尔计划 西欧 军事
2.(1)联邦德国 东欧国家 (2)华沙条约 莫斯科 (3)美国 东欧各国
3.(1)美国 苏联 (2)世界和平 各国的发展
【问题1】
冷战从194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它对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甚至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试分析冷战局面出现的原因。
提示:本问题可以从战后的国际环境、美苏两国的战略企图等方面进行分析。美苏选择冷战作为彼此对抗的主要方式是由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的。二战刚刚结束,美苏两国都不愿意立即卷入一场新的战争,世界各国人民也都极度厌恶战争。同时,美苏两国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没有战胜另一方的绝对优势,故此两国谁也不敢轻言战争。
(1)二战使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两国形成了实力均衡的局面,奠定了雅尔塔体制的基础,这又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勾画出基本轮廓。
(2)二战结束和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使美苏双方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抗。
(3)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和谋求利益的全球性战略目标,从而引起利益和战略构想的冲突。但是由于直接诉诸战争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所以,冷战便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4)在战后初期美苏力量对比中,美国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具有比苏联更强烈的争霸进攻意识,从而挑起了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
【问题2】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试分析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及实施的影响。
提示:本问题从美国全球重点、战后欧洲的状况等方面分析了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分析了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把握本问题,便于从整体上理解美国冷战政策的实质。
(1)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因此在杜鲁门主义的招牌下,美国首先向欧洲扩张,马歇尔计划就是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运用。
(2)战后初期的欧洲,经济凋敝,社会动乱,英、法、意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美国惊呼欧洲正处在苏军接管和共产党造反的边缘。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元为主要手段,达到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47年,国务卿马歇尔在演说中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指出:美国应尽其所能,帮助欧洲恢复正常经济状态,“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3)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度过了经济困难时期,进入了经济恢复阶段。经济恢复带来了西欧各国政局的稳定,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革命的爆发。但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受援国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成为美国商品的输出市场,同时也加强了对西欧政治和军事的控制。可见,马歇尔计划远不只是一项紧急援助计划,实际上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因此,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题3】
二战后,美苏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对抗,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试分析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特点。
提示: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之后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同盟国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雅尔塔体制。它的核心是美苏关系,它的确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初步形成。两极格局取代了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2)随着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美国推行霸权政策,遏制社会主义,扶植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2.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
(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例题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答案:D
解析:注意1945年这一时间,材料旨在说明,随着二战的结束,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即将展开,也就是后来发生的美苏冷战,冷战是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导致的,这就是“世界不得不重建”的原因。
【例题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答案:B
1.
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的实力和野心空前膨胀
B.苏联的政治军事影响和各国革命运动日益扩大
C.苏联开始同美国争霸
D.美苏势均力敌,美国不敢贸然越过战时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
2.杜鲁门总统上台后发表演讲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在美国人民的肩头。”杜鲁门的意图是(
)。
A.唤醒人民的责任意识
B.缓和人民的反战情绪
C.承担维护和平的大国责任
D.获取世界的霸主地位
3.下图为我国漫画家华君武的一幅作品。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援助”指的是马歇尔计划
B.表达作者强烈的反美情绪
C.“援助”具有控制西欧的企图
D.“援助”是美国推行冷战的政治表现
4.
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5.
观察下列图片:
图1 恐怖的骨牌游戏
图2
请完成:
(1)从图1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模仿图2中已经完成的项目,填写另外两个空格项目。
(3)根据图片,如何理解冷战的含义和实质?
(4)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对峙的双方是哪两国?二战期间和战后它们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1.答案:C 解析:A项是主观原因,B、D两项为客观原因,C项与史实不符,冷战开始于1947年,美苏争霸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2.答案:D 解析:二战后美国实力空前强大,要求取得世界霸权,A、B、C三项都没有体现美国的真实意图。因此,D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推行冷战的经济方面的表现,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要遏制以苏联为首的包括东欧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又采取了除武力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这些对抗形式被称为冷战。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在北约组织建立时,华约组织尚未建立。因此,C项正确。
5.参考答案:(1)二战后美苏争霸;世界面临新的大战的危机,人们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等。
(2)
(3)含义:除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实质是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
(4)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对峙的双方:美苏。变化: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为战后的敌人。原因:①战时同盟的基础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失去。②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受到苏联的阻碍。③苏联为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④两国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根本对立。
解析:回答第(1)问主要是仔细读图1,从两只胳膊上的国旗可知两国是美国和苏联。联系“骨牌游戏”的实质,再结合“要和平不要战争”的英文,可知世界呼吁和平。回答第(2)问时,观察图2,图中已经给出了“冷战的表现”这一信息,只要和所学知识建立正确联系即可。回答第(3)问,主要结合图片给出的信息,在回答第(2)问的基础上,归纳其含义和实质。第(4)问,从图片中得出对峙的双方是美苏,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组织语言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