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自我小测
人民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赫鲁晓夫为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 ③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④开始实行“缓和”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一) 马里亚纳群岛是日本“绝对国防圈”的重要环节。1944年6月,美军采取越岛进攻战术,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登陆。日军节节抵抗,至7月被美军全部消灭。美军又先后占领提尼安岛和关岛。日军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被歼4万余人,南云海军上将和斋藤中将自杀。220世纪50年代,苏联主动缓和东西方关系,签订对奥地利和约,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结束冷战局面,实现世界和平
B.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C.在欧洲用“缓和”战略,在其他地区称霸
D.发动和平攻势,软化西方国家对苏立场
3下图反映的信息有( )
①美苏关系紧张 ②苏联欲与美国“平起平坐” ③战略优势在美国 ④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5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最后一刻,莫斯科下令舰船返航。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曾兴奋地对国家安全顾问说:“两个家伙比赛瞪眼珠子,结果那个家伙先眨眼。”上述材料体现的信息不能反映出( )
A.美苏两国对峙
B.美苏由对峙走向缓和
C.美苏两国关系极度紧张
D.对抗中美国占优势
6在美苏争霸过程中,表明20世纪60年代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的事件是( )
A.美国出兵越南
B.苏联修筑“柏林墙”
C.古巴导弹危机
D.苏联承认联邦德国
7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发表演说中谈到:“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说明二战后美国极力扶植西欧和日本的政策( )
A.事与愿违
B.得不偿失
C.福兮祸所伏
D.好心没好报
9尼克松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实质是( )
A.改变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B.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优势
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10
20世纪70年代,美苏在战略核武器问题上达成协议,这说明( )
①美国拥有战略优势 ②美国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③苏美在战略武器上竞争重点发生转移 ④苏联经济已不堪军备竞赛的重负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1下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 )
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12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有利的方面包括( )
①防止了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 ②限制了核武器的扩散
③绕过了联合国安理会,为所欲为 ④以签订协议来解决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请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和黄金外汇储备情况表
年代
20世纪6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初
美国与西欧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10.7
-5.8
美国与西欧共同体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
+4.7
-29.3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而实用主义在他同大国打交道时表现特别明显……这位总统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1971年他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他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尼克松与戴高乐的谈话
材料四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23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二、四指出尼克松僵硬的意识形态是什么?他自称在外交方面是“超脱意识形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政府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在亚洲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结合材料一、二、三、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政策调整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解析:做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限定时间“20世纪50年代后期”,③发生在60年代,④发生在70年代初,故③④不属于此时间段,不能选。
2.B 解析:注意外交政策的变化是国家利益的需要这一原理。A项表述明显是表面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C项不符合历史事实。D项不是苏联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仍然是称霸世界。故B项符合题意。
3.D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结合当时形势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史实。
4.D 解析: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拔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注意材料中的“纽约”“莫斯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首都。
5.B 解析:美苏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的,题干反映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在此之前的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故B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
6.C 解析:A、B、D三项和美国的战略优势并无直接联系。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的让步而告结束,由此说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
7.B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倡导建立的;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在1949年。
8.C 解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扶植达到了当时的目的,所以并不是事与愿违,也不是得不偿失;西欧和日本长期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所以也不是好心没好报;复兴西欧和日本等于扶植了未来的竞争对手。
9.B 解析:注意外交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尼克松调整对外战略就是这一原则的应用。故B项符合题意。
10.A 解析:20世纪70年代,苏联正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所以①④不正确。
11.D 解析:20世纪80年代,日本逐步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对美态度逐渐强硬,图片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点。
12.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③属于不利的影响,故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13.参考答案:(1)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判断失误。
(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
解析:回答第(1)问,要结合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两国的对外政策及冷战的基本特征进行思考,特别是要说明苏联对外政策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回答第(2)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归纳和概括。
14.参考答案:(1)反对共产主义。注重国家利益。
(2)政策: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结束越南战争。原因: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在经济领域已经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尼克松政府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美国企图通过改善中美关系以改变其在与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地位。
解析:本题通过几则材料,考查美国对外关系变动的原因及中美关系,解答时要紧扣当时的历史背景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