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0-14 22:0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几个常用生态系统的简单区别热带雨林:
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
草原生态系统:
生物种类、营养结构较森林简单
农田生态系统:
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生产者主要是地衣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既有出生也有死亡,既有迁入也有迁出;阳光、温度、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地改变。
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
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保   持原状的能力。来源: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   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   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3、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   造成的不利影响。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2、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结构复杂。1、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1、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1、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2、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多。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2、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多。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
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来源:
1、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   恢复原有的数量。
2、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   的新类型。
3、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2、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3、各营养级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较小。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2、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   应新环境的新类型。稀少简单弱低恢复力稳定性高多复杂强高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  一般来说,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只有维持并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
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措
施  保持与提高生物的数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保护草本、苔藓、地衣等耐性强,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种小型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保护和建设多种不同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在图中,小方格代表不同的环境因子(空间、温度等),4个不规则的图形代表了Ⅰ、Ⅱ、Ⅲ、Ⅳ4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因子的情况。如果资源是有限的,最有可能被排除的生物是(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A 2.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它们可以形成下面几种营养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最稳定的是( )?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甲丁乙丙ABCDB3.(多选题)“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值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林乃至棉化、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D.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BD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遇难。(1)红树林的 稳定性较强而 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 。抵抗力 恢复力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
都是有限的。自动调节能力 5.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A.减少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目
D.对生态演替进行限制C6.2002年底“食人鱼”的报道随处可见,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使入侵地食物链破坏
B.会破坏入侵地的非生物因素
C.未认识其价值所以人为干扰少
D.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生态平衡更稳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