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藤野先生送给鲁迅的照片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导入新课背景介绍段落结构人物形象课文暗线小结退出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
草》、《朝花夕拾》
《呐喊》、《彷徨》《华盖集》、《坟》
等。本文选自散文
集《朝花夕拾》。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 bù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社戏》课文《故乡》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
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
救国救民,但后来
却弃医从文了,我
们在本课的学习中
会认识到作者思想
变化的原因。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
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正门 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鲁迅上过课的阶梯教室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 藤野,名严,全名藤野严九郎。1901年10月,藤野先生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7月6日,即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藤野先生1、本文依据时间和地点的转移组织材料,请按“去仙台前”,“在仙台”,“离开仙台”,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⑴第 段:
⑵第 段:
⑶第 段:1-34-3536-38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写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不孙( )
结责( )
油光可监( )
抑扬顿错( )
深误痛疾( )
芦会( )
溺名( )
痴然( )孙——逊结——诘监——鉴错——挫误——恶会——荟溺——匿痴——凄改正下列词语中有误的注音(对的打√)绯(fēi)红( )
诘(jí)责( )
油光可鉴(jiàn)( )
抑扬顿挫(zuò)( )
深恶(è )痛疾( )
芦荟(huì)( )
匿(nì)名( )
不逊(sūn)( )√jí —— jié √zuò ——cuò è ——wù √√sūn——xùn读准字音,认准字形1、P12“读一读,写一写”字词
绯( )红 标致 落第 不逊( )
诘( )责 托辞 油光可鉴( )
抑扬顿挫( ) 深恶( )痛疾
2、注解中的其它字词:
客死 芦荟( ) 掌故 匿( )名
凄然 小而言之 正人君子fēixùnjiéjiàncuòwùhuìnì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耳闻亲见——治学严谨生活俭朴学者形象藤野严九郎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
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线索
明线:
暗线: 回忆藤野先生
(与藤野先生相识的缘由、
相识相处、离别与怀念。)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
(思想感情的变化)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
线,想一想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分组讨论
在 东 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比喻、反语所 感——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爱 国去 仙 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对满清统治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表现爱国学生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
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
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
受到严重挫伤爱国离开仙台,怀念先生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怀念付诸行动——收藏讲义挂照片多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爱国主题思想以上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
义思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
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
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
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
主义思想感情。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语言品味:(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原是“漂亮”之意,这时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讽刺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精通时事——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讽刺了一些“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生活丑态。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爱国青年——是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意味。 2、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却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 从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看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正人君子——这是反语,用来讽刺那些为军阀正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