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4 10:1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与其他表达方式的不同。
2. 开始对说明文从文体的角度进行较系统的认识和学习,从抓住特征、注意顺序、讲究方法、语言准确四个方面学习课文。
3. 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2、3
课时安排:在零预习的情况下预设3课时。
《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
课时主要内容:
1. 感知“说明”与其他表达方式的区别。
2. 提示单元学习内容。
3. 初步认识说明文的四个特点。
4. 读通课文,积累字词。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出示阿莫西林胶囊说明书
2. 从八年级上册物理、地理、生物、数学等学科的课本中各选一小段话,在大屏幕上分别出示,读并明确每段各出自于哪个学科。
3. 明确从这节课开始正式学习说明文,而上面出示的这些都属于说明性文字。简单讨论“说明”的含义。
4. 简单回顾五年级学过的几篇说明文。
(设计说明:1. “按规律排列的知识是有生命的,是会说话的。”用多个学科中学生熟悉的段落以及常见的药物说明书引入,既能让学生从感觉上将说明与其它表达方式区别开来,也能让学生感觉到说明文很有用、很常见,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同时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和趣味性。2. 回顾小学学过的几篇说明文,也意在唤起学生对说明文的亲切感,消除畏难情绪。3. 所选语段包含不同的说明方法,为下面对说明方法的学习做铺垫。)
二、单元提示(2分钟)
1. 明确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而且都是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说明对象。
2. 让学生列举知道的园林名胜。
3. 明确:这些名胜古迹,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我们的先人祖祖辈辈勤劳、智慧的结晶。这些历史文化哺育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同样需要从中吸取知识的、精神的营养。
4. 引出中国石拱桥。
(设计说明:进行单元介绍,明确本课在单元学习中的位置,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概括出说明文的四个特点:抓住特征,注意顺序,讲究说明方法,语言准确。(18分钟)
1. 讲究说明方法
(1)出示赵州桥插图,学生用一句话说明大拱的形状。
(2)出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让学生比较文中的说明跟自己的说明的优劣。
(3)明确:有人说明的本领大,一说就明白;有人说明的本领小,越说越糊涂。看来要把事物说明清楚,是要讲究方法的。
2. 语言准确
(1)学生再用一句话说明大拱和四个小拱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学生说明的过程中教师用教具演示,以验证学生说明的是不是清楚明白。
(3)出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体会“肩”“各”的用词准确。
(4)明确:说明事物要让别人明白,用词准确也很重要。
(5)从课文中勾出这两个句子并背过来。
3. 抓住特征,注意顺序
(1)读课文中关于赵州桥的这部分内容思考:课文说明赵州桥的特点,一共讲了几点?如果把第四点挪到第一点前面来说明好不好呢?为什么?
(2)讨论明确:只有一个大拱这种设计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和标志,所以应该先说明,第二、三、四点分别说明了小拱、拱圈和桥栏上的雕刻。按由主到次,先主后次的顺序,有条不紊地把赵州桥的特点说明清楚了。
4. 归纳:看来,要想把事物说明的让人清晰明了,还要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来说明。
5. 回顾小结:通过读说明赵州桥的两段课文,我们得出了四点认识:要想把事物说明清楚,这么几个方面很重要——抓住特点,注意顺序,讲究方法,用词准确。这是说明文很重要的四个特点,也是我们阅读说明文的四个把手。第二、三节课,将以此为把手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
(设计说明:通过读课文中关于赵州桥的部分内容,提炼出说明文的四个特点。重要的并不是这四个结论——结论直接由教师告诉也可以,而是学生求取结论的过程:从个别现象中概括出普遍性的结论,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了一次归纳思维的训练。)
四、读通课文,积累字词——这是学习每篇课文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20分钟)
1. 同桌合作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一个同学读时,同桌一定要仔细听。读不通顺、读错的地方要及时改正过来并再读一遍。两个人都拿不准的地方可以问问前后桌同学,离老师近时也可以问老师。读课文的时候,还要注意课下注释和屏幕上提示的词语 。读完课文后要出一些字词考考大家。
2. 考生字
(1)屏幕出示词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听写词语。老师报完后在屏幕上出示答案,同桌互批、改错。
3. 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残损、惟妙惟肖、推崇
在解释的过程中进行学法点拨,可用词义叠加法解释词语,也可用词语替换法解释,还要重视课下注释。
(设计说明:1. 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合作学习,既可以避免有同学在自己读课文时因活动单调、时间较长而注意力不集中,又可以发现更多的错误以利于改正提高。2. 此环节注重字词,把积累字词在阅读课堂上落到了实处。3. 注重学法指导,解释词语的同时,不仅授学生以“鱼”,还授学生以“渔”。)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学习内容:1.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思路,理解说明顺序。2.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连问速答,整体感知,梳理思路,理解说明顺序。(20分钟)
1. 发“导学案一”,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默读理解课文,并在课本上简单批注。
2. 组内质疑交流。
3. 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学案上的各串问题。
附:导学案(一)
问题串1. ①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说明?
③把石拱桥的桥洞比做什么?有什么好处?
④这段中还用了另一种说明方法,知不知道?
问题串2.①第二段说明的事物是什么?
②从第二段中找出点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③石拱桥包不包括中国石拱桥?
④这段中所说的石拱桥的特点。是不是中国石拱桥也具备?
问题串3.① 第三自然段说明的事物是什么?
②从这段中你可以知道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③这段课文中举出旅人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问题串4.①第4、5段在说明什么事物?
②赵州桥和中国石拱桥什么关系?
问题串5.①从第6自然段往下看,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来说明卢沟桥?
②卢沟桥和赵州桥在建筑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③虽然一个独拱一个练功,但它们都是什么?
④课文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目的是什么?
⑤在课前提示中有一句话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能不能找出来?
问题串6.①第9自然段是个设问式的段落。那么这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②答案是什么?
③你迅速找到答案的方法是什么?
问题串7.①第10段在说明什么内容?
②第10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设计说明:1. 此学习环节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了解各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梳理说明顺序。2. 指导学生迅速提炼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并适时点拨学法。3. 对学生进行思维敏捷、表达顺畅的训练。)
二、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并进行应试训练。(25分钟)
1. 出示句子:《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1)“大约”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可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3)“有记载的”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 出示句子:(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
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1)“在当时”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可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3. 这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也是考试中的难点。怎样用有条理的语言来回答这类问题呢?
(1)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示范表述。
(2)屏幕出示提示,学生表述训练。
(3)同桌互说互听,在说与听中强化训练。
4. 背诵积累上面的两个句子。
5. 学法指导: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往往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6. 质疑课文:本文中有没有语言不准确的地方呢?
(引用田贺书老师文章)
(设计说明:1. 在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说明事物要用词准确的基础山个,结合典型句子,进一步理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 课堂教学与考试紧密结合,对中考中的此类题型进行指导训练。3. 把课后“研讨与练习”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并创造性地进行使用——考虑学情有所选择并适当降低难度。4. 质疑课文,培养科学精神。)
《中国石拱桥》第三课时
本课时学习内容: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说明方法。
一、写课文作文,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来说明的写法。(23分钟)
1. 导入本课时内容
中国石拱桥是我国桥梁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学了课文,你能不能选择一个方面,把它介绍给你的家人呢?下面我们就用课文作文的形式完成一篇短小的介绍稿。
2. 课件出示要求提示。
以“__________的中国石拱桥”为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说明文,当然,内容越丰富、字数越多越好。
提示:1. 把题目补充完整
2. 课文中有用的材料和句子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改变后使用,还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说明。
3. 写完后读一读,改一改,要做到语句前后连贯。
3. 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
(1)快速浏览课文,进行1分钟拟题,同时也可以把课文中对写作文有用的句子勾画出来。
(2)拟题展示交流。
(3)教师出示自己你的题目。
4. 进行6分钟写作。
5. 在组内展示交流修改,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课文作文读给本组成员听,其他同学提示需要修改之处。
6. 班内展示交流
7. 通过写课文作文我们发现,课文在中国石拱桥众多的特点中是重点抓住哪几个特点来说明的呢?
(设计说明:1. 这是一个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活动环节。2. 拟题交流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过程。3. 写这个小作文的过程,更是深入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课文如何抓住特点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过程。4. 教师出示自己拟的题目,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点拨和提升。5. 最后的归纳环节,为较松散的学习成果点了一次“睛”,使对课文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层面。)
二、学案导学,理解说明方法。(21分钟)
1. 按导学案(二)进行学习(13分钟)
导学案二:
说明方法导学案 常用说明方法示例及作用
1. 下定义
例句: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作用:通过下定义,揭示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科学更严密。
2. 举例子
例句: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例如,用力击鼓比轻击鼓产生的声音大。
作用:举出用力击鼓比轻击鼓声音大的例子,具体地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声音也有强弱的不同。
3. 作比较
例句:我国发现过一头近
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作用:把鲸的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相比较,突出地说明了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
4. 打比方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作用:把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5. 分类别
例句: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作用:把鲸分成须鲸和齿鲸两类来说明,条理更加清楚,使人容易明白。
6. 列数字
例句: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作用:列举出十六万公斤、两千公斤等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
7. 引用
例句: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作用:引用张鷟的话,说明了赵州桥形式美观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
8. 画图表
示例:
常用说明方法
作 用
下定义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说明科学严密
举例子
能具体地、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物
作比较
突出,强调,使特征更鲜明
打比方
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分类别
能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列数字
能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
引 用
准确而生动地说明事物特征,增强说明的可信度
画图表
用图表辅助文字,增强说明的直观性
作用: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地说明了常用的八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使人一目了然。
学以致用
从《中国石拱桥》中分别找出一个用了下列说明方法的例句,并试着用完成填空的形式说明其作用。
1. 举例子 在第( )页第( )段勾出
作用:举出______________的例子,具体地深入浅出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比较 在第( )页第( )段勾出
作用: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比较,突出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打比方 在第( )页第( )段勾出
作用: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列数字 在第( )页第( )段勾出
作用:列举_____________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引用 在第( )页第( )段勾出
作用:引用了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
2. 学习交流(5分钟)
(设计说明:1. 学案导学体现一个“导”字,学案中要有对学习方法的提示指导,也有具体的训练要求或题目。2. 在对说明方法的学法指导中,使用第一课时出示的说明句子和小学课文中的句子,内容的熟悉亲切,更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注意集中在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上。 3. 列图表没找到合适的例子,对说明方法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可谓一石二鸟。4. 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中考,学案紧扣中考题型来总结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和应试)
3. 运用刚才学习的一两种说明方法,介绍教师中的某个事物。(3分钟)
(1)写
(2)展示交流点评
(设计说明:加深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学以致用。)
三、对全课三个课时的学习进行总结。(2分钟)
四、布置作业(1分钟)
细读4、5、6、7、8、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时,说明的思路、顺序基本相同,你能不能梳理一下,然后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段课文小作文?
“读了课文中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两部分内容后,我发现作者对这两座桥的说明思路基本相同,于是我归纳出这样介绍一座桥的方法。
……”
(设计说明:认识说明顺序,进行学法指导,说明文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