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
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专题03植物的激素调节(B卷)-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单元双基双测卷(必修3)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3植物的激素调节(B卷)-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单元双基双测卷(必修3)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0-16 11:06:38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满分100分,60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60分,每题3分)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做了“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豌豆幼茎生长的协同作用”实验,实验结果用图表示如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D
2.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A.
正常情况下,玉米叶片中不产生脱落酸
B.
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
C.
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越来越低
D.
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
【答案】B
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越来越低,D错误。
3.在植物的抗冷胁迫过程中,脱落酸(ABA)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探究一定浓度范围内的ABA对不同品系番茄幼苗叶片在抗冷胁迫中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注:相对电导率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细胞膜受损越大,相对电导率越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利用脱落酸氧化分解增加产热,从而提高抗寒能力
B.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和温度,因变量是相对电导率
C.
因番茄品系710最低相对电导率低于品系704,故其对ABA反应敏感性更大
D.
图中ABA浓度对番茄幼苗叶片的抗冷胁迫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脱落酸是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作为能源物质供能,A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和番茄品系,B错误;因番茄品系710在较低ABA浓度时电导率(细胞膜受损程度)就开始快速下降,所以对ABA反应更敏感,C错误;图中ABA浓度对应电导率(细胞受损程度)都低于0浓度对应的电导率(细胞受损程度),所以对番茄幼苗叶片的抗
冷胁迫具有促进作用,D正确。
4.下表是科学家研究植物顶端优势时发现不同植物激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顶端优势可知,生长素浓度越高,侧芽生长越快
B.
比价甲、乙组可知,细胞分裂素可加速顶芽生长素的分解
C.
比较丙、丁组可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无关
D.
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可能使顶端优势现象更明显
【答案】D
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对侧芽抑制作用加强,说明顶端优势显性更明显,D正确。
5.下图中,表明植物叶片中水势随着时间的变化。依照这种变化趋势下面哪种说法是真实的?(
)
A.在第2—6天之间,脱落酸含量降低,气孔阻力增加;在第6—8天之间过程被逆转
B.在第2—6天之间,脱落酸含量增加,气孔阻力降低;在第6—8天之间过程被逆转
C.在第2—6天之间,脱落酸含量增加,且气孔阻力增加;在第6—8天之间过程被逆转
D.在第2—6天之间,脱落酸含量和气孔阻力都增加;在第6—8天之间过程被逆转
E.在第2—6天之间,脱落酸含量降低,且气孔传导性增加;在第6—8天之间过程被逆转
【答案】D
【解析】在第2—6天之间,叶片中水势下降严重,当降到某一临界值时,气孔开始
关闭,以减少水分散质,使叶片水势复原。在调节气孔关闭时上,脱落酸起主要作用。脱落酸(ABA)除第6—8天,叶片水势急剧上升,上述过程被逆转。
6.分析以下几种情况(图A中的琼脂块含有生长素),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
)
【答案】B
【解析】每组中左侧的胚芽鞘都是弯向光源(右侧)生长。右侧的胚芽鞘,A中的是直立生长,虽有单侧光,但无尖端感受光刺激;B中的是弯向光源(右侧)生长,因为尖端可感受单侧光刺激;C中的是直立生长,因为尖端被罩住,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D中的是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因为无尖端产生生长素。
7.分析以下几种情况(图A中的琼脂块含有生长素),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
)
【答案】
B
【解析】
每组中左侧的胚芽鞘都是弯向光源(右侧)生长。右侧的胚芽鞘,A中的是直立生长,虽有单侧光,但无尖端感受光刺激;B中的是弯向光源(右侧)生长,因为尖端可感受单侧光刺激;C中的是直立生长,因为尖端被罩住,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D中的是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因为无尖端产生生长素。
8.为了检测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用六盆相同植物幼苗做实验,先测其重量,然后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让植物在理想环境中生活4周后,再次测其重量。作为本实验的适宜对照组的应是(
)
A.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喷洒同种植物
B.2周后,将三盆植物的生长素洗去
C.向同种植物的幼苗喷洒生长素,并置于黑喑处4周
D.种植另外六盆植物幼苗,相同条件下培养,只喷洒蒸馏水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实验变量的设置原则,属于考纲实验设计层次。本实验目的是检测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有无生长素处理。由题知实验组是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对照组应是只喷洒蒸馏水,其他条件和实验组相同,D对。
9.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生长,也可以抑制生长。若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纵坐标表示生长素浓度,则正确的是(
)
A.甲
①促进
②抑制B.甲
①抑制
②促进C.乙
③促进
④抑制D.乙
③抑制
④促进
【答案】D
10.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的尖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单位:mol·L—1)中,保持在25℃下培养2d后,测量胚芽和胚根的平均长度,下图显示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切去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的原因是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对实验造成干扰
B.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避免水分蒸发影响溶液浓度变化
C.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促进胚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10—10mol·L—1,胚芽伸长的最长长度是14mm
D.根据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更高的是根
【答案】C
【解析】本实验要观察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胚芽、胚根生长长度的影响,所以进行实验前应该对材料进行处理,将本身可能产生生长素的地方切除。另外,培养皿中水份的蒸发也会造成生长素浓度的改变,影响实验的结果。从图中可以很容易得出促进胚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10—10mol·L—1,胚芽伸长的最长长度是16mm。
11.某植物幼苗的根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将其根部从中间切开分成a、b两部分,将a、b两部分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c、d上,结果幼苗d生长快于幼苗c。以上现象说明(
)
A.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B.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茎生长有抑制作用
C.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D.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茎生长有抑制作用
【答案】C
12.为了探究:单侧光使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设计如下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更多地移向背光侧
B.
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C.若胚芽鞘的生长长度关系为C
D.若胚芽鞘的生长长度关系为C
【答案】D.
【解析】该实验为探究实验不可能得出唯一结论,A、B错误;若胚芽鞘的生长长度关系为C
13.若从植物体中提取生长素,下面几个选项中最理想的材料是(
)
A.叶
B.幼嫩的种子
C.根
D.种子
【答案】B
【解析】考查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一般地说,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正在发育的种子能合成大量生长素。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幼嫩种子是提取生长素最理想的部位。
14.假设下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的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答案】D
15.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分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2,4-D浓度(mol/L)
0
10-15
10-14
10-13
10-12
10-11
生
根
数
2.0
3.8
7.2
9.4
15.1
20.3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
A.促进桂花枝条扦插生根的最适2,4-D
浓度是10-11
mol/L
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
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相同
【答案】B
同,D不对。
16.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下图a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b图中的位置是
(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分析a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一条生长曲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另一条生长曲线为茎,P点属于茎的曲线,P点含义是生长素浓度比较高,生长较快,是b点(重力作用的结果)。
17.植物的生长包括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伸长使细胞体积增大两个方面。水稻种子萌发时,往往表现有“干长根、湿长芽”的现象。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
A.根的生长需要的水份比芽少
B.根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芽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
C.根的生长只有细胞分裂
D.芽的生长只有细胞伸长
【答案】D
【解析】考查学生对生物生长、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生理过程对氧气需要量等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辨析能力。水稻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既有细胞的伸长和扩大,也包括细胞分裂。而细胞分裂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和中间代谢产物,因而在水中氧气含量过低的条件下,生长会受到抑制;而胚芽鞘的生长,只有细胞的伸长和扩大,没有细胞分裂,只要水分供应充足,细胞就能伸长和扩大,所以在水层中芽生长较快,根生长受抑制。
18.如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
A.M长得比N长
B.N长得比M快
C.M弯向一侧而N不弯曲
D.N弯向一侧而M不弯曲
【答案】A
【解析】受单侧光影响,琼脂块X经Y生长素多;放在胚芽鞘顶中央,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均匀向下运输.
19.如图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B.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C.若幼苗表现出向光性,且向光侧的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浓度大于f小于2f
D.若水平放置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近地侧浓度为g,则远地侧浓度可能为2f
【答案】D
D错误。
20.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答案】C
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二、非选择题(40分,每格1分)
21.(8分)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根的向地性生长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由图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_________(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相同或不同”)。
(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____________。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器官的____________(填“幼嫩”或“成熟”)部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_________(填“受”或“不受”)光照影响。
(3)某实验小组为了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把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____________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③去除顶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答案】(1)
大于m小于n
能
相同或不同(2)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幼嫩
不受
(3)含有生长素的
在顶端放置一个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3)围绕实验目的“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结合已经给出的实验大体设计思路进行完善: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含生长素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③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22.(10分)青鲜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发芽,被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对青鲜素毒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甲.乙烯促进离层区(如图乙)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酶X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叶柄离层区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如图丙。
请回答:
(l)细胞分裂素能促进______
,促进萌发,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储藏保鲜;青鲜素与______(激素)的作用机理类似。
(2)根据图甲可知,浓度______
以下,青鲜素几乎没有毒性。
(3)根据酶 X 的生理作用分析,它可能是______
酶和______
酶。
(4)根据图丙可知,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______
或______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结合对图丙的分析,可得出叶柄内生长素的运输对乙烯合成起______作用。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的氨基酸是______
。
【答案】(1)细胞分裂
脱落酸(2)30mg/L (3)纤维素
果胶
(4)小于
等于
主动运输
促进色氨酸
(4)根据图丙可知,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小于或等于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结合对图乙、丙的分析,可得出叶柄内生长素的运输对乙烯合成起促进作用;植物体内,色氨酸在酶的催化下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3.(7分)为探究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大小相同的玉米种子若干,带盖的足够长的硬纸盒四个,沙土,剪刀等.
方法步骤:
①取四个硬纸盒,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盒内种入五粒玉米种子,盖上盒盖,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出土2cm左右时备用.
②将甲、乙、丙、丁适当处理后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孔,在它们的侧面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丁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孔,在它们的下方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玉米苗生长和弯曲情况.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生长情况是
,丙的生长情况是
。
(2)每盒种入五粒玉米种子而不是一粒种子的目的是
,白炽灯不靠近纸盒的原因是
。
(3)讨论丁的生长情况,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4)如果在失重状态下进行实验,丙、丁两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丙
,丁
。
【答案】(1)向光生长(向小孔生长)
背地生长(2)减少(因意外情况出现的实验)误差
防止白炽灯产生的热量对玉米幼苗影响(3)若水平生长,则光照和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相同;若向上生长,则重力比光照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若向下生长,则光照比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4)水平向前生长
向下弯曲生长
(4)若整个实验装置处于失去重力状态,即没有重力情况下,甲、乙变化不大,即甲直立生长,乙弯向光源生长;但丙幼苗会弯向光源生长,原因是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分布不均;而丁幼苗则会水平向前生长,原因是失重状态下,植物体生长素分布均匀.
24.(7分)研究人员测定了香梨果实从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某些植物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香梨果实发育初期(花后15
d左右)达到高峰,且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间(花后60
d左右)含量比值加大的两种植物激素是________,在此过程中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说明果实正常发育是________的结果。
(2)香梨果实采收后30
d才进入完全成熟阶段,在此过程中乙烯含量的变化说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收后________的骤减是果实成熟的必要条件,脱落酸的积累可能触发了果实的衰老过程,________的含量再次升高,可能促使衰老阶段乙烯的大量合成,因此在果实成熟后期调节________至较低水平将是延缓香梨果实衰老的关键。
【答案】(1)赤霉素和脱落酸(缺一不可) 生长素 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作用 (2)促进果实成熟 (3)赤霉素 生长素 脱落酸和生长素(缺一不可)
衰老的关键。
25.(8分)茶一般以茶树的顶芽和幼叶制成。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茶树常采用扦插繁殖。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
三十烷醇处理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从图中所示知,此实验的对照有两大类:
一是用________处理插条,作为空白对照;二是用________处理插条进行相互对照。
②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三十烷醇浓度为15
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________(填“抑制”、“促进”)作用。
③若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三十烷醇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__ppm。
④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沾蘸法和浸泡法。与沾蘸法相比,浸泡法所用的浓度________,所需处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解除了顶端优势 (2)①三十烷醇的浓度 三十烷醇浓度为0(或蒸馏水) 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 ②促进 ③8~15 ④较低 较长
【解析】植物的顶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当摘去植物的顶芽和
泡法与沾蘸法相比,浸泡法需要的溶液浓度较低,且处理的时间较长。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