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 实数
课题
3.2实数(第一课时)
单元
第3章 实数??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实数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培养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无理数定义的过程,理解实数的分类;
2.应用数形结合构建无理数,了解无理数的近似值.
重点
数的分类,数形结合构建无理数并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
难点
理解数的分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无理数以及无理数近似值.
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归纳推理
梳理巩固
巩固提升
数形结合推新知
巩固提升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数:无理数,实数。
复习回顾
1,复习有理数的分类
: 正整数
整数 负整数
零
有理数
正分数
分数
(小数)
负分数
(分数跟小数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如1/4=0.25,1/3=0.3333.。。。)
关于分数的分类同学觉得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标准?
2,我们来观察一下分数:
1/3=0.333333333.。。。5/6=0.83333333.。。。
2/7=0.285714285714.。。。。
13/9=1.4444444444。。。
3/2=1.5 3/4=0.75, 5/8=0.625,,
大家觉得分数还可以怎么分类呢?
同学讨论答:可以分成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要强调循环。
有限小数
分数
无限小数(强调循环)
问题:根据分类的排他性,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无理数应该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不是整数,不是分数,既不是有限小数,也不是无限循环小数。
老师:那应该是什么样的数。
有学生抢答:无限不循环小数。。。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无理数。
新课
1,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
2,我们一起来展示以下数据:(用智能手机的计算器功能,投影到屏幕)
=3.14159265358979323844624338832.。。。。。。。
=1.414213623730904,,,,
=1.7320508075688773293527,,,
=2 , =3,
1/2 =1.57079632679489,,,,
以上数据哪些是无理数?为什么?
讨论无理数有哪些类型?
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A,带的,如1/3,-1,2-3,,,,
B,带,的,如7,2,2,5,,,
C,一般无限不循环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
2.323223222322223……
老师问:有没有同学对以上分类有补充的?
同学补充A中带的不一定是无理数,如-,
,,,B中带也不一定是无理数,如4,,,
3,小结:数的分类
有理数
实数
无理数
4,巩固练习:
将下面的数进行分类,填到对应横线上
4,3,|-5|,-(-2),,,,
,-, -,,3.14.,3.333333,
3.13113111311113.。。。,,
正整数 ,
负整数 ,
分数 ,
有理数 ,
无理数 ,
实数 。
5,想知道怎么求无理数的近似值吗?
画2X2边长2厘米正方形,观察这里有多少个正方形,能连接其中的格点形成一个正方形吗?
测量箭头所指的线段即得
的近似值1.4,箭头所指线段为什么是?
6,问题:如果希望精确到两位小数,怎么办?讨论(提示:我们的尺是毫米尺,所以只能测0.1厘米)
答案:将图放大十倍,画边长20厘米大正方形,测出箭头所指处长14.1厘米,那么缩小为十分之一,得:
=1.41,类推。。。。。
7,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连接格点还能画出新的正方形吗?
猜测:箭头所指处边长是多少?为什么?(大正方形边长为3厘米。)
8,猜测:如果我们要估计,,要怎么办?
9,巩固练习:课本P75EX6
利用如图4X4的方格,做出面积为8平方单位的正方形,
然后再数轴上表示实数和 -。
.
为了辨明白无理数的特点,所以先复习有理数的特点,特别是分数(小数)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讲有限小数可以化成分数,无限循环小数也可以化成分数,然后它们属于有理数的分数,但是这样讲学生会觉得难,特别是无限循环小数化成分数,为了降低难度,设计成: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反过来,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成分数就简单了,同样达到了目的。
通过观察有理数的特点,再来看无理数应该具有的排他性特点(与有理数不兼容特点)。我们容易得到无理数的特点:无限不循环小数。
通过归纳总结我们更加辨明无理数的特点: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这个数的分类练习中我们复习了相反数、绝对值,平方根,算术根,立方根,乘方,开方、加法,加大了题目的知识密度。
利用了数形合一的数学思想了解无理数的产生,并求了无理数的近似值,从理论上来讲可以求近似值,但是实际上由于画图容易产生误差,近似值精度不会很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提出了一种思路,在接下来的课中我们将探讨逐次逼近法。
再巩固无理数的产生,并尝试在数轴上作出无理数。
通过练习,掌握数的分类,以及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课堂小结
1,实数的分类,以及分类依据。
2,构建无理数并在数轴上表示。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掌握实数的分类,以及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