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5
藤野先生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理解、积累“绯红、标致”等词语;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线索。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彩的语言。4.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培养学生以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难点
1.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2.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策略方法
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
)红
解剖(
)
油光可鉴(
)
发髻(
)
不逊(
)
深恶(
)痛疾
瞥(
)见
匿(
)名
诘(
)责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绯红:
抑扬顿挫:
妄自尊大:
杳无音信:
不逊:3.了解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2年――1922年,
发表了中篇小说《
》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4.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 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品质 (1)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学
流
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作者以及背景资料。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1.导入新课: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3.归纳总结: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我们先暂且不表。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
三、探究学习:理解人物1.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思考: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2.对于这样一个藤野先生,鲁迅先生怀着怎样的情感?
教师适时引导,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1.外貌描写(白描)——活透出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通过四件具体事件,突出精神性格。(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2)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3)关心实习情况----热情诚恳(4)了解女人裹脚情况---求实精神2.万分的感激,深切的怀念和愧疚。这种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上:(1)装订收藏讲义。(2)悬挂先生照片。(3)以笔做刀枪,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第37、38段)
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思考问题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总结提高
四、课堂总结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2.课外搜集有关藤野先生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1.课堂小结:本文通过人物外貌的白描及四件事情的具体叙述,写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历,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2.总结收获: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教师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②叙事应该有详略;③上下文注意过渡;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3.布置作业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师友谈收获。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
二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默写词语、拼音2.思考下列问题: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
师友回顾交流
研读共品
三、探究学习:㈠深入理解人物1.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热情地关心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2.你觉得藤野先生“伟大”在何处?㈡理解主题前面我们阅读了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1.领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日本去了仙台?(出示《自题小像》)
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3.概括课文主旨
揣摩语言,发现美点
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教师小结:原因有二: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事件”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教师小结:1
A.在东京
所见所闻所感——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B.去仙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C.弃医从文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D.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挂照片
、写文章
2.“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在藤野先生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学生思考,研讨交流,
互助释疑
五、交流疑点,互相解答。六、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七、迁移拓展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全班交流心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八、课堂总结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九、布置作业:1.完成《语文同步训练》2.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1.教师总结提升: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2.布置作业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师友谈收获。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鲁迅)
选自《朝花夕拾》明线: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一、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 赏樱花
学跳舞
相识 外貌 声调
衣着
---治学严谨、生活简朴、不拘小节添改讲义──认真负责二、在仙台
相处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离别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三、在北京
感激
怀念暗线: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