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7年秋八上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表格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2017年秋八上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表格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0 08:3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梦回繁华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并理解“擅长、春寒料峭、摩肩接踵、长途跋涉”等词语。2.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意义和历史地位。3.了解北宋时期繁华的社会风貌,培养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细致入微、想象丰富的写作方法。2.体会作者细腻生动的语言特色。
策略方法
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毛宁资料。
2.
自学生字词:汴梁(biàn)
田畴(chóu)
跋涉(bá)
漕运(cáo)舳舻(zhú
lú)
握篙(ɡāo)
摩肩接踵(zhǒnɡ)络绎不绝(luò
yì)
长而不冗(rǒnɡ)
遒劲(qiú
jìn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作者以及背景资料。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二、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课文标题“梦回繁华”是什么意思?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国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吗?(学生回答“知道”。)这幅画中主要画了什么内容呢?(学生回答“北宋时期的市井风情”。)很好,那么你们有仔细研究过这幅画吗?这幅画中隐藏了哪些秘密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跟着作者去深入了解一下这幅旷世奇作吧。
.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
三、研读课文: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是否各部分还能继续划分?
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1.师友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全班交流。
总结提高
四、课堂总结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五、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生字词
2.思考课后阅读提示。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教师总结提升。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师友谈收获。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友回顾交流
研读共品
三、探究学习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感悟精彩句子(1)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2)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
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五、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六、迁移拓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喜欢的一幅名画,说清楚画中包含什么内容以及你的感想。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七、课堂总结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八、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师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师友谈收获。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