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________、情报、________、数据与信号等称为信息。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分类
来源
传递形式
举例
物理信息
________、湿度、磁力等
________过程
萤火虫的光、哺乳动物的体温
化学信息
生物的代谢产物等
化学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等
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小便气味作标记
行为信息
动物的特定行为特征
动物的________行为
________、________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有利于________的正常进行。
(2)种群:有利于生物种群的________。
(3)群落、生态系统: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________的产量。
(2)对________进行控制。
【课前小测】
1.判断正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2.判断正误:心猿意马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3.判断正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4.判断正误: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5.判断正误:对菊花遮光可使其在夏天盛开。
6.判断正误:向田间喷洒杀虫剂防治农业害虫是化学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消息
指令
2.光、声、温度
物理
生物碱
有机酸
性外激素
特殊
蜜蜂跳舞
孔雀开屏
3.(1)生命活动
(2)繁衍
(3)种间
稳定
4.(1)农产品或畜产品
(2)有害动物
【课前小测】
1.
提示: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温度是物理信息。
2.
提示: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专,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属于生态系统
的信息传递。
3.
提示: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其既可来源于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学科
网
4.
提示: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并不一定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5.
提示:光照时间影响花的开放,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夏天日照时间长,遮光可缩短光照时间。
6.
提示:杀虫剂毒性强,可直接杀死害虫,该例不属于化学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
1.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化学信息的作用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行为信息的作用
C.信息素是进行信息传递唯一的信号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参考答案】D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可沿食物链进行双向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A错误;植物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也可通过物理信息传递信息,B正确;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如狼闻到羊的气味就去追捕,羊闻到狼的气味就逃跑,C正确;信息传递的作用有三方面: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二、信息传递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3.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例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参考答案】B
4.信息传递对生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回声定位”,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
B.菊花接受短日照的刺激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D.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来自生物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传递对生物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能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也可来自无机环境,如物理信息光等。学科
网
1.研究表明,雄鼠的“气味”对幼年雌鼠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这种“气味”在生态学上称为
A.物理信息
B.营养信息
C.行为信息
D.化学信息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
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其传粉
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
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
4.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是
A.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C.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行为信息的传递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6.如图表示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只能从无机环境中获取信息
7.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
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C.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
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
8.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A.物理和化学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
C.物理和营养信息
D.物理和行为信息
9.阅读下面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
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1)上述材料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___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材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性。
10.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
①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
②毒蜂身上斑澜的花纹
③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
④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
⑤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昆虫释放性外激素,只能在该昆虫种群内传递
B.行为信息只能由动物产生,传递给同种动物
C.物理信息来源广泛,动植物都可以感受到
D.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12.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13.(·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14.(·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15.(2014·天津卷)如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雄鼠的“气味”对幼年雌鼠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D正确。
2.【答案】C
【名师点睛】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
(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于行为信息。
(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
(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信息交流。
3.【答案】D
【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但信息不能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并且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先回忆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之间的差别,然后
根据选项描述做出判断。
解:A、行为信息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所以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所以B错误。
C、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所以C错误。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所以D错误。
6.【答案】C
7.【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
根据题干信息“草原上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扇动两翼,给正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息”,说明此信息属于行为信息,即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传递的信息。
解:A、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A正确;
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在种群内的传递,并未体现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B错误;
C、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行为信息,C错误;
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D错误。
8.【答案】D
【解析】这属于海龟的特殊行为,是行为信息;因为是利用舌尖的红色突起模仿小虫蠕动,引起其他小虫的注意,所以也是物理信息。
9.【答案】(1)化学
物理
(2)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高效
专一
【解析】(1)昆虫的性引诱剂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材料中,玻璃瓶的阻挡,阻碍了性引诱剂的传播和接收,但并没有阻挡雄蚕蛾的视线,结果雄蚕蛾没有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不是物理信息。(2)信息传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及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材料中,性引诱剂有利于雌雄蚕蛾的正常交配和繁衍后代。(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可知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只能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专一性。
10.【答案】B
1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三者的关系(1)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生态系统各组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信息传递是长期的生物进化的结果,具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解:A、性外激素是指昆虫成虫腹部末端或其他部位的腺体所分泌的一种能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来交尾的挥发性的化学物质,A正确;
B、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B错误;
C、物理信息来源广泛(生物和无机环境),动植物都可以感受到,C正确;
D、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正确。
12.【答案】A
【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13.【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
输出(散失);B错误。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还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由此可知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名师点睛】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属于非生物成分。稳定的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均达到动态平衡。
14.【答案】B
【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生物与环境中实例考查了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某些生物学现象的能力。目的在与引导学生不能纯粹死学、死记生物理论知识,还要善于结合实际生物学现象真正理解相关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才能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15.【答案】A
【解析】A项,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项,题图a、b分别表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两者的营养结构不是由3个营养级组成的,如在农村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如:农作物→昆虫→蜘蛛→鸟→猫头鹰,不只由3个营养级组成。C项,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虽然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但其也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D项,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外来人为的物质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