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7年秋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17年秋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1 15:4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昆明的雨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读文章第一段,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结构上:概括全文,为下文详细描述昆明雨季的特点做铺垫;内容上:从宁坤问自己要一幅画写起,可以让读者感到亲切、真实。
思考:文章开头的作用有哪些?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5、为下文埋下伏笔 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昆明的雨季是相当长的,但并不使人厌烦。因为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并不使人气闷。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写作特色:
1.以小见大,昭示“凡人小事”之美。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仙人掌,牛肝菌、青头菌之类的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共同彰显着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前呼后应,结构工整,层次清晰。
文章从一幅有昆明特点的画起笔,总写昆明的雨季,再一一分写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果、花,然后由景及情,以“想念昆明的雨”收束全文。文末由景物描写转向夹叙夹议,转换非常自然: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于是想到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想到四十年前雨中小酌的那个下午,情感丰富,韵味醇厚。全文结构工整,层次清楚,又自然流畅。
思考:为什么“雨”引起了作者“淡淡的乡愁”?思考: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思考: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答:篇末点题
首尾呼应
总结全文
表达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及怀念之情。 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
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篇点题,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
作者先描写了昆明的雨季,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然后表达了自己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思考:文章的题目是“昆明的雨”,为什么要用不少笔墨写花景、人景?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作者写昆明的雨,不单单写雨景,还写花景,写人景,这样使昆明雨季之景丰富立体起来,让文字充满生活的味道与诗情画意。文章读起来使人觉得毫无章法可言,时而交代雨水,时而谈论植物,时而写历史典故,时而写人的活动,但是,中心却异常明确:这一切都没有离开“昆明的雨”,闲适自然,情意自现。
想一想:作者反复说“我想念昆明的雨”,你认为作者想念昆明的雨的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饱含感情,昆明的雨明丽、频繁而不连续、丰满而颇具柔情。这篇文章的本意不是写雨,而是通过昆明的雨写当时的生活。写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但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