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孟子》二章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的观点。
3.体会“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从而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作者知多少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富贵不能淫(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1、诵读本文。(小组内以各种形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级展示)
2、解释文本。(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学习)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级展示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孟子,名 ,字 ,_____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孟子被推尊为______ 。
3、孟子主张行“ ”,以统一天下。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 ”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轲子舆战国儒孔子孔孟仁政民为贵,君为轻亚圣预习检测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曾益其所不能读出红字:(quǎn)(yuè)(gé)(f ú)(bì)(z ēn g)字音检测研读课文
疏通文意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管夷吾举于士: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6、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7、行拂乱其所为
8、所以动心忍性
9、曾益其所不能。责任,使命使…痛苦,使…劳累任用,被选拔狱官使……不顺起,被任用使…挨饿,使…贫困 通“增”,增加 使…惊动,使…坚忍第一段重点词语检测词性活用:苦、劳、饿、空乏、拂乱、动、忍 都是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使……”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人,他们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
2、本段运用了什么句式和论证方法?
3、文章开篇列举的这几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导读题1分钟思考,2分钟交流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举例论证(过渡,承上启下)排比道理论证都出身卑微,都历经了艰苦磨练,都大有作为。排比课文分析文章开篇列举的这几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引出下文的议论,为下文做铺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须在肉体和精神各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第二段重点词语检测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困于心衡于虑 3、而后作 4、征于色 5、而后喻 6、入则无法家拂士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8、国恒亡 ??奋起,指有所作为表现在国内在国外常常犯错误通“横” 梗塞了解、明白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层次:个人—国家—结论论点个人 正面国家 反面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 没有忧患,往往遭至灭亡 本段可以分几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类比论证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哪个详写?哪个略写?
3、这篇短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内容总结 快速回答下列问题。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列举六人事例
举例论证个人 正面 国家 反面
类比论证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担当重任必先经过艰苦磨练
道理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