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5课《藤野先生》上课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5课《藤野先生》上课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9 13:0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一单元《藤野先生》导学课一、学习目标1、识记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难点)找出文章两条明暗线索,理解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返回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二、学习内容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作者简介绯红 宛如 驿站 解剖
畸形 不逊 匿名 杳无消息
凄然 教诲 瞥见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油光可鉴 fēiwǎnyìpōujiànjīxùnnìyǎojié诘责qī huìpiēcuòwù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形容非常光亮润泽。没有一点儿音信问题讨论1.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2.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返回1.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2.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
第二部分(第4—35段):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1.文题是“藤野先生”,同学们找一找,课文是从第几段开始写藤野先生的?
研读课文2.填写下表,找一找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研读课文 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的性格特征;
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思考:?一个日本教员,对“我”这个中国人如此关心和厚爱,这又表现了先生的什么品质呢?
小结鲁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交相识,从文章中记叙的典型事例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在生活上朴素、在教学上认真严谨、对鲁迅又热情诚恳、循循善诱的老师。
既然拥有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鲁迅最终决定“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呢?文章除了写藤野先生,还有一半多篇幅写了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看上去与藤野先生没有关系的事情?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事件;
因为这两件事情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认识到国人思想上的麻木不仁,进而决定“弃医从文”。新课程链接 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仙台?因为鲁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令他感到厌恶,鲁迅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但没料到在东京所处的环境竟然浑浑噩噩,乌烟瘴气。因此失望、痛苦的他为了寻找更加理想的环境,鲁迅决定“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鲁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是受什么情感的驱使?爱国主义情感;
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
在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朱舜水”;
对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对藤野先生的敬仰;1.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
①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
②用两个贴切的比喻,
语言品析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③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2.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日暮”有“日暮途穷”之意,触发鲁迅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3.找出饱含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感(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课文小结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返回布置作业当前的中日关系现状被称为“冰点”。查找资料看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问题?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小作文:《我看中日关系》,不少于300字。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