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 第18课《苏州园林》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 第18课《苏州园林》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3 14: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同步导学案课题:18 苏州园林教师寄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预 习 案【知识链接】一、走进作者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代表作品有《倪焕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文时,改名为“苏州园林”,有删节。三、关于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盛于明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被称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园;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有“园中瑰宝”之称的网师园;有石狮林立的狮子林。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占据二席。苏州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于一身,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园林是中国十大名胜之一。早在春秋时, 吴国始建姑苏台、馆娃宫等为苏州园林建筑的开始;东晋时顾辟疆所筑辟疆园是江南最早的私家园林。五代时,钱元轩在苏州“好治园林”,南园(已废)及现在的沧浪亭即始建于此时。北宋末年,宋徽宗好奇花异石,在苏州广为采运。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苏州园林迭有兴废,清末,有记载可查的大小园林有270多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其中著名的有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称为苏州四大名园。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四、本文特色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预习·导学:1.注音。轩榭( )  池沼( )   丘壑( )  模样( ) 相间( )   嶙峋( )  庸俗( )   镂空( )  蔷薇( ) 重峦叠嶂( )2.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3.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4.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一、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二、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4)“……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5)“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7)“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合作交流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检 测 案阅读下文,完成1~3题。说园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 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现。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 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象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 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网师园水池仿虎丘白莲池,极妙),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 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宋人郭熙说得好: “山水以山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我总觉得一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这当然也包括花卉在内。 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下面的内容,不能直接体现“静中生趣”的一项是( )绕池一周,有时走走,有时驻足。止步槛前,细数清水中游动的鱼儿。坐在亭中,迎着清风等待欣赏月色。透过轩窗,注视墙上花影随风摇曳。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作者从我国造园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中国园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用拙政园和瘦西湖的例子做对比,说明中国园林移步换景和动中生趣之妙。用平岗小陂,陵阜陂阪的例子,说明中国园林的建造要与大自然完全一致。中国园林的亭台楼阁和山水花木余味悠长,符合传统的民族欣赏艺术特征。文中说中国园林是“一个综合艺术品”,其艺术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弄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学习难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参考答案
预 习 案
预习·导学:
1.xuān xiè zhǎo
hè mú
jiān lín xún
yōnɡ lòu
qiánɡ zhànɡ
2.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
3.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以“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21教育网
合 作 探 究 案
【合作展示】
一、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话的说明要点是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2.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21cnjy.com
3.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
二、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分类别 (2)作比较 (3)作比较 (4)引用
(5)举例子 (6)举例子 (7)列数字
合作交流
(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检 测 案
1、A
2、D
3、①亭阁建筑富有诗意;②山水交融显美妙;③花木布局有画意。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