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课题: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重点,难点)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重点)
3.能够使用低倍镜观察装片。
4.熟悉并能正确使用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能力目标:
通过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学生观察,阅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使学生初步树立求实,求真,严谨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为实验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其他生物学研究工具。为加强实验效果,首先利用显微镜幻灯片和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大体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通过利用显微镜实物和设计的讨论题,引导学生明确显微镜主要结构的作用。
在“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中,采取分—总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照使用步骤一步步操作,做完一步归纳步骤中的要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最后在集中让学生按照使用步骤完整地进行操作,以达到真正学会使用显微镜的目的。另外要充分将课后的巩固提高内容渗透到实验中去,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亲自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三、课前准备:
(1)各种不同的装片,课件准备
(2)
学生课下收集的叶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课程新授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三、其他常用的研究工具【课堂小结】【巩固练习】作业:
教师幻灯片展示生物学探究常用方法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识别并回答。教师引入:在利用各种方法进行生物探究的时候,我们往往还要用到一些研究工具,大家认识图片中的这种仪器吗?它就是一种常用的观察仪器——显微镜。课件展示几种显微镜,让学生大体认识,重点指出光学显微镜是目前最常用最普通的显微镜。投放光学显微镜图,学生对照课本15页图示,按照从下向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了解各部分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14页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部分内容,并观察P14图,找学生到前面按要求示范,从而引导全体学生完成“取拿与安放”这一步骤。展示讨论题,学生对照显微镜,结合课本插图及文字同位之间共同解决问题(1)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有哪些?动手体会他们的差异。(2)光学显微镜要利用光来看见物体,光线经过的路径大体是怎样的?被观察的物体必须满足什么条件?(3)观察一下反光镜,有何特点?(4)观察一下遮光器,发现了什么?(5)在黑暗处和明亮处使用显微镜该怎样选择反光镜和遮光器?(6)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体会镜筒升降的距离。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当点拨,归纳总结如下:①目镜接触观察者的眼睛,没有螺旋。物镜接触被观察的物体,带有螺旋(幻灯片辅助)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②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镜筒—目镜,被观察物体必须薄而透明。③反光镜一面凹,一面平。凹面镜可以加强光线。④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穿过的光线量不同(板图辅助)⑤光线弱:凹面镜,大光圈光线强:平面镜,小光圈⑥细准焦螺旋起微调作用,一般最后使用6、处理巩固提高中的第二题1、对光学生自主阅读对光的方法教师引导归纳:a四个转动 (从上向下)b
以通光孔为标准,低倍物镜和大光圈都向通光孔对准,保持光线通过成直线通过。C要向光线充足的地方转动反光镜幻灯片展示明亮的视野图片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并回答巩固提高中的第三题2、安放装片:(1)引导学生阅读安放方法,讨论回答问题A根据前面学到的内容说出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满足的条件B
为什么字符要正对通光孔中心?(2)学生按要求安放装片,教师巡视指导。3观察: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观察的方法(2)教师引导总结:“先下降眼看物镜,后上升眼看目镜”(幻灯片辅助)(3)思考:为什么镜筒下降时,眼看物镜?(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5)引导学生结合实验来解答课后巩固提高中的第一题(6)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巩固提高所反应的问题(幻灯片辅助)①使用显微镜时,周围的光线不能被遮挡②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③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标本移动和物象移动的方向相反动手探究:(幻灯片辅助)A视野中出现污点,如何判断污点在何处?B更换不同的目镜,体会高倍镜和低倍镜4整理与存放:学生阅读课本,并按要求操作1多媒体投放连线题,学生看课本17页图完成题目学生完成助学12页自我感知内容,并表达交流。1.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__________,转动遮光器,使一个较大的__________对准__________。用__________眼朝__________里注视,__________眼睁开,然后用手调节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2.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5×和15×,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假如现在观察一个标本,需要放大150×,应该选用的目镜为__________,物镜为__________。[]3.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块血液的玻片标本,其中可以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为A目镜5×,物镜10×
B.目镜5×,物镜40×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0×,物镜—40×
4.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A.b
B.d
C.q
D.p5.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目镜
C.选用凹面镜反光
D.调节准焦螺旋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__________。A取镜 B对光 C装目镜 D降镜筒 E观察助学11页当堂达标
图片开场吸引学生注意力,很自然的引导到下一节教学[获得显微镜感性认识,为下一步作准备[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实物及亲自动手,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明确了各结构的作用通过学生表达,教师适当点拨归纳,使知识点更加明确教师加以引导归纳,便于学生灵活记忆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能够接解答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课后反思
初次学习使用显微镜,学生兴奋、跃跃欲试,但是必须强调的注意事项又非常多,难免出现教师细细交待,学生无意听讲的局面。所以在上课时,一方面要严格要求,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该听课时认真听,该实验认真做,但是做到这一点相当难。尤其是显微镜的对光和观察两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幻灯片让学生明确“白亮的视野是什么样的”,“观察时的两大步骤该注意什么”,“显微镜的成像特点”等等都可以借助投影帮助学生去理解与掌握。另外学生观察的时候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操作,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分析得到一些结论。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既要理论学习,又要动手操作,教师还要注意随时引导归纳,时间上的把握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还要合理地安排各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总之上好这节课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