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3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3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0-30 18:12:17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3课时 练习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四组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鲍鱼、牡蛎 B.海葵、海蜇
C.乌贼、鱿鱼 D.蜗牛、扇贝
2.河蚌、蜗牛、乌贼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由环节组成 B.体型呈辐射对称
C.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D.坚硬的贝壳都包在体表
3.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4.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B.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也有的贝壳退化
C.软体动物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D.软体动物不一定都能产生珍珠
5.下列有关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表具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有三对足,两对翅
C.有三个单眼,仅能感光 D.具有适于在陆地进行呼吸的肺
6.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螃蟹、苍蝇 B.羊、牛 C.青蛙、金龟子 D.田螺、水蛭
7.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所具备的特点( )
A.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足和触角都分节
8.蝗虫、蟹、蝉、蜈蚣、蜘蛛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柔软
B.都有脊柱
C.都有外骨骼
D.都用肺呼吸
9.蝗虫的运动方式是跳跃和飞行,与跳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A.前足发达
B.中足发达
C.足分节,后足发达
D.前、中、后足一样发达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10.通过学习蝗虫,使我们知道昆虫最显著的特征是:身体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三部分,有______对足和______对翅.
11.科学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决定到野外捕捉蜗牛,三位同学结伴同行,途中对捕捉地点产生分歧而单独行动,小明向背阴潮湿的山沟走去,小刚向向阳干燥的高地行去,小红走进了杂草丛生的浅水中捕捉.经过一个小时的捕捉后,回校将蜗牛交给科学老师,老师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蜗牛特别多,询问后给予表扬.
(1)你认为得到表扬的同学是______.
A.小明 B.小刚 C.小红 D.无法确定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三位同学出行捕捉蜗牛的时间是______.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D.一天中的任何时间
(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捕捉蜗牛的出行时间和捕捉地点的依据是______.
A.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B.蜗牛白天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C.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向阳干燥处 D.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近水处或水中.
12.填空:
(1)蝗虫的身体分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胸部生有______对足和______对翅。
(3)体表具有______,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并防止______,以适应陆地生活。
(4)图中序号______表示的结构为气门,将蝗虫胸部、腹部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蝗虫会死亡,这是因为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被淹没所致。
13.近年来,福寿螺在一些地区迅速扩散蔓延,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请根据材料回答:
(1)福寿螺生活在淡水中,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从分类上来分析,福寿螺属于______动物。
(2)福寿螺食性广泛,各种植物都能被其取食,尤其对水稻危害极大.有的地方,农田插秧后不到几天,秧苗就被福寿螺吃个精光.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分析,福寿螺属于______。
(3)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开始引入我国各地饲养.如今,福寿螺却造成了引入地区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面临威胁.福寿螺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属______。
A.外来物种入侵 B.柄息地破坏 C.水体污染 D.滥捕乱杀
(4)福寿螺的防治方法有人工捕杀、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有的地方的农民,利用鸭子、青鱼喜食幼螺的习性,创造了通过放养鸭群和青鱼来压低幼螺数量的方法.这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它的好处是______。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3课时 练习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B
【解析】选项中的鲍鱼、牡蛎、乌贼、鱿鱼、蜗牛、扇贝都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的软体动物;海葵、海蜇是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的腔肠动物.因此以上动物中不是软体动物的是海葵、海蜇。
2.【答案】C
【解析】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用鳃呼吸,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河蚌、蜗牛、乌贼的身体柔软,用鳃呼吸,因此属于软体动物.
3.【答案】B
【解析】当蚌壳张开的时候,如果恰好有沙粒或寄生虫等异物进入蛤、蚌那坚硬的小房子,处在了外套膜与贝壳中间,没办法把它排出来,沙粒等异物就会不断刺激该处的外套膜,则该处外套膜的上皮组织就会赶快分泌出珍珠质来把它包围起来,形成珍珠囊,包了一层又一层,久而久之,就在沙粒等异物外面包上一层厚厚的珍珠质,于是就形成了一粒粒的珍珠.另外一种情况,则是蛤、蚌自己的有关组织发生病变,导致细胞分裂,接着包上自己所分泌的有机物质,渐渐陷入外套膜,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珍珠.
4.【答案】C
【解析】软体动物并不都是对人类有利的,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5.【答案】D
【解析】蝗虫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作用。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运动能力较强。在陆地上用气管呼吸。
6.【答案】A
【解析】选项中的羊、牛为哺乳动物,青蛙为两栖动物,田螺是软体动物,水蛭是环节动物。
7.【答案】C
【解析】C选项只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群的特征,而其他节肢动物如虾、蜘蛛等不具有此特征。
8.【答案】C
【解析】A.C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硬外骨骼。A错误。C正确.B.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B错误。D.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D错误。
9.【答案】C
【解析】跳跃是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的运动方式.如蝗虫、青蛙、袋鼠等后肢发达的 动物.蝗虫是典型的节肢动物,有发达的后足适于跳跃;同时蝗虫可以通过振翅飞行;爬行:依靠肌肉的收缩或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的运动方式,蝗虫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爬行进行运动.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10.【答案】头;胸;腹;三;两
【解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昆虫的胸部生有三对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前足、中足适于爬行,后足发达适于跳跃,一般有2对翅,适于飞行.
12.【答案】(1)头部 胸部 腹部 (2)3 2 (3)外骨骼 体内水分的蒸发 (4)①
【解析】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的作用,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所以将蝗虫胸部、腹部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蝗虫会死亡。蝗虫作为昆虫的代表,其结构典型,有利于学生以蝗虫为例,认识蝗虫和其他昆虫都具有的共性。
13.【答案】(1)软体;(2)消费者;(3)A;(4)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
【解析】(1)福寿螺生活在淡水中,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有外套膜.因此福寿螺属于软体动物。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福寿螺食性广泛,各种植物都能被其取食,尤其对水稻危害极大.秧苗就被福寿螺吃个精光.因此福寿螺属于消费者。
(3)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开始引入我国各地饲养.如今,福寿螺却造成了引入地区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面临威胁.因此福寿螺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属外来物种入侵。
(4)农民利用鸭子、青鱼喜食幼螺的习性,创造了通过放养鸭群和青鱼来压低幼螺数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生物济南版 七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你知贝壳来自于哪类动物吗?
你能说出下列动物所属类群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河蚌
一、软体动物代表——河蚌
软体动物
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贝壳
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
外套膜
分泌物形成贝壳
珍珠的形成
当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从而形成光彩夺目的珍珠。 
贝壳
外套膜
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软体动物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二、常见的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
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其它的软体动物
蜗牛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多以植物的叶、茎、果实等为食,依靠腹面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
石鳖 生活在潮间带或浅水中,以水藻为食。可以用足缓慢爬行或吸附在岩石上。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乌贼 生活在海水中,以鱼、虾等小动物为食,贝壳退化为内壳。
宝贝 生活在海水中,贝壳近于卵圆形,表面有花纹,在古代曾作为货币使用。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
身体柔软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软体动物的养殖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贝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食用
牡蛎
贻贝
牡蛎、贻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药用
鲍 石决明
装饰品
乌贼 海螵蛸
鲍的壳,即石决明、乌贼的壳,即海螵蛸、珍珠粉等可以入药。
漂亮的螺壳和珍珠等是很好的装饰材料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危害
钉螺
福寿螺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
福寿螺等是外来侵略物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命名的种类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
节肢动物有哪些特征呢?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观察蝗虫
目的要求
蝗虫;放大镜,镊子,解剖盘等。
说出蝗虫的形态特点。
材料器具
1.观察蝗虫身体的分部情况。
方法步骤
分头、胸、腹三部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观察蝗虫身体胸部、腹部、和足、触角的分节情况。
3.观察蝗虫足、翅的着生部位以及翅的特点
4.观察蝗虫气门的位置。
5.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体表较坚硬,是硬骨骼。
胸、腹体节的两侧有气门
三对足、两对翅着生于胸部,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胸部、腹部分节,足和触角分节较多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二、节肢动物的代表——蝗虫
蝗虫的身体分部
腹部
胸部
头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蝗虫的头部
触角
触角
分节,有触觉和嗅觉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
复眼
口器
单眼
复眼
口器
摄食
成像
感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蝗虫的胸部
前足
后足
中足

蝗虫足的特点:
三对足,足分节
前足和中足爬行
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蝗虫翅的特点
后翅呈薄膜状,适于飞翔
1)寻找食物
2)躲避敌害
3)寻找配偶
4)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胸部——运动中心
两对翅
前翅革质,起保护作用
飞行优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蝗虫的腹部
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
蝗虫的呼吸
体表的气门用于呼吸
气门
内含消化、呼吸和生殖器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这个实验结果如何?
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A
B
B中蝗虫死亡,A中蝗虫正常;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蝗虫的外骨骼
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限制蝗虫的发育和生长
蜕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体表有外骨骼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蝉 幼虫生活在土里,成虫栖息在树上,吸食树汁,雄性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尖锐的鸣声。蝉蜕可入药。
蟋蟀 常栖息于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触角比躯体长,后足发达,善跳跃。雄性善鸣,好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蟹 生活于海洋、河流和湖泊。背甲较宽阔,腹部折叠在胸部下方,有5对足,通常步行或爬行。
虾 水生、体长而扁,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头胸部由甲壳覆盖,腹部由7节体节组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蜈蚣 生活于潮湿的墙角、砖下、烂树叶下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是肉食性动物,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
蜘蛛 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在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稳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提供动物蛋白
传播花粉
治疗疾病

蜜蜂
蝉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实验材料
农林益虫
传播疾病
果蝇
七星瓢虫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蝗虫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与其陆地生活习性相适应?
1.体表有外骨胳,可支持身体、保护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感觉器官发达,适于复杂的陆地生活。
3.足和翅,扩大了在陆地活动范围。
4.气门和气管适于在陆地呼吸。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下列特征中,不是扇贝和乌贼共有的是( )
A.身体柔软 B.运动器官是足
C.有外套膜 D.身体外有贝壳
2.蝗虫能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
①用气管呼吸
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单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3.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般都有“蜕皮”现象,原因是什么?
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身体表面有贝壳。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版生物七年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3课时 单元 二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1.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代表动物。 3.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知贝壳来自于哪类动物吗? 【软体动物】 你能说出下列动物所属类群吗? 【节肢动物】 思考解答 引发兴趣
讲授新课 软体动物 一、软体动物代表—— 河蚌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 河蚌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当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从而形成光彩夺目的珍珠。 视频:软体动物 二、常见的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除双壳类动物,软体动物还有许多。 蜗牛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多以植物的叶、茎、果实等为食,依靠腹面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足内腺体会分泌黏液,可减少爬行时足与地面的摩擦力,头部有触角、眼等感常见器官 石鳖 生活在潮间带或浅水中,以水藻为食。可以用足缓慢爬行或吸附在岩石上。 乌贼 生活在海水中,以鱼、虾等小动物为食,贝壳退化为内壳。有一对发达的眼,10条腕足用于捕食,可借助漏斗喷水的反作用力快速运动。遇到敌害时能喷出墨囊里的墨汁,掩护逃生。 宝贝 生活在海水中,贝壳近于卵圆形,表面有花纹,在古代曾作为货币使用。 软体动物有着它们的共同特征:身体柔软,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软体动物中有很多成为人工养殖的对象。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贝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牡蛎、贻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是优质的食用水产品 鲍的壳,即石决明、乌贼的壳,即海螵蛸、珍珠粉等可以入药。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不过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的危害,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还有福寿螺等是外来侵略物种。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命名的种类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 节肢动物有哪些特征呢? 动画:观察蝗虫的外形与结构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节肢动物、也是唯一能飞行的无脊椎动物。昆虫的代表是蝗虫。 观察蝗虫 目的要求 说出蝗虫的形态特点。 材料器具 蝗虫;放大镜,镊子,解剖盘等。 方法步骤 1.观察蝗虫身体的分部情况。 【分头、胸、腹三部分】 2.观察蝗虫身体胸部、腹部、和足、触角的分节情况。 【胸部、腹部分节,足和触角分节较多】 3.观察蝗虫足、翅的着生部位以及翅的特点 【三对足、两对翅着生于胸部,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4.观察蝗虫气门的位置。 【胸、腹体节的两侧有气门】 5.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体表较坚硬,是硬骨骼。】 二、节肢动物的代表——蝗虫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蝗虫的头部有触角,是分节的,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有单眼,只有感光作用,有复眼,可以成像。有口器,用于摄食。 可见蝗虫的头部是感觉和摄食中心。 蝗虫的胸部和三对足,都是分节的。蝗虫的前足和中足是步行足,用于爬行,后足发达,是跳跃足,适于跳跃。 蝗虫的胸部还有两对翅。蝗虫的前翅革质,起保护作用,后翅呈薄膜状,适于飞翔 你想过吗,蝗虫可以飞行又使它具备了哪些生存的优势? 【蝗虫的飞行,可以便于寻找食物、躲避敌害、寻找配偶以及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可见蝗虫的胸部是运动中心。 蝗虫的腹部内含消化、呼吸和生殖器官 蝗虫的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可见,蝗虫的腹部集中容纳了内脏器官。 如图,这个实验结果如何? 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B中蝗虫死亡,A中蝗虫正常; 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用手触摸蝗虫的身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比较硬,那是因为它的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不仅是能保护自己的盔甲,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蝗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蝗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一般是固定的,通常发育为成虫后就不再蜕皮。 其它的节肢动物和蝗虫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具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就是因附肢分节而得名。 我们了解几种其他的节肢动物 : 蝉 幼虫生活在土里,成虫栖息在树上,吸食树汁,雄性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尖锐的鸣声。蝉蜕可入药。 蟋蟀 常栖息于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触角比躯体长,后足发达,善跳跃。雄性善鸣,好斗。 蟹 生活于海洋、河流和湖泊。背甲较宽阔,腹部折叠在胸部下方,有5对足,通常步行或爬行。 虾 水生、体长而扁,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头胸部由甲壳覆盖,腹部由7节体节组成。 蜈蚣 生活于潮湿的墙角、砖下、烂树叶下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是肉食性动物,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 蜘蛛 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在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稳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动物蛋白。 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 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果蝇是非常经典的实验材料,七星瓢虫是重要的农林益虫。 但是,有不少节肢动物也给人类带来诸多困扰,例如,蚊、蜱、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思考: 蝗虫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与其陆地生活习性相适应? 【1.体表有外骨胳,可支持身体、保护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感觉器官发达,适于复杂的陆地生活。 3.足和翅,扩大了在陆地活动范围。 4.气门和气管适于在陆地呼吸。】 观察几种软体动物 实验观察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珍珠引出兴趣 几种软体动物 动画演示 分别讲解蝗虫的结构 节肢动物的应用 了解几种其他节肢动物
课堂练习 1.下列特征中,不是扇贝和乌贼共有的是( D ) A.身体柔软 B.运动器官是足 C.有外套膜 D.身体外有贝壳 2.蝗虫能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B ) ①用气管呼吸 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单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般都有“蜕皮”现象,原因是什么? 【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
课堂小结 软体动物有河蚌、缢蛏等双壳类动物,也包括蜗牛、乌贼等其它动物。 它们的特征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软体动物可以食用、药用和做工艺品。有些种类对人类也会有一定的危害。 节肢动物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昆虫类、甲壳类、蛛形类和多足类。 代表动物是昆虫,昆虫有一对触角、两对翅和三对足。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食用、药用、科研、工艺等方面。 节肢动物的特征主要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知识小结 总结回顾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