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1-6全册配套专题检测(22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1-6全册配套专题检测(22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02 08:24:53

文档简介

训练2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一、选择题
1.美国之所以挑起了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原因是
(  )
①美国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其称霸计划的障碍
②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③二战后美苏两国对外战略矛盾对立 ④苏联采取霸权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若为下图所示历史漫画拟定标题,较为合适的是
(  )
漫画中英文意为“杜鲁门计划”
A.反目成仇,势成水火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D.冰释前嫌,共克时艰
3.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之后的1948年到1950年,美国给16个欧洲国家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材料分别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策
(  )
A.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B.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
C.冷战政策 铁幕演说
D.遏制理论的提出 马歇尔计划
4.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
(  )
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对峙的产物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
C.以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势力的发展
5.
观察右图,不属于图中“善意”的是
(  )
A.扶持和控制西欧
B.援助欧洲发展
C.遏制苏联力量
D.建立北约组织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此刻我提请你们考虑和决定的是目前关系到希腊和土耳其这一方面的局势……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实行的征服活动……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地位的丧失,不但对这些国家,并且对全世界都具有灾难性……所以,我要求国会授权,在至1948年6月30日截止的期间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四亿美元的援助。——杜鲁门1946年3月12日在国会宣读的咨文
材料三 “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是“向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四 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杜鲁门回忆录》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自由人民”“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所表达的思想被人们概括为“杜鲁门主义”,请综合四则材料,指出杜鲁门主义的基本要点。
(3)美国实施杜鲁门主义对国际关系格局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缔约国应加强自由制度……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组织集团。这样就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了威胁……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攻击的某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1)材料一中的“自由制度”指的是什么?假设的“武装攻击”会来自哪里?
(2)结合材料二中条约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两个组织的相同点。
(3)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对世界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C 2.A 3.A 4.C 5.D 
6.(1)“自由人民”指(希腊、土耳其的)资产阶级、反共势力;“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指(希腊、土耳其的)共产党和苏联与东欧共产党国家。
(2)反共,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美国领导世界。
(3)①冷战发动,美苏关系加速恶化,最终导致苏联走上了与美国对抗的道路,使雅尔塔体系演变为两极格局。②希腊、土耳其的共产党革命失败。③作为冷战政策组成部分的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西欧实现了经济恢复。④美国扩大了自己对西欧等国家的影响和控制。
7.(1)资本主义制度。来自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
(2)背景:美苏关系紧张,双方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对立;性质:都是军事政治集团;实质:美苏争霸的工具。
(3)两大集团相互对峙,使世界处于战争威胁之下,不得安宁。但是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PAGE训练3 大战的新阶段
一、选择题
1.下面漫画的文字部分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对此幅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  )
A.斯大林手中握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本图揭示了苏联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
C.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最终也自食恶果
D.苏联签订此条约实际上纵容了德国对法国、英国的侵略
2.1940年,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严重损害了英美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B.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打击美国的企图日益明显
C.日本占据了原美英在东南亚的市场
D.美、英等国彻底放弃了绥靖政策
3.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  )
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英苏面对着共同的敌人
D.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4.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规定美国可在战争期间向反法西斯国家借贷或出租武器、弹药、战略物资,租借的费用可战后清账。该法案的通过
(  )
①表明美国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员国 ②有力地支援了英、苏、中等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③表明美国正逐步介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④反映出了美国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二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材料三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
(3)分析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什么政策?
7.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生过从中立到参战的变化。
请回答:
(1)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B 2.A 3.C 4.B 5.A 
6.(1)指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表明美国向上述国家提供军事援助。
(2)丘吉尔意在让美国为维护英国利益不怕冒对日作战的危险。罗斯福不愿仅为英国的利益对日作战。
(3)尽量避免过早同法西斯国家交战;利用战争机会发展经济,增加黄金储备以发战争财。
7.(1)原因:一战后期,交战国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夺取战利品和世界霸权的时机已成熟;二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导致他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激化;日本偷袭珍珠港,损害了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2)影响:一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形成了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美国成为其主导国家之一。二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对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3)认识:美国两次参战都以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但美国的参战都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结束,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并推动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
PAGE训练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选择题
1.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必然性
B.二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重大责任
C.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
2.下图是题为《荒唐的伴侣》的漫画,对其反映的事件评述正确的是
(  )
①有效地遏制了法西斯德国在东线的扩张 ②为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 ③使德国在发动战争时避免了两线作战
④是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波兰灭亡 ②法国陷落 ③德军攻占丹麦、挪威 ④德国占领荷兰、比利时 ⑤敦刻尔克大撤退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④⑤②
C.①④③⑤②
D.①④③②⑤
4.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所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  )
A.绥靖政策
B.抵抗政策
C.中立政策
D.结盟政策
5.“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捷克斯洛伐克)同法国有牢固的同盟关系,……它又同苏联结盟,而苏联是按照法国盟友所起作用的大小来提供援助的。……捷克斯洛伐克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有重要的军火工业,还有防御德国的坚固工事。……这些工事正好设在——苏台德区。
——(美)帕尔默·科尔顿著《近现代世界史》(下册)
材料二 右图为战前一幅著名的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以下是
场景: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
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欧洲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狗”是指哪个人?并说明理由。
希特勒、墨,
索里尼与狗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我们决不气馁!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以不断增长的信心和力量在海面上战斗!在空中战斗!不论代价多大,我们将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决不投降!
——丘吉尔首相在下院发表的演讲
材料二 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丘吉尔1940年6月4日给议会的报告
(1)材料一所说的“撤退”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英国对德国的态度有何转变?
(2)如何理解“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举例说明。
答案
1.B 2.D 3.B
4.B 5.C 
6.(1)《慕尼黑协定》签订,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大片领土。
(2)“狗”指英国首相张伯伦。
理由:张伯伦对德、意的侵略扩张实行缓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7.(1)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转变:放弃绥靖政策。
(2)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在1940年的不列颠之战中,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敦刻尔克撤回的远征军做出了巨大贡献。
PAGE训练3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一、选择题
1.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  )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联合国不是二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
(  )
①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是在美国积极倡导下建立起来的 ③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 ④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联合国成立后一度成为美国称霸的工具,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
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C.西欧、日本不再对美国唯命是从
D.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多极化
4.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创作的歌曲《I
don’t
Want
to
be
a
Soldier》反映的主题是
(  )
A.爱护地球环境
B.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C.反对种族歧视
D.反对专制,争取民主
5.下列运动中明确提出反对核武器的有
(  )
①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②世界和平理事会 ③《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⑤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高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联合国总部前的两座雕塑。
   
铸剑为犁     
  枪杆打结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两次绕开联合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请回答:
(1)“铸剑为犁”“枪杆打结”的主要含义是什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哪些方式实现雕塑表达的美好愿望?
(2)材料二说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遇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感情上并不是中立的,但作为人类,我们必须记住,决不可以用战争去解决这些争端……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牢牢记住你们的人性,忘掉其他。
材料二 1967年10月21日,众多示威群众呼喊着口号向五角大楼冲去,使得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反战和平集会变成了暴力冲突。此次游行示威活动中有近3
000人被捕,其中包括小说家梅勒和集会组织者德林杰。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个文献?请列举二战后在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界人士(至少四个)。
(2)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二中提及的反战和平集会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战和平运动的作用。
(3)简述二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表现及其特点。
答案
1.C 2.C 
3.B 4.B 5.C 
6.(1)联合国要努力维护和平,把战争的武器变为创造财富的工具,造福全人类。安理会通过决议、调解斡旋、组织维和行动。
(2)问题: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建议:坚决捍卫《联合国宪章》;进一步增强安理会在维和方面的作用;加快联合国改革。
7.(1)《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爱因斯坦、罗素、宋庆龄、约里奥·居里。
(2)原因: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及人员伤亡,国内民众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作用:反战和平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制止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政府的政策制定,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
(3)表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八十年代,西欧人民掀起反核和平运动的浪潮,和平运动高涨;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特点:在内容上,由于核武器的出现,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因此反战和平运动更多地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在范围上,反战和平运动参与阶层广泛,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具有真正的全球性;在组织上,反战和平运动越来越成为有组织的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PAGE训练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一、选择题
1.1914年,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
(  )
A.德国军队的主力遭到重创
B.协约国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
C.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
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2.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在日德兰半岛海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海战,结果
(  )
A.德国打败英国舰队并取得制海权
B.英国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仍掌握着制海权
C.德国舰队以巨大代价取得了制海权
D.英国舰队损失较小并稳固地掌握着制海权
3.下图所涉及的国家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
4.在一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长期的战争导致国家经济濒于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 ……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他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的借款。
材料三 (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国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一战的最初政策是什么?采取这种政策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实质是什么?上述材料说明美国外交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战争中的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的进程和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阅读下列材料:
表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
时期
损失的船只
建造的船只
1915年
1
744
657
1
202
000
1916年
2
799
772
1
688
000
1917年
6
623
623
2
937
786
1918年第一季度
1
146
920
870
371
1918年第二季度
963
370
1
243
274
1918年第三季度
892
546
1
384
110
表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某日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19
21
16
25
58
16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请完成:
(1)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场战争。表一中哪个时期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这与德国的什么战略战术有关?
(2)从表二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一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
(3)表二中,1917年数据与1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一战进程中的哪些现象与这一变化相吻合?(举一个或多个均可)
答案
1.D 2.B 3.D 4.D 
5.(1)“中立政策”。美国远离欧洲战场。
(2)美国的借款主要在协约国,不希望同盟国获胜,即美国与协约国的利益关系太深。
(3)无论初期“中立”,还是后期参战,均是为了其自身利益,即大发战争横财,掠夺战利品。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6.(1)1917年,这一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的船只数量达到了一战时期的顶点,损失的船只是建造的船只的2倍以上。无限制潜艇战。
(2)有利于同盟国一方。因为从1914年8~9月,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下降,而同盟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上升。
(3)变化:1914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与同盟国相当;1917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远远超过同盟国。
现象1:战争规模不断升级,原因是交战国数量的增加,战争呈现焦灼化。
现象2:从1917年开始,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原因是美国等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现象3:受到战争的重创,一战后期同盟国的生铁、钢、煤等军需品的生产能力遭到严重破坏。
PAGE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一、选择题
1.20世纪初,殖民体系已经形成但又过时。其中,“过时”的根本原因是
(  )
A.老牌殖民帝国的削弱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日趋严重
2.俾斯麦曾说:“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这“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
(  )
A.俄国和奥匈帝国
B.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俄国
D.英国和德国
3.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
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
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
的真实意图是
(  )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恐吓德国拖延对德作战时间
D.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4.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  )
A.德意结盟
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
5.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  )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俄奥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二、非选择题
6.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法之间在瓜分非洲问题上有利害冲突。英国控制埃及之后,加紧排挤法国势力。在扩大非洲殖民地的过程中,19世纪末双方军队几乎发生武装冲突。为了共同对付德国,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调整了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法国放弃二十多年来反对英国占领埃及的态度,正式承认埃及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则同意法国侵占摩洛哥。
材料二 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也同英俄调整在亚洲的矛盾有关。按照这项协定,伊朗分为三个部分,北部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南部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中部为中立带,双方均可自由出入。阿富汗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关于中国的西藏,英俄互相承认对方在西藏的既得利益,同意维持西藏现状,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
请回答:
(1)据材料,英国同法国签订协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英国为什么要调整与俄国在亚洲的矛盾?
(2)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实质是什么?其签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你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有何认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海利哥兰岛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的话,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和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1)材料一中英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
(2)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1911年德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英国的
政策有什么变化?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
1.B 2.D 3.D 4.B 5.D 
6.(1)对付德国。调整与俄国在亚洲的矛盾,以便联合俄国在欧洲共同对付德国。
(2)是背着有关国家签订的帝国主义分赃协定。正式形成了三国协约集团,使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并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勾结,完全以维护其各自的利益为转移;在资本主义国家互相勾结的过程中,总是以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为代价。
7.(1)和德国勾结,反对法俄的扩张。
(2)德国不再满足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也不再满足英国在殖民地方面的“恩惠”,而要求争霸世界。1866年德国尚未完成统一,因此政治地位“卑微”,而此时德国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所以扩张野心增强。
(3)由反对法国转向支持法国,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勾结法国反对扩张野心越来越大的德国。专题检测五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迅速组织一支所谓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登陆,其根本意图是
(  )
A.制止地区战争冲突
B.维护朝鲜与韩国并立局面
C.遏制苏联并包围中国
D.执行美国全球扩张战略
2.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关于中国抗美援朝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是美国全球霸权政策引起的
B.中国人民志愿军解放了朝鲜
C.属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问题
D.朝鲜停战协定使朝鲜南北开始分裂
3.“今年春光胜往年,举国欢腾捷报传。南北竞赛打美帝,稳操全胜勇向前。”胡志明的这首诗说的是
(  )
A.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B.美国把“特种战争”发展为局部战争
C.美国把对越战争“越南化”
D.越南人民的“新春攻势”
4.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  )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世纪以来,阿以之间共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其中前四次中东战争对中东国家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  )
A.阿以双方矛盾加剧
B.美苏大国介入增加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C.中东走上和平谈判的道路
D.阿以双方得以相互理解与承认
6.读下图,下列哪位人物最早认识到战争无法解决问题,开始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
(  )
     A.纳赛尔    B.萨达特
     C.阿拉法特   
D.拉宾
7.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  )
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
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8.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独立以来就是两个敌对的国家,造成两国敌对的主要原因有(  )
①殖民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 ②宗教信仰的差异 ③边界和领土的长期不确定 ④美苏等大国的插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两伊战争中,双方互有攻守,当伊朗进攻时,为扫清前面的地雷,伊朗成千上万的少年怀着能升入天堂的梦想,冒着伊拉克炮火,冲进布雷区,被称为“肉弹”。这说明了伊朗少年
(  )
A.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B.是一种战争狂热
C.是一种极端宗教狂热
D.爱国主义精神大发扬
10.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实施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关于上述行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时进行
B.“沙漠风暴”行动侧重于地面攻击,“沙漠军刀”侧重于空中打击
C.“沙漠风暴”行动侧重于空中打击,“沙漠军刀”侧重于地面攻击
D.战争的第一阶段实施的是“沙漠军刀”行动,战争的第二阶段实施的是“沙漠风暴”行动
11.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
伤亡情况
伊拉克军队
多国部队
死亡
约2万人
478人
受伤
约8万人
3
754人
A.多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
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
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12.“二战”结束后,美国干预和参加的局部战争有
(  )
①朝鲜战争 ②越南战争 ③中东战争 ④印巴战争
⑤海湾战争 ⑥伊拉克战争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二、非选择题(13题22分,14题13分,15题17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国家
陆军
海军
空军
其他盟国(除韩国)
9.58
6.66
0.97
美国
50.32
85.89
93.98
材料二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材料三 朝鲜战争交战双方签署停战协定
材料四 1951年5月15日,美国三军参谋总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在参议院军事外交委员会作证时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世界当代史资料选辑》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所示情景出现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朝鲜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其主要决定因素。(6分)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材料四中布莱德利的话?(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整个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看作为不共戴天的敌人。
材料二
拉宾遇刺前在和平集会上发表演讲
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
请回答:
(1)萨达特认为中东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2)针对战争的不断发生,萨达特的政策作出什么调整?有何意义?(4分)
(3)拉宾是以色列的和平使者,他的遇刺说明中东和平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请你归纳
一下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6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一直对萨达姆政权怀恨在心,2003年3月,美英两国宣称已掌握萨达姆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并以此为借口,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时代周刊》
材料二 战后,伊拉克的局势仍然动荡不安,各种恐怖和暴力袭击时常发生,人民生活依然没有保障。许多经济基础设施被摧毁或者瘫痪,失业率已经超过60%。
——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世界原料市场、世界资本和世界市场的控制有所加强,在全球经济中的实力和影响都大大增强。
——《时代周刊》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背景。(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反美情绪高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影响。(9分)
答案
1.D 2.A 3.D 4.D 5.C 6.B 7.A
8.D 9.C 10.C
11.B 12.D
13.(1)现象:美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发动侵朝战争。背景: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由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政。
(2)原因:美国纠集“联合国军”发动侵朝战争;美军派遣第七舰队插手中国内政;侵朝美军威胁中国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援朝。
(3)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因素:朝鲜人民的英勇反击;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斗争;苏联对朝鲜的军事援助和外交声援。
(4)理解:朝鲜战争以中朝两国的胜利而结束;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美国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失败。(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14.(1)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未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相互为敌。
(2)开始与以色列进行谈判。开启了中东的和谈之门。
(3)彼此之间的分歧;大国的插手;地区极端民族主义与恐怖主义的威胁。
15.(1)背景:美国遭到“9·11”恐怖袭击,反恐成为重要的国家政策;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对美国一直采取强硬态度;美国宣称萨达姆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尚未同意美国发动战争。
(2)说明的问题:重建伊拉克秩序面临重重困难。直接原因:美国攻占伊拉克后,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3)影响:严重挑战了联合国的作用,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伊拉克的社会秩序和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巨大;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PAGE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训练1 争取人类和平
一、选择题
1.法国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新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  )
①质疑美国“一超独霸”的地位 ②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③欧洲是多极世界中最有活力的一极
④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2006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投票通过“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其最主要原因是
(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D.日本逐渐成为经济大国
3.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上述材料表明了美国的真实目的是
(  )
A.美国旨在维护世界和平
B.美国维护资本主义的利益
C.美国企图独霸世界
D.美国寻求自由世界
4.2009年9月11日上午,纽约在世贸中心“零地带”举行“9·11”恐怖袭击事件8周年纪念活动。数百名遇难者亲属、消防队员、官员参加了当天的纪念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演讲称,要捍卫美国人民的安全就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打击恐怖主义。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的是
(  )
A.当今世界反恐任务严峻
B.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C.恐怖主义不得人心
D.恐怖主义导致地区动荡不安
5.有人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B.安理会是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C.联合国大会上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
D.联合国秘书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不结盟运动标志 中国恢复在联
格局示意图            
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二 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开始了。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根源是什么?
(2)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3)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表现是什么?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合国徽标(右图)
材料二 冷战的结束给国际关系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改变了赖以运作的权力基础。世界各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不断呼吁着手进行联合国改革。并为此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建议和设想。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安理会改组问题的讨论。
材料三 1992年,日本分担的联合国经费已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位,其对联合国活动的扩展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2004年59届联大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认为日本已经发挥的作用为它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则反对单方面依据经济实力扩大安理会。主张按照地域平衡、人口比例、民族代表性等原则,增选新的常任理事国,即将新的理事国席位给予亚非拉国家。
请回答:
(1)从联合国的徽标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结合有关史实说明联合国建立初期,联合国的理念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改革问题为什么会引起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答案
1.D
2.C 3.C 4.D 5.B 
6.(1)因素: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壮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以“政治民主化”和“人权”作为经济合作前提,向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试图在民主化和人权旗帜下,以西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使这些国家内部发生演变。
(3)表现:两极格局解体后,一方面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原因:苏东剧变或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特点: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7.(1)信息:橄榄枝围绕地球,说明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建立初期被大国操纵,没有很好的维护其和平与平等的理念,如美国操纵安理会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
(2)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日益扩大;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国力量对比改变,利益冲突加剧;环境问题、疫病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日趋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PAGE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历史现象与雅尔塔体制没有关系的是
(  )
A.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
B.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实行托管
C.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D.建立联合国,以协调国际争端
2.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这说明
(  )
①美国的世界霸权政策昭然若揭 ②美国要领导西方国家对抗苏联 ③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公开破裂 ④美国要同苏联进行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了雅尔塔体制。这两者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
A.大国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B.宗旨是维护和平与安全
C.都是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体系
D.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军国主义的复活
4.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这表明
(  )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美苏争霸正式开始
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5.下列事件“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的是
(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发动朝鲜战争
C.单独占领日本
D.推行“冷战”政策
6.
右图是苏联某历史时期发布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这幅画揭
示了
(  )
A.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实质
B.古巴导弹危机的根源
C.美苏间军备竞赛的本质
D.苏联霸权主义野心
7.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
B.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C.《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
D.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
8.联合国成立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控制和操纵联合国。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把它作为其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
B.限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C.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
D.控制广大的亚、非、拉美国家
9.三次和平运动高潮的诱因搭配正确的是
(  )
A.二战后的第一个高潮——北约针对苏联决定在西欧布置美国中程导弹
B.60、70年代形成的第二个高潮——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
C.80年代的第三个高潮——巴勒斯坦和印度进行的核实验
D.80年代的第三个高潮——美国挑起“冷战”,以核武器进行恫吓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反战和平运动对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
A.对制止世界大战起了积极作用
B.推动了裁军进程
C.影响各国政府及政党政策的制定
D.制止了军备竞赛
11.
右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
(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这幅漫画反映了
(  )
A.柏林危机
B.马歇尔计划
C.苏联导弹击落美国U-2飞机
D.古巴导弹危机
12.下列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  )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二、非选择题(13题22分,14题16分,15题14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总统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12月29日在他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锻炼出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战争使苏联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扩大在战略上加强了苏联的地位,对于战后世界的安排,苏联希望在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和平,以便医治战争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
材料三 还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经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他直截了当地告诉美国总统特使说:“我是总统的忠实副手。”
材料四 在战时盟国的许多会议中从没有法国临时政府的席位。戴高乐对此感到愤愤不平,反复向盟国表示:“1
500年来,法国就已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他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材料五 美国承认并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英国则竭力反对中国的大国地位……苏联当然不愿意看到蒋介石政府强大,但对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也不抱信心。
——以上均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二战后美苏英法对外政策的基点各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12分)
(2)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是什么?(4分)
(3)美英对待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不同?苏联的对华政策有何特点?(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大厦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因为通过我们愿意同共产党国家以公平和认真的方法讨论分歧的态度,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是致力于和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杜鲁门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10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6分)
15.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和平鸽       图二 
请回答:
(1)毕加索的名画《和平鸽》很快传遍了全世界,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这说明了什么?此前世界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战和平运动?(6分)
(2)中国为什么要发行图中的邮票?(4分)
(3)两图有何联系?这种联系又说明了什么?(4分)
答案
1.C 2.A 3.C 4.A
5.A 6.A 7.B 8.A 9.B 10.D
11.D 12.B 
13.(1)美国:称霸世界;苏联:保持国际和平,巩固大国地位;英国:依附美国;法国:
重返大国地位。原因:美国经济、政治力量大增;苏联军事、政治力量强大;英国力量衰弱,企图依附美国以保持欧洲大国地位;法国受其传统政策的影响。
(2)美苏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西欧被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3)美国:为抗衡苏联;英国:害怕中国的强大会鼓舞英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苏联:摇摆不定。
14.(1)杜鲁门要求美国担负起“领导世界”的全部责任,在全世界到处侵略扩张;而尼克松主张美国有重点地扩张势力。前者主要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张,而后者主张转攻为守。原因:二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而尼克松当政时期,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2)杜鲁门政府主张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对抗苏联,尼克松政府则主张与苏联谈判,推行“缓和”政策。
15.(1)说明经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地区冲突以及核战争的毁灭性威胁后,遭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对维护世界和平、享受安居乐业的生活充满了渴望。运动:此前召开了第一届、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了反战和平运动原则。
(2)《国际和平年宣言》“要求各国人民与联合国一起共同努力,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这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3)都以鸽子作为和平的象征。这说明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答案
1.C 2.A 3.C 
4.A
5.A 6.A 7.B 8.A 9.B 10.A
11.D 12.D
13.(1)美国:称霸世界;苏联:保持国际和平,巩固大国地位;英国:依附美国;法国:重返大国地位。原因:美国经济、政治力量大增;苏联军事、政治力量强大;英国力量衰弱,企图依附美国以保持欧洲大国地位;法国受其传统政策的影响。
(2)美苏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西欧被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3)美国:为抗衡苏联;英国:害怕中国的强大会鼓舞英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苏联:摇摆不定。
14.(1)
事件
影响
柏林危机
修柏林墙,东西方进一步对立
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对美屈服
朝鲜战争
遏制美国的扩张势头;朝鲜半岛分裂加剧;中美对立严重
越南战争
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冷战”出现新的态势
(2)核战争既能打击对方,也会伤害自己,这样就使战争发动者更加慎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争。
(3)它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苏两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甚至不惜大举用兵破坏了世界和平。
15.(1)说明经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地区冲突以及核战争的毁灭性威胁后,遭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对维护世界和平、享受安居乐业的生活充满了渴望。运动:此前召开了第一届、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了反战和平运动原则。
(2)《国际和平年宣言》“要求各国人民与联合国一起共同努力,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这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3)都以鸽子作为和平的象征。这说明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PAGE训练4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一、选择题
1.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最后一刻,莫斯科下令舰船返航。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曾兴奋地对国家安全顾问说:“两个家伙比赛瞪眼珠子,结果那个家伙先眨眼。”上述材料体现的信息不能反映出
(  )
A.美苏两国对峙
B.美苏由对峙走向缓和
C.美苏两国关系极度紧张
D.对抗中美国占优势
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969年尼克松改变对外政策的原因不包括
(  )
A.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B.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C.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D.苏联推行“缓和”战略
4.
右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
(  )
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以下图片,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资本主义世界经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济格局示意图
乔冠华开怀大笑
    
①研究的课题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有关 ②冷战后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 ③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分不开 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如果你翻阅一下本世纪历史的话,你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实际上是由于对别人作出的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也是由于希特勒认为他可以夺取波兰,英国可能不会作战,如果英国作战的话,在波兰遭到失败以后就可能不会继续作战。……然后你再看看苏联和美国在他们信仰方面的距离是如此之远:我们信仰一个独立自由和各种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世界,他们信仰一个清一色的共产主义世界,而你(注:指赫鲁晓夫)又把核均势加到这场斗争当中。正如我以前说过的,这就是使得现在成为这样的一个危险时代的原因。
——美国总统肯尼迪1962年12月17日发表的广播谈话
请回答:
(1)材料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谈谈你的认识。
(2)“核均势加到这场斗争”是指什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讲道: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
材料二 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许多学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即世界上存在美国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与俄、英、法、德、中、日等多个强国的局面。旧的国际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表现出怎样的趋势,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中中国学者的观点,并指出这一国际关系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
1.B 2.B 3.D
4.D 5.C
6.(1)原因: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由于对别人作出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认识: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而引起的,是由帝国主义本质所决定的。
(2)苏联把导弹运到古巴。结果:在美国的战争威胁之下,赫鲁晓夫被迫撤走导弹。说明: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占优势。
7.(1)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由两极对峙走向多极化)。原因: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苏联在争霸中实力削弱;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3)观点:多极化趋势加强(或“一超多强”)。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欧盟、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发展壮大,有利于抑制美国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行径。
PAGE专题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截止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大的赢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它们没有一个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3.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20世纪初却同法国结盟。这最能说明的是
(  )
A.英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英国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C.英国对法国的妥协
D.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
4.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这说明
(  )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 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新快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 2009年3月16日,英国112岁高龄的一战老兵亨利·亚林汉姆怀着骄傲的心情,在驻伦敦的法国大使馆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法国荣誉勋位勋章”。亨利·亚林汉姆所参加的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
6.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  )
A.凡尔登战役
B.日德兰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7.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8.1917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所有21岁到30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条件下登记报名到美国军队服役。美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
A.适应对德战争的需要
B.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
C.稳定国内的社会秩序
D.遏制俄国的激进变革
9.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  )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 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  )
A.美洲
B.欧洲
C.德国
D.英国
1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
(  )
①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 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 ③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 ④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说:“‘一战’后,在整个欧洲大陆,旧秩序正受到怀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
①美国成为了经济大国 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④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13题20分,14题15分,15题17分,共52分)
13.观察下面两幅地图:
图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请回答:
(1)图一中欧洲政治格局呈何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5分)
(2)比较图一、二,指出同盟国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3)据图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6分)
(4)从图中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何影响?(5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
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材料二 一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000万人
2000万人
3400多亿美元
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5分)
(3)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7年12月7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镇贝托拉,9岁时因家贫前往法国谋生,曾在巴黎扫过烟囱,当过报童。后来蓬蒂塞利隐瞒年龄加入法国外籍军团,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蓬蒂塞利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1939年,蓬蒂塞利加入法国国籍,并在巴黎郊区定居下来。
材料二 2008年3月12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在巴黎郊区家中去世,享年110岁。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奇说:“今天,我代表这个国家表示深切的哀悼。”
材料三 作为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前总统雅克·希拉克曾提出在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蓬蒂塞利婉言拒绝了,认为这对其他没有享受到死后礼遇的老兵不公。但在另一法国“一战”老兵路易斯·卡泽纳夫去世后,蓬蒂塞利终于同意日后可以“以纪念死去战友们的名义”为自己举行国葬。3月17日,法国政府在拿破仑墓所在地巴黎荣誉军人院为蓬蒂塞利举行葬礼。
请回答:
(1)蓬蒂塞利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你认为这是他的光荣还是他的悲哀?为什么?(4分)
(2)蓬蒂塞利说他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除了这个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促使他参加了“一战”。(2分)
(3)有人认为蓬蒂塞利全程参与了“一战”而能保住一条命,而且能活到110岁,实在是够幸运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5分)
(4)关于应不应该给蓬蒂塞利举行国葬,也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一种认为不应该。你的观点如何?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
1.A 2.C 3.B 4.C 5.B 6.C
7.C 8.A 9.D 
10.B 11.A 12.B
13.(1)形成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2)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作战。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一切以其根本利益为转移。
(3)遍及欧亚非地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且有东、西两条主要战线;战争同时在陆上、海上进行;战争主要是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
(4)腹背受敌,两线作战。导致同盟国集团最终失败。
14.(1)特点: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
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2)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西欧国家经济相对衰落;德奥分崩离析,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的国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打击了欧洲的殖民统治;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了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3)战争的灾难让人们懂得和平的珍贵。(言之成理即可)
15.(1)悲哀。当时的法国政府驱使千千万万的蓬蒂塞利们为所谓的民族利益而战,而蓬蒂塞利们不清楚战争的非正义性,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是一场掠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误以为是拯救民族或保卫祖国的战争。
(2)盲目的爱国热情,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
(3)同意。理由:共有33个国家的15亿人口卷入了“一战”,各国参战的士兵达到7
350万,战争造成约1
000万人阵亡,约2
000万人伤残,蓬蒂塞利能全身而退,安享晚年,幸运之至。
(4)应该。理由:蓬蒂塞利参加了“一战”,保卫了祖国,是法国的英雄,举行国葬理所应当。不应该。理由:蓬蒂塞利当时参加的是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保卫祖国不过是当时资产阶级政府用来欺骗蛊惑民众的说辞而已;蓬蒂塞利充其量就是资产阶级政府的炮灰,根本不能算是英雄,所以不应该举行国葬。
PAGE训练5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波茨坦会议是美、英、苏三大国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最后一次重要会议。此次会议
(  )
①使得三国战时同盟破裂 ②主要讨论了对日本的处置问题 ③以美、英、中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④对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下列叙述中不能准确体现出因果关系的是
(  )
A.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诺曼底登陆——法国巴黎光复,德国东西两线作战
C.雅尔塔会议——德意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D.《波茨坦公告》——日本宣布投降,二战胜利结束
3.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因素有
(  )
①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②中国战场的总反攻 ③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④日本天皇的软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面为一幅名为《战车装配中》的漫画,它主要反映了日本
(  )
A.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B.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罪行
C.社会存在暴力现象
D.准备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5.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条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二战为人类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有
(  )
①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必须警惕其死灰复燃 ②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 ③不能牺牲、出卖其他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④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无奈地自嘲:“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庄严宣布:“欲免除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材料一、二均据《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先进军事科学技术,又为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三大尖端科学——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就是由二次大战中发展起来的先进军事科学技术奠定的基础。
——张跃铭、蔡翔《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德黑兰会议的军事决定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战祸”是指哪些战争?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一幕幕战争的场面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这段历史给后人留下许多启示。
图一 被推上刑车将被
图二 在日军“扫荡”
集体屠杀的南京同胞 
中失去父母的孤儿
(1)除历史课堂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这段历史?
(2)图一、图二反映了日本法西斯的暴行。而今天,日本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其侵略事实。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3)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其标志是什么?试举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一致、共同战胜法西斯的一件事例。
(4)以上信息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
1.D 2.C 3.A
4.A 5.C
6.C 
7.(1)军事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英国丧失世界一流强国的地位;美国和苏联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联合国的正式诞生;促进了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8.(1)上网;观看电视、电影;查阅图书;调查访问等。
(2)日本法西斯极其残暴;日本否认战争罪行,不能正视历史,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维护世界和平。
(3)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苏军对日作战等。
(4)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进行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这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
PAGE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是
(  )
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剧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世界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阵营
D.亚非会议召开后不结盟运动兴起
2.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段话表明
(  )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顺应世界格局变化趋势
C.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D.美国重视意识形态的推广
3.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表明
(  )
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4.1988年安理会全年共召开55次正式会议,1992年突破了100次大关。现今,安理会每年的会议基本上都在150次左右。安理会每年举行会议次数的增多反映了
(  )
①国际局势的复杂化 ②安理会职权扩大 ③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 ④安理会效率低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进入21世纪,人们希望联合国
(  )
①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②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③成为真正公正的全球性组织 ④以促进发展和维护人权为工作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两极格局结束后,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右图反映的是
(  )
A.民族冲突
B.恐怖主义
C.领土争端
D.宗教纠纷
7.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客机先后采用了美国、欧洲等19家世界顶尖供应商的产品。这反映了
(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世界科学技术一体化
8.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9.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  )
 
欧共体总部 
日本经济崛起
不结盟运动会议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0.胡锦涛指出,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与稳定。这是因为
(  )
①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③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有
(  )
①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②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③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 ④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包括
(  )
①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②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已经是人心所向 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④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13题18分,14题16分,15题18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展览材料,回答问题。
(1)展览1: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
以下是展览图片节选
名称
铸剑为犁——伫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
科学家
反核战争游行示威
千年首脑会议
图片
作为讲解员,请你参照图片向参观者叙述人类争取和平的行动。要求语言简洁。(8分)
(2)展览2:展望未来,关注和平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人类的和平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尽管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当前制约战争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汇成了时代潮流。
作为讲解员,请简要说明当前制约战争的因素。(1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全球化是“馅饼”,还是“陷阱”
材料一 下图为《从太空中看贫富差距》
说明:图上灯火通明的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漆黑中的非洲、亚洲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强烈反差。在全球化过程中,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了。
材料二 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严重污染的铁矿石转至菲律宾,这个事件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国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赖余贵《污染转移与生态殖民》
材料三
    
反全球化游行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二所言,你是否认为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为什么?(4分)
(2)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是世贸组织会议常见一景,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6分)
(3)有人欢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陷阱”。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6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威胁世界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天下并不太平。近几十年来,虽然世界范围的大战没有打起来。但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战争时起时伏。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生过120多次较大的战争,死亡人数约1200万。
材料二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是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某些国家大肆鼓吹“新干涉主义”,妄图建立由西方价值观主导的世界,竭力推行单边主义,四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导致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矛盾激化,局势紧张。
材料三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总之,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的和平事业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有哪些?(10分)
(2)材料三中邓小平就当今世界局势着重阐述了哪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之间有何关系?(8分)
答案
1.A
2.C 3.C 4.C 5.A 6.B
7.C 8.D 9.D 10.C
11.B 12.A
13.(1)建立国际组织——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著名科学家参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积极投身于反战和平运动;反战和平运动更多的以反核战争为中心;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导各国致力于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以促进和平力量的增长。
(2)牢记并反思反法西斯战争的教训;全球规模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核战争的浪潮;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形成对霸权主义的牵制;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14.(1)否。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污染转移事件。在全球化过程中,在环境问题引起国内关注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将一些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反全球化是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但从根本上看,全球化的趋势难以改变。人类社会应当更理智地对待全球化,解决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经济全球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我们应看到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参与全球化的国家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和高素质的无形服务。与此同时,也要当心经济全球化的“陷阱”,因为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发展途径以及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全球化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应对不好也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陷阱”。
15.(1)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宗教、民族、领土矛盾的激化等。
(2)两大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两大问题的关系: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PAGE训练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选择题
1.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  )
A.西欧交战国的经济受到重创,但依然没有丧失原有地位
B.英国受到削弱,经济上与美国平起平坐
C.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D.由于宗主国的战争需要,加紧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经济雪上加霜
2.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最主要的依据是
(  )
A.双方不分胜负
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
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
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3.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
(  )
①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②国际联盟形成 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④世界各国都卷入世界政治的漩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  )
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5.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
——《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W·E·B·杜波伊斯为什么说“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二 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
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以上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材料三 它(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短短几年内,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不过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仍不高),由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1914~1919年,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额累计30多亿日元,除抵偿日本战前所欠外债17亿日元外,还购买英、法、俄战时公债和贷给外国27.7亿日元。
(1)据材料一、二,分析一战对英、法的影响。
(2)据材料三,分析日本在一战期间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结果。
(3)据材料二、三,概括一战对美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反思一战给我们国家发展留下哪些历史思考?
答案
1.C 2.B
3.C 4.B 5.D 
6.(1)西欧相对衰落。
(2)“结局”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时代,“开端”则是说亚、非、拉地区自此开始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1)一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实力,英法从债权国沦为债务国。
(2)日本工农业、航运业及对外贸易得到了发展。日本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3)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大战使日本经济获得了发展,由债务国一跃变成债权国。
(4)和平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前提;我们应当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坚持和
平崛起;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PAGE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检测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右图中反映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相对过剩
B.绝对过剩
C.供销矛盾
D.供大于求
美国农场主销
毁剩余牛奶
2.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度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3.二战前在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  )
A.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
B.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C.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D.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
4.“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日本天皇的这段话从根本上说明了
(  )
A.中国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
B.日本天皇预感到日本的失败
C.日本在重复拿破仑的道路
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5.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  )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6.丘吉尔说:“我们不要将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指敦刻尔克撤退)而赢的。但是,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是指
(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与合作
C.为日后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力量
D.鼓舞了英法人民的斗志
7.下列关于二战过程中欧亚各国抵抗和抗战斗争的正确表述是
(  )
①法国戴高乐将军在国外领导了“自由法国”运动 ②东欧各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解放全国 ③东亚和东南亚人民坚决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④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向美军提供情报支持抗日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二战爆发前后,英国对德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转折点是
(  )
A.英国对德宣战
B.丘吉尔出任首相
C.敦刻尔克大撤退
D.不列颠之战爆发
9.历史图片是记载历史的有效载体。从下图可获得什么信息
(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苏联妇女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B.苏联的参战改变了二战的性质
C.苏联人民为打败法西斯付出了沉重代价
D.苏德战场是抗德的主战场
10.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 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
2010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包括
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国家举行仪式进行纪念。右图是俄罗斯
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全国性阅兵活动。联合国大会6日也在
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特别会议,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
战事结束65周年。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
A.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B.将地点选择在莫斯科红场并非偶然
C.二战的胜利结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D.没有二战,就不会有联合国的出现
12.20世纪上半期人类社会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这一现象说明了(  )
①现代化在全球发展的不平衡 ②人类的认识滞后于现代化的发展现状 ③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④世界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13题16分,14题18分,15题18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一战后经过了短暂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痛苦与灾难的深渊。
希特勒  东条英机     墨索里尼
材料二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都进行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反思,并努力做了许多尝试。这些反思和努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弥足珍贵。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二战之所以会爆发,完全是由材料一图中三个战争狂人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7分)
(2)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都进行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反思。试分别举出一战后、二战后国际社会有关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举措。(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因素有哪些?(5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道: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力和特权。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为了避免冒犯日本人,措辞很谨慎。它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开罗宣言》规定:“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田中认为必须“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力和特权”的理由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8分)
(3)概述材料三《开罗宣言》这一规定的意义。(6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 1945年2月,美、英两国同意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胜利成为可能和确定的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对日作战问题的认识。(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美、苏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7分)
答案
1.A 2.B
3.C 4.B
5.A 6.C 7.A 8.B 9.C
10.B 11.D 12.A 13.(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二战的爆发有其深刻的背景: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隐含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新的矛盾,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国的内部矛盾,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疯狂地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弱小国家无力阻止,英、法、美等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最终促成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只是其本国法西斯势力的主要代表,他们只是起了加速二战爆发的作用。
(2)一战后:建立了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实行集体安全。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推动非殖民化;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各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等。
(3)因素:联合国在维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不断高涨;美苏在“冷战”和争霸中相互牵制;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遏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14.(1)理由:满足日本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实质:把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2)原因:把满洲变成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满洲主权仍属于中国,与日本把满洲变成其殖民地的愿望相违背,损害了日本在满洲的既得利益。
(3)意义:《开罗宣言》成为中国收回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国际法依据。
15.(1)减少美国的军事损失;利用日本削弱苏联实力;限制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2)美、英两国牺牲中国权益,换取苏联对日作战;苏联对日作战,有利于加速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3)有利于协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活动,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但是,美、苏等国借机推行大国强权政治,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PAGE训练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一、选择题
1.斯大林格勒战役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是因为(  )
①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②德国是轴心国的中坚力量 ③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 ④这次战役的胜利使苏联能抽出兵力参与其他战场作战 ⑤这次战役的胜利减小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A.①②③⑤
B.①②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2.
观察右面漫画,通过这幅漫画作者主要表达出
(  )
A.苏联必将战胜法西斯的乐观主义精神
B.德军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
C.苏联存在过分轻敌的战略错误
D.德国法西斯惧怕苏联的心态
斯大林的晚餐3.观察右图,这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
表达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
①邮票上的人物Sun
Yat 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 ②邮票
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中美两国当时有共同目标 ③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中、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德黑兰会议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根本好转”的表现有
(  )
①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之中 ②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投降 ④苏德战场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担。……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  )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二战全景纪实》
材料二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苏、美、英三巨头:
斯大林(左)、罗斯福(中)、丘吉尔(右)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我三大盟国”是指哪些国家?据材料指出文献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3)材料一文献的发表和材料二中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1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苏联在红场举行了阅兵式,数十万红军战士和民兵从列宁墓前走过,受斯大林的检阅。斯大林在阅兵式上发表讲话说:“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的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者!”“德国侵略者想对苏联人民进行歼灭战。好吧,既然德国人想进行歼灭战,他们一定会得到歼灭战。今后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侵入我们祖国领土的所有德国人
——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
材料二 200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对俄罗斯而言,二战曾是苦难。如今,苦难积淀成历史财富。俄罗斯积极倡导建立有效保障全球稳定和安全的多边机制,推动合理的、民主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为此,俄罗斯竭力维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权威;大力发展同中国、德国、法国等大国的关系,与美国既相互尊重又相互牵制;与欧盟、上海合作组织、“独联体”等开展积极合作。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红场阅兵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此后,苏联红军取得了哪些胜利?
(2)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的目的是什么?俄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如何维护
世界和平的?
答案
1.B 2.A 3.C 
4.D
5.D 
6.(1)美、英、中。剥夺日本一战后在太平洋上所占领的一切岛屿;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
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恢复朝鲜的自由独立。
(2)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问题。
(3)对于维护和加强盟国团结、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都起
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7.(1)1941年德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莫斯科局势十分张。
胜利: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等。
(2)纪念是为了提醒人们不忘那场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的战争,世界和平需要各国去共同
创造。
在新的形势下,俄罗斯积极倡导建立有效保障全球稳定和安全的多边机制,推动合理的、
民主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PAGE训练3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一、选择题
1.在冷战时代,任何一次局部战争都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影子。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它们的主要目的是
(  )
A.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B.保护在两伊的外国人
C.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D.趁机控制海湾地区
2.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
A.领土争端
B.教派纷争
C.经济利益
D.民族问题
3.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袭科威特,3日占领科威特全境,随后,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伊拉克的这一举动
(  )
①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②是在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与冷战有关 ③属于地区性的霸权扩张和武装侵略事件 ④是一个地区性的军事大国单独向世界秩序的挑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在伊拉克一家名叫拉希德的旅馆,正门大厅水磨石地面上镶嵌着一幅前总统布什的彩色漫画像,下有一行英文字:“布什有罪。”这幅画像做得很大,正好撑足一扇门,任何想进门的人都必须从布什先生的脸上踩过,很难避开。这一现象最早有可能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  )
A.朝鲜战争
B.中东战争
C.越南战争
D.海湾战争
5.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表明
(  )
A.世界将走向战争,永不停止
B.世界中的局部战争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C.说明冷战的结束
D.说明世界两极体制正在走向崩溃,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尚未建立,国际格局的失衡将
引发新的冲突和动荡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8年8月8日晚上8时15分,联合国秘书长宣布:“两伊将于1988年8月20日格林尼治时间3时正式停火。”这一消息传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时,人们涌上街头,互相拥抱,欢呼雀跃;当消息传到伊朗首都德黑兰时,也出现了同样的场面,人们激动地说:“停火太好了!太好了!”8月20日,燃烧了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终于熄灭。
材料二 我记得那是1984年2月27日的早上,在我们听见一阵战机轰隆飞过上空,不久后,我们手上的枪与其他武器的表面就沾上了一层黑色物质。然后,我就感觉身体火烫,鼻孔很疼痒。接着……不……是马上呼吸困难,像是窒息一样。6个小时后,眼睛发炎、视力减退,身体的许多部分更是疼痛不已。
——一位遭到化学武器袭击的伊朗士兵的回忆
材料三 
遭袭后,石油码头燃起大火
请回答:
(1)两伊战争起止时间是何时?两伊之间存在哪些矛盾?
(2)根据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东尼·斯沃福德是一名参加过海湾战争的老兵。他于2002年10月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我参加了海湾战争”的文章,其中写道:“当我看到燃烧的石油并冒出的尘埃覆盖在我的军服上的瞬间,我顿时意识到了自己在为石油而战。”
材料二 右图所示的是一只栖息在波斯湾地区的普通海鸟。与众不同的是,它的羽毛变成了黑色,它的目光充满惊恐。原来清澈湛蓝的海水也变得漆黑污浊。这一幕发生在20世纪末的海湾战争中。
材料三 在巴士拉地区,畸形和患有各种怪病的儿童不胜枚举,当地医生说,这都是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使用贫铀弹造成的,其致病机理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造成的后果极为相似。该地区自1999年8月至10月共出生1
800名新生儿,其中有10个新生儿没有脑组织,8个患脑积水,6个四肢畸形。——《羊城晚报》
请完成:
(1)结合安东尼·斯沃福德所说,分析美国参加海湾战争的真实目的。
(2)“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是海湾战争中的两次重要军事行动,两者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叙述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战争?
答案
1.D 2.A 3.C 4.D 5.D 
6.(1)两伊战争爆发于1980年9月,于1988年8月结束。矛盾:在领土、民族、宗教信仰、领导人个人恩怨和边界纠纷等方面存在矛盾。
(2)两伊战争使海湾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人民受到极大伤害,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主要是由于战争中化学武器的使用、“袭船战”、对对方石油设备和基地进行攻击等造成的。
7.(1)保证它在海湾地区的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
(2)“沙漠风暴”侧重于空中打击,“沙漠军刀”侧重于地面攻击。
(3)材料二、三叙述的是战争中交战双方不择手段的措施对生态环境及人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战争是罪恶的,人类应远离战争;若战争不得已爆发,也应避免一些非人道的措施,特别是生化武器的使用。
PAGE专题检测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它说明了
(  )
A.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B.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
C.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
D.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2.一战后,善良的人们期盼巴黎和会能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但有些国家却未能参加,被排斥在会场外。它们是
(  )
①英 ②法 ③德 ④奥 ⑤苏俄 ⑥中国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⑤⑥
3.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指
(  )
A.维也纳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
D.雅尔塔体系
4.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性质的有
(  )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 ③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④德国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华盛顿会议通过的《四国条约》抑制了日本,但日本认为自己也有收获,主要是(  )
A.日本建立了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B.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列强的承认
C.日本取得了对中国的独占权
D.日本通过此条约获得了更多的权益
6.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国联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7.下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个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
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巴黎和会会场
A.大国的衰落
B.邪恶的终结
C.分赃的场所
D.战场的积怨
8.英美两国是道友,有着特殊关系:共享基本价值观,几乎同文同宗。但在下列国际事务中,英美态度不一致的地方是
(  )
A.国际联盟领导权问题
B.日本归还中国山东问题
C.限制德国海军军备问题
D.德国赔款问题
9.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勋爵总结说:“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
(  )
A.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
B.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
C.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D.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
10.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有
(  )
①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②战胜国制裁战败国 ③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④暂时协调列强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下列不符合《非战公约》签订前国际形势特点的是
(  )
A.《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下降了
B.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不能对法国形成有力的安全支持
C.法国希望得到美国提供的某种安全保证
D.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美国决定缔结一项多边的《非战公约》
12.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二、非选择题(13题10分,14题22分,15题20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劳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4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联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二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殖民地或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 西方一个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 威尔逊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千米的旅行,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在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以上材料均据《国际关系史》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主要目的有哪些?(6分)
(2)材料二中的有关规定对哪些国家比较有利?说明其原因和影响。(6分)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当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的观点?(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列强围绕国联问题进行斗争的实质。(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规定了德国在一定时间内应支付的赔款数额。1920年7月,赔款委员会规定了各战胜国应得赔款数的比例:法国为52%,英国为22%,意大利为10%,比利时为8%,其余归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1921年4月,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30年内偿清,每年付20亿金马克和出口商品价值的26%。
材料二 道威斯计划规定,该计划生效的第一年度德国应支付10亿金马克赔款,以后逐年增加,从第五年度起每年支付25亿金马克;还规定向德国提供一笔8亿金马克的国际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和稳定货币,贷款大部分由美国提供。
材料三 《洛迦诺公约》的内容之一是准许德国加入国联。1926年9月,德国加入国联,并成为国联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同年12月,协约国决定取消对德国的军事管制。
——陈庆军《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请完成:
(1)材料一体现了协约国采取怎样的对德政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道威斯计划的特点,并说明它对法国的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凡尔赛体系、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之间的关系。(4分)
答案
1.A 2.B 3.C 4.D 5.B 6.B 7.D 8.A
9.D 10.C 11.D
12.B 13.(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14.(1)利用德国牵制英国和法国;维护各国主权和世界和平;控制国联进而称霸世界。
(2)国家:英国和法国。原因:英、法两国是战胜国中的老牌殖民帝国,拥有较多的殖民地或自治领。影响:英国和法国操纵国联,成为它们维持霸权的工具。
(3)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纲领”中提出建立国联,以维护世界和平,得到欧洲绝大多数交战国的赞同;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坚持将成立国联列入会议议程,促使巴黎和会通过国联盟约,成为“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没有达到,加之国内的孤立主义传统,致使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加入国联。
(4)凭借自身的实力,争夺世界霸权。
15.(1)对德政策:利用赔款来削弱德国,对德国实行严厉的处罚。说明的问题:法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掌握主导权。
(2)特点:复兴德国经济和取得德国赔款相结合;国际贷款和德国赔款相结合。影响:法国用赔款削弱德国的政策受挫,丧失了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导权,开始与德国探索和解的道路。
(3)历史现象:德国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逐步恢复政治大国地位。原因:道威斯计划使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洛迦诺公约》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是一个平等国家。
(4)道威斯计划在经济上对凡尔赛体系进行了调整,《洛迦诺公约》在政治上对凡尔赛体系进行了调整,但在当时都没有突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PAGE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训练1 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形势
一、选择题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美领导人曾分别谈到:“英国雄狮一声吼而天下震撼一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英国已经吓不倒任何国家。它已经失去一个帝国,但至今还不知道扮演什么角色。”导致英国从“震撼一切”到“吓不倒任何国家”的主观因素有
(  )
A.美国的强大
B.经济实力削弱
C.苏联的强大
D.联合国的成立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  )
A.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荡
C.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D.二战后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3.使美苏两国在二战后实力超群,成为雅尔塔体制的核心国家的原因不包括
(  )
A.西欧各国饱受战火蹂躏,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两国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经济发展较快
C.两国军事实力较为强大
D.两国的政治地位在二战中及战后逐步提高
4.1950年,杜鲁门总统发表演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威尔逊总统要我们确立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如今正由我们来承担这项任务。”二战后美国宣称要承担威尔逊确立的领导世界的任务,其实质是
(  )
A.对抗社会主义阵营
B.与欧洲大国争夺海外市场
C.确立全球霸主地位
D.由美国控制联合国组织
5.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该体系
(  )
①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③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④为冷战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丘吉尔 左 、罗斯福 中 、斯大林 右
 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的合影
材料二 百分比协定: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飞抵莫斯科,与斯大林密商巴尔干势力范围问题。后约定苏在罗马尼亚可占90%的优势,而英美在希腊可占90%的优势。在南斯拉夫,各占50%;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苏占80%,英美占20%。
材料三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雅尔塔协定中有关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请回答:
(1)简要说明材料一所示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
(2)通过材料二、三的信息,你对雅尔塔体系作何评价?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斯大林曾经表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盟国分裂。”
材料二 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材料三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材料四 战后初期苏联努力构建周边安全带,在东欧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时竭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共同敌人”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美、苏关系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四反映了美、苏的什么矛盾?
(4)综上所述,你认为斯大林的判断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
1.B
2.A 3.B 4.C
5.D 
6.(1)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使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2)雅尔塔体系把东欧和希腊分别划分为苏联、英美的势力范围,并进行比例分配;美苏以牺牲中国的主权为妥协条件来加速日本的投降。可见,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之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7.(1)法西斯势力。
(2)美国攻击共产主义,反对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在世界扩大影响。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矛盾尖锐。
(3)在世界战略上相互对立,美国力图称霸世界,苏联也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苏联成为美国全球称霸战略的障碍。
(4)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由于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全球战略上存在尖锐的矛盾,必然由同盟走向分裂和对立。
PAGE训练2 频繁的地区冲突
一、选择题
1.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勒斯坦问题。下面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主要来源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冲突 ②世界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使之复杂化 ③
在多次武装冲突中,以色列占据了优势 ④联合国在该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美国等大国对中东地区的介入使阿以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美国等大国介入中东地区的
主要原因是
(  )
A.地区动荡危及了世界和平
B.中东战争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
C.争夺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
D.中东战争损害了美国利益
3.1981年10月,率先实现与以色列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枪杀;1995年11月,对中东和平作出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两位政治家的遭遇主要说明
(  )
A.中东和平进程破灭
B.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
C.阿以矛盾不可调和
D.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
4.下列图片为印巴战争中使用的武器,由此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
印巴双方都曾使用的
   
巴基斯坦使用的美
苏制PT-76坦克   
 制“巴顿”式坦克
A.国际调停
B.联合国的干预
C.战争的激烈程度
D.美苏等大国推动了印巴战争
5.在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长期存在矛盾和争端的根源是
(  )
A.两国宗教信仰存在较大的差异
B.世界大国的插手和挑拨
C.两国对边界领土划分存在争议
D.英国“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留下的后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印巴分治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曾三次大动干戈,发生了多次边境武装冲突,1999年5月,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双方再次大战一个多月,死亡逾千人,导致核军备竞赛升级,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请完成:
(1)根据1947年蒙巴顿方案,图中领土是怎样划分的?请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分析英国调整对印度殖民政策的原因。
(2)分析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对如何解决印巴冲突谈谈你的认识。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成为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二战后中东地区形势更加复杂的原因。
(3)你认为在解决中东问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案
1.C 2.C 3.B 4.D 5.D 
6.(1)把印度分成印度教徒的印度和穆斯林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英国随着经济的严重削弱和殖民强国地位的丧失,在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的情况下,不得不调整其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对该地区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方针。(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有理也可)
(2)①印巴两国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矛盾尖锐,因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而发生主权争端,导致多年的敌对;因彼此缺乏起码的信任,导致两国关系紧张对抗,时有升级;某些大国向两国出售武器也加剧了两国的军备竞赛。
②要妥善解决印巴冲突,应尊重民族自决权;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相互理解,加强信仰,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和平解决。国际组织和各国为实现南亚次大陆的和平也应付出努力。
7.(1)控制整个世界,建立全球霸权。
(2)美苏两国基于霸权的需要,插手该地区,增加了这一地区形势的复杂性。
(3)在领土方面要有一个合理的处理,实现以土地换和平的计划;减少大国干涉,强化联合国的作用;尊重相互的宗教民族信仰。
PAGE专题五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训练1 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
一、选择题
1.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国家
陆军
海军
空军
其他盟国(除韩国)
9.58
6.66
0.97
美国
50.32
85.89
93.38
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
A.进攻朝鲜更多地体现了美国的意志
B.朝鲜反对盟军
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D.朝鲜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
2.下列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是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斗争
B.是为避免在中国境内作战而出兵
C.是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反击
D.是为解放台湾受阻而采取的措施
3.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对亚洲地区实行“热战”政策。被视为美国在亚洲扩
张的主要障碍的是
(  )
A.中国
B.苏联
C.日本
D.越南
4.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  )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
接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冷战开始后,美国在亚洲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①这两场战争都是冷战的产物 ②都与美苏争霸有关 ③通过战争使这两个国家实现了统一 ④这两场战争都使美国世界霸权政策遭到沉重打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
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
国革命胜利后起了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
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二 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威胁性。
——克拉克
请回答:
(1)指出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3)克拉克对朝鲜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对吗?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朝鲜战争对中国有何重大意义?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美国政府在越南南方扶植了坚持反共的吴庭艳政权。1963年8月4日晚,林登·约翰逊总统对美国人民发表电视讲话,他声称,由于北越鱼雷艇无端袭击美国军舰,美国政府决定轰炸北越。他说:“对于目前的事态,我们的反应是有限的和适度的,……我们仍然不寻求更大规模的战争……今天晚上,当我向你们宣布此事时,那个反应已经做出。在这次敌对行动中北越所使用的补给设施和鱼雷艇正在受到攻击。”1963年底,约翰逊在一次会议上说,吴庭艳没能阻止“红色浪潮”的蔓延,越南的形势完全有可能掌控在胡志明手上,这种状况“极不令人满意”,“必须有所改观”。
材料二 随着越南战争的升级,美国经济日益陷于困境,越战的失败成为美国世界霸权地位衰落的重要标志之一。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在尼克松1969年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转为战略守势,而苏联则处于战略攻势地位。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根本不应该闯进去。”乔治·麦戈文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道义错误。”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答案
1.A 2.A 3.A 4.D 5.D
6.(1)中国人民的团结作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的推动。
(2)指的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3)不对。其失败是必然的。因为侵略朝鲜是非正义的行为,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
谴责与批判;中朝两国人民的浴血奋战,这才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4)第一,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
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第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与安全,为中国的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第四,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第五,人民解放军从中取得了对美作战的宝贵经验。
7.(1)目的:①争夺世界霸权;②遏制共产主义。
(2)对美国:①经济衰退;②国内矛盾加剧,反战情绪高涨;③政府调整外交政策。
对世界:①美国霸权衰落,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转为守势;②美国同中国关系正常化。
PAGE训练2 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一、选择题
1.自1922年起,英国和法国便处于“有礼貌的破裂”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
A.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B.法国与美国结盟
C.法国单独占领德国的鲁尔地区
D.英国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
2.1925年10月,英、法、德等欧洲七国签订的《洛迦诺公约》
(  )
①违背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 ②暂时缓解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③改善了法德两国之间的关系 ④有利于恢复德国的大国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23年鲁尔危机的发生,从实质上看是
(  )
A.德国抵制《凡尔赛和约》的结果
B.《洛迦诺公约》不能有效执行的结果
C.英美与法国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D.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的产物
4.下列条约或计划签订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九国公约》 ②《洛迦诺公约》 ③《非战公约》 ④《凡尔赛和约》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5.《非战公约》的签订是一战后维护和平的尝试,但《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这主要是因为
(  )
A.《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力
B.列强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C.《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D.《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条 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
第二条 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诉诸战争。
——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相互保证公约》(1925年10月)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概括该公约的主要内容。
(2)签订该公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该公约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非战公约》由序言和正文组成。正文共3条。第1条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2条规定,各缔约国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来解决。
材料二 《非战公约》虽然冠冕堂皇地宣称“放弃战争”,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裁的措施。
材料三 对于这样一个抽象的《非战公约》,各帝国主义列强还各有各的解释和保留条件。如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请回答:
(1)据材料二说明《非战公约》的缺陷。
(2)据材料三,说明列强的保留条款对《非战公约》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非战公约》。
答案
1.D 2.D
3.A 4.B
5.B 
6.(1)保证《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法、德比之间的边界和领土现状,相约不得以战争解决争端。
(2)协调德、法矛盾,谋求欧洲安全。
(3)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与德国的关系,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7.(1)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没有制定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对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产生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2)公约不能约束帝国主义列强在借口保卫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进行侵略战争。
(3)公约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但《非战公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未能对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起到实际作用。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