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2 20:0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
师: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它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人生三大命题之一。有人不及思考、碌碌一生,在不觉中就被历史的大潮湮没无息;有人旁征博引、纵览古今,尽其一生也未能悟透个中奥妙。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考虑过自己“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呢?
生1:伟大的周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就为自己之崛起而活着吧!(其他生笑)
师:不错,有雄韬伟略的人生之路将在你脚下延展。
生2:老师您以前提到过,虽然无权决定生命的开端,但可以选择生命的历程。我就为了未来的生命历程而活吧!
师:说的真好。对于“生”和“活”的体悟,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啊!
生3:我不清楚自己具体为什么而活,总之我觉得活着很美好,所以应该好好活下去。(其他学生若有所思)
师:是啊,美好的一切让人向往,美好的生活值得我们为之奋斗,这也许就是人们活着的源动力。每个人心中都有“为什么而活”的答案,那么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的罗素是怎样诠释自己为何而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的声音。
师:(幻灯片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现当代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涯中,“为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曾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为他所信仰的自由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
师: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下面我们有请几名同学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
(每个学生朗读一段)
师:几位同学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请大家思考:罗素是为何而活着,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为之而活呢?
生4:首先,他活着是因为渴望爱情。爱情能为他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些能帮他发现美好的人生境界。
师:很准确。我们来通过罗素写给心爱的女子伊迪丝的一首爱情诗,体会罗素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历程。
(幻灯片展示配乐诗歌《致伊迪丝》:经历漫长的岁月,我寻求安宁,我找到狂喜,我找到烦恼,我找到疯狂,我找到孤独,我找到孤寂的痛苦,它啮噬着我的心,但安宁我从未得到!到了垂暮之年,行将就木,我认识了你!认识了你,我找到了狂欢和安宁,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
师:美好的爱情让罗素排遣寂寞忧愁,甚至可以为之泰然地步向生命的终点,那么还有什么样的追求令罗素欣喜并愿意为之奋斗一生呢?
生5:还有对知识的渴求。
师:是的,那么在各领域均有卓越建树的这样一位伟人,他渴求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生6:他渴望了解人类的心灵。
生7:他想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
师:星星发光是属于哪个领域的知识呢?
生7:应该是自然科学领域。
师:不错。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知识是他追求的呢?
生8:他还想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师:回答的很完整。由此可见,罗素渴望了解人类生活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让我们来看看罗素运用他所寻得的知识,为人类做出了多少伟大的贡献:罗素一生著书71种,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代表作品有《西方哲学史》《我的哲学发展》《幸福之路》《自由之路》《哲学问题》《数学原理》等,
在95岁高龄时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人们称赞他“把精湛的哲学思想成功地介绍给大众并用来关心大众”。知识取之于人们的生活,又无私奉献给生活中的人们,这就是伟人的气度和襟怀。
师: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将罗素引入神奇美好的境界尽享其美妙,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又把他拉回沉甸甸的现实世界。那么,罗素眼中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生9:现实里有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师:其实,罗素眼中的不幸的世界和不幸的人们,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并不遥远。大家一起来看下面十几幅图片,看看与我们同生一片碧空之下的值得怜悯的人们的悲惨际遇。
(幻灯片展示图片:战争阴影下饥饿惊恐的孤儿,为了生存而在严冬街头卖艺的衣衫单薄的小女孩,繁华都市一角以石为枕、席地而卧的可怜老人,想讨回一年的血汗钱而被包工头毒打的农民工,垃圾堆里捡拾残羹剩饭的枯瘦的孩子,公交车上对抱着婴儿的女子视若无睹的冷漠的乘客们……)
(学生时而惊讶时而气愤,不断发出议论)
师: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时代中一幅幅令人咋舌的惨不忍睹的图景,大家心中有什么样的感慨呢?
生10: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这些人太可怜了!
生11:现代社会也会有这样的现象,这和鲁迅笔下的万恶的铁罐子一样的旧社会有点类似啊……
生12: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这些现象只是时代的一角。
生13:可是这也从一些层面反映出了时代和社会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啊!
……
师:同学们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以社会的、时代的高度来客观地评价了这些现象。这些不幸,是罗素渴望去减轻却又倍感无能为力的,也是让他深受其害的。他不仅同情人类的不幸,更是用自己身体力行的行动来支持和维护世界和平。
他曾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他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仍不改初衷;1920年8月,罗素访问了中国,他一贯同情被压迫民族;1954年12月,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人类面临的危险》的广播讲话,严厉谴责氢弹试验;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和他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进行反核武器的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在晚年,他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从罗素一生的追求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专制,他追求和平、自由、平等的人类生活最美好最理想的图景,并一直为之进行积极的探求和不懈的奋斗。
师:那么,请大家思考:罗素为之活着的三种追求之间,是彼此完全独立的还是有一定内在联系呢?
生14:有内在联系。
师:能具体谈谈吗?
生14: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同情苦难、关爱人类,想救民于水火之中。(其他学生纷纷鼓掌表示赞同)
师:是啊,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罗素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也饱受苦难的一生;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同学们是否愿意成为罗素一样的伟人呢?
生:(议论纷纷)愿意!不过……很难啊!
师:在座的同学们虽然在现阶段、在成就上还无法和罗素相提并论,但起码有一点与这位伟人是相同的——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积极求索的心。善良是一种健康,善良是一种美丽,善良是我们行走于世间的完美人格。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只为家庭活着,这是自私;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同是父母所生,同在这天地之间,我们这一辈子活着,不该仅仅为追求自己欲望的无尽满足。我们的价值,该是在有人无助的时候,我们可以伸出有力的援手。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先人已经对如何掌好人生之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自强不息,方成贤才。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安逸和快乐不是生活的本身。当我们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美好理想而努力奉献奋斗终身,那么在你回首往事时,便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留在自己和他人心中的,将是满载收获的喜悦和幸福。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用你澄澈善良的心,奋发昂扬的斗志,为己为人拼搏的决心去打造同属于每个人的理想的天堂!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