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课题: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和传递规律。
(重、难点)
2、能够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理。
(重、难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例合理的重要性,感悟人体和谐的美。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通过本节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例合理的重要性。本节课教学采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并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并且注意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由于性别决定的过程比较抽象,所以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获得结论。
采用“激趣-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著名舞蹈家、变性人金星是男是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花木兰从军及国际运动会性别的鉴定引出问题:“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如何组成的?有什么不同?与性别的决定有什么关系?”勾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引入新授。然后采取任务驱动模式,指导学生结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资料仔细观察,将抽象的理论结合动画、图示直观体现给学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经主动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更好的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有效地突破重、难点。然后通过联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讨论社会中男女比例状况,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原因,进一步对国家有关政策加深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讲练结合,通过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扎实高效地完成本课学习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著名舞蹈家、变性人金星”“国际运动会性别的鉴定”“
第六次人口普查”等资料,精心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按照老师安排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好探究活动所需物品。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图片展示:著名舞蹈家、变性人金星的照片,提出问题:金星是男还是女?情境:战场上有“花木兰”立功受奖,在国际运动会上,男性运动员冒充女性运动员参赛的事例时有发生,为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人们采取过许多种性别鉴定的措施。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上,组委会利用运动员脱落在漱口水中的口腔上皮细胞,就可以准确鉴定运动员的性别。这种鉴别方法的主要依据就是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差异。设疑: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如何组成的?有什么不同?与性别的决定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观看照片,分辨金星的性别,究竟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北京协和医院老楼地下一层,墙壁上挂着“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指定性别鉴定实验室”牌子。
第29届奥运会指定性别鉴定实验室
在协和医院设立的性别鉴定实验室,在奥林匹克史上是首次。
借助“变性人”这一比较神秘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明确了本节课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0分钟
探点一
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自主学习:设疑:人类的染色体是怎样进行传递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103-104页“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这部分内容,时间3分钟,然后完成助学83页自主学习目标1.合作探究:结合下图,大家讨论后回答:人类的染色体是如何实现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的?结论:人类的遗传信息就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后代之间传递实现的。三、思维拓展:设疑: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为什么要减少一半?你认为有什么意义?解读:只有这样才能使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又恢复到原来的染色体数目,从而使后代和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维持了遗传信息的相对稳定。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那么人的生殖细胞、受精卵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A.23对,23对
B.23条,23条
C.23条,23对
D.23对,23条探点二
人类染色体的组成过渡: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而生殖细胞中是23条,那么人类的染色体的组成是怎样的呢?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104页,时间3分钟,然后完成助学83页自主学习目标2.二、观察比较:结合人类的染色体图谱,想一想: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在形态、数目等方面有何异同点?三、探点解读: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Y精子中的染色体为:22条+X 或 22条+Y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XX卵细胞中的染色体为:
22条+X
看教材进行自主学习,重点知识在教材上画下来,并完成目标1。1.人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各含有23条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2.通过
受精作用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23
对,实现了子代与亲代染色体数目的
恒定
。3.人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4.人类的遗传信息就是通过染色体
在亲代与子代间传递的。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如果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仍为23对,那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就成为46对,子代和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产生差异,其遗传信息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要减半。独立完成:
C认真自学,重点知识在课本上画下来,并完成目标2。1、常染色体:
22对
。
性染色体:
1对
。女性的性染色体用
XX
表示,男性的性染色体用
XY
表示。2、在产生生殖细胞时,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每个卵细胞都含有
22
条常染色体和
1
条X染色体。男性则产生两种精子,一种精子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
1条
X染色体;另一种精子则含有22条
常染色体和一条
Y
染色体。相同点:数目相同;形态相似
。不同点:各自的一对性染色体大小、结构存在差异。女性的是XX,男性的是XY。理解、记忆。
自主学习的设计以教材为依托,既快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突出了本节的重点,有助于理解难点。
形象的动画,便于学生理解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23对。其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人类的染色体图谱的展示,有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男、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在形态、数目等方面的异同,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具体化。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0分钟
探点三
人类性别的决定过渡:受精卵是新生命的第一个细胞,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男孩,有的发育成女孩?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05-106页上部的内容,时间4分钟,完成助学83-84页自主学习目标3。二、探究活动: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根据课前的预习,利用你准备的实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时间3分钟。提出问题: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吗?作出假设: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指导学生制定计划:1、你将利用什么材料分别代表X、Y染色体?怎么模拟精子、卵细胞的组合类型?2、你打算如何进行试验操作?如何分工?3、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细节?4、统计结果,得出结论:次数12345678910性别统计:男
次
女
次
男﹕女=
﹕
。得出结论: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均等。表达交流:①汇总各小组的结果后,进行统计分析。全班各小组数据统计表(把各小组统计的结果填入下表)②你们小组的探究结果与全班的结果是否一致?怎样做才能使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组数12345678910总数比例男孩女孩探点解读:观察性别决定动画,完成人类性别决定图解。
结论:生男生女的根本原因是由男性产生的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决定的,而且机会均等。探究延伸:1990年,科研人员在人类的Y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男性性别决定基因,该基因能控制早期胚胎的性腺形成睾丸,从而发育成男性。 生活链接:若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的性别在什么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是男孩吗?为什么?总结: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是均等的。【变式训练】有一种疾病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由儿子传给孙子,控制这种病的基因最可能存在哪里呢?父亲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多少呢?【知识点解读】一个男性的Y染色体来自于自己的父亲,又只能传给自己的儿子。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自己的母亲,只能传给自己的女儿。
认真阅读课本,标记重点知识,完成目标3:1、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
XX
,将来发育成
女孩
。2、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
XY
,将来发育成
男孩
。3、受精时,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
均等
的。4、1990年,科研人员在人类Y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男性性别决定基因,说明人的性别也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根据课前预习确定操作方案:1.取一黄色布袋注明“母亲”;取一白色布袋,注明“父亲”。
2.在黄色布袋内装入20个黄色乒乓球,代表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在白色布袋内装入黄色、白色乒乓球各10个,并混合均匀。其中黄色乒乓球代表X染色体的精子,白色乒乓球代表Y染色体的精子。
3.分别从两袋中各取一个乒乓球,如果颜色相同表示所生“孩子”为“女孩”(XX),如果颜色不同表示所生“孩子”为“男孩”(XY)。记录你所得到“子代”的性别。
4.将取出的球放回原袋。按步骤3重复9次,均做好记录。活动规则:
(1)小组成员做好分工:
1号同学负责黄色“母亲”袋;
2号同学负责白色“父亲”袋;
3号同学负责从两袋中随机抓取;
4号同学负责做好记录。
(2)将取出的乒乓球还要放回原处,并混合均匀。
(3)抓取时不能看到乒乓球。
(4)活动要严肃认真。实施计划:按照计划,分组按步骤完成探究活动,并将探究的结果进行统计整理。认真观看动画,独立完成图解。亲代:母亲(XX)父亲(XY)
生殖细胞
X
X
Y后代:
XX
XY后代性别
_女孩_
男孩
这也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积极抢答:女孩的性别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就已经决定了。再生一胎,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机会各占一半。讨论理解:所以,控制这种病的基因最可能存在父亲的Y染色体上,父亲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0.
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活动规则的制定,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知识。形象的动画,便于学生理解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23对。其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及时小结,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生活链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变式训练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深化提高
5分钟
社会链接
拓展思维:请问这个孩子的性别在什么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到泰山上的庙里烧香有用吗?你应该怎样劝说他们?调查范围男女性别比全国118.06:100广东省130:100海南省135:100正常值102—107:100针对我国的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我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意识;我国目前的养老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使老有所养等。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计划生育政策的加强,禁止胎儿性别鉴定,禁止终止妊娠等措施的执行,高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象已经有所下降。
观看图片,开怀大笑,运用所学,解决问题:1、这个孩子的性别在她儿媳妇怀孕的时侯就已经决定了。而且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均等。到泰山上的庙里烧香并不起作用,改变不了孩子的性别。2、在社会主义社会,男孩女孩都一样,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不能有性别歧视,这样对女孩是不公平的。认真阅读资料,分析当前社会中男女比例偏高的原因,举例说出身边重男轻女的事例,思考男女比例失调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依现在的比例看,20年后我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每5个适龄男性中将有1个无法成家的尴尬局面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清醒的认识到男女比例合理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对国家有关政策加深认识和理解。
知识整合巩固练习(5分钟)
出示练习题:1、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23对,其中
22对,
1对,女性的性染色体用_____表示,男性的性染色体用______表示。2、人类的遗传是通过______在亲代与后代之间的传递实现的。3、生殖细胞中,卵细胞有
种,染色体组成为
;精子有两种,染色体组成为
和
,两种精子的数量是
的。4、性别决定:(1)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___
_,将来发育成____
_。(2)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将来发育成_______。(3)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_______的,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也是_______的。(4)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性别也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独立完成练习题:1、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XX
XY2、染色体3、一
22条常染色体+X22条常染色体+X22条常染色体+Y相等的4、(1)22对常染色体+XX
女孩(2)22对常染色体+XY
男孩(3)均等
均等(4)染色体上的基因
通过练习题,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便利用基本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归纳梳理盘点新知3分钟
同学们,请根据我们今天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人类的遗传信息就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后代之间传递实现的。而且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均等。
通过组建遗传图解,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当堂达标完成教学
8分钟
A类题:学生独立完成助学P84—85的当堂达标内容,教师错题纠正,点拨讲解B类:【直通中考】1、(2013济宁18)据考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的第十九代世孙。可因孔府家谱上没有记载,一些史学家对此提出异议。利用你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若找到微子和孔子两人的
,则可以得到肯定的答案。
A.X染色体
B.Y染色体
C.常染色体
D.显性基因3.(2013东营21) 每种生物都具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人类体细胞中具有23 对染色体。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A
23条、46条、46条、23条
B
46条、92条、46条、92条
C
23条、23条、23条、46条
D
23条、46条、23条、46条4.(2013威海26)人的性染色体存在于 A.只存在体细胞中
B.只存在卵细胞中 C.只存在精子中D.存在于以上三种细胞中5.(2013潍坊22)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性别决定只与性染色体有关,与基因无关B.男性能产生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生殖细胞C.人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D.生男生女的根本原因在于母亲产生的卵细胞。
通过当堂达标,既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直通中考题目的选择,有利于对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技能。
板书设计:
X
XX
(女)
XY
(男)
Y
人
性染色体(
1
对)
决定性别
类
的
XX
(女)
X
XY
(男)
染
色
体
常染色体(
22对)
教学反思:
本节包括人类染色体的传递,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及人类性别的决定三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处于主体地位;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上存在的现实问题,引发疑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急切的想了解相关知识,进而主动地进入课堂知识的学习;通过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社会链接”,展现出我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和养儿防老的传统意识,引导学生如何对待自己身边的事例;通过“国情在线”,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男女比例合理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对国家有关政策加深认识和理解。传递知识用于实践才有价值的理念,并适时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共26张PPT)
1993年在我国上海举行的首届东亚运动会上,组委会采用了只需1根带毛囊的头发即可鉴别性别的新技术,准确率达100%,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我为什么是男孩?
我为什么是女孩?
学习目标
1、描述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2、知道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及性别决定。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103-104页第一段,时间2分钟,然后完成助学83页自主学习目标1.
自学指导(一)
人类的染色体是怎样进行传递的呢?
人类的染色体是怎样
进行传递的呢?
染色体传递过程示意图
父亲23对
母亲23对
23条染色体
23条染色体
子女23对
精子
卵细胞
受精卵
23对染色体
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要减少一半,你认为有什么意义?
这样才能使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又恢复到原来的染色体数目,从而使后代和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维持了遗传信息的相对稳定。
46对
46对
23对
23对
23对
(46条)
23对
(46条)
23条
23条
23对
(46条)
23对
(46条)
父
母
精子
卵细胞
受精卵
子女
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那么人的生殖细胞、受精卵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
A.23对,23对
B.23条,23条
C.23条,23对
D.23对,23条
C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104页,时间3分钟,然后完成助学83页自主学习目标2.
自学指导(二)
人类的染色体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男
女
22对+XY
人类染色体
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有何异同?
22对+XX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05-106页上部的内容,时间4分钟,完成助学83-84页自主学习目标3。
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男孩,有的发育成女孩?
制定方案、实施方案: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吗?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
制定计划
根据课下的预习,利用你准备的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方案。
1、你将利用什么材料分别代表X、Y染色体?怎么模拟精子、卵细胞的组合类型?
2、你打算如何进行试验操作?如何分工?
3、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细节?
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2分钟
实施计划
温馨提示:
1、注意分工合作,忙而不乱。
2、实验过程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完毕,小组派代表迅速向老师举手示意。
父亲
母亲
女儿
儿子
一般情况下,女子一次只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而男子一次可以排出很多个含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精子,且这两种精子的数量是相等的,因此在受精时,这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也是相等的。
总结:
由此可见,生男、生女是随机的,
而且机会是相等的。
X
Y
X
受精卵
XX
XY
性别比
精子
卵细胞
1:1
一对夫妇已经有了三个女儿,他们特别想要一个儿子,于是来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告诉他们生儿子的几率为(
)
A
100%
B
75%
C
25%
D
50%
D
听说你儿媳妇怀孕了,要抱孙子了?
想要孙子吗?那还不容易,到泰山上的庙里烧一柱高香就能栓住一个孙子.
是啊,可还不知道是孙子还是孙女呢.
是吗?那太好了,我明天就去!
请问这个孩子的性别在什么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到泰山上的庙里烧香有用吗?你应该怎样劝说他们?
调查范围
男女性别比
全国
118.06:100
广东省
130:100
海南省
135:100
针对我国的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XY
XX
X
Y
XX
X
XY
常染色体
课堂总结
双胞胎的性别一定相同吗?
龙凤胎是怎么回事?
课
外
拓
展
当堂检测
1、人的性染色体存在于
(
)。
A.
体细胞
B.
生殖细胞
C.
受精卵
D.
以上所有细胞
2、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
)。
A.
母亲的体细胞
B.
父亲的体细胞
C.
精子和卵细胞
D.
精子的类型
3、人的体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其组成是(
)
。
A.22对常染色体+XX
B.22对常染色体+XY
C.22对常染色体+XX或22对常染色体+XY
D.23对常染色体
4、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正常来源是
(
)。
A.
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
都来自父方
C.
一半以上来自父方,一半以下来自母方
D.
都来自母方
5、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决定是在(
)。
A.新个体出生时
B.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
C.
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时
D.形生殖细胞时
6、性别最终决定于
(
)。A.细胞核
B.
染色体
C.
染色体上决定性别的基因
D.
细胞质
D
D
A
B
C
C